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知识点题库

下图反映了

A . 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B . 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 C .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D . 全民族抗战开始
“诗存南渡后,入梦靖康前”本是对南宋偏安的伤感之词。20世纪30年代后期,文学家吴宓把自己的诗集取名为《南渡集》;历史学家陈寅恪也吟出了“南渡自应思往事”的诗句。文人的这一表白有可能是“暗喻”(   )

A . 对王明“左倾”路线的不满 B . 对汪精卫投敌叛国的愤怒 C . 对国民政府退守西南的失望 D . 对国民党围剿红军的抗议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八一三”事变后,国民党中央设立国防最高会议,下设国防参议会为战时咨询机关,延揽国民党、  共.产.党及无党派人士等在内的25人为参议员,标志着国民参政会的“胚胎”开始萌芽,开启了国民党执  政以来邀请各党派共商国是之先河。随着抗战形势的进一步发展,各党派人士认为所谓的国防参议会不足以代表各方意见,在组织及职权等方面缺乏明确规定,关于成立民意机关的相关事宜终被提上议事日程。1938年3月,中国国民党在武汉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制定并通过《中国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确立“抗战、建国”的指导思想,明确规定:“组织国民参政机关,团结全国力量,集中全国之思虑与识见, 以利国策之决定与推行。”1938年4月,国民党五届四中全会在武汉召开,通过《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 6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公布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名单。7月,国民参政会一届一次会议在武汉胜利召开,宣告国民参政会的正式成立。

——摘编自韩继伟《抗战时期国民参政会在多党合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参政会成立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参政会成立的历史影响。

从1939年初起,国民党政府陆续编写了《游击队整顿训练大纲》《游击战纲要》等文件和书籍,分发给各战区、各军事学校,用于研讨游击战;还在南岳举办了游击干部训练班。这表明(  )

A . 国民党政府放弃了正面战场抗战 B . 当时国共两党加强了军事合作 C . 国民党政府认识到敌后游击战的价值 D . 国民党抗战战绩卓著
《大公报》社评曾对某战事评论说:“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此“战事”的重大意义在于(   )

A . 粉碎了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 B . 确保了援华战略物资的运输 C . 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战的信心 D . 标志着抗日战争大反攻开始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46年1月10日至31日,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黄炎培作为民盟9名代表之一出席会议,参加了施政纲领组的讨论。他主张将施政纲领称为和平建国纲领,并批驳了国民党有人把政协会议说成“分赃会议”的谬论。政协会议后,黄炎培往来沪宁间,协助国共两党南京和谈,维护政协五项协议,抵制国民党一党召集非法国民大会。1948年,黄炎培亦被列入国民党的黑名单。年底,中共中央邀请他赴解放区共筹新政协会议。1949年6月,黄炎培作为民建代表出席新政协筹备会,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概括抗战胜利后黄炎培的主要政治活动。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黄炎培的政治活动。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土地革命时期的政策路线是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抗战时期,党实行了“双减双交”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解放战争时期,我党的土地改革路线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 建剥削土地制度。主要做法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1950年至l952年间,新中国发生第一次土地改革。其政策出发点为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1953年至l956年间的农业合作化时期的土地改革,农民土地所有制由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

1979年之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不具有所有权。

——甄爱军《近代以来中国历次土改》

  1. (1) 依据材料指出所有制性质发生变化的改革及其变化方向。指出其它土地改革的侧重点。

  2. (2)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次改革的共同点。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杨奎松在《实事求是地总结抗战史的经验与教训》中说:“抗战之伟大,原本在于近百年来一盘散沙、四分五裂,备受列强欺凌侵略的中华民族,终于有了举国一致奋起抵抗的一天……”这实质上反映了(    )

A . 中国获得了真正的民族独立 B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 C . 中国一直处于分裂状态 D . 抗战期间各派别彻底放弃前嫌
据统计:1931年欧美在华投资中,有42.8%集中于上海,1937年上海则集中了欧美在华投资的79.2%,不久上海还一度成了欧美在华投资的唯一中心。导致欧美列强对上海投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红军战略转移完成,占领了广大农村地区 B . 日本扩大对华侵略,挤压了列强投资空间 C . 苏伊士运河开通,欧美与上海的距离缩短 D . 列强在上海成立了“工部局”投资力度加大
“这次会战虽然由于国民政府军事当局在作战指导上有严重错误,导致娘子关作战失利,使日军得以由被动转为主动,但仍不失为华北战区抵抗最坚决、坚持最久、战绩显著的会战之一,而且是国共双方军队配合得最好的一个战役。”该战役是(  )
A . 淞沪会战 B . 太原会战 C . 武汉会战 D . 徐州会战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创建了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并开始播音。1940年最可能播报的新闻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卢沟桥事变 C . 南京大屠杀 D . 百团大战
电影《无问西东》主人公之一沈光耀的原型沈崇诲在“淞沪会战”中壮烈牺牲。在这场会战中,国民党中央军主力悉数投入,湘军、桂军、粤军、东北军、西北军等纷纷奔赴前线,包括海外侨胞在内的中国人民踊跃支援。这表明淞沪会战(    )
A . 消弭了国民党军阀之间的嫌隙 B . 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C . 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提高 D .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瓦窑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适应形势变化而成功转变革命策略的重要会议,关于这次会议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策略转变是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B . 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C . 发表了“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 . 会议进行时国共两党尚未实现第二次合作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抗战时期,中国在积极寻求与英美进行远东军事合作的同时,也提出了收回香港的问题。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重庆国民政府新任駐英大使顾维钓,就曾奉蒋介石命向英国政府说明香港是中国政府渴望尽快解决的问题之一。抗战末期,随着抗日战争胜利的到来,中国人民要求收复失地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开罗会议后,人们在欢呼《开罗宣言》关于将日本从中国掠去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这一规定的同时,也殷切期待着香港能回到祖国怀抱。……重庆国民政府虽然出于稳定自身统治目的,希望收回香港主权,但为取得英关对其反共灭共这一中心目标的支持,不愿在香港问题上与英美闹翻,最终不得不属从美国压力,对英国受协致使中国失去了一次收复香港的极好机会。

——摘自袁成亮《抗战胜利前后重庆国民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交涉》

材料二:不少人都会问,为什么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势如破竹之时不一举解放香港,而把这个问题留到几十年后解决?从今天看来,这一决策是非常正确、必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最初几年,中国政府面对百废待兴的国内经济……,审时度势,区别轻重缓急,集中カ量处理一系列更紧迫的大事。……1978年的中国,开始了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时候的回际形势,较之从前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矛盾大为和,和平和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流。……国际环境的改善为中国实现统一大业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同时,随着1997年日趋接近,新界租期漸近届满,香港的前途也渐成为各方注意力汇集的焦点。

——摘自《中英香港问题谈判始末》

材料三: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这里主要有三个问题。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问题,是一九九七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保持香港繁荣……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至于说一旦中国宣布一九九七年要收回香港,香港就可能发生波动,我的看法是小波动不可进免,如果中英两国抱着合作的态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就能避免大的波动。…如果说宣布要收回香港就会像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做出决策。…我担心的是今后十五年过渡时期如何过渡好,担心在这个时期中会出现很大的混乱,而且这些混乱是人为的。我们进行磋商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单单是两国政府,而且包括政要约束厂商及各行各业,不要做妨碍香港繁荣的事。

——摘自《邓.小平文选・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1982.9.24

材料四:第一条: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第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事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致区基本法》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香港问题的态度,结合所学,从中国视角分析抗战胜利前后没有收复香港的原因。并简要阐述中国人民欢呼《开罗宣言》的理由。
  2.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建立后“为什么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势如破竹之时不一举解放香港”?并扼要概括当时中国政府提出的主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次会谈中邓.小平提出的解决方案,并指出中英双方达成的共识。
  4. (4)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制定《基本法》的机构。根据材料四概括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地位,并概述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的历史意义。
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战争,致使国家主权遭受严重践踏,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面对侵略,中国军民奋起抗争,谱写了一曲曲爱国诗篇。请阅读下列四幅图片,回答问题。

图片_x0020_100002 图片_x0020_100003

图片_x0020_100004 图片_x0020_100005

  1. (1) 列举图一,图二,图三战争期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2. (2) 图二与图四都是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但结果不同,你能说说致使结果不同的主要原因吗?
  3. (3) 图四战争的结果给中和世界带来什么影响?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共同抵抗日军的侵略下列关于抗战时期著名的战役表述正确的是(    )
A . 沪抗战:驻守淞沪的国民党第二十九路军奋起抵抗迫使日军三易主帅 B . 太原会战: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歼敌一万余人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C . 徐州会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D . 枣宜会战: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张自忠率部与敌人奋战九昼夜,壮烈殉国
徐州撤退时,国民党军各部竞相丢弃辎重,唯恐漏入包围圈。某少尉直截了当地说:“不准备便衣才是傻子啦,你认为突过江南就有办法了吗?中央政府都已准备搬家了啦!”上述情形最有可能发生于(    )
A . 1947年末 B . 1948年初 C . 1948年7月 D . 1949年初
创作于1938年的一首歌曲中写道“……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到处传遍了抗战的歌声。千万颗青年的心,埋藏着对敌人的仇恨,在山野田间长长的行列,结成坚固的阵线。”歌曲描绘的是哪一城市的革命情景(   )
A . 延安 B . 武汉 C . 南京 D . 广州
有学者认为,20世纪上半期的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20年代“党中有党”、30年代“国中有国”、40年代前期“一国两制”的阶段。其中,40年代前期“一国两制”指的是作为中央政府的国民政府之下,还有(    )
A . 工农苏维埃政府 B . 东北伪“满洲国” C . 陕甘宁边区政府 D . 南京伪国民政府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取胜的根本原因是(   )
A . 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 B . 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 C . 国共两党合作,领导全民族抗战 D . 爱国华侨的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