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探究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 知识点题库

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物理学中一种很重要的思想方法,下列表达中不属于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是(   )

A . 感应电动势 B . 电容 C . 电阻 D . 磁感应强度
下列问题的研究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的是()

A . 在不考虑带电体的大小和形状时,常用点电荷代替带电体 B . 在研究复杂电路时,可用总电阻代替所有电阻产生的效果 C . 速度 ,当 非常小时可表示t时刻的瞬时速度 D .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下列各个实验中,应用了控制变量法的是(   )

A .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B . 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质量、力的关系 C . 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D . 探究弹簧伸长与弹力的关系
地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重物,用力F向上提它,力F的变化将引起物体加速度的变化.已知物体的加速度a随力F变化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则(  )

A . 图线斜率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大小 B . 当F=F0时,作用力F与重力Mg大小相等 C . 物体向上运动的加速度与作用力F成正比 D . a′的绝对值等于该地的重力加速度g的大小
在“探究向心力的大小F与质量m、角速度ω和半径之间的关系”的实验中,借助专用实验中,借助专用实验装置,保持m、ω、r任意两个量不变,研究小球做圆运动所需的向心力F与其中一个量之间的关系,这种实验方法叫做法.要研究向心力与半径的关系,应采用下列三个图中的图;要研究向心力与角速度之间的关系,应采用下列三个图中的图.

《曹冲称象》是家喻户晓的典故,“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它既反映出少年曹冲的机智,同时也体现出重要的物理思想方法,下列物理学习或研究中用到的方法与曹冲的方法相同的是(   )

A . 建立“质点”的概念 B . 建立“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C . 建立“瞬时速度”的概念 D . 研究加速度与合力、质量的关系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 (1) 如果是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它使用的电源电压是交流 V,每隔s打一次点.

  2. (2) 实验中需要平衡摩擦力,做法是:适当填高木板端(填“左”或“右”),不把装砂小桶的细线系在小车上,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系在小车上,让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打开电源,轻推一下小车使其运动,当纸带上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满足下列哪个条件时(除前面若干点外),可以认为这一工作已经完成.答

    A.都相等

    B.均匀增大

    C.均匀减小

  3. (3) 该实验中,进行“平衡摩擦力”的操作,其目的是      

    A . 为了使小车受到的合外力等于小车受到细线的拉力 B . 为了使小车受到细线的拉力等于所挂砂桶和砂的总重力 C . 为了使小车能做匀加速运动
  4. (4)

    如图2所示,甲图是某一实验打出的一条纸带,乙图是其局部放大图.则O、D间的距离为是cm.打下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是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5. (5) 根据纸带打出的点,已经求出了A、B、C、E、F各点的速度,并在以O点为0时刻的v﹣t图象中标出了它们的位置,请你再将D点的速度标在图3中,画出v﹣t图象,根据图象求出的加速度a=m/s2(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用控制变量法,可以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的因素(如图).设两极板正对面积为S,极板间的距离为d,静电计指针偏角为θ.实验中,极板所带电荷量不变,若(   )

A . 保持S不变,增大d,则θ变大 B . 保持S不变,增大d,则θ变小 C . 保持d不变,减小S,则θ变小 D . 保持d不变,减小S,则θ不变

如图所示,在探究摩擦力的实验中,用轻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一质量为m=0.2Kg的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小木块,小木块的运动状态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表所示(每次实验时,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相同)则由下表分析可知,g取10m/s2 ,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实验次数

小木块的运动状态

弹簧测力计读数(N)

1

静止

0.4

2

静止

0.6

3

直线加速

0.7

4

匀速直线

0.5

5

直线减速

0.3

A . 木块受到的最大摩擦力为0.7N B . 木块受到最大静摩擦力可能为0.6N C . 在这五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只有两次是相同的 D . 小木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0
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总结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等效替代法、科学假设法和建立物理模型法等。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运用了理想实验法 B . 根据速度的定义式 ,当∆t趋近于零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想法 C .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D . 引入重心﹑合力与分力的概念时运用了等效替代法
为了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应保持不变;为了直观地判断加速度a与质量m的数量关系,应作图象(选填“am”或“a ”).
爱因斯坦由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猜测光具有粒子性,从而提出光子说,从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说,这属于(  )
A . 科学假说 B . 控制变量 C . 等效替代 D . 数学归纳
如图所示为“探究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的实验装置,其线框下端与磁场方向垂直。请根据下面的实验操作按要求填空。

图片_x0020_268662152

⑴在接通电路前先观察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0

⑵接通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读数为I1 , 观察并记录弹簧测力计此时的读数F1(F1>F0),则线框受到磁场的安培力F=

⑶在探究安培力与电流的对应关系时,保持磁场及线框不变,只调节滑动变阻器,记录电流表的读数为I2 , I3 ,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2 , F3 , …,并分别计算出F2-F0 , F3-F0 , …。通过实验可发现,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力的大小与电流大小成正比,实验中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或“理想模型法”)。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 (1) 在图甲中某同学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的直径为cm;

  2. (2) 若该同学测量出单摆摆长为l,用秒表记录下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用直接测量量表示)。
  3. (3) 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某同学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他通过改变摆长,测得了多组摆长l和对应的周期T。作出T2—l图象如图乙所示。则此图线的斜率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

    A . g B . C . D .
一物块在高3.0m、长5.0m的斜面底端以某一初速度沿斜面上滑,其动能和重力势能随上滑距离,的变化关系如图中直线I、II所示,重力加速度g=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块上滑时加速度的大小为6.0m/s2 B . 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0 C . 当物块上滑到s=2.5m时,其动能和重力势能相等 D . 在物块上滑s=4.0m过程中,其机械能损失了12J
在探究两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一同学猜想可能与两电荷的间距和电荷量有关。他选用带正电的小球A和B,A球放在可移动的绝缘座上,B球用绝缘丝线悬挂于玻璃棒C点,如图所示.实验时,先保持两球电荷量不变,使A球从远处逐渐向B球靠近,观察到两球距离越小,B球悬线的偏角越大;再保持两球距离不变,改变小球所带的电荷量,观察到电荷量越大,B球悬线的偏角越大。

实验表明:两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随其距离的而增大,随其所带电荷量的而增大。此同学在探究中应用的科学方法是(选填“累积法”“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或“演绎法”)。

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和谐地结合起来,这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下列选项中最符合这种研究方法的是(   )
A . 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研究自由落体运动 B . 库仑研究电荷间的作用力 C . 探究合运动和分运动的关系 D . 探究向心力大小与质量、角速度、轨道半径的关系
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巧妙地利用如图所示的扭秤装置,第一次在实验室里较精确地测出万有引力常量。以下四个选项中与此实验中思想方法相同的是(   )

A . 测量瞬时速度 B . 研究力的合成规律 C . 观察桌面形变 D .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神舟十三号返回舱进入大气层一段时间后,逐一打开引导伞、减速伞、主伞,最后启动反冲装置,实现软着陆。某兴趣小组研究了减速伞打开后返回舱的运动情况,将其运动简化为竖直方向的直线运动,其 图像如图所示。设该过程中,重力加速度不变,返回舱质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时间内,返回舱重力的功率随时间减小 B . 时间内,返回舱的加速度不变 C . 时间内,返回舱的动量随时间减小 D . 时间内,返回舱的机械能不变
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比值与t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质点的初速度大小为10m/s B .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C . 质点减速过程持续的时间为4s D . 质点减速过程的位移大小为1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