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海水中的氯 知识点题库

下列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在常温常压下,0.5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必定是11.2 L B . 在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是22.4 L C . 常温常压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 L D . 在标准状况下,0.5 mol CO2所占有的体积约是11.2 L
实验室用MnO2粉末与浓盐酸共热制取氯气:MnO2+4HCl  MnCl2+Cl2↑+2H2O

实验Ι  验证氯气能否与水反应,某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

  1. (1) 从如图2选择适合A处的装置(填序号).
  2. (2) 装置B中能否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填“能”或“不能”),请说明理由
  3. (3) 实验II  测定反应后A中残余盐酸的浓度

    步骤一:配制100mL1.00mol∙L1的NaOH溶液,配制过程如下:

    ①称量gNaOH固体,在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冷却.

    ②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至中,并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及玻璃棒2~3次,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中.

    ③继续加蒸馏水至刻度线1~2cm处,改用滴加蒸馏水至凹槽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④盖上瓶塞,上下颠倒摇匀,将所配溶液转移至指定试剂瓶中,贴上标签.

    步骤二:取2.00mL反应后A中的溶液,稀释后滴加步骤一配制所得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11.80mL.

    完成步骤一的空格.

  4. (4)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反应后A中残余盐酸的浓度为mol•L1
  5. (5) 某同学欲通过测Cl浓度来推测反应后A中残余盐酸的浓度,取2.00mL反应后A中的溶液,价2.00mol•L1AgNO3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时,发现所加的AgNO3溶液的体积远大于理论值5.80mL,其原因是
氯元素在自然界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
A . Cl2 B . HCl C . NaCl D . KClO3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铜和FeCl3溶液均能导电,但二者都不是电解质 B . 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中一定有单质 C . 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9~1×10﹣7c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 D . 氯气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液氯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如图为制取纯净干燥的Cl2并让其与铁发生反应的装置,A是Cl2发生装置,C、D为气体净化装置,E硬质玻璃管中装有细铁丝网;F为干燥的空广口瓶;烧杯G为尾气吸收装置.试回答:

  1. (1) C、G两个装置所盛放的试剂分别是: CG
  2. (2) ①装置搭好须进行气密性检查,写出操作方法:

    ②两处酒精灯应先点燃处(填写A或B),目的是

    ③F中的现象为,G中出现了一种沉淀,该沉淀的化学式

  3. (3) 写出在A、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

    E:

一定条件下,一种反应物过量,另一种反应物可以完全反应的是(   )

A . 过量的水与氯气                         B . 过量的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硅 C . 过量的二氧化锰与浓盐酸                 D . 过量的氨水与氢氧化铝      
用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标准状况下,22.4 L H2O 的物质的量为 1mol B . 常温常压下,106 g Na2CO3 含有的 Na离子数为 2NA C . 室温下,1NA个 CO2 分子占有的体积为 22.4 L D . 40 g NaOH 溶解在 1 L 水中,得到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 mol/L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32 g O2所含的分子数目为NA B . 0.5 mol H2SO4含有的原子总数目为3.5NA C . HNO3的摩尔质量是63 g D . 0.5NA个氯气(Cl2)分子的物质的量是0.5 mol
下列物质中,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的是(    )
A . 氯化铁 B . 氯化氢 C . 氯化亚铁 D . 氯化铜
下列实验现象,与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括号内物质)没有关系的是(    )
A . 将NaHCO3固体加入新制氯水,有无色气泡(H) B . 使红色布条褪色(HCl) C . 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发现呈红色(Cl2) D . 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l)
新制氯水的主要成分有Cl2、HClO、H、Cl等试用氯水的成分填空:

①氯水与NaBr溶液反应,起作用是

②氯水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起作用是

③氯水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起作用是

④石蕊滴入氯水中,先变红后褪色,起作用是

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二氧化硫有毒,严禁将其添加到任何食品和饮料中 B . 古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今用乙醚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C . 面粉中禁止添加CaO2、过氧化苯甲酰等增白剂,CaO2属于碱性氧化物,也属于离子化合物,其阴阳离子个数比为2∶1 D . 用K2FeO4代替Cl2处理饮用水,有杀菌消毒作用,但与氯气不同的是不产生有机氯对人体造成危害、
如图A处通入Cl2,当关闭B阀时,C处湿润的红布条没有明显变化,当打开B阀时,C处的湿润红布条逐渐褪色。则D瓶中盛装的溶液是 (   )

A . 浓硫酸 B . C . 氢氧化钠溶液 D . 饱和食盐水
氯气是有毒的,曾被制成毒气弹用于侵略战争,当这种毒气弹顺风爆炸时,通常可用的防御方法是(   )
A . 人应躲到低洼的地方 B . 人、畜应到较高的地方去 C . 人、畜应多饮豆浆和牛乳 D . 可用NaOH溶液浸湿软布蒙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明矾可用作净水剂和消毒剂 B . 足量SO2通入Ba(NO3)2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C . NH3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NO D . 过量的铁与少量的氯气反应生成FeCl2
“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NaClO,因其能杀灭病毒,是新冠肺炎期间常用的环境消毒剂。某化学学习小组为制备“84消毒液”设计了如图装置。并查阅到下列资料,“在加热情况下卤素和碱液发生如下反应:3X2+6OH- 5X-+ +3H2O”。

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仪器a的名称是
  2. (2) 圆底烧瓶内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
  3. (3) 装置中若省去盛装饱和NaCl溶液的洗气瓶,则会使产生的NaClO的量(填“不变”、“减少”或“增大”)。
  4. (4) 装置中若撤去盛冰水的烧杯,则可能会使产生的NaClO的量(填“不变”、“减少”或“增大”)。
  5. (5) 装置中的大试管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6. (6) 使用“84消毒液”时须注意不要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混合,否则会产生Cl2 , 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7. (7) 对比(5)与(6)的反应可得,ClO-与Cl2的氧化性相对强弱与有关。
常温常压下,一氧化二氯( )为棕黄色气体,沸点为3.8℃,42℃以上分解生成 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HClO。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去)将 与空气(不参与反应)按体积比1∶3混合通入含水8%的 溶液中制备 ,并用水吸收 制备HClO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装置合理的连接顺序为Ⅰ→Ⅳ→Ⅱ→Ⅲ→Ⅴ B . 装置Ⅱ、Ⅴ中多孔球泡的作用均为防止倒吸 C . 装置Ⅲ的作用是除去 中的 D . 制得的HClO溶液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CH4的摩尔质量为16g B . 22 g二氧化碳与11.2 L HCl约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C . 在标准状况下,22.4 L水的质量约为18 g D . 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约为32g
下列关于氯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向氯水中滴入溶液,产生气泡说明氯水中含有 B . 氯水应用棕色试剂瓶避光保存 C . 氯水放置一段时间后酸性增强 D . 新制氯水具有漂白性是因为含有
为了探究氯水能否和碳酸钡发生反应,某学生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向盛有饱和氯水的烧杯中加入足量碳酸钡,并充分搅拌,观察到氯水的黄绿色褪去并同时产生气体a。

【实验二】取实验一后烧杯中清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①往该清液中滴加盐酸时有大量气体产生,其主要成分为气体b;②往该清液中滴加硫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③将该清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气体的化学式:a,b
  2. (2) 在实验二中,清液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说明该清液中含有(填化学式);清液中滴加硫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 (3) 实验二中所得气体b可用右图所示装置净化。

    ①b中所含杂质气体为(填化学式)。

    ②如果连接在该装置之后的另一活塞发生堵塞,则长颈漏斗中出现的现象为

  4. (4) 写出产生气体b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 (5) 通过上述实验,可推知氯水和碳酸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