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知识点题库

有位名人曾放言“90岁时实现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这不是梦想,是我的理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这是“大跃进”时期的口号 B . 这种说法说明了社会上形成严重地浮夸风气 C . 这是新科技条件下水稻杂交的新目标 D . 这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之一
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传说、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西游记孙悟空的腾云驾雾图,都表达了古代人们探索宇宙苍穹的愿望。我国实现飞天梦想,中国人能够实地考察宇宙苍穹的伟大壮举是

A .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 B .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C . “神舟5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 D .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建国初期,党中央作出发展“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根本原因是

A . 打破美苏核垄断 B . 发展核能源 C . 保障国家建设 D . 维护国家安全
某教材在“世界高科技”与“中国科技成就”两课内容中均有关于“神舟5号”的描述,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  )

A . 中国航天技术特殊,独树一帜 B . 中国已成为世界科技与经济大国 C . 中国航天技术超过了欧洲和美国 D . 中国航天技术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钱学森说:“谁掌握了科技进步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发展国民经济的制高点,谁就可以在以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国际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科技成就产生的作用不包括(    )
A . 极大地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B . 发展国民经济,增强了综合国力 C . 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 . 在以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国际竞争中,我国处于领先地位
1988年邓.小平说:如果六十年代中国没有……,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文中省略的史实应该是(  )

A . 大庆大港胜利油田的建成投产 B . 原子弹导弹氢弹试验成功 C . 大型快速数字计算机试制成功 D . 新型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中国著名女医药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的屠呦呦,以“文革”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就获奖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下列新中国科技成就属于这同一时期的是(   )

A .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 C . 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D . 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理由是她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其研究工作在“文革”时期得到长足的进展。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文革”错误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科技成就是(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③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

④载人航天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A . 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研究杂交水稻,对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增产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
A . 邓稼先 B . 袁隆平 C . 李四光 D . 华罗庚
1967年,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这次爆炸的时间非常巧妙(联合国大会辩论开始前),而且速度快的异乎寻常,如果“四大国”继线假装中国弱,这是在发疯,赶紧让他们进安理会吧。”材料表明中国氢弹爆炸成功的主要意义是(   )
A . 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 B . 促进了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C . 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D . 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形成
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了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校企合作,尤其是双方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合作,作为一种能够推动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加快科研成果向生产过程转化的一项主要措施和手段,校企合作开始步入健康发展轨道。中共中央这一决定(   )
A . 旨在推行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B . 意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 调整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  D . —定程度激发了科技机构的创新活力
诗人北岛曾经写过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最短的一首现代诗﹣﹣《人生》,这首诗通篇只有一个字:“网”。而今,一张叫作互联网的网,充实在每个人的生活里,有人说:“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体的一个电子器官。”这表明互联网的发展(   )
A . 使北岛的预测变为现实 B . 已经取代传统的“网” C . 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 D . 使人类生活完全处于互联网中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58年,黄旭华被选中参与中国核潜艇的研制准备工作。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二年,中央批准核潜艇研制工作立项上马。黄把华后来被任命为核潜艇研制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成为我国核潜艇研制的主持人。黄旭华和同事们克服了自然条件恶劣、生活资料短缺等困难,研究了国内外大量资料和学术论文,通过反复试验获取大量科学数据,排除各种学术干扰,长期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地工作。197l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试航,1974年正式交付海军使用。其研制周期之短,建造速度之快,在世界核潜艇发展史上是罕见的。

﹣﹣摘编自叶取源《上海交通大学校友院士风采录》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旭华团队能够成功研制中国核潜艇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黄旭华的主要贡献。
若写一篇集中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科教文发展的专稿,请你确定一组体现其发展的“关键词”。准确的一组是(    )
A . “双百”方针南优2号合成牛胰岛素样板戏“银河Ⅰ号” B . “两弹一星””星火计划”载人飞船“985工程””反思文学” C . “863计划”《义务教育法》“211工程”科教兴国””两个务必” D . “三个面向””五讲四美””伤痕文学””银河Ⅱ号希望工程”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改革开放后,国家修订了《宪法》中国家荣誉制度的相关规定,陆续制定和修订了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等。2015年12月颁布的《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对国家荣誉制度的基本原则、制度体系、制度内容进行了系统的规定。目前,我国主要国家荣誉称号和政府奖励的种类有:军事类、经济类和科技类等。此外还有文艺类、教育、体育、文学、医学类等。2007年我国开始评选“全国道德模范”,经地方和各系统的推荐后,利用媒体广泛宣传候选人的主要事迹,然后按社会公众、万名公众代表和评选委员会投票支持率权重相加,得出每位候选人的总支持率,最后评选出获奖名单。

——摘编自彭怀祖《我国国家荣誉制度建设的回顾与展望》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荣誉制度建设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国家荣誉制度建设发展的意义。
下列新中国科技成就产生的顺序是:(  )

①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培育出杂交水稻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②①④ C . ④②①③ D . ②①④③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中指出:“一个世纪以前,工业革命将大批劳动力吸引到大机器和能源所在地——工厂里面。今天,相反的趋势在进行当中,现代通讯革命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创造思想和处理信息。”带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内燃机车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应用 B . 电话、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C . 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 D . 电影、电视的出现和影视艺术的发展
张晓明老师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上给同学们出了以下判断题,其中符合史实的有(   )

①战国思想家惠施学富五车,是指他旅行时也爱学习,五辆车上都装满爱看的纸质书

②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③楷书奔放跃动,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

④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

A . 4个 B . 3个 C . 2个 D . 1个
1962年,国家批准十年科学技术规划,“一头是农业和有关吃穿用问题的科学技术,一头是配合国防尖端的科学技术”: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通过八年科学技术规划,把农业、能源、电子计算机、激光、空间高能物理、遗传工程八大领域和学科放在突出地位。影响新中国科技规划的主导因素是(   )
A . 新技术革命 B . 国家安全需要 C . 国际国内形势 D . 国家发展战略
据统计,共有26个部、委(院)和20个省、市、自治区的近千家工厂、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联合 起来,共同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进行科技攻关、设备制造和材料生产。可以说,“两弹一星” 的成功,是全国大力协同、集智攻关的结果。由此可知,“两弹一星”的研制(   )
A . 造福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 B . 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和科技实力 C . 维护了地区以及肚界的和平 D .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