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辛亥革命 知识点题库

“改革恶俗,开通民智,提倡民族主义,唤起国家思想”是20世纪初中国戏剧运动的旗帜,目的是借“轻歌妙舞,招还祖国之魂 .”这场戏剧运动的开展主要是缘于

A . 鸦片战争的爆发 B . 辛亥革命的影响 C . 五四运动的爆发 D . 改革开放的进行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规定(  )
①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②总统有权单独颁布法令
③国民享有居住、言论等自由 ④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从君主到民主”转型的开始,其主要依据包括 ( )
①根除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正式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推翻了清朝的专制统治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当历史学家谈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法西斯主义、黑人民权运动等史实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下列哪一概念?

A . 共和 B . 社会保障 C . 人权 D . 君主立宪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因此他提出民生主义,其实质目的是

A . 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B . 动员工农群众革命 C . 稳定资产阶级统治 D . 反对封建专制
19世纪的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有一句名言:“妥协是政治的灵魂”。 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也曾说:“民主依赖妥协”。下列历史事件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

①光荣革命    ②辛亥革命    ③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④美国1787年宪法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历史学习小组讨论题:“为什么说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看法既正确又全面的同学是(   )

甲同学:辛亥革命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乙同学: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丙同学: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

丁同学:辛亥革命推进了中国民主进程和社会近代化

A . 甲同学 B . 乙同学 C . 丙同学 D . 丁同学
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4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事物(部分)

材料二  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

(据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

根据材料二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图4所示近代中国新事物的出现。

孙中山提倡,“鄙人对于社会主义,实欢迎其为利国福民之神圣……实行社会主义之日,即我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分业操作,各得其所。我中华民国之国家,一变而为社会主义之国家矣。”该文“社会主义”意为(   )

A . 倾覆满清君主专制的民族主义 B . 创建民主共和国的民权主义 C . 推广节制资本的民生主义 D . 铲除私人资本的科学社会主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美国政治体制的确立,源于1785年宪法的制定,1787年9月,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制定出来,交给公众审查。

──﹣房龙《美国史事》

材料三:

材料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1. (1) 材料一中“这两种制度”分别是什么?

  2. (2) 材料二美国1787年制宪原则起源于哪一位思想家的观点?根据1787年宪法的规定,美国通过实行哪一制度来协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3. (3) 依据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图3“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运动是怎样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

  4. (4) 材料四中的“这里”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做出了那些决策使中国经济“重新焕发生机”?

梁启超曾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    )

A . 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 B . 推翻了封建帝制 C . 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D . 实现了民族独立
1912年4月22日,《大总统袁世凯命令》中强调:“国民政府于理藩不设专部,原系视蒙、藏、回疆与内地各省平等,将来各该地方一切政治,俱属内务行政范围。……其理藩事务,著即归并内务部接管。”此举意在(    )

A . 消除民族隔阂 B . 实现民族平等 C . 维护国家统一 D . 消除地方割据
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 . 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 B . 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C . 标志着封建专制统治的结束 D . 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许倬云在《大国霸业的兴衰》中写道:“地方绅士有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和自己的理念,他们的立场多偏向君主立宪,对于革命并不完全同情。孙中山的革命运动,由于他自己是个边缘人物,无法接触,更别谈动员这些力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孙中山忽视了地方绅士的力量 B . 地方绅士的立场决定革命成败 C . 辛亥革命缺乏地方绅士的支持 D . 清政府得到地方民众广泛支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博弈规则,或者更规范一点说,它们是一些人为设计的、型塑人们互动关系的约束。制度变迁决定了人类历史中的社会演化方式,因而是理解历史变迁的关键。制度对经济绩效的影响是无可争议的,不同经济的长期绩效差异从根本上受制度深化方式的影响,这也是毋庸置疑的。

——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解读材料,围绕“制度变迁与人类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辛亥革命时的乡居记闻》中写道:最滑稽的是,我们这穷乡僻壤里也闹什么民主党、共和党。许多秀才、举人、绅士老爷、乡下的读书人又找到新的出路了,有的参加民主党,有的参加共和党,还有的来了个双保险,民主党共和党都加了。”这反映了(    )
A . 辛亥革命得到了广大民众支持 B . 辛亥革命失败有其必然性 C . 地方乡绅成为革命的中间力量 D . 政治革命促进农村大变革
说起辛亥革命总会联想到孙中山,一百多年来孙中山一直得到各自不同立场甚至互相敌对的中国人的共同称颂,对孙中山评价如此之高是因为其(    )
A . 直接领导武昌起义推翻了清王朝 B . 为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做出巨大贡献 C . 领导资产阶级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 D . 收回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在中国的特权
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发表《驳保皇报书》一文,说“夫今日,专制之时代也。先必破坏此专制,乃得行君主或民主之立宪也。既有力以破坏之,则君主民主随我所择。如过渡焉,与其滞乎中流,何不一棹而登彼岸,为一劳永逸之计也?”表明孙中山主张(    )
A . 在君主制和民主制中择其一 B . 以君主制作为民主制的过渡 C . 将民主制和君主制有机结合 D . 反对君主立宪倡导民主共和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③宣统皇帝颁布退位诏书

④黎元洪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

A . ①③②④ B . ④①③② C . ④①②③ D . ①④③②
一战后,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材料所说事件(   )
A . 创立了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 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基础 C . 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D . 为中共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