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荀子》选读 知识点题库

用“/”给下列语段中划线句断句。(限断6处)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俺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选自《左忠毅公逸事》)

下面各项中加下划线词语不全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 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B . 告诉不许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C . 臣之辛苦                恨私心有所不尽 D . 列坐其次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真卿字清臣,琅邪临沂人也。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开元中,举进士,登甲科。事亲以孝闻。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无几,禄山果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乃使司兵参军李平驰奏之,玄宗大喜。清河客李萼,年二十余,与郡人来乞师,谓真卿曰:“闻公义烈,首唱大顺,河朔诸郡恃公为长城。今清河,实公之西邻也,仆幸寓家,得其虚实,知可为长者用。今计其蓄积,足以三平原之富,士卒可以二平原之强。公因而抚之,腹心辅车之郡,其他小城,运之如臂使指耳。唯公所意,谁敢不从?”真卿借兵千人。代宗嗣位,时元载引用私党,惧朝臣论奏其短,乃请,百官凡欲论事,皆先白长官,长官白宰相,然后上闻。真卿上疏曰:“臣闻此语已来,朝野嚣然,人心亦多衰退。何则?诸司长官皆达官也,言皆专达于天子也。 郎官御史者陛下腹心耳目之臣也故其出使天下事无巨细得失皆令访察回日奏闻所以明四目达四聪也。今陛下欲自屏耳目,使不聪明,则天下何述。”其激切如此。卢杞专权,忌之,会李希烈陷汝州,杞乃奏曰:“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上从之,初见希烈,希烈养子千余人露刃争前迫真卿,将食其肉。诸将丛绕谩骂,举刃以拟之,真卿不动。希烈遽以身蔽之,而麾其众,众退,乃揖真卿就馆舍。希烈既陷汴州,僭伪号,使人问仪于真卿,真卿日:“老夫耄耋矣,曾掌国礼,所记者诸侯朝觐礼耳。”兴元元年乃杀真卿,年七十七,德宗诏曰:“鲁郡公颜真卿,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

(节选自《旧唐书·颜真卿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郎官/御史者陛下腹心/耳目之臣也/故其出使/天下事无巨细/得失皆令/访察回日/奏闻所以明四目/达四聪也。 B . 郎官/御史者/陛下腹心耳目之臣也/故其出使/天下事无巨细/得失/皆令访察回日/奏闻/所以明四目/达四聪也。 C . 郎官/御史者/陛下腹心耳目之臣也/故其出使天下/事无巨细得失/皆令访察/回日奏闻/所以明四目/达四聪也。 D . 郎官/御史者/陛下腹心/耳目之臣也故其出使天下/事无巨细得失/皆令访察/回日/奏闻所以明四目/达四聪也。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科:科举考试用语。唐宋进士分甲乙科,唐代王建《送薛蔓应举》诗云:“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明、清通称进士为甲科,举人为乙科。 B . 辅车:颊辅与牙床。一说车夹木与车舆。此处比喻事物处于次要的位置关系。《左传》:“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C . 郎官:郎官是古代官名,盖为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官员的统称。战国始有,隋唐以后,郎官多指六部的侍郎、郎中、员外郎。 D . 耄耋:指八九十岁,年纪很大的人。古时男女称呼高寿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颜真卿预料安禄山要反叛,提前以久雨毁坏城墙为借口,修缮城墙,疏浚加深护城河,最终在安禄山反叛时,保住了平原城。 B . 清河人李萼和郡人到平原城向颜真卿学习,并尊颜真卿为长者,并说清河县积蓄多,积蓄够颜真卿用三次。 C . 元载任用私党,害怕被别人说坏话,就提出有事先向长官报告,再由长官报告宰相,最后宰相报告皇帝。此事遭到颜真卿激烈反对。 D . 李希烈反叛,卢杞向皇帝建议派颜真卿出使晓谕李希烈,最终颜真卿被李希烈所杀,德宗下诏对他的忠诚给予很高的评价。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闻公义烈,首唱大顺,河朔诸郡恃公为长城。

    ②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美成负一代词名,所作之词,浑厚和雅,善于融化词句,而于音谱,且间有未谐,可见其难矣。作词者多效其体制,失之软媚,而无所取。此惟美成为然,不能学也。所可仿效之词,岂一美成而已。旧有刊本六十家词,可歌可诵者,指不多屈。中间如秦少游、高竹屋、姜白石、史邦卿、吴梦窗。此数家格调不侔句法挺异俱能特立清新之意删削靡曼之词自成一家各名于世

(节选自张炎《词源》)

  1. (1)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2. (2) 秦少游与并称“苏门四学士”。
  3. (3) 在张炎看来,作词者应如何模仿学习他人?
下列句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   )
A . 暮去朝来颜色故 B .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C . 铸以为金人十二 D .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E . 或师焉,或不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日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瑞士日内瓦宣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2019年12月以来,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多例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现已证实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国已公布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这将有助于全球科学家和公共卫生组织加入诊断试剂的研发,及病毒致病性研究。

    卫生防疫专家强调,可以确定的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等为主要表现,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但会出现缺氧低氧状态。约半数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在1周后恢复。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摘编自百度百科词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材料二:

(摘自新华网《重庆疫情速览》)

材料三:

    截至2020年3月3日,全球已有73个国家报告了逾90,000例COVID-19确诊病例。看到疫情正在以意大利为中心进一步向欧洲大陆蔓延开来时,欧洲政界对待此次疫情的态度开始由震惊转变为恐惧。随着全球遏制疫情的窗口期不断缩小,各国的卫生部长们都开始仓促地采取尽量适宜的措施以延缓病毒的传播。但是,他们的行动还是相对迟缓且不够充分。

    与各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政府在此次疫情中的表现。根据“世卫组织—中国联合专家考察组”的报告,中国在应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所采取的强有力的公共卫生措施可能是“历史上最雄心勃勃、最灵活和最积极的疾病控制工作”。中国可能因此成功避免了大量的感染病例和死亡病例,尽管这对国家经济可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截至目前,有证据表明 中国政府的巨大公共卫生投入已成功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在这份联合专家考察组的报告中,WHO建议各国都要启动最高级别的国家应急处置方案,以确保全政府、全社会共同参与,采取必要的措施遏制病毒传播。限制公众自由可能会对公众生活和社会经济带来短期的负面影响,但是目前各国都应当抛弃对这种负面影响的恐惧,而应坚定而自信地选择暂时限制公众自由,并将其作为控制SARS—CoV—2感染传播的措施之一。

    在应对此次疫情中,中国的成功可能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强大的行政体系,这一体系在面临挑战时拥有极强的动员能力,以及中国人民一致同意并愿意遵守严格的公共卫生程序。尽管其他国家没有像中国这样的对政治和经济的指挥和控制力度,但是各国政要可以从中国的经验中学习。然而种种迹象表明,世界各国还并未吸取中国的经验。

(摘编自澎湃新闻《<柳叶刀>发表社论:各国政要可以从中国的抗疫经验中学习》)

材料四:

    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第一,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要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认真评估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修改。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进而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

    第二,改革(                    )。要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坚持常备不懈,将预防关口前移,避免小病酿成大疫。织密织牢第一道防线。要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衔接。

    第三,完善(                    )。要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机制包括应急响应机制,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做到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精准解决疫情第一线问题。要完善突发重特大疫情防控规范和应急救治管理办法。

    第四,健全(                    )。重大疫情下,医用设备、防护服、口罩等物资频频告急,反映出国家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存在突出短板。要健全国家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对应急救援物资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拨、统一配送,推动应急物资供应保障网更加高效安全可控。

(摘编自人民网《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1. (1) 下列未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出相关解释的一项是(    )
    A . 中国公布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 B . 有病例证实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C . 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三种。 D . 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以及出现缺氧等。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材料二图表中可知,从今年1月30日至3月5日,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累计确诊一直呈小幅上升的趋势。 B . 以重庆市为例,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的情况高度吻合了钟南山院士早些时候对疫情的预测:到2月中数字会下来。 C . 有证据表明中国政府公共卫生巨大投入及有力措施成功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这与各国应对迟缓形成鲜明对比。 D . WHO建议各国启动最高级别国家应急处置方案,采取更果断措施,包括暂时限制公众自由,以确保能遏制病毒传播。
  3. (3) 阅读材料四,参照“第一”处,在括号内补写语句,使内容完整,表述准确,每处不超过8个字。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不全都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 ①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②璧有微瑕,请指示王  ③汉亦留之以相当 B . 行李之往来  ②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③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C .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②东家有好女,可怜体无比  ③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D .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③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花云,怀远人。貌伟而黑,骁勇绝伦。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兵至,遂克滁州。太祖渡江,云先济。既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擢总管,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过马驮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杀之。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方战急,云妻郜祭家庙,挈三岁儿,泣语家人曰:“城破,吾夫必死,吾义不独存,然不可使花氏无后,若等善抚之。”云被执,郜赴水死。侍儿孙瘗毕,抱儿行,被掠至九江。孙夜投渔家,脱簪珥属养之。及汉兵败,孙复窃儿走渡江,遇偾军(注)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逾年达太祖所,孙抱儿拜泣,太祖亦泣,置儿膝上,曰:“将种也。”赐儿名炜。其五世孙请于世宗,赠郜贞烈夫人,孙安人,立祠致祭。

(节选自《明史·花云传》)

【注释】偾军:溃败的军队。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 B . 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 C . 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 D . 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
  2. (2)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花云艺高人胆大的一组是(   )

    ①拔剑跃马冲阵而进  ②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

    ③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  ④贼缚云,云奋身大呼

    ⑤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  ⑥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⑤ C . ②③⑥ D . ④⑤⑥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花云勇猛超群,他的才能深受太祖赏识。至正十三年他拜见太祖,曾在遇险时挺身而出使太祖免于难;此后又多次带兵打仗,建立显赫战功,得到太祖提拔。 B . 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死不屈。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死,他被俘;花云临危不惧,在被杀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 C . 花云的妻子决心为丈夫殉节。花云妻子看到战况紧急,知道丈夫生命危险,表示自己决不独活,将三岁的儿子托付给家中仆人;花云被俘后,妻子投水而死。 D . 花云的儿子花炜历尽艰辛后安全存活。花云妻子死后,侍儿抱起花炜逃命,被掠至九江,侍儿将他托养在渔家,后来又带他渡江,一年多后才来到太祖身边。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②遇偾军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1. (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生生所资  生生:维持生活 B . 脱然有怀  脱然:轻快的样子 C . 程氏妹丧于武昌  寻:寻找 D . 矫厉所得  矫厉:造作勉强
  2. (2) 判断“以”字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耕植不足自给②诸侯惠爱为德③家叔余贫苦④足为酒

    A .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 .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 .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陶渊明做官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做彭泽令,仅以“有酒可饮”为理由。 B . 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原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 C . 陶渊明辞官罢去最根本的理由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 . 陶渊明妹妹新亡,前去奔丧也应成为辞官原因之一。
  4. (4) 请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仲淹字希文,二岁而孤,少有志操,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

以晏殊荐,为秘阁校理。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学者多从质问,为执经讲解,亡所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

李元昊反,会夏竦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进仲淹龙图阁直学士以副之。延州诸砦(寨)多失守,仲淹自请行,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明年正月,仲淹请修承平、永平等砦,稍招还流亡,定堡障,通斥候,城十二砦,于是羌汉之民,相踵归业。初,元昊反,阴诱属羌为助。仲淹至部即奏行边以诏书犒赏诸羌为立条约诸羌皆受命自是始为汉用矣。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王举正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

初,仲淹以忤吕夷简,放逐者数年,士大夫持二人曲直,交指为朋党。及夷简罢,召还,倚以为治,中外想望其功业。而仲淹以天下为已任,裁削幸滥,考核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然更张无渐,规摹阔大,论者以为不可行。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戒三日而去。

(《宋史•范仲淹传》节选)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仲淹至/部即奏/行边以诏书犒赏/诸羌为立条约/诸羌皆受命/自是始为汉用矣 B . 仲淹至部即奏行边/以诏书犒赏诸羌/为立条约/诸羌皆受命/自是始为汉用矣 C . 仲淹至部即奏/行边以诏书犒赏诸羌/为立条约/诸羌皆受命/自是始/为汉用矣 D . 仲淹至部即奏行边/以诏书犒赏/诸羌为立条约/诸羌皆受命/自是始/为汉用矣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六经”指孔子整理传授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先秦古籍。 B . 参知政事,宋代设“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辅助宰相处理政事。 C . 朋党,原指朝廷中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人结成的非政治关系,后来指因政见不同而形成的相互倾轧的宗派。 D . 斋戒,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腥,戒除游乐活动,表示诚心致敬。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范仲淹少有志向,勤奋苦读。学习昼夜不停,冬天读书疲倦了,就用冷水浇脸;无食可吃,就以稀粥充饥,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他却不以为意。 B . 范仲淹善守边疆,维护和平。他自荐抚边,明号令,爱士卒,对来归附的少数民族,真诚相待,通过自己的努力,边境安宁,叛者请服。 C . 范仲淹勇于改革,励精图治。依仗皇帝支持,大刀阔斧地整治官场,引发吕夷简党羽不满,被按察使弹劾。 D . 范仲淹广施恩德,受民爱戴。设置义庄,济助士人,执政忠厚,生前被治下百姓建立祠堂祭祀,死后受到羌人哭悼。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稍招还流亡,定堡障,通斥候,城十二砦,于是羌汉之民,相踵归业。

    ②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1. (1)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之者乎  行:做,实践。 B . 己所不欲,勿于人  施:施加。 C .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众  济:帮助,接济。 D . 士不可以不毅  弘:弘扬。
  2. (2)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C . 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D .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 (3)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告诉子贡,看到别人的错误应该终身“恕”,这里的“恕”是指宽恕。 B . 孔子认为:仁,就是推己及人,自己想要站得住,就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使别人通达。 C . 曾子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但他又认为奋斗终生,死而后已,道路却很遥远。 D . “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速哥,蒙古人。父忽鲁忽儿,以善驰马,有口辩。慎重不泄,令佩银符,常居军中。奏白机务,往返未尝失期。太宗以为才,赐名动哥居。尝出金盘龙袍及宫女赐之。宪宗时,以疾卒。速哥亦以壮勇居军中岁甲寅宪宗命从都元帅帖哥火鲁赤等入蜀乙卯万户刘七哥阿剌鲁阿力与宋兵战巴州失利陷敌中速哥驰入其军,夺刘七哥等以归。又从都元帅纽磷败宋将刘整,破云顶山城。纽磷受诏会涪州,至马湖江,速哥以革为舟,夜渡江,至大获山行在所 , 陈道梗失期,帝慰遣之。未几,复自涪州入奏事,遇宋军于三曹山,速哥众仅百余,奋兵疾战,败之,夺其器械旗鼓以归世祖即位,赐白金、弓刀、鞍勒。五年,立德州,以速哥为达鲁花赤,擢陕西五路四川行省左右司员外郎。从也速带儿入朝,赏赉加厚。七年,从也速带儿败宋军于马湖江。九年,建都蛮叛,诏诸王奥鲁赤及也速带儿讨之。速哥将千人为先锋,破黎州火尾寨,攻连云关,克之。军至建都,战于东山,斩其酋布库。复与元帅八儿秃迎合刺军于不鲁思河,所过城邑皆下。十一年,赐虎符 , 真授管军万户,领成都高哇哥等六翼及京兆新军,教习水战。也速带儿进围嘉定,速哥率舟师会平康城,修筑怀远等寨,守其要害。十三年,帝遣脱术持诏谕其守臣使降,不听,乃分兵为五道,水陆并进攻之。众军不利,唯速哥获战舰三百艘,俘其众百三十人。十九年,亦奚不薛蛮叛,置顺元等路军民宣慰司,以速哥为宣慰使,经理诸蛮。三十一年,佥书四川行枢密院事,诏开土番道。土番叛,以兵围茂州,速哥率师败之。元贞元年,行院罢,速哥家居数岁卒。

(节选自《元史•速哥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速哥亦以壮勇居军中/岁甲寅/宪宗命从都元帅帖哥火鲁赤等入蜀/乙卯/万户刘七哥/阿刺鲁阿力与宋兵战巴州/失利陷敌中/ B . 速哥亦以壮勇居/军中岁甲寅/宪宗命从都元帅帖哥火鲁赤等入蜀/乙卯/万户刘七哥/阿刺鲁阿力与宋兵战巴州/失利/陷敌中/ C . 速哥亦以壮勇居军中/岁甲寅/宪宗命从都元帅帖哥火鲁赤等入蜀/乙卯/万户刘七哥/阿刺鲁阿力与宋兵战巴州/失利/陷敌中/ D . 速哥亦以壮勇居军中/岁甲寅/宪宗命从都元帅帖哥火鲁赤等入蜀/乙卯/万户刘七哥阿刺鲁阿力与宋兵战/巴州失利/陷敌中/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行在所一般指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即指皇帝出行暂住的地方。 B . 文中“城邑”泛指城镇,而《六国论》“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中则分指“邑”“城”。 C . 虎符是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是古代皇帝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 D . 古代皇帝有庙号、谥号、年号之分,三者的内涵不同。文中的“宪宗”“世祖”“元贞”均为年号。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速哥出身将门。他的父亲忽鲁忽儿因为人谨慎持重,能言善辩,擅长骑射,深受皇帝器重。 B . 速哥屡立战功。他作战勇敢,元世祖多有封赏,曾赏赐给他金盘龙袍、弓刀、鞍勒、宫女等。 C . 速哥为国征讨。建都蛮夷叛乱,他先攻破了黎州火尾寨、连云关,后在东山斩杀叛军首领。 D . 速哥练兵有方。他曾受命训练水战,后率领水军在各路军马出师不利的情况下取得胜利。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速哥众仅百余,奋兵疾战,败之,夺其器械旗鼓以归。

    ②也速带儿进围嘉定,速哥率舟师会平康城,修筑怀远等寨,守其要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绍兴三十二年,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耿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乾道六年,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カ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虛所致。乃复奏疏曰:“军政之敝,统率不一,差出占破,略无已时。乞依福建左翼例,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止拔属三牙、密院,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诏委以规画。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カ,卒不能夺。经度费钜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式夷山,赋《九曲棹歌》,熹书“克己复礼”“夙兴夜寐”,题其二斋室。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 , 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幕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徳祐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

①草窃:草寇。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B . 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C . 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D . 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井,古代因井设市,人口集聚的地方常以“井”称之,如“井邑”“市井”。 B . 夷獠是我国古代中央王朝对西南地区部分少数民族的称呼,有轻蔑义。 C . 长短句,北宋时,其为词的本名;宋以后,人们多以长短句为词的别名。 D . 谥,即谥号,皇帝谥号多为一字,官员谥号多为两字,用来概括其生平。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辛弃疾勇闯金营,擒获降臣。张安国、邵进已杀耿京投降金人,辛弃疾得知后带领王世隆等忠义之士来到金营,当即擒获斩杀了降臣。 B . 辛弃疾施政宽缓,关爱百姓。他在滁州任职时,因为滁州战争不断,他便放宽并轻赋税,招抚逃难的流民,训练民兵,还建议军队屯田。 C . 辛弃疾颇通军事,建言献策。他对军政之弊端有独到见解,认为应该仿照福建左翼军的例子,创建一支专门由帅臣节制调度的军队来威慑夷獠。 D . 辛弃疾结交名士,重情重义。他曾经和朱熹一同游武夷山,朱熹去世后,没有门生朋友来送葬,但辛弃疾却作祭文哭祭朱熹以表达自己哀伤之情。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

    ②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萧渼,字惟斗,其先北海人。父仕秦中,遂为奉元人。渼性至孝,自为儿时,翘楚不凡。稍出为府史,上官语不合,即引退,读书南山者三十年。制一革衣,由身半以下,及卧,辄倚其榻,玩诵不少置,于是博极群书,天文、地理、律历、算数,靡不研究。学者及其门受业者甚众。孛术鲁翀,字子翚,尝从其游,其学益宏以肆。翰林学士承旨姚燧以书抵渼曰:“燧见人多矣,学问文章,无足与子翚比伦者。”于是渼以女妻之。渼尝出, 。乡人有自城中暮归者,遇寇,欲加害,诡言“我萧先生也”,寇惊愕释去。

世祖分藩在秦,辟与杨恭懿、韩择侍秦邸,以疾辞,授陕西儒学提举,不赴。省宪大臣即其家具宴为贺,使一从史先诣渼舍,渼方汲水灌园,从史至,不知其为渼也,使饮其马,即应之不拒,及冠带迎宾,从史见渼,有惧色,殊不为意。后累授集贤直学士、国子司业,改集贤侍读学士,皆不赴。大德十一年,拜太子右谕德,扶病至京师,入觐东宫,书《酒诰》为献,以朝廷时尚酒故也。寻以病力请去职。俄除集贤学士、国子祭酒,依前右谕德,疾作,固辞而归。卒年七十八,赐谥贞敏。

渼制行甚高,真履实践,其教人,必自《小学》始。为文辞,立意精深,言近而指远,关辅之士,翕然宗之,称为一代醇儒。所著有《三礼说》《小学标题驳论《九州志》,及《勤斋文集》,行于世。

(节选自《元史·萧渼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遇一妇人/失金钗道旁/疑拾之/谓曰/殊无他人/独翁居后耳/令随至门/取家钗以偿/其妇后得所遗钗/愧谢还之/ B . 遇一妇人失金钗/道旁疑拾之/谓曰/殊无他人/独翁居后耳/令随至门/取家钗以偿其妇/后得所遗钗/愧谢还之/ C . 遇一妇人失金钗/道旁疑拾之/谓曰/殊无他人/独翁居后耳/令随至门/取家钗以偿/其妇后得所遗钗/愧谢还之/ D . 遇一妇人/失金钗道旁/疑拾之/谓曰/殊无他人/独翁居后耳/令随至门/取家钗以偿其妇/后得所遗钗/愧谢还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分藩,古代帝王分封自己的子弟,作为王朝的屏藩;后亦称官吏出守地方为分藩。 B . 提举,官职名,宋代设立,主管特种事务,元朝沿用"提举"名称,如儒学提举。 C . 东宫,位于皇宫东部的宫殿,也用以称呼居住于此的人,本文指居住东宫的妃嫔。 D . 小学,在古代指研究语言文字的学问,文中《小学》指朱熹编纂的道德教育教材。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萧渼专心读书,涉猎广泛。萧常常倚在榻上,玩味吟诵不停,他所读之书内容广泛,涉及天文、地理、律历、算术等诸多方面。 B . 萧渼德行深厚,名声远播。萧德高望重,连强盗也知道他的大名,一个乡亲遇到强盗,谎称自己是萧先生,得以免遭盗贼的伤害。 C . 萧渼深得赏识,淡泊官场。世祖征召他与杨恭懿、韩择到秦邸任侍从官,他以生病为由推辞;任命他为太子右谕德,也没有赴任。 D . 萧渼著述宏富,堪称宗师。他所写的文章,语言浅近而旨意深远,他的很多著作流行于世,关辅一带的士人一致奉他为一代宗师。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稍出为府史,上官语不合,即引退,读书南山者三十年。

    ②及冠带迎宾,从史见,有惧色,殊不为意。

  5. (5) 萧把女儿嫁给孛术鲁翀的原因是什么?
古文阅读

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 , 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驺子之属。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 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第1、5章)

孟子尝有言矣:“人能充其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其无欲为穿窬之心,而不可胜用也。”……故曰:其道始于至粗,而极于至精。充乎天地,放乎四海,而毫厘有所必计。呜呼,此其所以为孟子欤!后之观孟子者,无观之他,亦观诸此而已矣。

(节选自苏轼《孟轲论》)

【注释】①比:替。②耨(nòu):锄草。③梃:棍棒。④穿窬(yú):穿墙(偷盗)。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B . 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C . 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D . 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合从连衡:战国时六国诸侯联合抗秦的谋略,称为“合纵”;秦国联合一些诸侯进攻另外一些诸侯国的谋略,称为“连衡”。从,同“纵”;衡,通“横”。 B . 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后世以“万乘”称天子。 C . 孝悌忠信:儒家八德中的内容。儒家八德包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儒家倡导的做人的根本,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孝悌”指的是对父母要孝顺。 D . 仁义:是儒家的重要伦理范畴,本意为仁爱与正义。备受孟子推崇,与“礼、智、信”合称为“五常”。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孟子的思想主张并未被梁惠王等君王采纳,因为当时各国君王信奉的是“攻伐”之道,而孟子对此是深恶痛绝的,因此退而跟弟子著书立说。 B . 孟子面对梁惠王利国的急切心态,先表明自己施行仁义的观点,然后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施行仁义的意义,最后指出施行仁义的具体措施。 C . 孟子批评那些不实行“仁政”的君王使老百姓陷于痛苦之中,也直接地批评了梁惠王“东败于齐” “西丧地于秦” “南辱于楚”的根本原因。 D . 苏轼认为孟子推崇的仁义之道,并不是神秘高深,而只是从最粗浅的办法做起,不害人、不偷盗而已。因此孟子的观点不是靠空虚的道理来支撑,更简洁明了,易懂易行。
  4. (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5. (5) 梁惠王想洗雪耻辱,向孟子询问对策。孟子给出的建议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白居易,字乐天,其先盖太原人。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 , 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召入翰林为学士,迁左拾遗。元和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振民,以应饥岁。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且多出宫人,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奏凡十余上益知名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使自为谋,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十年七月,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出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十五年召还京师。后河朔复乱,贼取弓高,绝粮道。于是,天子荒纵,宰相才下,赏罚失所宜,坐视贼无能为。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复拜苏州刺史,病免。会昌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尚书右仆射,宣宗以诗吊之。

赞曰:居易在元和、长庆时,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多至数千篇,唐以来所未有。其自叙言:“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呜呼,居易其贤哉!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奏凡十余上/益知名/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 B . 奏凡十余上/益知名/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 C . 奏凡十余上/益知名/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 D . 奏凡十余上/益知名/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未冠,指不满二十岁,还未举行冠礼。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体格未壮,故称弱冠。 B . 进士,进士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录取分为三甲,其中一甲共三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 C . 太宗,皇帝的庙号,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汉隋时期多称谥号,唐宋多称庙号,明清多称年号。 D . 刺史,原为巡查地方的官名,后来也指州郡最高行政长官。文中白居易任杭州刺史,为杭州最高行政长官。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白居易聪慧过人,善写文章。吴人顾况自恃才高,却盛赞其文章,后来白居易高中进士,人为翰林为学士。 B . 白居易心系百姓,仁者爱人。他曾乞请皇帝免除江、淮两地的赋税,以救助灾民,多外放宫人以减少开支。 C . 白居易不惧权势,敢于谏言。宰相因他越职进谏贬他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为其进言而被贬为江州司马。 D . 白居易诗文缘事而发,文风自然。他看不上世人钟爱的杂律诗,而偏爱讽谕诗、闲适诗和有感而发的感伤诗。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子以旱甚,下诏振民,以应饥岁。

    ②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狄仁杰,字怀英,太原并州人。为儿时,门人有被害者,吏就诘,众争辨对,仁杰诵书不置,吏让之,答曰:“黄卷中方与圣贤对,何暇与吏语耶?”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荐授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同府参军郑崇质母老且疾,当使绝域。仁杰谓曰:“君可贻亲万里忧乎?”诣长史兰仁基请代行。仁基咨美其谊,时方与司马李孝廉不平,相语曰:“吾等可少愧矣!”则相待如初,每曰:“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

②稍迁大理丞,岁中断久狱万七千人,时称平恕。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坐误斧昭陵柏,罪当免,高宗诏诛之。仁杰奏不应死,帝怒曰:“是使我为不孝子,必杀之。”仁杰曰:“汉有盗高庙玉环,文帝欲当之族,张释之廷诤曰:‘假令取长陵一抔土,何以加其法?今误伐一柏,杀二臣,后世谓陛下为何如主?’”帝意解,遂免死。数日,授侍御史。左司郎中王本立怙宠自肆,仁杰劾奏其恶,有诏原之。仁杰曰:“朝廷借乏贤,如本立者不鲜。陛下惜有罪,亏成法,奈何?臣愿先斥,为群臣戒。”本立抵罪。由是朝廷肃然。

使岐州亡卒数百剽行人道不通官捕系盗党穷讯而余曹纷纷不能制。仁杰曰:“是其技穷,且为患。”乃明开首元格,出系者,禀而纵之,使相晓,皆自缚归。帝叹其达权宜。圣历三年卒,年七十一。赠文昌右相,谥曰文惠。仁杰所荐进,若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皆为中兴名臣。中宗即位,追赠司空。

(《新唐书•狄仁杰传》)

  1. (1)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仁基美其谊

    误斧昭陵柏

  2. (2)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张释之廷

    A.通“争”,争论

    B.警告

    C.规劝

    D.公开发表讼言

    ②王本立宠自肆

    A.放纵

    B.卖弄

    C.依仗

    D.趁着

  3. (3) 第③段画线部分有4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四处标识出来。

    使岐州亡卒数百剽行人道不通官捕系盗党穷讯而余曹纷纷不能制

  4. (4) 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朝廷借乏贤,如本立者不鲜。陛下惜有罪,亏成法,奈何?臣愿先斥,为群臣戒。

  5. (5) 蔺仁基为什么称赞狄仁杰“贤”?
  6. (6) 第②段中,狄仁杰是如何化解高宗怒气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

(一)

陵字少卿,善骑射,爱人,谦让下士,甚得名誉。武帝以为有广之风 , 使将八百骑,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过居延视地形,不见虏,还。天汉二年,陵将其步卒五千人出居延,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军居两山间,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盾,后行持弓弩,令曰:“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左右地兵八万余骑攻陵。是时,陵军益急,匈奴骑多,战一日数十合,复伤杀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后救,射矢且尽,当使精骑射之即破矣。”遂遮道急攻陵。陵居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汉军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即弃车去。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抵山入峡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我,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大息曰:“兵败,死矣!”于是尽斩旌旗及珍宝埋地中陵令军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冰期至遮虏鄣者相待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去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

(选自《汉书·李陵传》)

(二)

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注] , 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

(选自《汉书·苏武传》)

[注]在桓公与鲁庄公订立盟约时,曹沫手持匕首胁迫齐桓公归还侵占的鲁国领土。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于是尽斩旌旗及珍宝/埋地中/陵令军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冰/期至遮虏鄣者/相待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 B . 于是尽斩旌旗及珍宝/埋地中/陵令军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冰/期至遮虏鄣者相待/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 C . 于是尽斩旌旗/及珍宝埋地中/陵令军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冰/期至遮虏鄣者相待/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 D . 于是尽斩旌旗/及珍宝埋地中/陵令军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冰/期至遮虏鄣者/相待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广之风,李广的风范。李广曾多次抗击匈奴,保卫国家,被称作“飞将军”。 B . 单于,意为广大之貌。是我国古代中原人对匈奴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用称呼。 C . 戟,古代合戈、矛为一体的长柄兵器,兼备直刺、旁击,横钩的作用。 D . 卒,古人对人身故有多种描述方式,大夫之死称为“卒”,士之死称为“不禄”。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陵受诏前往与匈奴作战,先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匈奴两千余里察看地形,后又率五千步兵前往浚稽山扎营迎敌。 B . 李陵作战勇敢,虽受匈奴骑兵多次围攻,但他率领军队出击,毫不胆怯,杀死很多敌人,匈奴难以取胜,准备撤兵。 C . 李陵的军队陷入绝境,但他对生擒单于很有把握,于是黄昏后独自身穿便衣出营前去,结果出乎意料,竟然没有成功。 D . 李陵在饯别苏武归国时,向其表明自己原想以曹沫之事为榜样,委身诈降,以此接近单于,孤身涉险,誓还汉恩的心迹。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陵居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

    ②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

  5. (5) 李陵抗击匈奴失败的因素有哪些?请概括说明。
下列对文章《项脊轩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志”,古代杂记类文体,主要是叙事写人、写景状物,内容庞杂,一般要求围绕所记对象特点写其形,传其神。 B . 本文善用细节描写和白描手法,表达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抒发了作者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怀念之情。 C . 本文文眼是“项脊轩,旧南阁子也”,文末有“何谓阁子也”等句子与之相呼应。 D . 本文最后用写景语结束全篇,把悠悠不尽的感情轻轻收住,引发读者凄婉惆怅的情感共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愤,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1. (1)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大学》的主体是“三纲”“八目”。三纲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B . 《大学》的八目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C .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 D . 《诗经》《尚书》《礼记》《乐经》《春秋》合称“五经”。
  2. (2)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直接阐述“大学之道”的一项是()

    ①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②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③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④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⑤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⑥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

    A . ①⑤⑥ B . ②③④ C . ①④⑤ D . ②③⑥
  3. (3) 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B . 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C .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否则,就不可能有好的治理。 D . 品德低下的人背地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这说明他们也要“慎独”。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②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