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知识点题库

某条约签订后,清廷希望再开谈判,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外族放弃公使驻京.江河通路.内地游历和归还广东省城。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政府

A . 以关税作为谈判的重要筹码 B . 重视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 C . 对“贸易立国”缺乏清醒认识 D . 竭力保全华夷之间的樊篱
1871年,中日两国在琉球事件后谈判《中日修好条规》时,日本代表团坚决不同意清政府在条约中自称“中国”,要求只写“大清国”。清朝代表力拒:“我中华之称中国,自上古迄今,由来已久,即与各国立约,亦仅只约首书写大清国字样,其条款内容皆称中国,从无写改国号之例”。对中日关于“中国”名称使用产生的争议,理解正确的是()
①日本实际上不承认清朝政权代表中国
②中国政府在外交活动中首次使用“中国”这一名称,故不被日本接受
③清政府在外交活动中“大清国”和“中国”同时使用,法律意义相同
④清政府据理力争是捍卫了国家尊严的行动

A . ①②③ B . 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④
2012年12月13 日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71周年祭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刻有:“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沉重愿望是

A . 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B . 以史为鉴,科学发展 C . 正视历史,不容篡改 D . 铭记历史,不忘仇恨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其直接目的在于(    )

A . 发展资本主义 B . 使资产阶级继续掌握国家政权 C . 维护共和政体 D . 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在中国共.产.党某一时期的文件中有如下表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这一文件最有可能发表于

A . 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 B . 抗日战争时期 C . 重庆谈判期间 D . 北平和谈期间
鸦片战争的名称有中国鸦片战争,磕头战争和英国的通商战争,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说哪一名称更符合战争的本质
A . 鸦片战争 B . 磕头战争 C . 通商战争 D . 都不符合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强调:“(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该宣言(      )

A . 促使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 B . 促成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 C . 有利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 . 承认国民党的领导地位
《上海法租界史》中记载:“是年(1865年)上海租界人口从1863-1864年的33万剧减至137000余人,实际数字可能更低。……整住宅区变得空荡荡,隔一个晚上地皮就不值钱了;从1864年到1865年,房租降低了百分之五十”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有可能是(     )

A .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占上海的原因 B .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C .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 洋务运动的兴起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国民政府采纳了共.产.党人的建议 B . 说明中国开始引进现代企业制度 C . 目的是为赢得抗战的胜利积聚力量 D .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全国15个巡抚中,1840年有7个满人和8个汉人任此职,1864—1866年间,均由汉人充任,1867—1869年间,有14个汉人和1个满人担任此职。从1851—1911年,65.4%的总督和77.8%巡抚是汉人。这些变化( )

A . 证明满汉矛盾得到缓和 B . 表明汉族官僚势力扩大 C . 导致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D . 是列强干涉内政的结果
在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威胁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全面抗战胜利的根本保障。(   )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
A . 互相矛盾 B . 大同小异 C . 完全一致 D . 互为补充
《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材料主要说明(    )
A . 国人对世界局势一无所知 B . 清政府完全失去人民支持 C . 英军笼络了广东下层民众 D . 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在当时其本质意义是( )
A . 使人民获得了政治权利 B . 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C . 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D . 否定君主专制政体
南京,一座江南的千年古城,有人说它既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亲历了中国近代史的终结。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 )
A . 清政府在南京下关江面的军舰上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B . 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 . 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 D .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道光帝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指示守御军队“断不准在海洋与之接仗,盖该夷之所长在船炮,至舍舟登陆,则一无所能,正不妨偃旗息鼓,诱之登岸,督率弁兵,奋击痛剿,使聚而歼旃”。材料表明道光帝(    )
A . 是鸦片战争的直接指挥者 B . 精通海上、陆地作战战术战略 C . 准备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 D . 充分认识到中西方之间的差距
读下图。以下对1911年11月全国形势图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 革命形势发展迅速、影响广泛 B . 清政府统治呈现土崩瓦解之势 C . 革命力量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 D . 预示着中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这一思想最早出现于(    )
A . 《海国图志》 B . 《孔子改制考》 C . 《西学东渐记》 D . 《资政新篇》
中国历史上曾用过黄帝纪年、公元纪年、皇帝年号纪年、中华民国纪年等。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开始的那一年,若换算成中华民国纪年,则为(    )
A . 民国20年 B . 民国19年 C . 民国25年 D . 民国26年
有人说“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和终点”。下列文献能够见证“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的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天朝田亩制度》 C . 《资政新篇》 D . 《自卫抗战声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