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知识点题库

在书法创作上,唐人崇尚严谨法度,如颜真卿创作的《麻姑仙坛记》,既有儒家之严谨又不失道家率真自由之趣;大批士人出身的经生涌现,随即诞生了独具佛家色彩的书法艺术形式——抄经体。这反映了唐代(    )
A . 三教融合的文化趋势 B . 人才培育机制的健全 C . 书法艺术创作的繁荣 D . 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
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各种典章制度臻于完备,大量日本留学生来华学习。他们归国后,将中日两国从多方面加以比较,看出了日本与中国的差距,而后他们要求仿效中国,开始了(   )
A . 农奴制改革 B . 大化改新 C . 明治维新 D . 建立政教合一
史载,东汉恒帝时期发生了五次疫病,灵帝时发生了六次。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家家有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裏”,所以当时流行的《太平经》提出,劫运到来将使“天地混齑,人物糜费。唯积善者免之,长为种民”。这说明当时疫病流行导致(   )
A . 佛教的传入 B . 道教的兴盛 C . 《黄帝内经》出现 D . 军阀割据混战
我国古代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东方文明,科学技术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下列反映隋唐时期的科技成就的有(    )

①雕版印刷术 ②孙思邈著《唐本草》 ③僧一行算出地球赤道长度 ④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A . ①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梅兰芳先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事实上,他的一生,不只在表演艺术方面有突出的成就,在琴棋书画方面也有独特的造诣,尤其是抗战期间,梅兰芳先生蓄须明志,以卖字画为生,所以他留下来的作品也是非常丰富的,以下是梅兰芳先生的一幅书法作品,请指出这个作品字体的特点(    )

A .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B . 工整清晰,飞洒活泼    C . 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D . 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判断下面地图是属于中国历史上哪个时期 (    )

图片_x0020_100005

A . 汉朝 B . 唐朝 C . 宋朝 D . 明朝
思想因时代而生,思想又引领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便叛。肃宗才使永王琦,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

——(宋)程颐、程颢《河南程氏遗书》

材料二  顾炎武曾说:“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盂,未得其精而已遣其粗,未究其本而先辞其末。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主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日‘一贯’,曰‘无言’。”顾炎武又认为“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已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中国农民都不是为自己耕田,是替地主耕田,所产生的产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了。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应该用政治和法律手段来解决。”(引自《孙中山全集》第九卷)毛.泽东在《农民问题丛刊》第1辑序言中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迅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中后期复兴儒学的背景和两位杰出的代表人物。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顾炎武批判的矛头所指,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出他为此所写的两部著作及体现的思潮。
  3. (3) 孙中山和毛.泽东都高度关注农民问题。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阐述。

    ①指出孙中山解决农民问题的主要途径及20世纪20年代“民生主义”的嬗变

    ②毛.泽东对农民问题的思考,影响了中国民主革命道路的选择,请从实践和理论两个角度进行阐述。

唐朝中期的啖助、赵匡、陆淳等人一反以往研究《春秋》仅注重 “三传”的训诂注疏方法,对“三传”的解读提出质疑,提倡自主做出判断。这种《春秋》新研究的兴起(  )
A . 体现了对儒家正统地位的反思 B . 推动了唐朝政治制度的变革 C . 有利于催生儒学疑经变古之风 D . 妨碍了唐朝中央集权的强化
魏晋至隋唐时期,佛寺和寺塔的建筑成为社会重要的建筑活动,这些佛教建筑风格最初受印度的影响,但不久之后的佛寺从布局到建筑本身的阁楼、密檐、雕墙粉壁等都发展成了中国的民族形式。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    )
A . 佛教思想中国化 B . 中外文化的融合 C . 建筑艺术的创新 D . 民族风格的传承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冯道(882~954),“少纯厚,好学能文”,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时,曾居高官显爵,自号“长乐老”。其自诩:“在孝于家,在忠于国,口无不道之言,门无不义之货。所愿者下不欺于地,中不欺子人,上不欺于天……非人之谋,是天之祐。六合之内有幸者,百岁之后有归所。”

----据《长乐老自叙》

材料二:

史臣曰:(冯)道之履行,郁有古人之风;(冯)道之宇量,深得大臣之体,然而事四朝,相六帝,可得为忠乎!

----《旧五代史》

材料三:

子读冯道《长乐老叙》,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别天下国家可从而知也。子于五代得全节之士三,死事之臣十有五……然使忠义之节,独出于武夫战乎。岂于儒者果无其人哉?

----《新五代史》

  1. (1) 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对冯道的评价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人物评价的因素
春秋战国时期,“新乐”兴起。孔子的弟子子夏认为:新乐进退无序,“奸声以滥,溺而不止”舞者的动作犹如猴戏,观赏之后既不能述说礼乐的美妙,又不能体会古人的道理。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
A . 社会转型下新旧文化的冲突 B . 政治专制影响评判问题的客观性 C . 战乱环境中艺术发展受制约 D . 文化 交流融合中不断发展
始建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恒山悬空寺三教殿里,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左边是孔子,右边是老子。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 . 出现了“三教合流”的趋势 B . 儒学的正统地位已经不复存在 C . 佛学已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D . 统治者实行“三教并行”政策
从汉至明清(鸦片战争前),中国儒家思想演变的趋势是(    )
A . 逐渐关注民生 B . 服务专制皇权 C . 重视科技发展 D . 紧随世界潮流
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   )

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唐代,许多士人对佛道思想持较为开通的态度,如白居易就主张“上遵周孔训,旁鉴老庄言”,“外以儒行修其身,中以释教治其心”。这表明当时(   )
A . 三教合一成为潮流 B . 理学思想开始形成 C . 儒学正统受到挑战 D . 思想活跃体现多元
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乱以后,则已代之以沉郁悲壮的情调了。对这一评论理解正确的是(   )
A . 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 B . 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 C . 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 D . 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
图2反映唐代(   )

图2 唐代墓葬出土的波斯、阿拉伯、东罗马金银币图

A . 货币体系多元 B . 中外经济贸易繁荣 C . 朝贡贸易发达 D . 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论及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多元文化的面貌,有研究者指出:“这个时代,儒玄佛道四家并立,而且相互影响,有的人儒玄双修,有的人调和儒佛。……(这其中),佛教在这一时期初步完成了中土化的过程,道教则完成了官方化的过程。”该时期这一多元文化面貌的出现,反映了(   )
A . 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逐渐确立 B . 庞大而又严密的理学体系建立 C . 儒家思想的核心地位受到冲击 D . 儒学的正统地位在根本上动摇
“它支配着中国计算人员一千多年的实践……土地的丈量、谷仓容积的测量、堤坝和河渠的修建。”引文中评价的是(   )
A . 《氾胜之书》 B . 《周髀算经》 C . 《九章算术》 D . 《黄帝内经》
从唐朝遗存下来的雕版印刷品实物中,可考的专门刻家就有“成都府樊赏家”“龙池坊卞家”“西川过家”“京中李家”等多家。这实际上反映了唐朝(   )
A . 民间活字印刷业成为主导   B . 民间雕版印刷业的发展 C . 政府鼓励民营手工印书业的发展   D . 官营雕版印刷业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