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知识点题库

史学界把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称为近代化运动,因为它们都要求

A . 民主共和 B . “民主”和“科学” C . 废除君主制 D . 实行资产阶级民主
围绕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到孔家店”的口号,某班学生展开评论。你认为下列评论不妥当的是(  )

A . 这一口号体现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理性认识 B . 其本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文化 C . 有积极作用但也有一定片面性 D .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近代中国主张或赞同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人物有(  )
①魏源 ②光绪帝 ③赵三多 ④陈独秀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围绕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高二(1)班学生展开评论。你认为哪一评论是不妥当的 (     )

A . 体现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理性认识 B . 本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 C . 有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片面性 D .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   )

A . 民主共和 B . 君主立宪 C . 民主科学 D . 以俄为师
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

A . 魏源 B . 李鸿章 C . 康有为 D . 陈独秀
“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     )

A . 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思想准备 B . 为结束封建帝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C . 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 . 促使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
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

A . 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B . 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C . 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 . 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36年3月,陶行知在《生活教育》(1934年创刊)第3卷,第1、2期上先后发表《国难教育方案之实质》和《生活教育之特质》两篇论文,对生活教育作出了新的解释,从而使他的改良主义的教育救国立场开始转变。在前一篇论文中指出,当前的“生活”是国难当头,整个中华民族除了反抗敌人的侵略,没有法子可以获得民族解放,除了流血不会获得民族自由。当大众没有解放之前,生活斗争是大众唯一的教育。他把当前的国难教育任务和他的生活教育理论联系起来,把大众共赴国难的生活作为教材,改变了过去把日常生活作为教材的基本立场。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 (1) 据材料,概括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2. (2)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以来,中华文化经历了“古今之辩”和“中外之争”。

梁启超曾说:“中国自数千年以来,皆停顿时代也,而今则过渡时代也。”严复认为:“中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王国维认为:“学问之事本无东西。”孙中山说:“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之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

从上述材料中选取一个角度,运用中国近代史有关史实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材料中的一个或多个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傅斯年评价某时期的思想时说:“中国人的思想到了这时期,已经把‘孔子及真理’一条信条摇动了,已经临于绝境,必须有急转直下的趋向了。”“这时期”是指(    )

A . 维新变法时期 B . 辛亥革命时期 C . 新文化运动时期 D . 五四运动后
在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中,提出“推倒雕琢、陈腐、艰涩的旧文学,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的代表人物是(    )
A . 陈独秀 B . 李大钊 C . 鲁迅 D . 胡适
下列有关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组合,正确的是(    )

①《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孔子改制考》——主张民主共和制

③《敬告青年》——倡导民主和科学

④《庶民的胜利》——传播马克思主义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有学者称,自鸦片战争起思想界开启了引西救儒的过程,而经曾国藩、张之洞、王韬、康有为至严复,到20世纪初出现西儒对立状态。在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交融过程中,蕴含的共同的主题是(  )
A . 强国御辱 B . 实业救国 C . 民主共和 D . 科学理性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陈独秀(  )
A . 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 . 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C . 发动新文化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D . 提倡学术自由,普及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请于广东虎门外之沙角、大角二处,置造船厂一,火器局一。行取佛兰西、弥利坚二国各来一二人,分携西洋工匠至粤,司造船械,并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三: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鹄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

  1. (1) 材料一体现了魏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 (2) 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
  3. (3) 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
  4. (4)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
20世纪初期,新文化运动成为一股强劲的潮流。这一潮流“新”在(    )
A . 首次提出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 B . 猛烈抨击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 C . 突出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D . 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下面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路历程简图,由此图可见近现代思路历程是(    )

A . 全盘西化的过程 B . 碰撞分化与融台的过程 C . 东学西渐的过程 D . 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
胡适认为:“民国六七年北京大学所提倡的新文化运动,无论形式上如何五花八门,意义上只是思想的解放与个人的解放。”郁达夫也说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    )
A . 存在严重的绝对化倾向 B . 缺乏家国情怀与责任感 C . 个性解放是其主题之一 D . 个人主义倾向严重
20世纪20年代有历史教科书在介绍儒家思想时写道:“其宗主为孔丘”,不仅直呼孔子为孔丘,而且对孔子整理典籍的说法也表示了很大怀疑。这种暗含批评孔子之意的做法受到了(   )
A . 洋务运动的影响 B . 维新运动的影响 C . 抗日战争的影响 D .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