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荆轲刺秦王 知识点题库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秦贪,其强,以空言求璧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 B . 秦王恐其破壁,乃辞              乃客就车 C . 相如虽驽,畏廉将军哉              莫敢难,窦婴争之 D . 而蔺相如以口舌为劳              以吾两人在也
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宾客 (赞扬) B . 亦已极 (同“疲”) C . 而公子亲数之 (问候) D . 其能 (夸耀)
下列名句默写有误的项是(    )

A .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B .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 (苏轼《赤壁赋》) C . 江间波浪连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秋兴》) D .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    )

A . 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士皆瞋目,发尽指冠 B . 范增数项王 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 C . 顷之未发,太子之 倚柱而笑,踞以骂曰 D . 使使以大王 素留侯张良
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课外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高渐离以筑击始皇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①。”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②,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徬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③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④。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社稷幸得血食:国家或许得到保存。血食,享受祭祀。②庸保:帮工,伙计。庸,同“佣”。③家丈人:东家,主人。④矐其目:弄瞎他的眼睛。矐,熏瞎。

  1. (1) 对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发兵诣赵     益:增加。 B . 秦王必       解:懈怠。 C . 言是非       窃:暗地里。 D . 举筑秦皇帝   朴:撞击。
  2. (2) 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B . 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C . 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D . 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秦王被燕国派刺客的行为激怒,立即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并在当年十月攻克了燕国的都城蓟。 B .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人搜查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改变姓名藏匿在宋子做佣工。 C . 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担惊受怕地躲藏了,于是换上了自己原来的行装。 D . 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擅长击筑,于是特别赦免了他的死罪,熏瞎了他的眼睛,留在身边击筑。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

    ②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文后各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 , 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不可奈何,乃遂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节选自《荆轲刺秦王》)

  1. (1) 下列加横线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 进兵北地,至燕南界   略 ;掠夺 B . 能得樊将军首         诚:如果 C . 计不知所出耳         顾:考虑 D . 而右手其胸           揕:刺
  2. (2) 下列对文言词句解说有误的一项(    )

    ①父母宗族,皆为没②若属皆且为所虏③此臣之日夜切齿心也④乃遂盛樊於期之首,封之⑤项伯杀人,臣之⑥而伤长者之意⑦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⑧樊将军仰天太息流

    A . ①②都是被动句 B . “长者”和“穷困”“涕”属古今异义 C . “函”名词作动语,解释为“用匣子装” D . “活”,使动用法,使……活
  3. (3) 加横线“之”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秦遇将军,可谓深矣

    A .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 B . 壮也,犹不如人 C . 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D . 未发,太子迟之
  4. (4) 对节选段落理解有误的一项(    )

    A . 文章一开始,就连用“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词,写出秦军所向披靡,燕国危如累卵的形势,使故事一开始就笼罩着紧张的气氛,为后面故事的展开定下了悲剧的基调。 B . 太子“恐惧”,心急如焚,“”一语,婉转含蓄,微带责难,使他与荆轲之间的矛盾也初露端倪。 C . 荆轲提出要取信秦王,则非献“樊将军首”和“燕督亢地图”,这表现出他勇而多谋、城府很深的性格特点。 D . 樊将军是因为境遇艰难才来到燕国的,荆轲竟然要取他的脑袋,可见荆轲除了勇敢忠诚的性格,还有心狠手辣的一面。
  5.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②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

    ③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1. (1)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今行而无          信:相信。 B . 计不知所出耳      顾:不过,只是。 C . 秦王必见臣        说:通“悦”,喜欢,高兴。 D . 进兵北地          略:掠夺、夺取。
  2. (2) 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 .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 .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C . 不然,籍何以至此 D . 吾属今为之虏矣
  3. (3) 从两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

    A . 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献首。 B . 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C . 工于心计,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秦王。 D . 心狠手辣,为取“信物”诱使樊将军自刎。
  4. (4) 下列加横线词语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 . 如今人方为刀俎 , 我为鱼肉 C .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D .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5. (5)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②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③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而右手其胸     以药

人不敢与     为变之声      士皆       

比较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

①樊将军仰天太息流         古义:;今义:

②持千金之资物             古义:;今义:

③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今义:

④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古义:;今义:

⑤诸郎中执兵                 古义:;今义:

⑥乃引其匕首秦王           古义:;今义:

⑦断其左                   古义:;今义:

读《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一段的描写烘托了怎样的气氛,其中的音乐描写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1. (1)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函:盒子。 B . 北蛮夷之鄙人              鄙人:粗鲁、地位低下的人。 C . 自引而起,绝袖            绝:断绝,挣断。 D . 剑坚,故不可立           拔坚:坚固、锋利。
  2. (2) 选出与“秦王还柱而走”中的“还”用法不同的一项(    )

    A . 秦武阳色变振恐 B . 轲既取图奉之 C . 图穷而匕首见 D . 使工以药淬之
  3. (3) 下面各句中的“兵”字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左右欲兵之 B . 不得持尺兵 C . 不及召下兵 D .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4. (4) 简述文中第一段中的“顾”“笑”“前”三个动词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虞愿字士恭,会稽余姚人也。年数岁,中庭橘树冬熟,子孙竞来取之。愿独不取,家人皆异之。

    元嘉末,为国子生,再迁湘东王国常侍,转浔阳王府墨曹参军。明帝立,以愿儒吏学涉,兼番国旧恩,意遇甚厚。帝性猜忌,星文灾变,不信太史,不听外奏,敕灵台知星二人给愿,常直内省,有异先启,以相检验。

    帝以故宅起湘宫寺,费极奢侈。以孝武庄严刹七层,帝欲起十层。不可立,分为两刹,各五层。新安太守巢尚之罢郡还,见帝,曰:“卿至湘宫寺未?我起此寺,是大功德。”愿在侧曰:“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罪高浮图,有何功德?”尚书令袁粲在坐,为之失色。帝乃怒,使人驱下殿。愿徐去无异容。以旧恩,少日中,已复召入。

    帝好围棋,甚拙,去格七八道,物议共欺为第三品。与第一品王抗围棋,依品赌戏。抗每饶借之,曰:“皇帝飞棋,臣抗不能断。”帝终不觉,以为信然,好之愈笃。愿又曰:“尧以此教丹朱注,非人主所宜好也。”虽数忤旨,而蒙赏赐,犹异余人。迁兼中书郎。

    出为晋平太守,在郡不治生产。前政与民交关,质录其儿妇。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在郡立学堂教授。郡旧出蚺蛇,胆可为药。有饷愿蛇者,愿不忍杀,放二十里外山中,一夜蛇还床下。复送四十里外山,经宿,复还故处。愿更令远,乃不复归,论者以为仁心所致也。海边有越王石,常隐云雾,相传云:“清廉太守乃得见。”愿往观视,清澈无隐蔽。后琅玡王秀之为郡,与朝士书曰:“此郡承虞公之后,善政犹存,遗风易遵,差得无事。”以母老解职,除后军将军,褚渊尝诣愿,不在,见其眠床上积尘埃,有书数帙。渊叹曰:“虞君之清,以至于此。”令人扫地拂床而去。

(节选自《南齐书•虞愿传》)

注:丹朱:尧的儿子。尧认为他不肖,不足以授天下。

  1. (1)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物议共欺为第三品          物议:众人的评论。 B . 抗每饶借之                饶借:谦让。 C . 虽数忤旨 , 而蒙赏赐        忤旨:违背皇帝的旨意。 D . 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        将还:将要送还。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虞愿“为人耿介”和“为政清廉”的一组是(    )

    A . ①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②子孙竞来取之,愿独不取 B . ①愿徐去无异容②愿更令远,乃不复归 C . ①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②愿往观视,清澈无隐蔽 D . ①尧以此教丹朱,非人主所宜好也②见其眠床上积尘埃,有书数帙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宋明帝为湘东王时,虞愿任湘东王国常侍。明帝即位后,虞愿因与他有旧恩,因而受到重用。尽管皇帝生性猜疑,仍让虞愿负责灾异预报。 B . 虞愿虽因私人关系而得到皇帝的信用,但却敢于犯颜直谏。皇帝耗巨资建造寺院,他认为劳民伤财,罪孽比佛塔还高;皇帝爱好围棋他也当面指责。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 C . 虞愿在晋平郡任太守时敢于为民做主,并且仁爱廉洁,深受同僚和百姓的称道;但作者同时也指出他不关心郡内的农业生产。 D . 虞愿除了勤于吏治外,对儒学也很有研究,并且非常重视学校教育,皇帝也因此很器重他。
  4. (4) 翻译句子

    ①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罪高浮图,有何功德?②此郡承虞公之后,善政犹存,遗风易遵,差得无事。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两句回忆了当年求学期间同学们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的情景。
  2. (2) 在《荆轲刺秦王》一文中燕国太子丹及宾客送荆轲前去刺杀秦王,高渐离击筑,荆轲以歌相和,士皆垂泪涕泣。他又上前唱歌曰:“”,复为慷慨羽声,,发尽上指冠。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suǐ)      城(yí)        赠(wèi)       太子(yān) B . (tì)       唱(hé)        自(wěn)       樊期(wū) C . 别(jué)      震(shè)       夷(mán)       中子(shù) D . (qiè)      政(yíng)      持(jié)       夏无(jū)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与现代相同的一项是(    )
A . 今行而无信 , 则秦未可亲也 B .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C .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D .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下列对文中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则虽欲长侍足下”,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属于历史词,现已不再使用。 B .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金,先秦甚至秦汉时期,白银还没有成为货币,“金”就是铜。 C . “至易水上,祭祖,取道”,祖,临行时祭祖先,是古时常见的一种送行仪式,这里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D . “为变徵之声”,变徵,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荆轲之死

夏一刀

    荆轲从秦武阳手中的托盘里取过地图,身子前倾,双手举过头顶。秦王,这是我们燕国地图,从此以后,燕国将俯首称臣,如大秦之属县,岁岁纳贡,不敢有半点异图。

    秦王喜不自禁,俯身来看。

    地图一点儿一点儿展开,一点点展开,末了,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

    荆轲突地执匕朝秦王猛刺,秦王情急中躲开利刃,荆轲奋力追赶……

    停停停停,台下赵团长击着手掌,示意台上停下来。金科,你演荆轲演了多少年?

    三十年。

    三十年一直都这么演?

    这是历史正剧,当然这么演!

    啧啧啧!赵团长不停地摇头,难怪我们剧团濒临倒闭,三十年啊!一成不变,时代不同了,金科,老戏要演出新意,要融入时代元素嘛!这戏要改,一定要改!

    怎么改?

    这个由我负责,十天以后我们重新再排。

    赵团长经过一个星期的编写,终于拿出了一个自己十分满意的剧本,剧情是这样的:荆轲并不是什么义士,而是一个无赖,整天好酒贪杯爱色敛财,一心想着飞黄腾达。于是买通关系,混骗到了燕王身边。后来见秦国势力强大,燕国岌岌可危,便假托刺秦,携燕国地图、奇珍异宝投靠了秦王……

    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狗屁!金科愤怒地说。

    赵团长心痛地捡回剧本,赶紧收回公文包里。我说金科,现在不是流行戏说吗?不是流行穿越吗?流行搞笑吗?你那什么什么义薄云天,忠肝义胆,狗屁!谁信?谁看?没人看,哪来钱?没钱哪来房?哪来车?金科呀金科,你不能再固执下去了,好好想想吧!赵团长痛心疾首地说。要演你演!金科剑眉倒竖,黑着脸甩手走了。

    赵团长还真想演,但他演得好吗?金科是县剧团的台柱子,金科饰演的荆轲神形毕肖,唱念做打,无不精彩绝伦。只是这金科演荆轲久了,出不来,总以为自己就是荆轲,他耿直,敢怒敢言,好打抱不平,这不,连赵团长他都不给一点面子。

    赵团长只得强忍着,低下身价去求金科,金科啊,我初来乍到,您是老革命,一定要支持我的工作啊!如果我们把这个戏演好了,到省里拿个一等奖什么的,奖金可是两万呢!

    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

    经过两个月精心排练,新版《荆轲刺秦》终于隆重上演。

    首演在县大剧院举行。锣鼓铿锵,大幕开启,艳丽的灯光下,十位盛装女子且歌且舞,巧笑倩兮,美目流转,妖冶异常,歌舞升平中,荆轲摇摇晃晃,晕晕乎乎,醉眼蒙眬,美女们挤眉弄眼,极尽挑逗,荆轲左牡丹,右芙蓉,沉醉在温柔乡里……

    易水送别……

    图穷匕见……

    荆轲从秦武阳手中取地图在手,突然间神情大变,脸色异常凝重起来。

    地图一点点展开,一点一点展开,图穷,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赵团长大惊,按照新剧本,地图里是没有匕首的。

    荆轲左手扯住秦王衣袖,右手执匕首朝秦王猛刺。

    饰演秦王的演员覃望也吃了一惊,戏不是改了吗?怎么还刺?

    金科朝覃望使了一个眼神,低声道,按老剧本演。覃望愣了一下,只好拔剑,一边拔一边奔跑,一边奔跑一边想,赵团长不是吩咐过吗?不,不能按老剧本演,荆轲不能死,死了后面的戏怎么演。于是继续奔跑,装作始终拔不出剑的样子。

    金科瞧出来覃望的意思。

    荆轲止步,仰天长笑,哈哈哈哈!秦王施暴政天怒人怨,荆轲我受重托为民除奸,焉能好美色贪钱财忠义扫地,留千古骂名遗臭万年!罢罢罢!难手刃秦贼,我怎能苟且偷安,纵万死无生也不污我忠肝义胆。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

    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

    戏完全演乱套了,赵团长急忙令人将幕布拉上。

    奖牌呀!奖金呀!赵团长捶胸顿足。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

    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

    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 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金科的形象就是在与赵团长改编剧本,覃望不敢按老剧本演戏这一系列事件的鲜明对比中凸显出来的。 B . 小说中的赵团长认为历史剧没有商业价值,只有“戏说”“穿越”才能改变剧团现状,这说明他是虽有责任心但缺乏文化素养的人。 C . 小说的语言古雅深沉,富有韵律。如“痛心疾首”“神形毕肖”等成语的使用,既丰富了人物形象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D . 小说中的人物姓名设置颇具匠心,金科与荆轲,覃(qín)望与秦王,谐音相近,暗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正剧中的形象一一对照。 E . 小说以生动的笔触叙述了金科罢演新编“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体现了艺术创作不能为市场所左右,艺术不能做市场的奴隶的主题,引发读者深思。
  2. (2) 小说中的金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 (3) 小说中金科答应赵团长出演新版《荆轲刺秦》,在舞台上却按照老剧本演,这样安排情节的好处是什么?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4. (4) 小说结尾部分写到“荆轲已死”,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使工以药淬之 B . 卒起不意 C .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D . 往而不反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孙振基,字肖冈,潼关卫人。万历二十九年进士。除莘县知县,调繁安丘。三十六年四月,以治行征,授给事中,先礼部主事。四十年十月命始下,振基得户科。时吏部推举大僚,每患乏才,振基力请起废。

    韩敬受业宣城汤宾尹。宾尹分校会试,敬卷为他考官所弃。宾尹搜得之,强总裁侍郎萧云举、王图录为第一。榜发,士论大哗。知贡举侍郎吴道南欲奏之,以云举、图资深,隐不发。事三年。会进士邹之麟分校顺天乡试 , 所取童学贤有私,于是御史孙居相并宾尹事发之。下礼官会吏部都察院议顾不及宾尹事振基乃抗疏请并议未得命礼部侍郎翁正春等议黜学贤谪之麟亦不及宾尹等。振基谓议者庇之,再论劾。帝乃下廷臣更议。

    初,宾尹尝夺生员施天德妻为妾,不从,投缳死。诸生冯应祥、芮永缙辈讼于官,为建祠,宾尹耻之。后永缙又发诸生梅振祚淫状。御史熊廷弼素交欢宾尹,判牒言此施、汤故智,欲藉雪宾尹前耻,杖杀永缙。时南北台谏议论方嚣,各自所左右。孙振基等上疏持勘议甚力。而给事中官应震、张笃敬、亓诗教等驳之,疏凡数十上。振基及诸给事御史复极言廷弼当勘,斥应震等党庇,自是党廷弼者颇屈。帝竟纳言,令廷弼解职。其党大恨,吏部尚书赵焕者,惟诗教言是听,乃以年例出振基于外。

    振基劲直敢言。居谏垣仅半岁,数有建白。既去,科场议犹未定,刘策复上疏极论。而宾尹党必欲十七人并罪,以宽韩敬。孙慎行代正春,复集廷臣议。仍坐敬关节,而为十七人昭雪。宾尹、敬有奥援,外廷又多助之,故议久不决。凡与敬为难者,朝无一人。振基寻以忧去,卒于家。

(选自《明史·孙振基传》,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下礼官会/吏部都察院议/顾不及宾尹事/振基乃抗疏请并议/未得命/礼部侍郎翁正春等议黜学贤/谪之麟/亦不及宾尹等 B . 下礼官/会吏部都察院议/顾不及宾尹事/振基乃抗疏请并议/未得命/礼部侍郎翁正春等议黜学贤/谪之麟/亦不及宾尹等 C . 下礼官/会吏部都察院议/顾不及宾尹事/振基乃抗疏请并议/未得/命礼部侍郎翁正春等议黜学贤/谪之麟/亦不及宾尹等 D . 下礼官会吏部/都察院议/顾不及宾尹事/振基乃抗疏请并议/未得/命礼部侍郎翁正春等议黜学贤/谪之麟/亦不及宾尹等
  2.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除,文中是任命、授官的意思,跟“拜”“召”“陟”都同义。 B . 吏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C .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的科举考试,考中的人称举人。 D . 疏,文中指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自己意见的一种文体,也称“奏疏”。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孙振基勤于治政。他在安丘任职时,尽管当时的安丘政务很繁重,但他还是以优异的政绩被皇上征召,授予了给事中的官职。 B . 孙振基敢于谏言。对熊廷弼的罪恶,他主张审问,虽然皇上反对,公开袒护,但他仍和众给事御史极力进言,最终使皇上改变主意。 C . 孙振基有正义感。汤宾尹任会试考官时徇私舞弊,强迫王图等录取韩敬为第一,御史孙居相揭发了此事,孙振基两次上疏。 D . 孙振基爱惜人才。吏部推举大官,总是忧虑朝廷内外没有优秀之才,孙振基于是极力请求重新起用被贬黜的官员。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诸生冯应祥、芮永缙辈讼于官,为建祠,宾尹耻之。

    ②吏部尚书赵焕者,惟诗教言是听,乃以年例出振基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