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知识点题库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八路军一一五师是在参加哪次会战中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的?

A . 淞沪会战 B . 太原会战 C . 徐州会战 D . 枣宜会战
1937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电,提出停止内战、实行民主自由、召开国民大会、迅速准备抗日、改善人民生活五项要求,同时做出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权、工农革命政府改为特区政府和红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四项保证。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 . 党内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暂时占据领导地位 B . 为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愿意放弃军队和根据地 C . 为实现全民族抗战策略性地做出了某些调整 D . 为实现全民族抗战暂时放弃民主革命的目标
日本老兵稻垣三郎在回忆徐州会战的文章中提到“绑在机枪上的少年兵”。日军当时依靠强大火力突破了中国军队阵地,看到中国军队的重机枪旁边,倒着一具少年士兵的遗体,竟是用铁索绑在机枪的支架上。日军指挥官马上叫来战地记者拍照写文,准备在国际舆论上渲染。但当他们得知真相后,立即放弃了这一想法。下列对日军放弃该想法的原因的历史想象,合理的是(    )

①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对华政策②日本侵华行为遭到国际舆论的一致谴责③少年兵为与阵地共存亡而将自己绑在枪架上④日军担忧中国人的凝聚力因少年兵事件更为增强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比较法是历史学习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因此,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1950年6月)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中美联合公报》(1972年2月)

  1. (1)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近代英国与德国政治体制比较表》

    英国

    德国

    国家元首的权力

    国王“统而不治”

    政府产生方式

    皇帝任命

    政府与议会的关系

    宰(首)相、议会对皇帝负责

    政治体制

     

     

     

     

     

     

     

     

    下列图片情景分别发生于哪一年?结合所学知识,与图片情景相关的两次战争对中华民族国际地位的影响有何不同?

     


  2. (2) 根据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初和70年代初,美国政府对台湾政策有何不同?这一变化反映出该时期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1944年底,美国记者白修德到延安采访后,写道:“延安首先是一个思想工厂,这在历史上也许是前所未有的。”这一“思想工厂”主要体现在(   )

A .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 .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C . 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 D . 论联合政府的思想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改变富农策略的决定》指出,对于富农只取消其封建式剥削的部分,不没收其经营的土地、商业和财产,并应保障其扩大生产和发展工商业的自由。这一决定的主要目的是(    )

A . 扩大全民族抗战的群众基础 B . 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C . 巩固新生的中华苏维埃政权 D . 粉碎国民党对苏区的围剿
有学者认为,“自日本发动‘九一八’侵华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就从来没有停息过。日军的侵略无论是局部还是全面,中国人民对它的抗击活动也就相应地局部或全面展开。中国政府抗战是八年,而中国人民的抗战是十四年”。与传统的八年抗战观点相比,上述观点更能客观公正地反映(    )

A . 中国抗战的国际地位 B . 中国抗日战争的全程 C . 人民在抗战中的作用 D . 中国抗日战争的艰难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后,经中共的努力和斗争,蒋介石被迫接受的条件是(    )
A . 攘外必先安内 B . 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C . 团结一致,和平谈判 D .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七七事变之所以成为全国抗战开始的标志,是因为当时(    )
A . 国民政府正式对日本宣战 B . 中国军队首次对日作战 C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D . 日本全面侵华,中国人民广泛抗日
1937年7月《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提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中共中央这一决定,主要是基于(    )
A . 八路军取得百团大战的胜利 B . 国民党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C .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D . 日军攻陷南京,制造大屠杀惨案
2015年4月9日,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著文指出,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政权名称经历了由1931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到1935年“人民共和国”再到1936年“民主共和国”的演变。1935年“八一宣言”还提出过“建立国防政府”的主张。影响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B .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 . 国共关系由对峙走向缓和 D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某学者曾以忧时伤世的感情坦露自己在抗战孤岛一一香港,读宋人著作的心灵感受,对两宋交替之际“汴京围困曲降诸卷,所述人事利害之回环,国论是非之纷错,殆极世态诡变之至奇。……取当日身历目睹之事,以相印证,则忽豁然心通意会。”这说明(  )
A . 唯物史观有助于廓清扑朔迷离的历史与现实是非 B . 家国情怀往往影响对历史与现实相关事件的理解 C . 历史叙述本质上是对历史与现实问题的客观分析 D . 历史学者需坚守学术专业范围不为现实利害所扰
据下表,可知中国共.产.党制定土地政策的主要依据是(  )

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演变表(建国前):

时期

政策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时期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解放战争时期

制定《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

A .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 . 农民的根本利益 C . 巩固和发展根据地 D . 马列主义革命理论
下图是我国当代画家张仃20世纪30年代发表于《扶轮日报》的一幅漫画,该漫画(  )

A . 灌输了东亚共荣的思想 B . 批判了封建伦理的禁锢 C . 揭露了侵华日军的罪行 D . 讽刺了民众的愚昧无知
20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在陕西拜祭黄帝陵,共.产.党的祭文是:“维某年四月五日,苏维埃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恭遣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束帛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之陵。”该文中“某年”可能是(    )
A . 民国二十年 B . 民国二十四年 C . 民国二十六年 D . 民国二十九年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   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   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材料三 抗日战争部分大事摘录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时间

大事

1935 年 5 月 24 日

《义勇军进行曲》借助电影《风云儿女》开始传唱大江南北

1937 年 9 月 22 日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8 年 5 月 26 日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指出人民战争的力量及其源泉

1940 年 8 月 20 日

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起总攻.参战兵力达 105 个团

——摘编自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
  2. (2) 据材料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取得的重大成果。
  3. (3)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枢纽,请结合材料三加以分析。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范文澜(1893-1969)是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少年时接受章炳麟“爱国爱种”的政治主张,拥护辛亥革命。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后,开始阅读宣传新思潮的书刊。翌年秋,在天津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爆发后,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40年2月到延安,受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委托,主持编写中国通史(含中国近代史),在学术界率先运用唯物史观对中国经学的阶级本质、历史地位及其发展规律作全面的评述。1941-1942年出版《中国通史简编》上册和中册,以阶级斗争为研究历史的基本线索,通过对史实的具体分析,揭示旧社会旧事物必然要被新社会新事物所替代的规律。1947年出版《中国近代史》上册,系统地论述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过程和时代特征,高度评价了人民反帝反封建运动的历史功绩。

——中国社会科学网《范文澜》

  1. (1) 根据材料,概括范文澜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爱国行为。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范文澜以唯物史观作为史学研究理论基础的原因。
图1是梁白波于1938年创作的漫画新闻。该创作旨在(   )

图1

A . 宣传根据地大生产运动热情 B . 推进抗日统一战线巩固发展 C . 动员妇女广泛参与救亡运动 D . 体现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果
作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德国人约翰·拉贝,亲眼目睹了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间侵华日军的暴行,并用日记记录了下来,这就是著名的,《拉贝日记》。同时,拉贝还保存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和详实说明。《拉贝日记》可以作为研究南京大屠杀史料的最主要理由是(    )
A . 日记时间的一致性 B . 作者经历的真实性 C . 作者身份的特殊性 D . 日记内容的丰富性
1928年7月,蒋介石力促张学良“易帜”。张学良致电蒋介石说:“弟现实处两难,不易帜无以对我兄,无以对全国;易帜则祸乱立生,无以对三省父老。数日前探知田中意旨,如我方不听劝告,即用武力。”材料中的“祸乱”指的应该是(   )
A . 日本的武装侵略 B . 东北士绅的反对  C . 军队将领的叛乱 D . 关内军阀的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