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知识点题库

“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我现在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 C . 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 D . 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2008年12月15日,台湾海峡两岸直接“三通”变成了现实。有人说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突破”,此前两岸关系发展取得的“历史性突破”是

A . 海基会和海协会的成立 B . “九二共识”的达成 C . 《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D . “一国两制”的提出

中国国家邮政局为纪念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于2007年7月1日发行了纪念邮票1套3枚。下图是其中的第一枚“欢庆”,邮票画面采用国旗、香港区旗和紫荆花雕塑作为设计元素。你认为这枚邮票可用于研究的主题是(   )

A . “一国两制”的方针在香港的成功实践 B . 内地与香港经贸联系日益密切 C . 香港在国际金融、贸易中的地位 D . 借鉴香港问题的解决方法来解决台湾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率团使华,中英之间发生了所谓“礼仪之争”。清廷要求英使行外藩朝贡天朝的三跪九叩礼,英使以维护对等之独立英王的荣誉加以拒绝,结果是马戛尔尼行单膝下跪礼。英使向清政府提出允许英商在宁波等处贸易等要求,遭到清廷的全部拒绝。乾隆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法国人佩雷菲特在《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中写道:“英国人认为他们的权利,在于根据西方制订的规则让中国向国际贸易开放。马戛尔尼的一切做法都在否认中国文化的有效性。拒绝叩头,讨厌盘膝而坐,见到日常生活的场景傲慢地感到可笑,这些意味着:认为不能有几种文明,只有一种文明,即西方的文明。”

——摘自《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1784年,英国首相小威廉•皮特同意英美之间订立一个互惠商约,但是,英国船主们却强烈反对,谢菲尔德勋爵撰书宣称,根据《邦联条例》第九条规定,“国会不得签订商业条约以限制各州对外国人课以与本州人民同等的进口税及关税,或禁止任何种类货物或商品进出口之立法权。”因此,不存在美国用自己的关税或航海条约对仍然控制着美国市场的英国贸易进行报复的危险,美国国会在谈判商业方面的权力并不比调整州际贸易的权力更大,签订互惠商约毫无必要。后来制定的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八款第三项规定,“国会有权规定合众国与外国、各州间及与印第安部落之通商。”按照最高法院法官马歇尔的解释,商业不仅仅是贸易,“它是双方的相互交往”,是美利坚合众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国会的触角已伸到远离商业的领域,即国会有权控制州际交往的各个方面。

——摘自刘绪贻主编《美国通史》

材料三: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前提。邓.小平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之一,也把它作为“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出发点之一。邓.小平指出:“和平共处的原则不仅在处理国际关系上,而且在一个国家处理自己内政问题上,也是一个好办法。我们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同一问题,这也是一种和平共处”。在我国“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将突出表现为国家对阶级斗争的调节作用,而不是阶级压迫的作用。“一国两制”使大陆和港澳台同胞团结在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的旗帜下,扩大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对象和范围,突出了我国统一战线的民族的、爱国的性质。允许统一后的港澳台地区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并使这一制度同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同时并存,因而“一国两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资本主义的更充分、更长时期内、更高层次上的利用。

——摘自陈述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英“礼仪之争”反映的本质问题。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美国《邦联条约》相比,1787年宪法关于美国国会权力的变化以及变化的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依据和理论上的发展贡献。


以下是2008年海峡两岸实现直接通邮、通航、通商以后,大陆主要省市、地区对台贸易增长率统计示意图(单位:%)。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 民间团体协作交流对经贸发展具有主导作用 B . 地缘关系是影响两岸经贸发展的决定因素 C . 经济合作机制的建立是两岸经贸发展的关键 D . 民意基础、平等协商是两岸经贸发展的条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声达于四野”。……台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临终前写下《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恸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材料四 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主要反映了秦王的哪一历史功绩?
  2. (2) 材料二认为几千年的政治制度是千年古国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这是什么制度指出秦朝和元朝这一制度在地方管理体制上的主要表现。
  3. (3) 材料三中台湾同胞的悲愤是因何年的什么事件?而国民党元老写下的《望大陆》又因何而起?
  4. (4) 材料四体现了中央政府为结束海峡两岸的分离状态而制定了什么方针?
  5. (5) 综合上述材料,就祖国统一的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我们不再使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      )

A .  是对《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展 B . 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C . 明确了“九二共识”的前提和立场 D . 使“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形成
2014年底,台湾军方推出抗战殉职将官名录中列有1942年牺牲的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而此前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中,1943年牺牲的国民党将领、国民革命军第一五零师师长许国璋名列其中。(如下图)这说明(     )

A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深入人心 B . 国共联合抗战增进了民族感情 C . 海峡两岸都尊重抗战的历史事实 D . “一国两制”政策得到切实执行
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一国两制”中的“两制”是指(    )

A . 两种法律制度 B . 两种经济制度 C . 两种社会制度 D . 两种军事制度

如图,台湾对大陆出口贸易额持续增长的原因是(  )

台湾对大陆出口贸易额(单位:亿美元)

A .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B . “一国两制”构想推动 C . “九二共识”基本达成 D . 两岸“三通”最终实现
读下表,表中数据所反映现象的成因是(   )

1990-1993年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的投资情况

年份

企业个数

合同金额(亿美元)

1990

1103

8.99

1991

1735

13.90

1992

6430

55.43

1993

10945

99.03

①“九二共识”的达成   ②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的通过   ④《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发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下图反映的是台湾第一个返乡探亲团于1988年1月抵达北京时手持的小旗子和穿的夹克。这些材料反映了当时(      )

A . 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 B . 海峡两岸达成“一个中国”共识 C . 海峡两岸接受“一国两制”构想 D . 海峡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以下为某论文的摘要提纲。据此判断该论文的标题为(    )


A . 论述两岸关系问题形成的原因 B . 浅谈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经验 C . 试述两岸关系的曲折发展历程 D . 探讨影响两岸关系的国际因素
2015年10月以来,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多次率团访问祖国大陆。2013年2月,连战率团访问大陆,被定调为“走春访老友”,这表明海峡两岸(    )
A . 长期的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 B . 达成了一个中国的共识 C . 实现政府间人员的直接交往 D . 合作与交流不断的加强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两位领导人都强调“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不应动摇。“九二共识”是指海峡两岸都坚持(  )
A . 四项基本原则 B . 一个中国原则 C .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 . 改革开放
“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鉴于历史的经验和台湾的现实,我们提出了祖国统一之后可以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设想。”由此可见,“一国两制”的提出最初主要是为解决(  )
A . 香港问题 B . 台湾问题 C . 澳门问题 D . 国际问题
邓.小平说,“在香港驻军……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也是香港稳定和繁荣的保证”,而且,“切不要以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来管,中央一点也不管”。邓.小平在此强调了(    )
A . 香港应作为中央管理下的行政地区 B . 驻军应该适当参与特别行政区行政事务 C . “一国两制”是因香港问题提出的 D . 香港的稳定和繁荣是回归的前提
1950年5月蒋介石在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对大陆“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1979年元旦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争取和平统一”。这两份《告台湾同胞书》都(   )
A . 以“一个中国”为前提 B . 反映了国共关系走向缓和 C . 有利于国家的和平统一 D . 说明了国共两党对抗激烈
1983年6月,邓.小平在谈话中说:“核心问题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已成为两党的语言,但不是我吃掉你,也不是你吃掉我,我们都希望国共两党共同完成民族统一。大家都对中华民族做出贡献。”该谈话表明当时(   )
A . 国共两党希望祖国完成统一 B . “一国两制”已成为两党共识 C . “一国两制”已经正式提出 D . 国共两党民族统一理论相似
我国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的最大不同是(   )
A . 前者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后者是外国人当家作主 B . 前者享有高度自治权,后者享有完全自治权 C . 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后者实行资本主义 D . 前者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后者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