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知识点题库

它“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下列选项符合上述材料宗旨的是

A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 . 求同存异 C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 不结盟
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A . 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 .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 . 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 . 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 .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确定 B . 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 .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下列国际会议,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地位参加的是           (     )
A . 万隆会议 B . 日内瓦国际会议 C .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 . 不结盟运动会议
下列日程是周恩来参加某次国际会议过程中某一天的行程安排。这次会议(    )

A .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 . 加强中国与不结盟国家的合作 C . 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D .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史学界认为,“日内瓦会议开创了我国外交活动的新天地”。“新天地”主要是指(  )

A . 以发展中国家的姿态步入国际外交舞台 B . 以世界大国的身份步入了国际外交舞台 C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 D . 迫使美国公开承认了新中国的合法地位
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末,中国参与的国际组织数据统计表。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新中国成立到1977年

到1989年

到1997年

政府间国际组织(个)

21

37

52

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个)

71

677

1163

A . 中国外交中意识形态色彩淡化 B . 中国的综合国力提升 C .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多边外交 D . 中国冲破了两极格局
“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胡先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这段话的主旨是(    )

A . 反对美苏争霸 B . 开展全方位外交 C . 倡导求同存异 D . 重组大国关系
1950年,加拿大认为不需谈判即可与新中国建交,但在美国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态度后,加拿大遂搁置了此事;1969年加拿大就中加建交事宜与中国进行接触,经过14轮的谈判,中加于1970年最终建交。中加建交进程中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 . 欧美对华政策的变化 C . 中加两国的现实需要 D . 意识形态对抗的淡化
观察下面《1949年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地区分布示意图》,这一示意图说明(    )

A . 建国初期,我国全方位外交取得辉煌成就 B . 社会主义国家是新中国外交的唯一主体 C . 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影响新中国初期外交发展 D . 中国坚持“一边倒”的外交战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一些亚洲国家很担心,认为大国必然扩张。所以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争取和平共处,在10年内要努力解决同邻国的边界问题,先从缅甸开始,陆续解决,解决后他们就放心了。”

——宋凤英《周恩来与中缅边界谈判》

材料二:1955年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大家共同遵守的原则,当有的代表认为和平共处是共.产.党的名词时,他当即改用联合国宪章中“和平相处”的提法,……他表示:“五项原则的写法可以加以修改,数目也可以增减,因为我们所寻求的是把我们共同的愿望肯定下来,以利于保障集体和平。”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周恩来的多方协调,会议终于达成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扩展起来的“亚非会议十项原则”。

——徐海滨《周恩来外交思想》

材料三: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

——《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四:五项原则的精髓,……承认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充分尊重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照顾和维护小国、穷国、弱国的合法权益和正当诉求,国际间开展互利合作才有基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有保障。

——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 促进和平发展》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中缅边界问题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提出了什么主张,该问题的解决对新中国外交有何重要意义?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非会议上各国最终接受周恩来建议的原因。“亚非会议十项原则”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了怎样的新发展。
  3. (3) 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美双方在《中美联合公报》中达成了什么共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公报的颁布对双方关系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
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新中国外交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结论与史实相符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制定

放弃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最终解决了万隆会议与会国的矛盾与分歧

C

尼克松总统访华

促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有利于维护地区军事安全与促进经济合作

A . A B . B C . C D . D
某部法律文献序言指出“我国同伟大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同各人民民主国家已经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友谊,我国人民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友谊也日见增进,这种友谊将继续发展和巩固”。据此可知,该部法律是(  )
A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建交联合公报,宣布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一消息震动了西方,也震动了世界,媒界称之为“外交核爆炸”,堪称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的精彩之笔。这表明(  )
A . 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B . 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C . 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 . 法国改变战略目标与价值取向
下表是1955年中国政府制定的《参加亚非会议的方案》中对亚非会议参会国的划分。这一划分(  )

和平中立国家

印度、缅甸、印尼、阿富汗

接近和平中立国家

埃及、苏丹、尼泊尔、叙利亚、黎巴嫩、也门、沙特、柬埔寨、老挝、锡兰

接近反对和平中立国家

日本、泰国、菲律宾、土耳其

A . 为后来三个世界划分提供了依据 B . 对参会国进行了客观公正的分类 C . 受到当时国际格局和冷战的影响 D . 表明了中国外交政策的日益成熟
罗斯福新政是世界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但从新中国成立到1981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却没有任何文字表述。1982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出现在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本中。对这一现象最合理解读是(    )
A . 中美之间意识形态差异日益消失 B . 时代变化影响历史教学内容的选择 C . 历史教科书客观地反映了历史真相 D . 中国与世界逐步从隔绝走向联系
有学者这样描述新中国初期的某一外交政策:“中国屈膝受辱的时间太长了,新中国不会乞求帝国主义的承认。”该外交政策是(    )
A . 不结盟 B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 .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外交崭露头角。下列关于日内瓦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会议和平解决了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B . 周恩来提出建设性意见推动了会议的进展 C . 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D . 达成的协议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战争
建国后,中共代表大会的一次会议报告中说:“我们是爱国主义者,决不容忍中国的民族尊严和民族利益受到任何侵犯。我们是国际主义者,深深懂得中国民族利益的充分实现不能离开全人类的总体利益。”这表明了我国(   )
A . 实施重工业优先的强国战略 B . 突破了欧美对华的长期封锁 C . 形成了不结盟外交的新理念 D . 致力于改造现存的世界体系
周恩来参加某次外交会议的主要内容有:与蓄意破坏会议的美国进行斗争:对有中立倾向的老挝、柬埔寨王国政府采取和解政策…与材料内容相关的是(   )
A . “一边倒”的方针 B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日内瓦会议 D . 万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