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 知识点题库

法国著名科学家巴斯德在研究牲口炭疽病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把供实验用的48只绵羊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绵羊用毒性已减弱的炭疽病的病原菌(疫苗)注射,它们感染后没有发病;乙组没有注射.半个月后,对甲、乙两组绵羊同时注射毒性极强的炭疽病的病原菌,经过一段时间后,甲组的绵羊全部正常存活,而乙组的绵羊全部死亡.以下分析中错误的是(注:人体的免疫理论也同样适用于绵羊等哺乳动物)(  )

A . 实验的原理是甲组绵羊受到抗原刺激产生抗体获得了免疫力 B . 乙组绵羊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C . 实验中甲组绵羊没有发病是由于免疫起了作用 D . 甲组绵羊开始注射的已减弱的炭疽病的病原菌具有杀菌作用

“它是窃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它所获得的光和热,使巨大的涡轮机旋转,使诗人的笔挥舞.”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有50余万种,其中种子植物是陆地上分布最广泛的类群,我们所熟悉的花生就是其一.植物种子萌发成幼苗后,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制造有机物,在满足植物自身需求的同时,也为生物圈中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1. (1) 图乙是在封闭的环境中,花生幼苗一昼夜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的相对含量图.d点产生的原因与甲图中结构(填数字)的部分关闭有关,这一变化主要是为了.一天内花生幼苗有机物积累最少和最多的点分别是乙图中的(填字母).

  2. (2) 为了进一步探究花生幼苗的生理活动,兴趣小组设计了丙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如下:

    ①首先关闭阀门,在黑暗处放置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色小液滴会向移动;

    ②将此装置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移到阳光下,打开阀门并移除氢氧化钠溶液.一段时间后取下叶片甲,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实验现象是

小波同学制作并观察了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据如图分析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图乙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口腔上皮细胞结构图 B . 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图丙中的② C .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图丙中①与②放大倍数的乘积 D . 图甲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没有让其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
某生物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将两个相同的玻璃缸编成甲、乙两组。两组均放入600毫升河水和等量的蝌蚪饲料,并各培养同种、同一批相同数量的小蝌蚪(不能少于10只);

②甲组隔天加甲状腺激素5mg,持续5次;乙组不加甲状腺激素,其他培养条件相同;

③每两天换300毫升的水,并每天观察和记录蝌蚪的生长发育情况。

实验数据如下:


后肢长出的平均时间(d)

前肢长出的平均时间(d)

尾脱落的平均

时间(d)

尾脱落时的平均体长(cm)

甲组

4

7

26

0.7

乙组

5

9

37

1.3

请根据实验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青蛙的受精方式是受精,其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呼吸。
  2. (2) 该实验探究的变量
  3. (3) 设置步骤②的目的是甲、乙两组形成实验。
  4. (4) 实验结束后,你认为应如何处理蝌蚪?
为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某兴趣小组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改造,过程记录如下表,请回答:

注:BTB是溴麝香草酚蓝的简称,BTB的颜色为蓝色,遇二氧化碳后会变成黄色。

  1. (1) 实验前,金鱼藻(选项“需要”或“不需要”)暗处理。
  2. (2) 实验结果中1号瓶水体颜色为,2号瓶气泡的主要成分是
  3. (3) 实验过程中,2号瓶的水体颜色由黄变蓝的原因是
  4. (4) 根据本实验的结论,写出一种提高大棚农作物产量的方法:
在研究“响尾蛇是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的”的实验中,科学家提出“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的”。这属于实验法的哪一步骤?(     )
A . 提出问题 B . 作出假设 C . 收集相关信息 D . 分析实验现象
实验显微镜对光的正确顺序是(  )

①选择适宜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左只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④转动反光镜调节出一个白亮的视野

⑤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

A . ⑤①②③④ B . ⑤②①③④ C . ⑤③④②① D . ⑤③②①④
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过程中,若要将视野从甲调整为乙,需要将装片移向的方向以及应先后调节的显微镜结构是 (    )

A . 向上 ③② B . 向下 ④① C . 向下 ③①② D . 向下 ③②
如图是显微镜视野中人血涂片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 (1) 在“10×”目镜、“40×”物镜组合的显微镜视野中,血细胞被放大了倍。
  2. (2) 当人体某处受伤出血时,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的是[]血小板,若伤口受病菌感染发炎,数量明显增高的是[]。
  3. (3)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具有运输的功能。小燕经常面色苍白,容易疲劳,经血液化验,红细胞的数目为3×1012个/L个(女子正常值为(3.5~5.0)×1012个/L个)。据此判断可能患有症。平时应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丰富的食物。
某海滨学校的一位生物教师在“学习强国”完成答题一项时,看到这样的内容:刚孵化出来的小比目鱼的眼睛生在两侧,在鱼体长到大约3cm长的时候,眼睛开始发生移位,一侧的眼睛向头的上方移动,渐渐地越过头的上缘移到另一侧,直到接近另一只眼睛时才停止。”专家分析,这种外形的不对称,是其在变态发育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的缘故。为此该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外探究题:探究比目鱼的眼睛位置变化是否与甲状腺激素有关?

某同学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将三个相同的玻璃缸,分别贴上标签甲、乙、丙,每天记录比目鱼生长发育的情况(如下表)。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步骤

甲缸

乙缸

丙缸

分别加入5000mL海水

分别加入同时期孵化出的小比目鱼1条

每天分别加入等量鱼食,水温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不加任何制剂

加入适量的甲状腺激素制剂

加入适量的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制剂

实验现象

鱼体长到3cm时眼睛开始发生移位

鱼体长到3cm时眼睛没有发生移位

  1. (1) 本实验设计中,有一处存在明显的缺陷,请你指出并加以完善
  2. (2) 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缸。
  3. (3) 完善实验方案后,请你推测乙缸内的实验现象:
  4. (4) 在饲养正常的蝌蚪的水中放入甲状腺激素,可使蝌蚪提前变成苍蝇大小的青蛙。结合这两个实验可以得出,甲状腺激素能够
显微镜是我们观察奇妙的微观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使用显微镜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 光线暗时,使用平面反光镜 B . 擦拭物镜和目镜时,使用纱布 C . 物像偏左,欲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时,向左移动玻片标本 D . 镜筒下降时,眼睛注视目镜内的物像
如果外界光线较弱,我们应当选用(    )
A . 大光圈平面镜 B . 小光圈凹面镜 C . 大光圈凹面镜 D . 小光圈平面镜
番茄口感酸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大众喜爱的蔬菜。为了得到产量高、品质好的番茄,科研人员用塑料薄膜将同一温室隔出C1、C2、C3三个独立区域,每个区域分别控制二氧化碳浓度为400 mol/mol(近似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800 mol/mol、1000 mol/mol,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研究的三个独立区域中,起对照作用的是。科研人员测定了不同区域中番茄的光合速率,结果如图1。可以看出,在实验研究的浓度范围内,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原因是

    表1  不同CO2浓度条件下番茄果实的维生素含量

    处理

    C1

    C2

    C3

    维生素C含量(g/kg)

    5.40

    7.90

    6.94

  2. (2) 番茄果实成熟后,测量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结果如表1。测量所用的番茄,除成熟度相同外,等其它条件也应该尽量相同,这样做遵循了探究实验中的原则。测量结果表明,二氧化碳浓度为 mol/mol时番茄维生素C的含量最高。
  3. (3) 果实采摘后,为了寻找最适宜的保鲜包装方法,研究者探究了不同包装方式对番茄呼吸强度的影响,结果如图2。番茄在储存过程中有一个呼吸高峰,包装情况下,呼吸高峰到来的最早。如果在优先考虑推迟呼吸高峰的基础上,再降低呼吸强度,则包装最有利于番茄保鲜。

请阅读下面科普文章。

蚯蚓在中药里叫地龙,《本草纲目》记载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作用。蚯蚓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代表性动物。人们说蚯蚓是改良土壤的“功臣”。蚯蚓是营腐生生活动物,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以腐败的有机物为食。自然界的各种有机废弃物经发酵后,在蚯蚓消化系统的作用下,迅速分解,转化成为容易被自身利用或被其他生物利用的营养物质,经肛门排出后成为蚯蚓粪。根据国家农业部肥料质检中心等单位对蚯蚓粪的检测,蚯蚓粪含氮磷钾、含腐殖酸、氨基酸,丰富的蚯蚓蛋白酶,是名副其实的“有机肥王”。蚯蚓粪中的蚯蚓酶既可以杀死土壤中的病毒、有害菌,还可以分解对植物生长有抑制作用的物质。

蚯蚓的运动是依靠纵肌、环肌的交互收缩舒张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蚯蚓属于雌雄同体,生殖器官仅限于体前部少数体节内,结构复杂。蚯蚓的精子与卵不同时成熟,故生殖时为异体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粘液管内受精,受精卵在卵茧内发育。蚯蚓为直接发育,经2一3周即孵化出小蚯蚓,破茧而出。

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
  2. (2) 蚯蚓的生殖方式为(填有性/无性)生殖。蚯蚓粪是一种理想的天然生物肥是因为
  3. (3) 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饮食偏好的主要因素,课外小组做了如下实验:研究者选择3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以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计算,结果如下表。

    不同处理

    蒙古栎树

    杨树

    红松树

    未分解叶

    2.44

    5.94

    4.79

    半分解叶

    7.20

    9.42

    8.71

    ①实验所选择蚯蚓生长状况基本一致,其目的是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未分解叶的消耗量,综合分析实验结果说明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若显微镜的目镜是5x,要观察200倍的物体,应选用的物镜是(   )。改变时应转动图中结构(   )。(图中标号)

图片_x0020_100002

A . 物镜10x,转动(11) B . 物镜40x,转动(8) C . 物镜40x,转动(3) D . 物镜20x,转动(9)
当显微镜视野很暗以致影响观察时,应调节视野光亮程度,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 缩小光圈 B . 换高倍目镜 C . 选用凹面镜反光 D . 调节粗准焦螺旋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说的是生物具有怎样的特征(  )
A . 生长 B . 繁殖 C . 遗传 D . 适应环境
请根据下图,回答有关显微镜使用的问题:

  1. (1) 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若视野光线太强,可选用较小的,并用[]的平面反射光线。
  2. (2) 调节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时,眼要从显微镜一侧注视[]的下降。
  3. (3) 若观察到的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要把它移到 视野中央,应向移动载玻片。
  4. (4) 想让观察到的物像更清晰,可调节[]
下图①②是显微镜的两个物镜,③④是两个目镜,⑤⑥是观察到清晰物像时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为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其组合是(  )

A . ①④⑥ B . ②④⑥ C . ①③⑤ D . ①④⑤
综合应用
  1. (1) 诗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中蕴藏了很多生物学知识,请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回答:

    A.杏树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杏树能够受到墙外阳光照射的刺激引起出墙,这表现了生物具有性。 

    B.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会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红杏具有的特征。 

    C.能够出墙的红杏树是由一粒种子发育成一颗小树,再长成参天大树的,从这个意义讲,红杏具有的特征。

  2. (2) 根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A.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

    B.“沙漠变绿洲”这种现象可说明。 

    C.“南橘北枳”这种现象可说明

    D.麝牛成群生活时,如果遇到狼群,雄牛会围成一团圈,头朝外面,把雌牛和小牛围在圈内,避免被狼伤害,这种现象体现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的关系是

    E.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之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