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知识点题库

新时期,我国的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重新焕发出生机,具体表现在(  )
①清算了极“左”思潮
②明确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③学术讨论空前热烈
④文学创作欣欣向荣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A . “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 . “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 C . “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D . “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下列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 “茅盾文学奖”的设立,进一步推动了文学创作的发展 B . 提出文艺工作的总方向即“二为”方向 C . 文艺百花园“百花齐放”,文艺精品不断涌现 D . 《上甘岭》、《青春之歌》、《李双双》等电影艺术争奇斗艳
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文化领域贯彻“双百”方针的主要依据是
①社会依然存在各种社会矛盾
②宪法赋予人们的基本权利
③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迫切需要
④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需要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下图邮票中所反映的文艺方针提出时(    )

A . 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B . 多党合作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C . 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 D . 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确立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近代中国的百年历史产生了新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每一代人、甚至每一个时代,都要对历史进行重新的认识,所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对近代中国百年历史进行重新的认识就是必然的了……即便对同一研究对象,也会因视角不同而研究结果有所不同。如:太平天国的《资政新篇》就比它的《天朝田亩制度》更有意义、更受重视也得到更高评价;对“洋务运动”,现在人们注重的主要是它冲破重重阻力、引进现代大机器生产“求强求富”的努力和成就。相反,对其兴办者的主要动机之一如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等则不多考虑。……也就是说,“农民起义”不是这种理论的主要评价标准和参照系。

——《重新认识百年中国》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重新认识百年中国的必然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列宁

材料二 对于罗斯福新政,当时的美国、中国都颇有看法,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

美国

这样的一天总会到来:USA再加上一个S,变成美利坚苏维埃。土地归农民所有,工人是工厂的主人,我们掌握了大权,USA变成USSA。

——美国某艺术家的歌曲(1934年前后)

中国

罗斯福的经济控制主张,实际上并未离开美国的传统政策,其结果是“不会有几分收成的”、“是不能乐观的”。它恐怕“连许多经济的坏习和制度的缺点”都无力或不敢加以改革。

——刘觉民:《罗斯福的经济复兴计划与美国的经济控制政策》(1933年)

材料三 长期以来,人们对李鸿章的评价众说纷纭。1949年—1978年,我国史学界不重视对李鸿章的研究,在为数不多的论著中,以否定为主。改革开放以来,多持肯定态度,对其评价更加客观、全面。

——戴仕军:《李鸿章研究概述》,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3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民主与古希腊雅典民主相比,它提供了哪些“新东西”?

  2. (2) 以罗斯福新政中“新东西”为出发点,分析材料二中两种看法的局限性。

  3.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推断1978年前后我国史学界对李鸿章评价的各自依据,并分析对其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

1953年艾青在《谈中国画》一文中提出了“新国画”概念。该文发表后,许多人撰文表示反对,然而这些反对文章却并未公开发表。3年后,《文艺报》刊登了俞剑华、刘桐良等批判《谈中国画》的文章。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A .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 . “双百”方针的提出 D . 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
中国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在60年里创作了多种三毛形象,对此表理解正确的是(    )

1935年

1946年

1947年

1958年

1977年

1978年

1985年

流浪儿童三毛形象

《三毛从军记》系列漫画

《三毛流浪记》漫画

《三毛流浪记》电影

《三毛学雷锋》系列漫画

《三毛爱科学》系列漫画

《三毛学法》系列漫画

A . 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B . 新中国一直坚持“百花齐放” C . 国民党发动了全民族抗战 D . 漫画促进中国民主政治进步
某一时期中国出现了与西方文艺作品具有相似特征的朦胧诗、“意识流”小说、先锋派话剧以及现代舞、“新音乐”等文化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缘于(   )
A . 救国图强,民族复兴的时代要求 B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 C . 科技文化艺术政府奖项设立的推动 D . 文艺领域拨乱反正冲破思想的禁锢 
20世纪七十年代后中国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出现这一景象的原因包括(    )

①“双百”方针的重新确立

②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③“二为”方向的正确指导

④文化艺术奖项的设立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新中国成立后,最能反映思想活跃的杂文一度受到冷落,而1956年后“这片荒芜已久的园地,也开始繁盛起来”。这主要是因为(    )
A .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B . 知识分子政治地位的提高 C . 受党文化政策的鼓舞 D . 文艺“跃进”思想的推动
1957年,马寅初作了题为“新人口论的书面发言。他疾呼:“控制人口,实属刻不容缓。”1958年5月,陈伯达在北京大学点名要马寅初做检讨。之后,首先在北京大学采用大字报,辩论会等方式对马寅初的新人口论进行批判。马寅初挨批(    )
A . 表明北大缺乏学术自由 B . 不利于学术研究的发展 C . 导致我国人口急剧增长 D . 使“双百”方针未能贯彻
1957年周恩来总理观看戏剧《闹天宫》后怀抱演员小六龄童的留影,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出现这一繁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 .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 .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 . “双百”方针的推动 D . 文艺工作者积极性的高涨
1956年6月后,我国科学界的政治批判活动大大减少,报刊杂志上对科学进行政治批判的文章也大为减少。这表明 (    )
A .   科学研究处于停滞不前状况 B . 知识分子的科研热情衰退 C . 新的学术方针得到有效执行 D . 科学领域清算了左倾错误
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是一首并非直接表现爱情的曾被列为靡靡之音的禁歌《乡恋》解禁的日子。当时,晚会现场设置了4部观众点播电话,越来越多的点播条都是要求李谷一演唱《乡恋》的。《乡恋》的解禁表明:(    )
A .   流行音乐已成为音乐发展的主流   B . 中国人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C . 文学艺术仍受左倾思想的束缚     D . 大众传媒对政府决策起决定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在财产分配上,管子认为应“富上而足下”;荀子则主张“制礼义以分之”,即财产的分配要符合等级礼数,不能随心所欲;商鞅认同的分配目的是“国富民贫”,分配原则是以“功”行赏。据此可知,这些主张(    )
A . 说明争霸战争日趋激烈 B . 符合统治阶级利益需求 C . 反映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 . 违背当时社会发展潮流
1956 年,老舍的《茶馆》、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等优秀文学作品相继发表,文学创作初步打破了题材和主题的禁区,题材范围扩大,体裁风格多样,涌现了一批富有创新精神的作品, 1957 年 1 月,全国 60 多个专业歌剧团体在北京举行音乐舞留会演,20 多天演出的节日有 360 多个, 这一现象( )
A .   是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的成果 B . 体现了毛.泽东“百家争鸣”的方针 C . 说明了当时“大跃进”运动浮夸风的盛行 D . 受到了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正确方针的推动
下列对“双百方针”中“百家争鸣”的正确理解是(   )
A . 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B . 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C . 政治上不同派别进行争论,自由发展 D . 类似于战国时期的众多学说的自由讨论
百家争鸣中,法家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墨家提倡“尚同”,“天子唯能一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儒家强调,“征伐自天子出”,并憧憬着“四海之内若一家”的局面。这表明战国时期(   )
A . 礼仪教化与政治相分离 B . 百家思想渐趋融合统一 C . 天下一统成为时代追求 D . 变革图强成为社会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