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本小题满分13分) 设函数.    (Ⅰ)讨论函数的单调性.    (Ⅱ)若有两个极值点,记过点的直线斜率为.问:是否存在,使得?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本小题13分) 解析:(I)的定义域为         令 当故上单调递增. 当的两根都小于0,在上,,故上单调递增. 当的两根为, 当时, ;当时, ;当时, ,故分别在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    (II)由(I)知,. 因为,所以 又由(I)知,.于是 若存在,使得则.即.亦即 再由(I)知,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                                          吕叔湘 通观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其一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其二是关于语文教学的任务: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过去语文教学的成绩不好,主要是由于对这两点认识不清。 语言文字本来只是一种工具,日常生活中少不了它,学习以及交流各科知识也少不了它。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为什么很多教语文的人和学语文的人会认识不清呢?是因为有传统的看法作梗。“学校里的一些科目,都是旧式教育所没有的,唯有国文一科,所做的工作包括阅读和写作两项,正是旧式教育的全部。一般人就以为国文教学只需继承从前的传统好了,无须乎另起炉灶。这种认识极不正确,从此出发,就一切都错。旧式教育是守着古典主义的:读古人的书籍,意在把书中内容装进头脑里去,不问它对于现实生活适合不适合,有用处没有用处;学古人的文章,意在把那一套程式和腔调模仿到家,不问它对于抒发心情相配不相配,有效果没有效果。旧式教育又是守着利禄主义的:读书作文的目标在取得功名,起码要能得‘食廪’,飞黄腾达起来做官做府,当然更好;至于发展个人生活上必要的知能,使个人终身受用不尽,同时使社会间接蒙受有利的影响,这一套,旧式教育根本就不管。” 过去的第二点错误认识是把语文课看成是传授一门知识的课,因而要以讲为主。在读文言文的时代,自然逐字逐句大有可讲,到了读白话文课本,就“从逐句讲解发展到讲主题思想,讲时代背景,讲段落大意,讲词法句法篇法,等等,大概有三十来年了。可是也可以说有一点没有变,就是离不开教师的‘讲’,而且要求讲‘深’讲‘透’,那才好。”“我想,这里头或许有个前提在,就是认为一讲一听之间事情就完成了,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我交给你了,你收到了,东西就在你手里了。语文教学乃至其他功课的教学,果真是这么一回事吗?” 这就触及教育学上的根本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什么作用?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在这问题上,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现在已经众口传诵,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对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认识不清,是导致语文教学成绩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B.叶圣陶认为,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C.语文教育不能继承从前的传统,否则,将会变成墨守古典主义的旧式教育。 D.叶圣陶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所起的作用主要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E.语文课讲主题思想、段落大意、词法句法篇法,导致语文教学成绩不好。 13、文末说“教是为了不教”。下面摘引的叶圣陶先生的一些论述,能说明这个名句中的“不教”的有(4分) A.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 B.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 C.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自己去探索。 D.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 E.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F.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 14、通观第二自然段,并参照第三自然段关于“第二点错误认识”的表述,概括说明“第一点认识”是什么?(5分)                                                                                                                                                                15、第三自然段中说“这里头或许有个前提在”,并打比方作了说明,这个“前提”实际上说的是什么?(5分)                                                                                                                                                           
数学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