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知识点题库

“百家争鸣”现象走过了战国时代的繁荣,接下来经历2000多年的沉寂,到1956年的昙花一现,再到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再度繁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思想文化现象与政治政策息息相关 B . 领导者的素质高低决定社会文化繁荣的程度 C . 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百家争鸣”现象的推动因素 D . 思想文化现象与经济发展有重大关系
党和政府重视科技教育的发展,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依次排列以下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①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
②国家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
③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④邓.小平第一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A . ①③④② B . ③①②④ C . ③①④② D . ④③②①
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是一首并非直接表现爱情的曾被列为靡靡之音的禁歌《乡恋》解禁的日子。当时,晚会现场设置了4部观众点播电话,越来越多的点播条都是要求李谷一演唱《乡恋》的。《乡恋》的解禁表明( )

A . 中国人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B . 流行音乐已成为音乐发展的主流 C . 文学艺术仍受左倾思想的束缚 D . 大众传媒对政府决策起决定作用
20世纪80年代,为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我国设立了(   )

A . 全国作家协会 B . 茅盾文学奖 C . 冰心文学奖 D . 巴金文学奖
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曾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李森科、非李森科,我们也搞不清楚,有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自然科学学派。就是社会科学,也有这一派、那一派,让他们去谈。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为此,党和政府提出(      )

A .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 . 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C . 实行“双百方针” D . 推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样板戏一统天下的局面,随着“文革”的结束一去不复返。说明(      )

①“双百”方针遭受曲折 ②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 ③文学艺术不等同于政治问题 ④文学艺术出现了反社会主义倾向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 D . ②③④
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胡先骕在1955年曾因批评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5月周恩来同中科院负责人谈话时指出:“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要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周恩来总理的这段话(  )

A . 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B . 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实质 C . 是“科教兴国”战略的萌芽 D . 是中苏关系恶化的信号
1980年,中断17年的电影“百花奖”恢复举办。选票是随《大众电影》杂志发出的,每本只有一张选票,不少工厂、学校、机关团体一、两千人中只有一两份《大众电影》。评选结果是,故事片《吉鸿昌》得票14万张,纪录片《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得票21万张,美术片《哪吒闹海》得票42万张。这种情况反映了(  )

A . “百花奖”促进了《大众电影》的销售 B . 人们相对更喜欢美术片 C . 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迫切要求 D . 电影事业获得了巨大发展
戏剧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戏剧艺术在元代走向了成熟,是中国戏曲第一个繁荣期。到了明代尤以传奇成就最为显著,产生了不少批判现实政治的作品,成为中国戏曲的第二座高峰。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

——据段亚婷《浅谈明代戏剧的基本格局》等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版的外国戏剧集有76部,其中现代主义戏剧竟占一半以上。可以说,当时西方已经出现的各现代主义戏剧流派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几乎无所遗漏地被介绍了过来。

——据杨文华《西方现代主义戏剧对中国戏剧的深层影响》

材料三 商业戏剧在西方是戏剧发展的主流。进入(20世纪)90年代,很多戏剧家认识到,中国戏剧的发展要面向市场的需求。到90年代中期,因为独立戏剧制作人的出现激活了演出市场,陆续推出《别为你的相貌发愁》《谁都不赖》《冰糖葫芦》等剧,并且其发展的空间和势头均被看好。

——据胡星亮《戏剧现代性的追求与失落》

  1. (1) 阅读材料一,指出我国戏剧在元代走向成熟的标志。分析明代戏剧发展的原因。

  2. (2) 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知识分子大量介绍西方现代主义戏剧的目的是什么?

  3. (3) 阅读材料三,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国商业戏剧发展的原因。结合现实谈谈你对商业戏剧发展的看法。

有关中共的“双百”方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双百”是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 . 它是我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研工作的基本方针  C . 改革开放后提出 D . 促进了我国文艺和科研事业的繁荣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的客观要求。”这里“客观要求”指的是(   )

A . 发展科技文化 B .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C . 实现“科教兴国”战略 D . 避免学术问题政治化
1956年1月,中宣部部长陆定一指出:在学术、艺术、技术的发展上,不要做“盖子”;“学术问题、艺术问题、技术问题,应该放手发动党内外知识分子进行讨论,放手让知识分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发挥个人的才能,采取自己的风格,应该容许不同学派的存在和新的学派的树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我国学术、艺术、技术的   水平,并使新一代得益。为了发展自由讨论,又必须与党内、党外各种各样的宗派主义门户之觅进行适当的斗争。陆定一的言论(    )

A .  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 B . 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C . 反映了学术问题去政治化的要求 D . 纵容资产阶级思想的自由发展
“双百”方针是指(    )
A . 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 B . 在全国办好100所大学,建10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C . 在全国重点帮助100个特困生,建100所希望学校 D . 文艺上“百花齐放”,科技上“百家争鸣”
1975年中国艺术表演团体共2836个,1980年增加到3566个,其中戏曲剧团最多,有2224个;最少的是乐团、合唱团,仅有11个。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 . 文艺领域的发展布局趋于平衡 B . 文化体制改革已深入开展 C . 文艺界仍然受“左”倾错误影响 D . “双百”方针得到全面贯彻
1956年4月后,我国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活跃起来,他们紧跟时代,创作了一大批反时代变化和新人、新思想的文艺作品。这主要得益于(    )
A . “三个面向”方针的出台 B . “双百方针”的提出 C .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行 D . 《义务教育法》的颁行
上课讨论时,一个学生的问题引起大家的争议:“为什么提出双百方针之后,又出现了文化大革.命?”以下回答比较恰当的是(   )
A . 领导者未能遵守“实事求是” B . 双百方针的范围太小 C . 文化“左倾”影响到政治 D . 经济发展滞后导致的必然结果
“文革”结束后,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下列文艺作品属于“文革”后的是(    )

①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②电影《建国大业》

③京剧《智取威虎山》

④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⑤寓言诗《蝉的歌》

A . ①②③ B . ②④ C . ④⑤ D . ③④⑤
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文人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几乎绝对意义上的排斥;然而,在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这一特色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这一变化表明(    )
A . 政策转变影响传统文化的发展 B . 思想解放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C . 文化领域“左”倾错误得以纠正 D . 社会主义制度在全国基本确立
针对“文艺家职责”问题的讨论,1982年《文艺报》发表社论《为开创社会主义文艺的新局面而奋斗》。此文发表的意图在于(    )
A . 激发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 B . 确定我国文艺的社会主义方向 C . 批评“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艺专制 D . 促进社会形成市场经济的共识
下图是1957年周恩来总理观看戏剧《闹天宫》后怀抱演员小六龄童的留影。这是当时科技文化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出现这一繁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 . 文艺工作者的积极努力 B .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 . 传统戏曲剧目焕然一新 D . “双百”方针的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