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知识点题库

拉开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A . 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B . 英国议会通过不《至尊法案》 C . 德国君主签署《奥格斯堡宗教和约》 D . 法国国王颁布了《南特赦令》
马丁•路德说:“所有信奉上帝的俗人都有资格出现在上帝面前,为他人作祈祷,相互传授有关上帝的道理……”路德的观点

A . 宣扬了人人平等的观念 B . 打破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C . 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D . 反对教会垄断教义解释
恩格斯说:“要想把每个国家的世俗的封建制度成功的各个击败,就必须先摧毁它的这个神圣的中心组织——罗马天主教会”。恩格斯说这段话理由包括:(    )

①罗马天主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

②天主教会的教义教规全面影响着欧洲的社会生活

③天主教会是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④天主教会阻碍了欧洲社会的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马丁·路德认为:“那些说为求获得救赎或赎罪票并不需要痛悔的人,是在传与基督教不符的道理。”“一个真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票,也完全脱离了惩罚和罪债。”该主张的直接目的是(    )
A . 实现信仰自由、精神自由 B . 否定教会权威 C . 抵制天主教会的掠夺 D . 使教徒脱离教会控制
有学者指出,“宗教改革克服了罗马天主教在灵魂与肉体、天国与人间、理想与现实之间造成的二元对立以及由这种对立而导致的信仰虚假和道德堕落,把基督教的宗教理想与平凡的现实生活和谐地统一起来”。其意在说明宗教改革(    )
A . 破除了罗马教皇的权威 B . 缓和了各国内部的矛盾 C . 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到来 D . 建立了平民自己的宗教
材料一  罗马大主教会拥有庞大的教阶机构和巨额的地产,他们任意扩大什一税的征收范围,出卖教职,无所不为。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这种搜刮日益加剧。16世纪初,德意志是教廷搜刮的主要对象。罗马教廷视德意志为挤不尽的“奶牛”,横征暴敛。……马丁•路德提出“(教会的管辖权)不是神授的权力,而是人的任命或帝王的任命造成的”,后来又号召“把这些罗马来的恶棍逐出国境”。

材料二  就中世纪西方宗教改革而言,它所首先抨击的是久已成为无上权威并且排斥任何不同理解的天主教会正宗教义。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历史性功绩,就在于确认人的信仰应当取决于人内心的理解,而非取决于外在的强制。

——吴于廑《一份是非杂糅的遗产--〈西欧宗教改革与近代社会思潮〉序》

  1. (1) 据材料一、二指出马丁•路德号召人们“把这些罗马来的恶棍逐出国境”的主要原因。为达到这一目的,马丁•路德提出了哪些主张?
  2. (2)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实质上反映了哪一阶级的要求?依据材料二分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有何意义?
英国的清教主张“纯洁”英国国教,清除其中的天主教残余,提倡节俭和勤奋,反对奢侈浪费,实质上反映了(    )

A . 国教与清教矛盾尖锐 B . 天主教成为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最大障碍 C . 启蒙思想已广泛传播 D . 新兴资产阶级追求利润和积累资本的愿望
罗马天主教会进行的纯洁运动的内容有(  )

①革除内部弊端,停止出售赎罪券 ②惩治贪污腐败③召开宗教会议,宣布所有的新教都是“异端” ④为争取民众,取缔了宗教裁判所的活动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加尔文宗教改革和英国宗教改革的相同点是(  )

①从原因上看,都深受文艺复兴运动和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②都反对罗马教皇权威 ③都主张《圣经》是信仰的根据 ④改革的领导者都是国王(或君主)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官员质问某人:“这些是你的书吗?你会撤销你的主张吗?”这人坚持:“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我不能撤回我写的任何东西,因为我的良心是跟随着《圣经》的,而昧着良心做事既不稳妥,也不正确。”这应是下列哪两人的对话(     )

A . 苏格拉底与雅典的大陪审团 B . 布鲁诺与异端裁判所的法官 C . 马丁•路德与罗马教廷的官员 D . 赫胥黎与威尔伯福斯主教

图中①②③④代表四个国家,对其历史上发生的改革描述正确的是(    )

A . 16世纪前期在①进行的改革,削弱了教会权力,实现了国家统一 B . 19世纪初在②进行的改革,推翻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C . 19世纪中后期在③进行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 . 20世纪前期在④进行的改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在德国宗教改革的过程中,马丁·路德最为突出的贡献之一就是将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德语。下列对此贡献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 使德国人从此摆脱了罗马天主教会对《圣经》的解释权 B . 开启了德国人自由阅读《圣经》,随意解释《圣经》的先河 C . 推动了德意志民族的形成,为德国后来的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 D . 有利于德国民族语言的形成,促进了德国近代文化的崛起
“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任何行为。”马丁·路德这段话旨在(  )

A . 否定行为的重要 B . 肯定信仰的权威 C . 抨击教皇和教会 D . 强调“道”的重要
在教义方面,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与加尔文宗教改革不同的是(  )

A . 没收天主教会的土地 B . 保留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 C . “先定论” D . “因信称义”
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

A . 倡导人的解放 B . 否定基督教 C . 宣扬《圣经》精神 D . 否定教皇地位
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认为:“普通百姓和工场女工甚至9岁儿童从圣经中懂得的真理要比不读圣经的教皇多得多。”这反映出他主张(  )

A . 反对信仰基督教 B . 教皇应该享有权威 C . 《圣经》代表着理性 D . 教会应从属于国家
“无需罗马教廷特权,(本地)教会对上帝的信条拥有定义的权力。国王为教会最高首脑,有责任促进基督教信仰的虔诚,有责任维持王国的和平与统一安宁。”该材料出自(  )
A . 《九十五条论纲》 B . 《基督教原理》 C . 《大宪章》 D . 《至尊法案》
有学者说,在宗教气息浓郁的16世纪,人文主义者只能拐弯抹角地宣传自己的主张,而宗教改革家却坚信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符合基督教和《圣经》精神的,这种坚定的使命感使他们在宣传自己的宗教主张时表现得正气凛然和义无反顾。这反映出当时的宗教改革家(    )
A . 倡导安贫乐道理念 B . 主张扩大基督教会的影响 C . 主张重建信仰权威 D . 坚持世俗权力高于教会的原则
这是一套独特的仪式,即臣服礼。封臣将双手放在封君合拢的手掌中说:“阁下,我是您的人了。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您。”这一仪式在11世纪普遍存在于(   )
A . 东罗马帝国 B . 阿拉伯帝国 C . 西欧 D . 日本
11—13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重要影响是(   )
A . 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 B . 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C . 基督教会和封建等级制度日趋完善 D . 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