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知识点题库

下列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百花齐放是针对文学艺术的不同风格而言的 B . 百家争鸣是针对科学上的不同学派而言的 C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暂时性的方针 D . 这一方针在贯彻过程中留下了深刻的经验和教训

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后,我国文艺创作出现了繁荣景象。以下剧照是出自这一时期的一部名作,这部名作是

A .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B .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C . 《满城尽带黄金甲》 D . 《茶馆》
“文革”对文艺的批判,严重影响科技的发展。党深刻地总结经验教训,认为贯彻“双百”方针必须处理好三种关系,其中最根本的关系是(  )

A . 科学、文艺和政治的关系 B . 科学、文艺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C . 科学、文艺和继承传统的关系 D . 科学、文艺和不断革新的关系
1956年提出的“双百方针”主要是针对
①科技领域  ②军事领域  ③文艺领域  ④金融领域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④
“百家争鸣”现象走过了春秋时代的繁荣,接下来经历2000多年的沉寂,到1956年的昙花一现,再到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再度繁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思想文化现象与政治政策息息相关 B . 领导者的素质高低决定社会文化繁荣的程度 C . 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百家争鸣”现象的推动因素 D . 思想文化现象与经济发展有重大关系
“文化大革.命”中,“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了干扰和破坏,主要是由于
①把一些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
②把一些学术争论说成是阶级斗争
③“文革”中,八个“样板戏”几乎独占了中国所有的艺术舞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研究也几乎停止了
④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伤害,也妨碍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正常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③④ C . ①② D . ②③④
下列是某个时期内流行的“样板戏”,对于这种“样板戏”的说法正确的是(  )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现代京剧《海港》 现代京剧《红灯记》

A . “样板戏”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大背景下出现的 B . “样板戏”一统天下的做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 C . “样板戏”的做法是对1956年提出的“双百”方针的贯彻 D . “样板戏”本身是对文艺的摧残
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列举出如下大事,请你为它选择一个最为准确、全面的主题( )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大业由此展开。

②中共中央平反各种冤假错案,落实知识分子和干部政策,并加紧全面立法工作。

③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中共中央清算了文艺领域的极“左”路线。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

④邓.小平在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并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国民教育迅速复兴。

A .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 B . 现代中国文化事业的春天 C .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完善 D .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1953年8日,艾青在《文艺报》上发表的《谈中国画》一文提出了“新国画”概念。该文发表后,有许多人写信表示反对,然而来信却并未公开发表。时隔三年后,《文艺报》上突然出现了俞剑华等一组针对此文进行批判的文章。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A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C . “双百”方针的提出 D .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1961年,有中央领导人在文艺工作会议上说:“文化部一位副部长到四川说:川剧落后。得罪了四川人。当时一位同志回答:落后不落后要由四川七千万人去回答、去决定。我看这位同志很勇敢,回答得好!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这表明(  )
A . 文艺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 B . 中国共.产.党实行科教兴国政策 C . 文学创作受到“大跃进”的干扰 D . 新中国文艺反映了现实生活
1957年5月1日,《人民日报》转载了北京大学教授李汝祺的文章,并增加了由毛.泽东拟定的新标题《发展科学的必由之路》,还加了一段按语:“我们欢迎对错误作彻底的批判(一切真正错误的思想和措施都应批判干净),同时提出恰当的建设性的意见来。”这表明当时毛.泽东认为学术问题需要(    )
A . 坚持百家争鸣 B . 强调阶级斗争 C . 坚持百花齐放 D . 提倡兼容并包
据统计,1975年中国艺术表演团体共2836个,1980年增加到3566个,其中戏曲剧团最多,有2224个;最少的是乐团、合唱团,仅有11个,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 . 文艺领域的发展布局趋于平衡 B . 文化体制改革已深入开展 C . 文艺界仍然受“左”倾错误影响 D . “双百”方针得到全面贯彻
毛.泽东在1956年,发表了就“一棍子打死”的“收”的方针,主张采取“放”的方针,这就是“放手让大家讲意见使人们敢于说话,敢于批评,敢于争论;……对于错误意见,不是压服,而是说服,以理服人”。这一方针(    )
A . 一直确保了我国学术文化的发展 B . 旨在于正确处理阶级矛盾 C . 表明中共非常重视民主法制建设 D . 有利于促进科学文化发展
1956年5月,陆定一在中国科学院和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发言说:“我国的历史证明,如果没有对独立思考的鼓励,没有自由讨论,那么学术发展就会停滞。相反,有了自由讨论,学术就能迅速发展。”据此可知,这次“发言”(    )
A . 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B . 开始明确科技文艺发展方向 C . 清除了文艺上“左”倾思想 D . 反映了科技文艺的空前繁荣
中共中央提出“双百”方针是在 (  )
A .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 . “文革”时期 D .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956年我国科技文化领域提出的“双百”方针是指(    )
A . 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 B . 文学艺术形式不同,风格自由 C . 办好百所国家重点大学 D .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教育方针
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 (    )
A .   “百家争鸣”的方针 B . “百花齐放”的主张 C . “文化革命”的观点 D .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下图分别为20世纪60年代国产彩色动画片代表作《小蝌蚪找妈妈》和《大闹天宫》的剧照。这类作品反映了中国美术电影(   )

A . 传承与发展了中国传统艺术 B . 深受苏联影视艺术风格的影响 C . 创作主要源自中国古典神话 D . 着重宣传阶级斗争的意识形态
对于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的问题,史学界有着不相同的见解。范文澜认为自西周以来,中国进入封建社会,而郭沫若却认为始于春秋向战国过渡时期。为此,中宣部科学处召开交换不同意见的座谈会,双方各摆出材料,但分歧越来越大。范老说.“毛主席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里明确讲到,自周朝以来,中国便进入封建社会。"郭沫若反驳说.“是不是中央已经就这个问题做了决议﹖如果做了决议,那我就不再争下去,否则我还要坚持。"这一场学术争论说明(    ) 
A . 范文澜的观点是正确的,毛主席的经典著作里都借鉴了 B . 郭沫若的观点符合教材的主张,是正确的 C . 史学研究分歧可能始终存在,不可用行政手段压服 D . 学术问题可以“百花齐放",该争论成为“双百方针"出台的背景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史念海(1912-2001)山西平陆人,字筱苏,中国历史地理学专业奠基人。史念海就读于北平辅仁大学历史系时,深感强邻侵逼,国难深重,遂发愤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而刻苦学习,学业进步甚速。大学期间连续写出《两唐书地理志互勘》、《西汉侯国考》等论文,并加入禹贡学会,走上了历史地理学治学道路。建国后,史念海先后在西北大学、西安师范学院(后改名为陕西师范大学)任教,期间开设了《中国历史地理》课程,1986年成立历史地理研究所,培养了一大批历史地理学专业人才。在长期任教期间,史念海突破常规,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使历史地理学从历史沿革地理演变成为融历史学、地理学、人文社会等于一体的交叉学科,终成我国历史地理学开拓者。教学研究方面,史念海秉承“有用于世”的治学理念,注重文献整理和野外实地考察相结合,相继写出《中国的运河》《河山集》等,为国家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

——摘编自王双怀《史念海与中国历史地理学》

  1. (1)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史念海取得的重大成就。
  2. (2)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史念海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