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知识点题库

宣告我国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                                                

A . 中国自己研制的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 B . 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 C .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 .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喷气式支线客机ARJ2l—700和“和谐号”动车组列车能够研制成功,主要得益于(  )
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②外国先进技术的运用
③日益强大的国力的支撑 ④科技人才的刻苦攻关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文革”期间,由于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我国的科学研究和经济建设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

③“东方红一Ⅰ”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④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2号”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电影《邓稼先》以我国秘密研制原子弹为背景,讲述了以“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为国家秘密研制原子弹、氢弹而无私奉献一生的感人事迹。这体现出(    )

①老一辈科学家的无私奉献和自我牺牲精神

②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③其成就促进了我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

④邓稼先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做出了卓越贡献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③④
“985工程”是1998年中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建设工程。国家启动这一工程具体是为了(    )

A . 落实过渡时期总路线 B . 贯彻“双百”方针 C .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 . 实现“十二五”规划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曾对印尼代表团说:“美国是看不起我们的,英国是看不起我们的。法国、联邦德国、日本、苏联这些国家它们都看不起我们。这个看不起是有理由的,因为他们的东西多,技术先进。”基于这一认识,中国政府(  )

A . 加紧核武器技术的研制 B . 主动加入不结盟运动 C . 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D . 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在航天科学领域,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成功探月之旅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在信息技术领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在生物科学领域,解决了亿万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整理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时期“我国科技实力大为增强”的原因。

“‘两弹一星’,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迸发。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

A . “两弹一星”同时带动了各类学科的研究和发展 B . “两弹一星”的开发成功是国家综合科技能力提高的体现 C . 开发“两弹一星”,最主要是为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D . “两弹一星”的研究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
嫦娥奔月是我国古代美丽的传说,它反映了人类飞天和探索宇宙苍穹的梦想。当代中国人为实现这一梦想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是(    )

A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 “神舟”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C . 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D .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国务院决定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选择这个特殊的日子是为了纪念40年前中国航天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它是(    )

A . “东方红一号”卫星升天 B . 掌握“一箭多星”技术 C . 中国宇航员首次进入太空 D . “神州5号”发射成功
自1962年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研制成功至今,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三代,即操纵型机器人、自动型机器人和智能型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    )

A . 促进了经济持续繁荣 B . 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C . 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 D . 缓解了人口压力
1937年在杭州落成的钱塘江大桥的设计者是(    )
A . 华罗庚 B . 苏步青 C . 李四光 D . 茅以升
最能体现我国“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成就的是(  )
A . 成功研制“两弹一星” B . 发射载人航天飞船上天 C . 杂交水稻---“南优2号”培育成功 D . “星火计划”和“211工程启动”
中国百姓通过电视收看到国庆35周年阅兵式现场直播,与之直接相关的科技成就是(  )
A . “银河”巨型计算机 B . 东方红一号卫星 C . “神舟号”宇宙飞船 D . 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某同学在学习新中国科技时,梳理出的笔记有“科技事业严重受挫”、“居世界领先水平”、“最具人文精神价值”。由此可推测该生学习的知识点是(  )
A . 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 . 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C . 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D . 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国家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反正。接下来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
A . 开展识字教育 B . 开始实施“教育大革命” C . 大学停止招生 D . 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105年,“蔡侯纸”发明

造纸术在中国出现

B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中国航空事业起步

C

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

成功解决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

D

2003年,“神州5号”成功返回地面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A . A B . B C . C D . D
邓.小平指出,如果没有“两弹一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两弹一星”的发射成功(   )

①验证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性    ②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

③提高了国防现代化的水平    ④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马龙闪在《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中指出,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的福祉。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他意在(    )
A . 揭示科学发展的盲目性 B . 否定近代科学发展 C . 倡导科学应从属于人文 D . 提倡科学的人性化
1956年,周恩来总理在知识分子会议上指出:“我们必须首先打破那种缺乏民族自信心的依赖思想”,“既不能无限期地依赖苏联专家,更不能放松对苏联和其他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最有效的学习”。这反映出当时(   )
A . 发展科技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 B . 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改善 C . 中苏关系恶化已影响科技交流 D . 我国对科技发展之路的理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