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教养的途径(问题探讨) 知识点题库

下列加横线的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 师道之不也久矣 六艺经皆通习之 B . 道之所存,之所存也 圣人无常 C . 而师之乃大惊,问所 D . 其闻也亦先乎吾 余嘉其能行古
师者,。 是故无贵无贱,。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如是而已。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 在语文教学的问题上,叶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B . 当多数缺少天赋的人将自己的阅读能力很快就只用来读报上的新闻或商业版时,少数人仍然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因为它们古时候都曾经是富有魔力的符箓和咒语)。 C . 我家阳台上种有迎春、石榴、木桃、月季……等,花开不断。 D . 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下列对作家作品的陈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但丁是法国著名诗人,他的代表作《神曲》描写的是 B . 赫尔曼·黑塞是一位伟大的作家,生于德国,后加入瑞士籍,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荒原狼》《艰难时世》等。 C . 韩愈字退之,号昌黎,是唐朝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提倡者,文籍的号命名为《韩昌黎集》。 D . 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今有《荀子》一书,是荀子及其门人的著作辑录。
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 吾尝跂而望 B . 箕答运于渤海 C . 衣水犀甲者 D . 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
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

A .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B . 今之众人 ,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 . 美人兮天一方 D . 居是州,恒惴栗
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 .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C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D .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文言文翻译: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文言文翻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用法和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学于师

A . 粪土当年万户侯 B . 稍稍宾客其父 C . 必先其心志,劳其筋骨 D . 渔人甚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君子博学而日省乎己        参:验,对照检查。 B . 用心也        一:统一、一致。 C . 声非加也        疾:快,急速。 D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        绝:隔绝。
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使之构成前后连贯、合理的排比句。

    人的一生像金,要刚正,人格须挺立;                     ,                  ,                  ;人的一生像水,要灵活,方法须随和;                                                              ;人的一生像土,要本色,作风须朴实。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选自《师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注:当涂掌事,当道执掌军国大事。涉猎,粗略地阅读、浏览,不深入钻研。

  1. (1) 词语解释

    ①蒙始就学

    ②作《师说》以

    ③郯子之

    ④术业有专

  2. (2) 翻译句子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③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3. (3)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及鲁肃寻阳           则知明而行无 B . 不拘时               学 C . 愚                 自以为大有所 D . 巫医乐师百工人       郯子徒,其贤不及孔子
  4. (4) 选出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 . 以上两则文字都是谈有关读书的,一则是韩愈老师对弟子李蟠的肯定与赞扬,一则是君王孙权对部下吕蒙的期盼。 B . 以上两则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师说》用了“巫医乐师百工”与“君子”展开对比,讽刺了封建士大夫以向老师学习为耻的恶劣社会风气。而孙权劝学则是通过鲁肃评价以前的“吴下阿蒙”和今天才学饱满的阿蒙对比,突出了吕蒙的进步。 C . 韩愈在文章《师说》中,不仅告诉我们学习过程中态度很重要,还告诉我们许多学习的方法。 D . 第二则短文还让我们了解到三国时期作为一方霸主的孙权喜好读书之事。
下列划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李晓东喜爱读书,博学成才,今年创办了自己的企业 B .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②大家这次外出旅游携带的行李很少,都轻装上了飞机 C . ①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②中央气象台预报明后两天山东等地为小雨加雪的天气 D . ①将军战河北 , 臣战河南   ②河北河南今年冬小麦喜获丰收,同比去年增产9%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礼论

王安石

    呜呼,荀卿之不知礼也!其言曰“圣人化性而起伪”,吾是知其不知礼也。知礼者,贵乎知礼之意,而荀卿盛称其法度节奏之美,至于言化,则以为伪也。亦乌知礼之意哉?夫礼始于天而成于人,知天而不知人则野,知人而不知天则伪。圣人恶其野疾其伪,是礼兴焉。

    今荀卿以谓圣人之化性为起伪,则是不知天之过也,然彼亦有见而云尔。凡为礼者,必诎其放傲之心,其嗜欲之性。莫不欲逸为尊者劳,莫不欲得而为长者让,擎跽曲拳,以见其恭。

    夫民于此,岂皆有乐之之心哉?患上之恶己,而随之以刑也。故荀卿以为特劫法度之威,而为之于外尔,此亦不思之过也。夫斫木而为之器,服马而为之驾,此非生而能者也。故必削之以斧斤,直之以绳墨,圆之以规而方之以矩,束联漆之,而后器适于用焉。前之以衔勒之制,后之以鞭策之威,驰骤舒疾,无得自放,而一听于人,而后马适于驾焉。由是观之,莫不劫之外而服之以力者也。然圣人舍木而不为器,舍马而不为驾者,固亦因其天资之材也。今人生而有严父爱母之心,圣人因其性之欲而为之制焉,故其制虽有以人,而乃以顺其性之欲也。

    圣人苟不为之礼,则天下盖将有慢其父而疾其母者矣。此亦可谓失其性也。得性者以为伪,则失其性者乃可以为真乎?此荀卿之所以为不思也。

    夫狙猿之形,非不若人也,欲绳之以尊卑而节之以揖让,则彼有趋深山大麓而走耳,虽畏之以威而驯之以化,其可服邪?以谓天性无是而可以化之使伪耶,则狙猿亦可使为礼矣。故曰礼始于天而成于人,则无是,而人欲为之者,举天下之物,吾盖未之见也。

(选自《王安石文集》)

  1. (1) 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其嗜欲之性       逆:违背。 B . 束联漆之         胶:胶水。 C . 故其制虽有以人   强:胜过。 D . 则无是           天:天性。
  2.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安石认为荀子不懂得礼,他对“礼”的理解不正确,而自己懂得了对“礼”的本意。 B . 荀卿认为,只要用法律的威严来教育老百姓,就能让老百姓心悦诚服地去遵守礼节了。 C . “礼”是从天性开始而又通过人为来完成,对于“礼”来说天性和人为二者不可或缺。 D . 教育人懂得并且施行“礼”,既要阻止他放诞傲慢之心,又要改变他贪婪欲念的天性。
  3. (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斫木而为之器,服马而为之驾,此非生而能者也。

    ②圣人苟不为之礼,则天下盖将有慢其父而疾其母者矣。

  4. (4) 荀子和王安石对于“礼”的看法有什么不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学孔堂记

胡缵宗

    天不可以象名,孔子之道不可以科名。日月星辰,象也;德行、政事、言语、文学,科也。谓天尽于日月星辰,是小天矣。谓孔子之道尽于德行、政事、言语、文学,是小孔子之道矣。学孔子者,不得其全而各得其性之近似,乃名之以科,而不知孔子之道,何可以科名哉?虽然,学孔子者非得其门,吾未见其入也。

    苟不欲知天则已;苟欲知天,在璇玑、玉衡,以观日月星辰,几乎天矣。夫苟不欲学孔子之道则已;苟欲学孔子之道,由博文约礼以达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几乎孔子矣。言子游,孔子之高弟也,其优于同列也以文学,而其治武城也以礼乐。礼乐固文学之见乎其外者也。德也,政也,言也,文也,无不焉之谓礼;德也,政也,言也,文也,无不和焉之谓乐。子游学乎孔子而独得乎礼,乐之传亦微矣。

    夫礼乐,孔子之道也。学礼乐以入道,孔门之教也。故学子游所以学孔子也。学至于子游,具孔子之一体矣。吴之先启于泰伯。泰伯以让风,子游以礼乐风,吴之文,实彬彬矣。夫岂后世之所谓文哉?亦岂后世之所谓学哉?后子游而与起者,唐有若陆公贽宋有若范公仲淹。贽曰:上不负天,下不负所学。仲淹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章功业越一世,虽未敢上拟孔门,其亦学子游而有得者,与学子游所以学孔子也,故吴之文称盛者,曰:泰伯贤。曰:子游先。曰:敬与希文焉尔,其以文擅当时名。故有学道书院创于宋、复于元,迨至今……湮废已久,缵宗守兹邦,乃因佛废之隙而鼎建之。外为书院,内为堂,旁为周庐。于是择郡中子弟之良者肄其中,而以孔子之道相切磋焉。冀诸士子学敬与希文以至于子游,学子游以至于孔子,亦庶几矣。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其尚勖之哉,其尚之哉!

(有删改)

【注】①缵宗:作者自称。

  1. (1) 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无不焉之谓礼        序:次序 B . 故学子游所以学孔子也      所以:用来……的途径 C . 缵宗守兹邦        忝:谦辞,有愧于 D . 其尚之哉         勖:勉励
  2.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认为孔子之道是博大精深的,不等同于德行、政事、言语、文学等具体的类别,否则就是看小了孔子之道,看小了天。 B . 作者认为知识广博、遵守礼仪,从而实现有德行、善于政事、精通言语和文学,这就是孔子之道。文学不过是礼乐的外显。 C . 吴地文化最先起于泰伯。泰伯谦让之风教化了吴地,而子游用礼乐教化吴地,所以吴地的文学不是后世所说的一般的文与学。 D . 作者推举陆贽和范仲淹,他们文章功业都超越一时,虽然不能和孔子之徒比,但也是学习子游而有所收获的,并且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子游是一致的。
  3. (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

    ①子游学乎孔子而独得乎礼,乐之传亦微矣。

    ②于是择郡中子弟之良者肄其中,而以孔子之道相切磋焉。

  4. (4) 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建立学孔堂的目的。
下列句子,为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 . 生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B .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D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师者,所以传道业解惑也      受:传授。 B . 生乎吾前,其道也固先乎吾    闻:听说。 C . 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 岂、哪。 D . 是故圣圣,愚益愚            益:更加、越发。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学者,学有专长的人,与今天的专家学者意思相同。 B . 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 C . 巫医,古代巫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给人治病。 D . 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于社会上的士人和官吏的统称。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篇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句首冠以“古之”二字,既说明古人重视师道,又针对现实,借古讽今。 B . “传道”二字,阐明道之有无是择师的唯一标准,一反时俗,将贵贱长少排出标准之外,为下文针砭时弊张本。 C . 作者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相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 D . 以为子择师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指出“小学而大遗”的谬误;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作对比,批判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

    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

    “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君人庙门,西面而立;将人庙门,北面而立。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见其虚进,见其实则止,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然。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寒暑必同。如此则士众必尽死力。’

    “将己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君不许臣,臣不敢将。’“君许之,乃辞而行。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若此则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君于后。是故智者之谋,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若驰骛⑤,兵不接刃,而敌降服。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迁士赏,百姓欢悦,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

    武王曰:“善哉!”

    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令三军之众,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赴,闻金声而怒,闻鼓声而喜,为之奈何?”太公曰:“将有三胜。”武王曰:“敢问其?”

    太公曰:“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名曰礼将;将不身服礼,无以知士卒寒暑。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军皆定 , 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就食。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将不身服止欲,无以知士卒之饥饱。将与士卒共寒暑、劳苦、饥饱,故三军之众闻鼓声则喜,闻金声则怒。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争先登。白刃始 , 士争先赴。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节选自汉墓竹简校本《六韬》,天津古籍出版社,有删改)

  1.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臣既受命斧钺之威     专:独掌 B . 敢为其               目:条目 C . 军皆定 , 将乃就舍     次:次序 D . 白刃始               合:交锋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见其虚进/置杯焉 B . 是故智者之谋/且君尝晋君赐 C . 无以知士卒寒暑/蚓无爪牙 D . 炊者皆熟,将就食/项伯夜弛之沛公军
  3. (3)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B . 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C . 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D . 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4.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君王任命将军时,应该在太庙亲执象征兵权的钺和斧,郑重地授给将军,赋予他处理一切军务的权力。 B . 将军接受任命后,将再次请求君王给予充分信任,并标明战胜敌人还需要智者出谋划策、勇士英勇战斗。 C . 如果将军能做到“三礼”,那么无论攻城时还是野战时,士兵们都会奋勇争先,只想冲锋,不愿后退。 D . 本文通过武王与太公问答,阐明了君王的立将之道和将军的领军之策,充分体现了太公高超的军事智慧。
  5.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

    ②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课内文言文阅读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 B . ①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②惑不从师 C . ①不如登高博见也           ②师道不传也久矣 D . 其身也,则耻师焉         ②师不必贤弟子
  2. (2) 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A . 不拘于时 B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 .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 (3) 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