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知识点题库

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说:“由于日本侵略者以及其他国家的卷入,中国从一个软弱的战争牺牲者,转化为一个世界大国,一个确立稳定、和平局面的伙伴。”下列能能够为该论断提供佐证的主要史实是(  )
①《雅尔塔协定》的签订                ②《开罗宣言》的发表
③ 波茨坦会议的召开                   ④ 联合国的建立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1938年10月,中共中央提出“有计划的与敌人发行伪币与破坏法币的政策做斗争,允许被割断区域设立地方银行,发行地方纸币。”1941年4月,新四军在根据地创办了第一家银行,随后建立印钞厂,发行抗币,并禁止日伪货币在根据地流通。中共的这些举措(    )

A . 加剧了沦陷区的通货膨胀 B . 挫败了日寇对国统区的经济封锁 C . 为持久抗战提供经济和物质支持 D . 使抗币成为国民政府的合法货币
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记载;“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一日,中美、中英新约签字,一百年来的不平等条约正式终止。治外法权、租界、内河航行权、军舰驶入中国领海权、……北平使馆区及北平至海口交通线外围驻兵权,一一取消。”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 . 这些主权最早都是在《南京条约》及附件中丧失的 B . 随着不平等条约的废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C .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场上所做的贡献 D . 该材料的记载反映了近代中国从屈辱到最终独立的历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41年8月,中国共.产.党开展整风运动,要求全党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张闻天率先响应号召,组织调查团到陕北、晋西调查。他认为调查研究工作做得是否充分,是决定一项工作成败的主要关键。他说:“从实际出发,首先应该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结合成的社会生产状况出发”。而要确认一切意见、决议、办法是否正确,必须在实践中找到证明。调查团整理的一系列调查报告作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制定决策的依据,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随着调查的推进,张闻天的思想和工作作风也发生了巨大转变,从根本上摆脱了“左”倾思想的困扰,并对毛.泽东的调查研究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他的调查研究思想体系完整丰富,为中国共.产.党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对今天的改革和建设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改编自杨志和、卫晓霞《延安时期张闻天调查研究思想探析》

  1. (1) 根据材料,概括张闻天调查研究思想的内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闻天晋陕农村调查的意义。

下列中共召开的会议与内容对应错误的是(    )
A . 瓦窑堡会议——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B . 遵义会议——中共走向成熟 C . 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D . 中共一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1938年3月罗斯福亲信卡尔逊在《关于中国西北部军事活动的报告》中说:中国广大民众具有一种崭新而且不寻常的民族主义精神;日本步兵在应对传统军事战役时效率较高,但面对没有固定成法可循的战术时却无所适从。这一报告(    )
A . 高度评价了国民政府进入相持阶段后的积极防御作战 B . 认为抗日战争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意识方才真正觉醒 C . 充分认可共.产.党发动人民群众坚持游击战的正确战略 D . 支持国民政府调整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正面会战战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是与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的过程相联系的两个概念。面对日军侵略,中共中央在九一八事变后随即发表宣言,东北地区的爱国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影响和领导下组织抗日义勇军,一度形成抗日斗争的高潮。之后东北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斗争的主要力量,活动范围遍及70余个县。一批当时反映抗战的文艺作品如《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鼓舞着仁人志士走向抗日前线。继东北爱国军民开始抗战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屡掀高潮,上海军民进行了“一·二八”淞沪抗战,长城一线和察哈尔、绥远等地的爱国军民相继展开了英勇抗战,从而使局部抗战在曲折中不断向前发展。前六年的局部抗战极大激发了全民族救亡图存的意识,此后,为促使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合作抗日,中共中央不断调整政策,从“抗日反蒋”发展为“逼蒋抗日”“联蒋抗日”,特别是力促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两党合作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准备了全民族抗战的前提条件。

——摘编自张从田《确立“十四年抗战”的重大意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前六年局部抗战”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提出“十四年抗战”的意义。
路透社1938年4月9日电:“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天津一南京浦口)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上述报道的战役(    )
A . 成为国共合作抗战的典范 B . 极大提高了八路军的威望 C . 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 . 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图①反映了中国被迫与侵略者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场景。这里的“侵略者”是指哪个国家?请用一句话概括该条约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2. (2) 图②历史照片反映了侵华日军参谋长小林浅二郎(右)向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呈递投降书的情景。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胜利的国际、国内意义。
  3. (3) 图③历史照片反映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总统府时的欢庆场面。这一事件发生在月的战役后。
西欧现代化进程开启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而近代随着西方列强侵华,中国的民族主义兴起、发展,随着抗战到来,中华民族彻底觉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在近代形成民族的过程中,专制王权是民族国家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上,国家统一了,民族自立了,中世纪的混乱状况得以解除。民族国家的第二个阶段,“民族”与王权发生对抗,最终推翻专制王权,法国大革命就是其中的典型,因此“很多学者说法国大革命及以后发生的拿破仑战争是近代欧洲民族主义的起源。当然,在此之前,欧洲的民族国家就形成了。为什么要形成民族国家?因为民族国家是现代化的载体。但是,随着近代化的发展,欧洲民族国家发展不平衡,造成近代欧洲动荡和民族冲突。时至今日,这种不平衡被拉平,西欧的一体化开始,就是今天的欧盟。

——江苏人民出版社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材料二:1901年,梁启超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观念,他认为“中华民族”是多民族融合的产物。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派迅速放弃了他们早先提出的“驱除鞑虏”的主张,而主张“五族共和”,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根据列宁的民族自决理论,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决是指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实现民族的独立和自由。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后,《义勇军进行曲》问世,“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的悲愤歌声,极大地激发了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整体的认同感和爱国热情。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民族研究》2013年第3期

  1. (1) 依据材料一,说明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必要性;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现代西欧实现一体化的原因。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华民族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中华民族彻底觉醒的原因。
1938年,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提高全党的理论水平……学会灵活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国际经验应用到中国每一个实际斗争中来”;“应当彻底肃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凶恶敌人——思想上的及工作中的公式主义、教条主义与机械主义”。由此可知,六届六中全会()
A . 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B .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入新阶段 C . 系统论述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与革命对象 D . 彻底纠正了党在思想上的“左”倾错误
下面对下图中战役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由国共两党军队协同作战 B . 此战役中国军顺利守住沪杭地区 C . 是抗战中的第一次大型会战 D . 取得了抗日战争以来最大胜利
1938年1月初,蒋介石亲临抗战前线指示:“尤应发挥我军主动进攻精神,配合各种有效战术,攻守自如,陷敌人于被动”。13日又强调“以军队联合有组织训练之民众,施行游击,以牵制破坏敌之后方,前呼后应”以上材料反映出(    )
A .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B . 国民政府战略战术的调整 C . 国民党放弃了片面抗战路线 D . 敌后战场已成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
1937年8月,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共3万余人;到1940年8月,八路军在百团大战中出动的兵力即达40万。1945年8月,抗战结束时八路军更是发展壮大到96万人。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中共坚持人民战争路线 B .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C . 国民党逐渐失去了民心 D . 中共满足广大农民要求
该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粉碎了国内一些人的“恐日病”,为八路军在华北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一“胜”是(   )
A . 平型关伏击战 B . 台儿庄大捷 C . 枣宜会战 D . 百团大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7年7月,随着国共合作的完全破裂,中共中央明确提出“中国革命已经进入土地革命时期。”之后,中国共.产.党从理论和政策上逐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土地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着,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上地所有制。但到了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在致国民党三中全会电中保证“停止没收地主的土地”,决定以减租减息作为解决路线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1942年,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实行减租减息,借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提高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性”,“减租减息之后又实行交租交息,借以联合地主一致抗日”,并进一步提出了“奖励富农发展生产和联合富农”的基本原则。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1946年,第二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中国共.产.党再次变减租减息政策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1947年,中共中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钢》,要求“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建国后,党和政府继续推进这一政策,使亿万农民分到了土地,真正实现了孙中山“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的愿望。1953年到1956年底,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个阶段后,我国广大农村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由此步入了长期的土地公有制时代。

——摘编自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与土地革命时期相比有何调整,分析中共此次土地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政策调整的主要特点,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37年8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提出了停止使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没收地主阶级土地之政策,而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方针。这一方针(   )
A . 成为中共全国性的土地纲领 B . 壮大了正面战场的抗战力量 C . 形成了全面抗战路线的核心 D . 有利于开创敌后抗战新局面
下图是发表于1943 年的木刻版画,塑造了陕甘宁边区第一位劳动英雄吴满有的形象。他头戴绒帽,身披羊皮棉袄,成为普通农民依靠劳动改变命运的象征。对吴满有的塑造与宣传意在

图片_x0020_100001

A . 动员群众参加土地革命 B . 发动农民支援百团大战 C . 团结地主阶级共同抗战 D . 激发边区群众生产热情
1939年3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增设的鲁苏、冀察两个战区成立。国民政府派遣三个军的国军兵力分赴山东、河北,以加强游击战兵力,袭扰、牵制日军配合正面战场。国民政府的这一举措(    )
A .   意图贯彻全面抗战路线 B . 积极应对抗战战略相持的态势 C . 直接推动百团大战开展 D . 开创国民党军队敌后游击先例
1942年9月1日至6日,“九一”扩大运动会在延安文化沟体育场举行,比赛项目非常丰富,有篮球、排球、田径类、游泳以及武装爬山、武装爬障碍、射击、投手榴弹、刺杀等项目,下图为运动员刺杀比赛。据此可知,陕甘宁边区(   )

A . 业余生活丰富多彩 B . 移风易俗成效显著 C . 重视军事体能训练 D . 物质条件大为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