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辛亥革命 知识点题库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足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出现问题的原因是

A . 中国模仿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失败 B . 中国革命成果落到袁世凯手中 C . 资产阶级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道路 D .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 . “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 . “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 . “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 . “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全球通史》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

A . 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经济确立 B . 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 . 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 .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最能体现“政权机构中权力的分配、制约、平衡”这一原则内容的是

A . 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 . 国内各个民族一律平等 C . 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D . 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912年《申报》载:“就大多数国民之心理观之,则共和政体之发生,乃依据于事实,而非根本之原理。”这反映出辛亥革命后

A .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 . 民主共和的意识淡薄 C . 对共和政体的肯定 D . 对共和政体的否定
1911年4月21日,中国海军巡洋舰“海圻”号出航,出使英国参加乔治五世国王的加冕庆典,并出访美国、古巴。13个月后,它回到上海,应升起什么国旗

A . 大清王朝的龙旗 B . 中华民国的五色旗 C . 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 D . 新中国的五星红旗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曾说:“我现在不怕国民党以暴力夺取政权,就怕他们以合法手段取得政权,把我摆在无权无勇的位置上。”这表明了袁世凯(   )

A . 害怕国民党通过组织责任内阁来限制其权力 B . 担心孙中山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限制其权力 C . 认为国民党势单力薄,不能用武力夺取其权力 D . 害怕国民党通过民主选举剥夺其临时大总统职位
孙中山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时说到:“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质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A . 孙中山认识到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是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 B . 孙中山为探索革命道路孜孜以求,体现出他是真正的爱国民主革命家 C . “此种妥协”并非孙中山个人的悲剧,而是他所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 D . 说明孙中山已经找到了正确的民主革命胜利之道路

下图是一幅漫画,树干上写有“民国”二字,啄木鸟身上写有“义军”二字。漫画作者试图揭示的是

A . 民国成立后政权内部成分复杂 B . 清政府腐朽没落行将就木 C . 民主共和必将战胜专制腐朽 D . 国民政府的统治必将被推翻
《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其认识不正确的是   

A . 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 . 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C . 材料言简意赅,生动形象 D . 反映了各阶级不同的斗争方式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孙中山主持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主要意义是(    )

A . 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B . 标志着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C . 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宪法性文件 D .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据《申报》载:“鄂垣祸起仓卒。呜呼,川乱未已,鄂乱又起,何今日祸变之多耶?夫春间乱犹在沿海,此次川乱偏于西隅,今则革党势力已蔓延于长江流域矣,其情形之危更非川粤乱可比。”这一记载反映了(    )

A .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B . 武昌起义的爆发 C . 北伐战争进展迅速 D . 南昌起义的成功
三民主义是国民党一直标榜的政治符号,从发动反清革命到反抗北洋军阀建立国民政府,再到领导全国抗战,三民主义是联合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思想基础。这显示出三民主义(   )

A . 成为中国反侵略的指导思想 B . 为国民党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 C . 是近代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 D . 符合了中国革命的阶段性需求
1912年8月《民权画报》发表题为《改头换面》的一幅漫画,画中人面部主要器官由“共和”二字组成,四肢和躯干乃为“拿破仑”三字。作者旨在(    )

A . 肯定袁世凯维护共和之功 B . 揭露袁世凯实行专制之实 C . 希望结束专制建立共和国 D . 批判法国人支持北洋政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段祺瑞,北洋时期皖系首领。段祺瑞一生中曾经“三造共和”。1911年,段祺瑞率前线北洋将领46人联名致电清政府吁请清帝退位,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袁世凯蓄意称帝时,反对帝制。1917年张勋复辟,段祺瑞率兵讨伐,使复辟破产。这并没有改变段祺瑞的本质,1916年至1920年他成为北洋政府的实际独裁者,是孙中山“护法运动”的主要讨伐对象。1920年直奉两系结成反段联盟进攻皖系,双方混战,皖系败退,段祺瑞下台。1924年至1926年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1926年3月18日发生了段祺瑞政府镇压北京学生运动的三·一八惨案。“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曾胁迫段祺瑞去东北组织傀儡政府,段严词拒绝。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逝世于上海宏思医院。段祺瑞还是中国近代化军队的第一任陆军总长和炮兵司令,任过中国第一所近代化军事学校——保定军校的总办。

——摘编自季字《段祺瑞传》

  1. (1)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段祺瑞“三造共和”的背景。
  2. (2)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段祺瑞的一生。
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 “美国式”的共和国政府,主要是因为(  )
A . 临时政府是在美国的支持下建立的 B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宪法 C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D . 临时政府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美国史学家费正清说:“1898年事变的主要意义在于,这是激进派自上而下进行变革的一场实验,它仿照了日本明治维新的模式,但以失败而告终。由此看来,……按部就班进行改革则成功之日遥遥无期,相比之下,倒是剧烈的革命也许更有成功的可能”。作者旨在说明(  )
A . 革命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选择 B . 改革失败之根源在于照搬日本模式 C . 自上而下的变革不适合中国国情 D . 维新变法对改变近代中国作用有限
1905年中国同盟会纲领中有与《谕中原檄》的相似表述,1906年12月孙中山专述民族主义,批判民族复仇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谕中原檄》引领近代的民族革命 B . 推翻外族统治是革命的根本目的 C . 倡导实现民族平等实现民主共和 D . 维护纲常名教借以挽救近世危局
1907年,浙江巡抚张曾敭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张声名狼藉,后虽调离浙江仍难平民愤。张忧惧成疾,辞官回籍。材料说明(    )
A . 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 B . 清末舆论界支持革命 C . 巡抚张曾敭徇私枉法 D . 西方国家同情革命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十分集中地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即要在政治体制上效法欧美,在中国建立一个真正的以“三权分立”为核心的近代民主国家。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在1978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1. (1)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揖美追欧”的含义,并概述孙中山为此做出的巨大贡献。
  2. (2) 据材料二指出“讲话”的名称,并用一句话概括其历史地位。结合所学概述在这一“讲话”思想指导下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