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知识点题库

某学生从历史辨析栏目中下载了四段话。其中与历史事实相符合的一句是(   )

A . 春秋时,有人在野外行走,带着司南辨识方向 B . 秦朝时,有人在纸上书写一种小篆字体 C . 西汉时,有人用活字排版《伤寒杂病论》 D . 唐朝时,有人使用火药武器同阿拉伯人交战
“神州六号”宇宙飞船载人飞行成功,是我国宇航事业的重大成就。追溯历史,中国人最早探索航空事业,在这方面,成果历历可陈。现代火箭推进的基本原理源于中国的火药发明,中国的这项发明用于军事开始于

A . 汉朝 B . 唐末 C . 元朝 D . 明朝
一般的雕版印刷书籍,每页不过一百多个字,比如四库全书,每页仅为182字。对于追求信息含量、讲究内容厚实的近现代报纸而言,若仍用雕版印刷出版报纸,那简直如同派小脚女人参加奥运会100米赛跑。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

A . 雕版印刷物是文字容量小   B . 雕版印刷技术制约了近代报刊的兴起和发展        C . 雕版印刷物价格昂贵    D . 雕版印刷不适用于新闻报刊等时效性较强的报刊
某些书法家传世的作品中,不论单一线条的造型,还是不同线条间的组合变化,文字的可读性完全让位于书写时的情绪表达,或喜怒、或穷困、或忧悲、或怨恨……种种情致尽现于线条的纵横跳跃、连绵环绕之中。这类作品的字体形式是(    )
A . 篆书 B . 隶书 C . 草书 D . 行书
唐文宗太和九年(835年),东川节度使冯宿奏请“禁断(私人)印历日版”,因为在剑南、淮南道等地“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违背)敬授之道”。此举是为了(    )
A . 抑制民间商业活动 B . 打击藩镇割据势力 C . 垄断雕版印刷技术 D . 维护中央统治权威
“(爆炸)声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烟气涨天”是人们对某次战争场面的描写。这种场面最早可能出现于(   )
A . 商周 B . 春秋战国 C . 唐末宋初 D . 元末明初
《唐律名例疏议释义》说:“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中华”的主要内涵是(   )
A . 地域 B . 文化 C . 法律 D . 种族
唐代僧一行预言过两次日食(发生于公元724、725年),当其没有被观察到时,他不是去检查修正所依据的大衍历,而是去颂扬唐玄宗的德行感动了上天。这一故事说明(    )
A . 伦理中心主义影响了科学家判断 B . 佛教思想在唐代占据着主导地位 C . 天文观测技术落后导致迷信泛滥 D . 君主专制阻碍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西晋杜育的《茶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    )
A . 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 . 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C . 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D . 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敦煌壁画较多取材于佛教故事。以下壁画形成于北朝时期,描绘了佛教中目连救母的故事。故事叙述的是佛陀弟子目连拯救亡母出地狱的事,其意在劝人向善,劝子行孝。据此可知(    )

A . 佛教与本土文化逐渐融合 B . “三教合一”的趋势开始出现 C . 儒学借佛教强化社会影响 D . 社会思潮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赋也者,受命于诗人,而拓宇于《楚辞》也。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

材料二 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要讲“诗唐”。诗唐者,诗的唐朝也。

——闻一多《说唐诗》

材料三 词体至宋而繁荣……援佛老精神以入儒的宋学背景……与宋代空前发达起来的市井商业文化意识彼此交壤,导致了宋世文人尚义理而又随俗逐媚的精神势态;而宋世制禄丰厚,坊间歌妓又出于自身利益而出金资助词客,这种物质力量的推动势必成为词集刊行的有效保证。

——韩经太《宋词与宋世风流》

材料四 这一时期(明清)大为繁荣的小说、戏剧也竞相以普通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情感追求作为题材,

屠夫、小贩、商人、妓女、牧童、村姑、绿林好汉,以致三教九流进入文学殿堂,成为文学中的主人公,“好货”“好色”成为许多作品的共同主题。

——冯天瑜等著《绘画中华文明史》

  1. (1) 据材料一指出“汉赋”是怎样的一种文体?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闻一多的“诗唐”找出依据。
  3. (3) 材料三的作者认为宋词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4. (4) 根据材料四指出明清时期小说取材有何特点?综合四则材料,说明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呈现了怎样的趋势?
下图《一团和气图》乍一看好似一位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而细观之弥勒佛左耳处有一道冠老者,右耳处有一方巾儒士,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合成一张正面像,它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对这一思潮表述正确的是(   )

 
A . 隋唐时期初露端倪 B . 推动了新儒学体系的诞生 C . 实现“ 三教合归佛 ” D . 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
梁武帝萧衍曾对某一书法艺术作了如下描述:“疾若惊蛇之失道,迟若渌水之徘徊。缓则 鸦行,急则鹊厉,抽如雉啄,点如兔掷。乍驻乍引,任意所为。或粗或细,随态运奇。”最 符合这一描述的是(   )

A . 《仇锷碑》 B . 《会稽刻石》 C . 《松风阁》 D . 《自言帖》
孟子主张性善,荀子主张性恶;孟子重心性,强调“独善之心”,荀子重群分,强调“君道隆礼(注:有别于周礼,含法的内容)”;孟子推崇“王道”,荀子推崇“王道”但不排斥“霸道”,主张礼法连用;荀子还吸收道家“天道自然”的思想。据此,可以推知荀子(   )

①奠定了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②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

③深化儒家关于“礼”的思想内涵   ④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古代中国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一诗一词一曲一小说的变化过程。变化反映了(   )

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②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③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④城市经济的繁荣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②③④
西晋地图学家裴秀确定了绘制地图的重要原则-“制如图体”。但中国古代地图没有固定方位:若地图中陆地在上,海洋在下,是从船上望向大陆,服务于沿海航行;若海洋在上,陆地在下,则是在陆地上观察大海,以备海防。由此可知中国古代的地图绘制(   )
A . 缺乏相应制图学理论 B . 更注重地图的实用性 C . 受到小农经济的约束 D . 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孙思邈(581—682),唐代著名医药学家。他目睹民众缺医少药,毅然放弃仕途,立志做一名“苍生大医”。他以历代名医为榜样,刻苦钻研医药典籍,博采群经,删裁繁重,并结合个人的学术经验,先后撰成《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他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故以“千金”两字命名。该书搜集整理了6000多种医方,较系统地总结了我国自古以来至唐初的医药学成就。他提出行医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精”,即精深的医学造诣和精湛的医疗技术;“诚”,即对病家、对同道怀有一片赤诚之心。在治疗学方面,他对传染病的防治和护理有比较突出的创造性。他还十分重视妇幼保健卫生,强调妇科病的特殊性和小儿护理的重要性。孙思邈与唐朝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并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人们为了纪念孙思邈,尊其为“药王”,“箫鼓年年拜药王”,已成了孙思邈故乡人民千百年的习俗。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思邈在医学上的贡献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思邈的优秀品质。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颜真卿(709~784),唐代名臣、书法家。颜真卿的书法初学诸遂良,后又得笔法于张旭,还与怀素一起探讨书法。他对二王的书法都进行深入研究,吸取其长处,创造了新的时代书,风。他任监察御史巡查河东时,劾罢不法县令郑延祚,使其被禁止录用。752年出任平原太守,平原郡属安禄山辖区,安禄山发动叛乱后,唐玄宗惊呼:“河北二十四个郡,难道就没有一个忠臣吗?”此时颜真卿整顿军队,在军中慷慨陈词,泪水直流,他组织军队奋勇抵抗,为平定叛乱作出巨大贡献。783年叛乱的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攻陷汝州。朝廷派颜真卿劝降李希烈,颜真卿毅然前往,怒斥李希烈罪行。他最终被叛军杀害,壮烈牺牲,唐德宗为他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颜真卿生活时代唐朝面临的政治困局。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史实说明颜真卿事迹体现的精神价值。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诗句流淌着中华文化的基因。这些诗句反映了中华文化(    )
A . 道法自然 B . 家国情怀 C . 人文精神 D . 自强不息
胡旋舞是来自西域游牧民族的一种舞蹈。如图唐敦煌莫高窟220窟壁画《胡旋舞》(现代摹本)(   )

A . 说明政府较重视丝路文化 B . 体现隋唐文化深受吐蕃的影响 C . 具有壮阔欢腾的盛世特色 D . 表明唐代石窟文化领先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