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谈神说鬼寄幽怀 知识点题库

阅读语段,回答下面小题。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手于左史、龙门也。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故笔法超绝。

(注)告蒇:宣布完工,蒇(chǎn):完成。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

    淡巴菰一包

    ②渴则以茗

  2. (2)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自称为
  3. (3) 文中对《聊斋志异》的评价是(用文中的话回答)。
  4. (4) 蒲松龄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果原因是(用自己话概括)。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雹神

蒲松龄

王公筠仓莅任楚中,拟登龙虎山谒天师。及湖,甫登舟,即有一人驾小艇来,使舟中人为通。公见之,貌修伟,怀中出天师刺,曰:“闻驺从将临,先遣负弩。”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

天师治具相。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少间,向天师细语,天师谓公曰:“此先生同乡,不之识耶?”公问之。曰:“此即世所传雹神李左车也。”公愕然改容。天师曰:“适言奉旨雨雹,故告辞耳。”公问:“何处?”曰:“章丘。”公以接壤关切,离席乞免。天师曰:“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公哀不已。天师垂思良久,乃顾而嘱曰:“其多降山谷,勿伤禾稼可也。”又嘱:“贵客在坐,文去勿武。”神出至庭中,忽足下生烟,氤氲匝地。俄延逾刻,极力腾起,才高于庭树;又起,高于楼阁。霹雳一声,向北飞去,屋宇震动,筵器摆簸。公骇曰:“去乃作雷霆耶!”天师曰:“适戒之,所以迟迟,不然平地一声,便逝去矣。”公别归,其月日,遣人问章丘。是日果大雨雹,沟渠皆满,而田中仅数枚焉。

——选自《聊斋志异》

  1. (1) 我们在高中课文中读过的《聊斋志异》中的篇名是《
  2. (2) 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天师治具相

    其月日

  3. (3) 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此先生同乡,不识耶?             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B . 接壤关切,离席乞免。           不物喜,不以已悲 C . 又起,高楼阁。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兰台之宫 D . 沟渠皆满,田中仅数枚焉           人非生知之者
  4. (4) 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少间”相似的一项是(    )
    A . 言奉旨雨雹 B . 质明 , 避哨竹林中 C . 无何 , 宰以卓异闻 D . 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5. (5) 把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语

    ①及湖,甫登舟,即有一人驾小艇来,使舟中人为通。

    ②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

  6. (6) 作者借这篇小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古大将临敌制胜也,要皆先识兵势虚实,而以避实击虚为百战百胜之法。文士家作文,亦何独不然?故 一 题 到 手 必 静 相 其 神 理 所 起 止 由 实 字 勘 到 虚 字 更 由 有 字 句 处 勘 到 无 字 句 处 既 入 其 中 复 周 索 之 上 下 四 旁 焉 而 题 无 余 蕴 矣。及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务于他人所数十百言未尽者,予以数言了之;又于他人数言可了者,予更以数十百言,排荡摇曳而出之。如是又何虑文之不理明辞达、神完气足也哉!此则所谓避实击虚之法也。

(选自《聊斋佚文辑注》,有删节)

  1. (1) 用斜线“/ ”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2. (2) 在上述这段文字中,作者主要阐述了有关写作的哪两个方面的问题?请简要概括。
  3. (3) 聊斋:清代文学家(姓名)的书斋名。他所创作的《聊斋志异》是一部(作品性质)集。
阅读材料,完下面小题。

灯市

我邑岁于三月二十三日为天后诞展,先期县官出示,沿衡鸣锣,令居民悬灯结彩以祝,前后数日,城外街市,盛设灯彩,自大东门外之大街,直接南门,暨小东门外之内外洋行街及大关南北,绵亘数里,高搭彩棚,灯具不断,店铺争奇赌胜,内外通明,遥望如银山火树,金吾不禁,彻夜游行;百里外舟楫成集,浦滩上下,泊舟万计;名班演刷,百技杂陈,笙歌之声,昼夜不歇。凡阅半月,而灯事始毕,自道光辛丑,海疆多故,驻兵设防,因罢灯市,通商后,华夷杂处,恐生争端,遵以为禁云。

雨苍氏曰:“乱后文章感慨多”,拙句也。生际承平一罹变故觉事无大小知皆有今昔之慨灯市其一端尔

(节选自毛祥麟《墨余录》,有删节)

  1. (1) 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4处)
  2. (2) 文末加点的“雨苍氏曰”的作用与《史记》中的 及《聊斋志异》中的 相同。
  3. (3) 根据文意,简要概括灯市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梁(梁子俊)归,探诸其家,则生方与客饮,益疑。因问:“昨在洞庭,何归之速?”答曰:“无之。”梁乃追述所见,一座尽骇,生笑曰:“君误矣,仆岂有分身术耶?”众异之,而究莫解其故。后八十一岁而终。迨殡,讶其棺轻,开视,则空棺耳。异史氏曰:“竹簏不沉,红中题句,此其中具有鬼神而要皆侧隐之一念所通也迨宫室妻妾一身而两享其奉即又不可解矣。昔有愿娇妻美妾,贵子贤孙,而兼长生不死者,仅得其半耳。岂仙人中亦有汾阳,季伦耶?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减)

  1. (1) 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此其中具有鬼神/而要皆侧隐之一/念所通也/迨宫室/妻妾一身而两享其奉/即又不可解矣。 B . 此其中具有鬼神/而要皆侧隐之一念/所通也/迨宫室妻妾/一身而两享/其奉即又不可解矣。 C . 此其中具有鬼神/而要皆侧隐之一念所通也/迨宫室妻妾/一身而两享其奉/即又不可解矣。 D . 此其中具有鬼神/而要皆侧隐之一/念所通也/迨宫室妻妾一身/而两享其奉/即又不可解矣。
  2. (2) 下列常识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蒲松龄,明代杰出文学家,号青莲居士。代表作《聊斋志异》,是一部通过描写妖狐鬼怪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文言小说集。“聊斋”是他书斋名,“志”是记述 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郭沫若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B . 在古文中,经常有“诛灭三族”“株连九族”等说法。三族,有的指父、子、孙,有的指的是父母、兄弟、妻族。说法不一,但通常的理解应该指宗族之内的父母、兄弟、及妻子儿女。 C .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如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弱冠是男子二十岁,知命是男子五十岁,耄耋指八九十岁。 D . 古今皆有考试制度。从隋代到明清,科举考试逐渐形成了完备的制度,也形成了一些通常的说法。如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叫“及第”,应试未中的叫“落第”,在考试中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
  3. (3) 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①梁乃追述所见,一座尽骇,生笑曰:“君误矣,仆岂有分身术耶?”众异之,而究莫解其故。

    ②迨殡,讶其棺轻,开视,则空棺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东粤士人郭某,暮自友人归,入山迷路,窜榛莽中。约更许,闻山头笑语,急趋之,见十余人藉地饮。望见郭,哄然曰:“坐中正一客,大佳,大佳!”郭既坐,见诸客半儒巾,便请指迷。一人笑曰:“君真酸腐!舍此明月不赏,何求道路?”即飞一觥。郭饮之,芳香射鼻,一引遂尽。又一人持壶倾。郭善饮,又复奔驰吻燥,一举十觞。众人大赞曰:“豪哉!真吾友也!”

郭放达喜谑,能学禽语,无不酷肖。离坐起溲,作燕子鸣。众疑曰:“半夜何得此耶?”又效杜鹃,众益疑。郭坐,但笑不言。方纷议问,郭回首为鹦鹉鸣曰:“郭秀才醉矣,送他归也!”众惊听,寂不复闻;少顷又作之。既而悟其为郭,始大笑。皆撮口从学,无一能者。一人曰:“或惜青娘子未至。”又一人曰:“中秋还集于此,郭先生不可不。”郭敬诺。一人起曰:“客有绝技,我等亦献踏肩之戏,若何?”于是哗然并起。前一人挺身矗立;即有一人飞登肩上,亦矗立;累至四人,高不可登;继至者,攀肩踏臂如缘梯状。十余人顷刻都尽,望之可接霄汉。方惊顾间,挺然倒地,化为修道一线。郭骇立良久,遵道得归。

翼日腹大痛,溺绿色似铜青,着物能染,亦无潮气,三日乃已。往验故处,则肴骨狼藉,四围丛莽,并无道路。至中秋郭欲赴约,朋友谏止之。设斗胆再往一会青娘子,必更有异,惜乎其见之摇也!《聊斋志异》

  1.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善饮,又复奔驰吻燥    故:本,向 B . 坐中正一客              欠:缺少 C . 离坐起溲,作燕子鸣      窃:偷盗,盗窃 D . 又一人持壶倾            注:倒入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亦无潮气,三日已 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B . 至中秋郭欲赴约,朋友谏止 吾与子所共适 C . 继至 , 攀肩踏臂如缘梯状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 用心躁也 D . 中秋还集此 寄蜉蝣天地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东粤士人郭某,傍晚从朋友那里回。路过一片山地的时候不小心途中迷路,走在一片榛树林与草生长很密的地方。 B . 在大家对奇怪的鸟叫声议论纷纷的时候,郭秀才回过头却听到鹦鹉的声音道:“郭秀才醉了,送他回去!”。 C . 山中饮酒众人相约中秋的时候还要再次相聚,并要求郭一定要。郭秀才非常爽快地答应了。 D . 《郭秀才》是《聊斋志异》中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优秀篇章。读后其景其情,令人难忘;其韵其味,耐人咀嚼。
  4.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真酸腐!舍此明月不赏,何求道路?

    ②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③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分周、鲁、齐、郑等八国记事,记录了西周中期至春秋战国之交约五百年历史。 B .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 .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多记录神仙狐鬼精魅之事。 D . 《水浒传》是一部以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是明代小说家施耐庵,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作品305篇,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其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B . 莫泊桑是英国著名短篇小说家,其著名短篇小说有《羊脂球》、《项链》和《漂亮朋友》等作品。 C . 《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聊斋志异》这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问世,标志着我国文学艺术达到了顶峰。 D . 唐宋八大家 是文章泰斗,其中司马迁的《游侠列传》体现了史学家的独具慧眼,难怪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风骚”一词起源于《诗经》和《楚辞》。“风”是《诗经》传统的表现手法,“骚”指楚辞开创者屈原的代表作《离骚》,“风骚”并称,后来成了文学的泛称。 B . 宋人也有以婉约手法抒写爱国壮志、时代感慨的,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其表现手法多用典,旨意朦胧,需读者去体味。 C . 元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是小令,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则属套曲。元杂剧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还有净、丑、杂等。 D . 继元明两代产生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章回体长篇小说后,清代又产生了《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等长篇小说名著,古典小说达到顶峰。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晚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 , 诗意油然而生。

②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有很深的文学功底,古典诗文名句往往能信手拈来 , 为文章增色不少。

③听说这家晚报和当地电信部门将联合举办高校招生大型电话咨询会,请有关专家答疑解惑,考生和家长都喜出望外

④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⑤危机发生了,美国解决危机的方式是继续发行更多的国债,用引发危机的方式来治理危机,无异于饮鸩止渴

⑥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 , 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

A . ①②⑤ B . ②③⑤ C . ②③④ D . ④⑤⑥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战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②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实在是各有千秋

③在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实际情况,广开言路 , 畅所欲言,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言献策。

④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⑤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 , 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⑥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 , 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A . ②⑤⑥ B . ①③⑤ C . ①②④ D . ③④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天才梦

张爱玲

①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然而,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世人原谅瓦格涅(注)的疏狂,可是他们不会原谅我。

②加上一点美国式的宣传,也许我会被誉为神童。我三岁时能背诵唐诗。我还记得摇摇摆摆地立在一个满清遗老的藤椅前朗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眼看着他的泪珠滚下来。七岁时我写了第一部小说,一个家庭悲剧。遇到笔划复杂的字,我常常跑去问厨子怎样写。第二部小说是关于一个失恋自杀的女郎。我母亲批评说:如果她要自杀,她决不会从上海乘火车到西湖去自溺。可是我因为西湖诗意的背景,终于固执地保存了这一点。

③我仅有的课外读物是《西游记》与少量的童话,但我的思想并不为它们所束缚。八岁那年,我尝试过一篇类似乌托邦的小说,题名“快乐村”。快乐村人是一个好战的高原民族,因克服苗人有功,蒙中国皇帝特许,免征赋税,并予自治权。所以快乐村是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大家庭,自耕自织,保存着部落时代的活泼文化。

④我特地将半打练习簿缝在一起,预期一本洋洋大作,然而不久我就对这伟大的题材失去了兴趣。现在我仍旧保存着我所绘的插画多帧,介绍这种理想社会的服务、建筑、室内装修,包括图书馆、“演武厅”、巧克力店、屋顶花园。公共餐室是荷花池里一座凉亭。我不记得那里有没有电影院与社会主义——虽然缺少这两样文明产物,他们似乎也过得很好。

⑤九岁时,我踌躇着不知道应当选择音乐或美术作我终身的事业。看了一张描写穷困的画家的影片后,我哭了一场,决定做一个钢琴家,在富丽堂皇的音乐厅里演奏。对于色彩、音符、字眼,我极为敏感。当我弹奏钢琴时,我想象那八个音符有不同的个性,穿戴了鲜艳的衣帽携手舞蹈。我学写文章,爱用色彩浓厚、音韵铿锵的字眼,如“珠灰”、“黄昏”、“婉妙”、“splendour”(光彩壮丽、显赫、杰出)、“melancholy”(忧郁),因此常犯了堆砌的毛病。直到现在,我仍然爱看《聊斋志异》与俗气的巴黎时装报告,便是为了这种有吸引力的字眼。

⑥在学校里我得到自由发展。我的自信心日益坚强,直到我十六岁时,我母亲从法国回来,将她睽违多年的女儿研究了一下。“我懊悔从前小心看护你的伤寒症,”她告诉我,“我宁愿看你死,不愿看你活着使你自己处处受痛苦。”我发现我不会削苹果,经过艰苦的努力我才学会补袜子。我怕上理发店,怕见客,怕给裁缝试衣裳。许多人尝试过教我织绒线,可是没有一个成功。在一间房里住了两年,问我电铃在哪儿我还茫然。我天天乘黄包车上医院去打针,接连三个月,仍然不认识那条路。总而言之,在现实的社会里,我等于一个废物。

⑦我母亲给我两年的时间学习适应环境。她教我煮饭;用肥皂粉洗衣;练习行路的姿势;看人的眼色;点灯后记得拉上窗帘;照镜子研究面部神态;如果没有幽默天才,千万别说笑话。

⑧在待人接物的常识方面,我显露惊人的愚笨。我的两年计划是一个失败的试验。除了使我的思想失去均衡外,我母亲的沉痛警告没有给我任何的影响。

⑨生活的艺术,有一部分我不是不能领略。我懂得怎么看《七月巧云》,听苏格兰兵吹bagpipe(苏格兰风笛),享受微风中的藤椅,吃盐水花生,欣赏雨夜的霓虹灯,从双层公共汽车上伸出手摘树巅的绿叶。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注)瓦格涅:德国作曲家、文学家。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2~4 段记叙了“我”童年的三次创作经历,分别表现了“我”勇于创作,固执向往诗意,思想不受束缚但又缺乏恒心等特点。 B . “我”写文章常犯堆砌的毛病,爱看《聊斋志异》与俗气的巴黎时装报告,是因为“我”喜欢色彩浓厚、音韵铿锵的字眼。 C . 文章中写“母亲”,都是为了表现“我”的形象特征。比如“我”固执,“我”缺乏日常生活能力,“我”难以适应环境。 D . 作者用轻缓的笔调,平静地叙述着她的天才梦,文中巧妙的比喻、形象的描画、鲜明的对比、随性的嘲弄,运用得恰到好处。
  2. (2) 作者在文章中叙写自己从小就显露文学才华,“被目为天才”,却在开头评价自己“古怪”,“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又在后文说自己“显露惊人的愚笨”,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3. (3) “炎凉”,指热和冷。有人评价“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是一个炎凉的比喻。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评价中“炎凉”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回答文后的问题。

沈阳出版社日前出版发行了蒲松龄手稿《稿本聊斋志异》,该版本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手稿的细节特征,是一部最接近蒲氏手稿原貌的《聊斋志异》版本,让读者可跨越时空,一睹蒲松龄真迹。

《聊斋志异》始作于清康熙初年,历时四十余年成书,是中国古典短篇文言小说杰出的代表,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唯一一部作者手稿保存至今的作品。《聊斋志异》手稿本,是蒲松龄亲手誊抄的定稿本,现存半部,藏于辽宁省图书馆,是辽宁省图书馆镇馆之宝,国家级文物。

此次出版的《稿本聊斋志异》精装全彩影印本,底本采用高清扫描,色彩上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手稿的细节特征,内文尺寸与原藏本一致。

[相关链接]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

  1. (1) 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事实,不超过30个字。
  2. (2) 请用对联的形式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上下联各不少于5个字,不多于10个字。
为下面一段话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

从《聊斋志异》这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中可以看到,首先,蒲松龄将魏晋风流性情层面的“真”发展为更加执着的“痴”,并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一系列痴男痴女的形象;其次,蒲松龄使魏晋风流自我层面的“狂”具有了浓厚的审美意味,以高扬的自我精神傲视一切不合理的世态人情,并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一系列狂生的形象;最后,对魏晋风流超我层面的旷达自然,蒲松龄又通过笔下的人物为其理想境界加入了和谐浪漫和看似平凡实则超凡的爱情因素。

拟写新闻点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伦敦当地时间18日17时,随着中国与土耳其主宾国活动交接仪式的正式举行,为期3天的伦敦书展落下帷幕。

在此次书展上,中国以迄今最大规模的主宾国活动隆重登场,向英国及来自世界各国的出版商、版权交易商展示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及各类图书出版现状。今年的中国展台上有近3000种英文图书展出。书展推出的中国作品包括《钱钟书英文散文选》和苏童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书的英文版,以及《红楼梦》《聊斋志异》《孙子兵法》《论语》等中国古典名著英文版。

伦敦书展落下了帷幕,但书展对中英两国文化交流所产生的重大推动意义,将留下长远影响。正如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所指出,长期以来,中英文学的交流有点失衡,不对等。中国读者对英国文学的了解,远比英国读者对中国文学了解得多,英方对中国文学的了解仅限于古典文学,像《红楼梦》等。中国一般读者,对英国的莎士比亚狄更斯、勃朗特姐妹等,直到当代作家作品,如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哈利·波特》等都非常了解。

2013年度伦敦书展将于明年4月15日—17日举行,市场焦点主宾国是近年出版业蓬勃发展的土耳其。

(选自《人民日报》2012年4月20日第4版“要闻”版,有删节)

根据上述消息,自选角度,写一段新闻短评。

近几年来,影视界掀起了《红楼梦》《西游记》等名著重拍热。对此有人赞同,有人反对,请结合你所学《名著导读》,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校举办名著展演活动,拟将经典名著《红楼梦》(曹雪芹)、《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呐喊》(鲁迅)、《哈姆莱特》(莎士比亚)、《复活》(托尔斯泰)、《巴黎圣母院》(雨果)搬上舞台。作为表演者,请就你最想饰演的某一人物说明你的表演设想及理由。要求:选例典型,说明具体,理由充分。40字左右。

表演设想与理由: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三国演义》中充斥阴谋诡计,《西游记》内弥漫佛法道术,《红楼梦》“色、空、幻、灭”的主题会影响孩子对未来生活预期。,但它们仅仅是秦春华个人对四大名著的评价。由此得出“‘四大名著’不适合孩子看”的结论,未免过于草率。如果从另外的角度去看四大名著,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游记》被多次翻拍;《红楼梦》拍摄之前还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演员海选;《四世同堂》翻拍完成后,已经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材料二:1985版的电视剧《四世同堂》被认为代表了中国本土电视剧“正史”的开端,新版刚播出一集,新旧版的对比就越来越热闹,甚至有人直言翻拍多余,超越经典是妄想。       

对以上的材料反映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①从肯定的角度写:

②从否定的角度写: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西游记》、《水浒传》翻拍如火如荼,《红楼梦》已进入后期制作,新《三国》已于5月2日同时在安徽、江苏、重庆、天津四家卫视播出。

材料2:高希希版《三国》刚播出一集,新旧版的对比就越来越热闹。有人直言翻拍多余,新版只是部古装言情武打片,超越经典是妄想。也有人认为新《三国》无论在场面还是拍摄手法上都是进步的,褒贬不一是审美问题,能引起争论的作品就是好作品。

对上面材料反映的问题,你是怎么评价的?(8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