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知识点题库

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 . 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 . 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 . 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 .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这段话评论的是                                                                 

A . 民族主义 B . 民生主义 C . 民权主义 D . 民主主义
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思想指的是(  )

A . 马克思主义 B . 自由恋爱观 C . 实业救国论 D . 民主和科学思想
1903年,《大公报》发文称:“……宪法不立,则虽其国强盛,终滋危殆之忧,如今之俄、土是;宪法苟立,则虽其国狭小,已固雄富之基,如今日之德、日是。若是者,知宪法之与国家,诚所谓不可一日或离者。”该文的政治主张主要是

A . 建立民主共和 B . 进行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 C . 实行君主立宪 D . 向德、俄学习
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只有实行变法才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的是(    )

A . 魏源 B . 梁启超 C . 康有为 D . 王韬
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
A . 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 . 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 . 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 . 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学贯中西,兼通文理,纵晓古今。他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王道等普世观念,同西方的自由、平等、博爱、人权、民主、法治、科学等普世精神,进行融合,而创造出三民主义学说。他不仅包容兼通东西方文化,还能与时俱进。当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后,他又吸纳部分马克思主义,称自己的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

——摘自朱相远《辛亥百年的主航道》

材料二    孙中山和我们具有各不相同的宇宙观,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去观察和处理问题,但在20世纪20年代,在怎样和帝国主义作斗争的问题上,却和我们达到了这样一个基本上一致的结论。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1. (1) 根据材料一,说明孙中山提出、发展三民主义的思想渊源。
  2. (2) 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思想在20世纪20年代有何发展变化,并说明其变化的原因 。
人们对历史的记录和解释通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上认为袁世凯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把他贴上了“窃国者”的标签,但吏学界有新观点认为袁世凯对于辛亥革命是做出重大贡献的,辛亥革命可以说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据高全喜《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材料二 “爱国”、“启蒙”和“文艺复兴”是经常用来标识五四运动性质及特点的重要概念。(注:此处五四运动是广义概念,包括1915至1923年阃的新文化运动、学生运动等。)

——李少兵《爱国、启蒙和文艺复兴——五四运动的定性及其历史解读》

材料三 1919年苏俄人民委员会决定实行一种特殊的粮食制度。我国史学界以往译为“余粮收集制”。近年一些史学研究者指出这个译名是错误的,按俄文本义,应译为“粮食摊派制”,其基本内容是:由中央粮食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包括红军)的需要确定年度征粮总额后,依次摊派至产粮省、县、乡、村,直到每个农户。地方上用半军事化方式,按国家规定的价格强制征购农民粮食。

——据赵旭黎《错译的“余粮收集制”与国内吏学界对苏联吏的误读》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为什么可以说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若不认同作者这一新观点,你会运用哪些史实进行反驳?

  2. (2) 材料二用来标识广义五四运动的三个概念中,其中一个明显与史实不符。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这一“特殊粮食制度”的两种译名的主要差别是什么?并说明该制度对苏俄的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请指出影响人们对历史记录和解释的因素有哪些?

1898年,京师大学堂开办。1903年清政府改革科举,考试内容转向时务。同年乡试前夕,“大学堂两馆生已纷纷赴汴乡试,所存学生不过30余人……设诸公乡试得意,似略学堂出身为优。”新式教育困境的出现表明(   )

A .   废除科举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首要途径 B . 新旧教育体制的矛盾不可调和 C . 教育改革缺乏社会共识及国家支持  D . 科举制妨碍学堂的推进和开展
梁启超是近代历史上“多变”的典型,经常处在“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的状态。除梁启超外,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等很多人均是“多变”的代表,这几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普遍现象。这在本质上体现了(    )

A . 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迅速 B . 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剧烈 C . 西方文化冲击日益深入 D . 旧民主主义革命陷入绝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实际上他(汉武帝)和他的近臣们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致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史论“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制在文,其体在各明名分,其用在与时进化……故曰孔子‘圣之时者’也。”

——康有为《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序》

“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 “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

材料三 史观(梁漱溟)假使中国的东西仅只同西方化一样便算可贵,则仍不及人家,毫无可贵!中国文化如有可贵,必在其特别之点,必须有特别之点才能见长!宋以后所谓礼教名教者又变本加厉,此亦不能为之曲讳。数千年以来,使吾人不能从种种在上的权威解放出来而得自由,个性不得伸展,社会性亦不得发达,这是我们人生上一个最大的不及西洋之处。(张岱年)“尊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反孔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现在应科学地研究孔子、评价孔子。”

  1. (1) 汉武帝时代,他的近臣是怎样将儒术扩展到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中去的?对中国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2) 归纳指出材料二中康有为、梁启超对儒学看法的不同观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说明康梁看待儒学的本质目的?

  3. (3) 材料三中梁漱溟先生的观点是运用什么史学方法评价中国传统文化的?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评价梁漱溟的观点?据材料三中张岱年的观点。谈谈我们今天应如何看待历史上孔子及其儒学思想的地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读了各种各样的书,其中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一书。它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恩格斯

材料二: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探明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列宁

材料三:进化者,宇宙之大法也。人类社会即本于进化之理,因家亦何莫不然?— —上海《翻译世界》

材料四:严复是我国著名的维新派人物。通过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引用到社会领域中来。他认为在种族与种族、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存在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残酷竞争。中国如果不甘沦亡,就必须奋发图强,并立即作出抉择,实行变法。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达尔文是怎样破解生命起源之谜的。

  2. (2) 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3) 据材料三、四,分析晚清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并说明其原因。

陈独秀在《新青年》第五卷中谈及中西文化时说:“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法子,绝对是两样”,“好像水火冰炭,断断不能相容”。对此观点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 正确评价了传统文化的历史作用 B . 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 C . 承认文化的时代性和社会差异性 D . 儒家文化传统已不适应现代社会
《四库全书总目》评述:“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朝廷部分采用)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由此可见当时清朝官方对西学的态度是(    )

A . 全盘接受 B . 仅学技艺 C . 去粗取精 D . 全面否定
在梁启超、严复的历史叙述中,国人“自为牛马、自为奴隶”“畜根奴性”,儒家“仁政”完全过时,“中国自秦以来,无所谓天下也,无所谓国也,皆家而已”。这些叙述最类似于(    )

A . 洋务派倡导的“中体西用” B . 孙中山倡导的三民主义 C . 黄宗羲等人的思想批判 D . 新文化运动的反传统思潮
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 . “自我疗伤”——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运动 B . “温药治疗”——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C . “猛药重治”——是变革封建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D . “开颅洗脑”——确立起了民主科学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郭嵩焘认为:“造船、制器当师洋人之所以利民,其法在令沿海商人广开机器局”据此可知郭嵩焘属于(  )
A . 顽固派 B . 维新派 C . 洋务派 D . 革命派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演说指出不能将康有为主张复辟归结为“违背孔教国国民之心理”,他说:“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陈独秀意在(  )
A . 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 B . 阐明用懦家思想治国才能得民心 C . 为康有为的复辟寻找理论依据 D . 指出儒家文化与共和制度不相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前

明清之际,传教士在澳门设立医院,西医传入中国。康熙帝曾用西医治病,《红楼梦》中多有使用西药的描写。由于对西医科学缺乏了解,有关西医挖眼、剖心等谣传屡见不鲜

鸦片战争前后

美国传教士创办广州眼科医局(1835年),40年代后,西医逐渐在香港和通商口岸推广。同时,有关西医害人的谣言沸沸扬扬,魏源甚至记入《海国图志》

19世纪下半期

西医逐渐推广到沿海、沿江和广大的中国内地,被中国人认可,至90年代在中国确立起比较稳固的地位。郑观应认为西医总体上比中医高明的多(1894年)

20世纪初

严复、梁启超、胡适、陈独秀等人猛烈抨击中医,完全否定中医的科学性;恽铁憔等中医理论家奋起反击,形成中西医论争。1915年,北洋政府正式承认西医

20世纪30年代

废止中医呼声持续高涨,南京政府颁布《西医条例》(1930年);中医界坚决抗争,国民政府颁布《中医条例》(1936年),承认中医的地位和作用

——据《两岸新编中国近现代史(晚清卷)》等

从材料中提取3条或3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陈独秀比作“舟车之两轮”而缺一不可的的民主与科学价值的提倡与肯定并非始于《新青年》。……相对于民主,科学更早地引起中国人的关注。.……鸦片战争以后再次给了中国人追求科学的机会。到了20世纪初年,几乎所有的新式学校都开始把科学作为必修课。20世纪初,严复曾以“于学术则融伪而崇真”为“科学”作论。

——摘编自《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1840-1949)》

材料二:1919年11月,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中指出:“据我个人的观察,新思潮的根本意义只是一种新态度。这种新态度可叫做‘评判的态度’。……简单说来,只是凡事要重新分别一个好与不好。”

——根据《近代中国思想学说史》等编写

  1. (1) 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概述近代前期“中国人追求科学”的过程,并分析鸦片战争

    后“(相对于民主)科学更早地引起中国人的关注”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胡适所指“评判的态度”的内涵,新文化运动又是如何实践这个态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