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知识点题库

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育种的第一人是(  )

A . 邓稼先 B . 袁隆平 C . 钱学森 D . 郭沫若
建国以来,下列重大科技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中国第一座试验性原子反应堆 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④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A . ②①③④ B . ①②③④ C . ②①④③ D . ③①②④
从第一枚探空火箭升空到2001年,中国成功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把70多颗国内外卫星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成功地回到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中国在航天技术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不包括(    )

A .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 .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 C . 集中力量重点攻关 D . 近现代以来,雄厚的现代科学技术基础
1958年6月,在苏联的帮助下,我国建成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1966年中国首次发射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1971年8月,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艘核潜艇下水;1991年12月秦山核电站建成并首次并网发电。取得这一系列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

A . 我国雄厚的物质基础 B . 苏联长期的技术支持 C . 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 D . 科学家的努力拼搏
孙丽在《“两弹一星”人文精神哲学反思》一书中说,中国研发“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安全、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的世界,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两弹一星”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这说明科学技术(    )
A . 保障了我国的国家安全 B . 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保护伞 C . 承载了济世的价值诉求 D . 维护了地区及世界的和平安宁
2017年4月20日,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将货运飞船“天舟一号”送入预定轨道,完成我国运载火箭从“载星”到“载人”再到“载货”的又一次飞跃。回顾建国后运载火箭的研究成果,依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成功掌握“一箭多星”技术

②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

③成功发射“神州五号”飞船

④开始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③ C . ②①③④ D . ②①④③
国外有人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用自己行动来回答上述问题的科学家是(    )
A . 钱学森 B . 袁隆平 C . 李四光 D . 华罗庚
1954年,毛.泽东询问赫鲁晓夫,能否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赫傲慢地回答:“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就是把中国所有的电力都投入进去也不一定够用。我们苏联有核武器就行了,用不着大家都来搞它。”这段材料表明(    )
A . 核武器虽然有很大威慑力,但中国不必有核武器 B .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苏联是亲密无间的兄弟国家 C . 体现了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和霸权主义 D . 中国当时没有研制核武器的条件,也不用研制核武器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成功实现了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    )
A . 1964年,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B .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 . 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D .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太空
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学奖励大会上提出“要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下列各项科技成就中,能够体现我国在科技上领先世界的成就是(    )
A . B . C . D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9-1966年,国家制定了科技政策,积累了发展科技的经验,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1977年9月,中央中央发布《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国家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在《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中,中央“号召全国青少年奋发努力,学政治、学文化,树立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风气”。同年,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制定了新的留学政策。1978年11月,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1981年12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统筹安排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协调各部门工作。此后,各地,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也给纷徒复和创设。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员和国专题史稿》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如识,说明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您尾号×××的信用卡于×月×日×分消费人民币×元[××银行]。”当你接到这样一条看似再普通不过的银行短信提醒时,你一定不会想到,每秒就有1850余条这样的金融服务短信通过银信通系统发送到用户手机中,保证用户的账户资金安全,这是记者在2013年5月17日“世界电信日”期间获悉的数字。这种状况表明(    )
A . 信息化超过了人们预期 B . 银行发挥信用主体作用 C . 信息化方便了大众生活 D . 银行加快了信息化步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初建立的历代帝王庙庙,除了了供奉三皇五帝以来的历代开业帝王外,还增入辽太祖、   金太祖、明太祖等皇帝进行祭祀,康熙帝将宋朝以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统治家法作为治国政纲,乾隆帝更是提出“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康熙帝还专程前往曲阜瞻拜孔庙,重用李光地等儒臣,乾隆帝时编编订出版了汇通各族文字的书籍和词典。针对“华夷之辨大于君臣之伦”,雍正帝驳斥道:“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

——摘编自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

材料二:甲午战后,华夏中心主义衰落。维新派号召保国、保种、保教,主张“满汉平等”,“合举国之民心”;立宪派主张“合族救国”。1902 年,梁启超首次引入了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一词,提出了“中华民族”这一现代观念,指出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民国成立后, 孙中山将“驱除鞑虏”转变为“民族平等,五族共和”,希望“仿效美利坚民族的规模,把汉、满、蒙、藏、回五族同化成一个‘中华民族’,组成一个民族的国家”“使世界强国不敢轻视中国”。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指出:“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1940 年,毛.泽东提出“对外求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对内求中国各民族间的平等”。

材料三:1956 年—1966 年,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1960 年,石油工人王进喜参加大庆石油大会战,发出“宁肯少活 20 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誓言,吃大苦,耐大劳,铸就了铁人精神。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甘当螺丝钉”,勇于奉献,乐于助人,1963 年 3 月 5 日毛.泽东在《人民日报》题词,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这一时期还涌现出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等为代表的一批著名科学家,成为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实现国家认同采取的举措
  2. (2) 依据材料二及所学,概括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形成的特点。
  3. (3) 依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 “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所体现的时代精神。依据材料三及所学,说明这些时代精神的影响。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49~1966年,国家制定了科技政策,积累了发展科技的经验。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1977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国家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在《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中,中央“号召全国青少年奋发努力,学政治、学文化,树立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风气”。同年,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制定了新的留学政策。1978年11月,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1981年12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统筹安排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协调各部门工作。此后,各地、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也纷纷恢复和创设。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互联网方兴未艾,但它是一把双刃剑,下列各项属于弊的方面有(    )

①人们可以上网批评时弊 ②青少年上网成瘾

③互联网欺诈贸易 ④利用互联网,迅速传递信息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疫情防疫

材料一   明代中后期山西疫情多发,面对疫情,民众积极慌乱自救,寄予神灵祷告祭祀;乡绅宗室协同医者通医施药、输粟煮粥、捐棺安放枯骨;地方官员大力支持与表彰乡绅之举,施医送药,开仓放粮,参与到民间祭祀中重修寺庙,寄予朝廷请求赈济。嘉靖时期,朝廷及时回应,大力提拔有作为的地方长官,树立典范,发帑赈济直接救济灾民或减免田租招募流民,在军营内推广食用草药预防疫病,隔离病患避免传染扩大。

——张娜《危情与控制—明中后期山西疫情治理考察》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血吸虫病遍及我国大部分省市,患者约一千万人。1955年11月,毛.泽东听取了汇报后,作出了关于防治血吸虫病的重要指示。不久,中央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成立。首先,各省、直辖市卫生部门建立了不同层次的防治机构。其次,集中了全国的科技力量,建立了包括卫生、农业、水利和兽医等各方面专家共同参与的全国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最重要的一点是依靠群众力量,各个疫区在消灭钉螺(血吸虫宿主)、管理粪便等方面,通过广泛发动群众,取得了良好成效。到1959年,共有528万患者得以治疗,血吸虫病在65%的流行地区基本被消灭。

——摘编自张牛美《1950年代政府主导下的湖北血防述论》等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山西地区疫情防治的措施和存在的问题。

邓.小平1979年说:“社会主义革命已经使我国大大缩短了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我们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我们还是在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下列史实属于这一“进步”的有(   )

①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②推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④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2019年11月18日,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发布,由全部国产处理器构建的中国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排名第三。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的研发(   )
A . 体现了我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 B . 展示了中国自主研发计算机的实力 C . 表明中国计算科技领先于世界各国 D . 确保了中国移动支付走在世界前列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振兴中华”这一口号源自于孙中山1894年11月为兴中会起草的章程。孙中山指出:“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瞬……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制,实堪虑于目前”“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颂”,郑重空告“本会之设,专为联络中外有志华人,讲求富强之学,以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

1938年6月1日,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委杨靖字创作了著名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歌词中写道:“一切的抗日民众快奋起……英勇的同志们前进吧,打出去日本强盗,推翻“满洲国”,进行民族革命正义的战争,完成那民族解放运动。”1940年2月,杨靖字壮烈牺牲。

1950年初,华罗庚毅然放弃了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终身教授的职位和优渥生活,克服重重团难四到刚刚诞生的新中国。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回国途中,他发表《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奋斗。

1981年3月,北大学生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这一直白却饱含力量的口号传遍大江南北,成为80年代激励中国人奋发困强的磅碍精神力量,在城镇,在乡村,不少商店、工厂以“振兴”“振华”命名,在历次国庆游行的队伍中,“振兴中华”也是最响亮的口号之一。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命题的理解。

(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通过“十二年科技规划”的实施,中国逐步摆脱了对苏联援助的依赖,突破了美国的技术封锁,独立自主地建成了自己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和国防科学技术体系。这些科技成就(  )
A . 有力捍卫了国家安全 B . 得到了“科教兴国”战略的扶持 C . 直接推动了经济发展 D . 铸就了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