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知识点题库

某学者在其著作《西方民主史》中写道:“对于19世纪以来的世界民主进程中的成功或不成功的后来者来说,英国方式使人羡慕,美国方式使人向往,而法国方式令人效法。往往是英国方式并不成功,便想起了法国方式。”下列各国民主进程的发展符合作者所说的“后来者”的是()

A . 19世纪60、70年代的德国 B . 十月革命后的俄国 C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 D . 19世纪末的日本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A . 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 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C . 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D . 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主要原因是(   )

A . 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 . 在美国支持下建立 C . 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 . 确认了国民的权利和自由
2010年度贺岁大片《十月围城》讲述了1905年10月15日,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乞丐、车夫、学生、赌徒、戏班主……不惧清政府和港英政府的双重高压,在香港中环浴血拼搏,保护孙中山的故事。以这一历史场景,下列各种分析最正确的是

A . 孙中山闹革命广泛结交社会各界朋友 B . 当时的人们已越来越不满清王朝的统治 C .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 . 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已被所有中国人接受
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第一次正式播音。当天可能播出的新闻是(   )

A . 百团大战的最新战况 B .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C . 中共七大胜利召开 D . 徐州会战战况激烈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 . 鸦片战争 B . 甲午中日战争 C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 抗日战争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 . 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 . 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C . 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 . “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人们一般认为,太平天国对清王朝封建统治的打击,有助于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近年来,在研究深入的同时,人们努力对太平天国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作为发生在近代时期的农民起义,我们更要注重从现代化的角度去重新审视。从这个角度衡量,太平天国建立的政权,沿袭了封建的君主制、等级制;它借用西方基督教的形式并将其中国化,在将其作为号召和发动农民的工具的同时,又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专制政权。太平天国反对清王朝,只不过是要用一个封建王朝去取代另一个封建王朝。太平天国从宗教出发所采取的反孔政策,它所引起的长达十几年的内战,对中国探求现代化的进程都是一个冲击。

——《近代史史学新观点》

评论材料中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有关《资政新篇》理解错误的是(    )

A . 太平天国后期所颁布的 B . 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资本主义方案 C . 主张向西方学习 D . 表达了农民阶级的理想与追求
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在《辛亥最大的启示是妥协》中写道:“辛亥革命留给中国留给人类的最大启示,就是中国人用最古老的智慧‘不战而屈人之兵’,共赢双贏。”下列有关各方的“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清政府:获得优待条件,其统治得以延续 B . 袁世凯:获得各方认可,成为第一任总统 C . 革命党:共和政体得以确立,民主政治实现 D . 立宪派:投机革命时获取的权益得以维护
《南京条约》签订后,条约文本一直存放在两广总督衙门,而且并未颁行。以致“历来办理夷务诸臣,但知有万年合约之名,而未见其文”。相反,英国人却将其刊刻成书,四处出售,“民间转无不周知”。清政府的行为成为国际外交史上的一个大笑话。由此可见,鸦片战争(    )

A . 有利于中国人接受近代法治观念 B . 并没有对中国产生巨大灾难 C . 清政府依然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D . 有利于英国的思想在中国传播
近代中国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各种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都发生很大变化,我们乐于接受外来事物和新观念。可鸦片战争时期的国人对外并非如此,试从心理接受角度判断人们对中英《南京条约》的以下条款最痛心的是(    )

A . 开放五口通商 B . 割香港岛给英国 C . 赔款2100万银元 D . 中英协定关税
鸦片战争后的头十年,中国人口依然保持着继续增长的势头,到咸丰元年太平天国革命的前夕,人口达到43200余万,比1840年净增1900余万。这一状况表明当时中国(    )

A . 受到外国侵略影响 B . 农耕经济继续发展 C . 阶级矛盾日益突出 D . 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剪辫子是辛亥革命时期人们与清朝统治者决裂、赞同革命的标志,但很多农民却竭力保存这条顺民象征的辫子.江苏兴化一带农民为藏住辫子,纷纷购买尖顶帽,“一时皆大欢喜,中少年人纷纷购置,贫穷的人情愿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也须购买一顶.”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
A . 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B . 封建伦理道德是国家主流思想 C . 兴化农民怀念清政府统治 D . 戴西洋新潮帽成为农村的时尚
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曾经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十月革命的影响 B . 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 C .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 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以赏罚,属轻重于权衡;不逆天理,不伤情性;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不引绳之外,不推绳之内;不急法之外,不缓法之内;守成理,因自然;祸福生乎道法,而不出乎爱恶;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

材料二: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十九条(十一):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第三十四条: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第五十二条:法官在任中不得减俸或转职。非依法律受刑罚宣告或应免职之惩戒处分,不得解职。惩戒条规以法律定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 (1) 材料一最可能出自战国时期哪家思想流派?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该派别的主要主张,并分析该流派思想的历史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规定的政治原则、政治体制的原则和政府组织形式。并概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中国政治发展进程中的意义。
《贼情汇纂》记载,杨贼说:“已骑虎背,岂容复有顾恋?今日上策莫如舍粤不顾,直前冲击,循江而略城堡,舍要害,专意金陵,而据为根本。”与材料相关的是(    )
A .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B . 中华民国定都南京 C .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D . 日本侵华南京沦陷
1858年4月,当英法联军抵达天津时,咸丰帝为准备出面的交涉人员制订了“详尽”外交方略:对俄表示和好,对美设法羁縻,对法进行劝告,对英严词诘问。这说明当时(    )
A . 俄美为获取利益而支持清廷 B . 英国极力对华进行侵略 C . 清政府对列强缺乏清醒认识 D . 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史学家对太平天国后期重要领导人洪仁玕的定位较高,评论者已不囿于太平天国的圈子,而是从社会发展和近代化等多角度进行透视。这主要是看重他(   )
A . 领导抗击西方列强侵略 B . 大力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C . 最早进行“师夷”实践 D . 提出发展资本主义设想
一份由“上海军政分府”发布的安民告示记载:“……凡我义旗所指,罔不踊跃欢迎;……兹已纷纷归顺,具见敌忾同情;惟愿亲爱同胞,仍各安分营生;洋人生命财产,切勿乘机相侵;转瞬民国成立,人人共享太平。”从中可以推断出当时(   )
A . 义和团民阻击列强侵略 B . 清政府的统治面临土崩瓦解 C . 反袁护国运动风起云涌 D . 北伐战争进程势如破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