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知识点题库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订(  )

A . 导致了中苏关系全面恶化 B . 促进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C . 促成了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 . 标志中美正式建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说“毛.泽东指出,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根据以上材料判断“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含义是(  )
①新中国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
②不急于同帝国主义建交
③指与外国(主要指帝国主义)建立外交关系需要合适的时机和条件
④不愿意同帝国主义国家建交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②③
“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我国外交政策有
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④“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表演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参加万隆亚非会议的各国求同的基础是
①反对殖民主义        ②维护民族独立
③共同的社会制度         ④发展经济、寻求合作的愿望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长期以来外交政策的指导方针,它的首次提出是在(    )

A .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 .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C . 1955年万隆会议 D .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周恩来总理出席万隆会议时,提出亚非国家间“求同存异”的方针,“异”是指(  )

A . 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干涉和侵略 B . 维护和促进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 C .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 D . 互帮互助,发展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

如下图所示,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了三次外交高潮。下列选项中与之相适应的是

A .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美联合公报》、开展多边外交 B .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美建交公报》 C . 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朝核六方会谈 D . 不结盟运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世界贸易组织

下图是1971年7月周恩来会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的著名照片。此次会谈双方讨论的主要问题有(  )

①邀请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②尼克松访华的具体日期及准备工作 ③就中美双方关心的问题进行交谈 ④商讨《中美建交公报》的具体内容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俄关系与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相比,其不同在于(    )

A . 反对霸权主义 B .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 . 结伴而不结盟 D .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规定了在发生与第三国冲突时互助的义务。在理论上,条约规定中国有义务在全球范围内驰援苏联;而实际上,也意味着如果中国周边地区的潜在危机加剧,中国将得到苏联的安全保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保障了中苏双方的国家安全 B . 实践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宣告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 D . 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
1949年6月,美国驻中华国民政府大使司徒雷登希望美国经济合作总署的物资能运到中国,以缓减华北因旱灾造成的粮棉供应困难,同时提出向即将成立的新中国提供大批借款。中共外交人员告诉他,美国在断绝与国民党的关系上没有正式表示,这些事情暂时无法实现。由此可知(  )

A . 美国改变了扶蒋反共的政策 B . 新中国对美交往的基本原则确定 C . 中国已确立“一边倒”方针 D . 美国企图用经济手段要挟新中国
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世界史研究领域开始大谈“复辟与反复辟斗争”问题.同时中国对第三世界经济援助的支出数据不断上涨.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学术上侧重与英法关系的研究 B . “文革”严重干扰了经济建设 C . 国民经济调整取得重大成果 D . 中美苏关系影响到舆论与外交
1949年初解放军进驻北平时,东交民巷各兵营仍掌握在帝国主义手中,领事馆区是国中之国。在举行入城式时,毛.泽东特别批准让军队游行穿过东交民巷。1950年1月6日,中央以北京市军管会的名义征用美、英、法、荷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兵营。后来与各国建交后,各国设立了大使馆。这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    )
A . 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B . 实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 C . 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D . 实行了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其含义是(    )
A . 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 B . 中国不支持苏联,也无需苏联支持 C . 中、美、苏要友好平等 D .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
A . 一边倒 B . 另起炉灶 C . 不结盟 D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标志,其依据是这一政策(    )
A . 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且利于世界和平 B . 是新中国首次阐述自己的外交方针 C . 成为解决当代国际关系问题的基本准则 D . 是中国为世界和平做出的重大贡献
“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被称为(    )
A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 . “另起炉灶” C . “一边倒” D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用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
A . 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 . 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 . 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 . 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从1990年3月至1991年8月,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相继宣告独立。但直到1991年9月6日苏联承认三国独立的第二天,中国外长才分别致电三国外长,宣布承认三国独立。这表明(   )
A . 我国政府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 C . 中国积极开展各种多边外交活动 D . 我国努力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
1954年,毛.泽东会见尼赫鲁,阐述了中印等国拥有的共同点:都曾遭受过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他主张平等互利,共同努力防止战争,争取持久的和平。毛.泽东阐述的这个“共同点”及其谈话精神,在后来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得到了体现。会议形成的共识被誉为(    )
A . “不结盟” B . “万隆精神” C . “单极―多极化” D . “日内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