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知识点题库

胡J涛总书记指出:“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下列外交政策和活动体现这一思想的有

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改善与美国的关系 ④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中美关系正常化

A . 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B . 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封锁政策的彻底失败 C . 掀起了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D . 大大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
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

A . “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 . “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 . “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 . “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1970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对其助手基辛格说:“在很机密的基础上,我想请你让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将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接纳的时间比我们预料的要来得快。”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社会主义阵营坚决支持中国 B . 西欧国家日益走向联合 C . 美国丧失了世界霸权地位 D . 第三世界国家蓬勃兴起
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的周恩来。左上角写着:“the Chinese are coming(即:中国来了)。”美国人发出这样的感慨主要是因为

A .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B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 .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这段话是在

A . 与尼克松会面时 B . 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 . 出席万隆会议时 D . 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积极融入世界,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尼克松访华     ③乒乓外交
④中美建交              ⑤中日签署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③①②⑤④ C . ①③②④⑤ D . ③②①④⑤
杨奎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中曾这样评价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应该是(      )

A . 参加日内瓦会议 B . 参加万隆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 . 中美缓和 D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 . 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 . 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 C . 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 . 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
联合国第26届大会10月25日晚(纽约时间)就“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权利问题”进行表决。131个成员国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提案。35票反对票中,除了美,日,澳大利亚外,32票为第三世界国家。材料主要强调了(    )

A . 恢复合法权利来之不易 B . 团结第三世界国家是中国外交的立足点 C . 美国孤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失败 D . 亚非拉美国家是反对恢复合法席位的主导力量
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正确的是(    )

A .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收集万隆会议的有关材料 B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收集毛.泽东访问苏联的有关材料 C . 中国首次展现世界五大国地位——收集日内瓦会议的有关材料 D . 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
一位美国记者在《时代》周刊上评述万隆会议上的周恩来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主要表现在会议朝着(    )
A . 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方向发展 B . 团结合作的友好方向发展 C . 拥护和同情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 D . 不结盟和非集团的方向发展
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比利时政府提供的政府贷款,从而打破了我国自1969年以来形成的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其主要原因是(    )
A . 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调整 B .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C . 全国社会经济状况的恶化 D . “左”的经济思想得到纠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60年代初,西德已实现经济奇迹,迫切需要开辟国外市场和改善国际地位,加之中苏分歧公开化,西德上下出现了积极发展对华关系的呼声。1964年5月,双方驻瑞士的外交机构就发展两国关系问题首次进行官方接触,但由于各种原因未取得实质性结果。70年代初,随着中美关系大门的打开和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以及西德同苏联、东欧关系逐步正常化,中国与西欧国家建交出现高潮,以基民盟主席施特劳斯为首的西德对苏强硬派一再试探与中国发展关系,同时西德各界要求同中国建交的呼声也日益高涨。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在野的基民盟要求联邦政府同中国建交,基民盟领导人之一,时任联邦议院外委会主席施罗德提出了访华愿望。勃兰特政府也向中方发出了愿与中国谈判建交的信息。1972年7月,施罗德主席应邀访华,是新中国成立后来访的首位西德重要政治家。施在与周总理的谈话中表示,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时机已经成熟,联邦政府和在野党都主张两国就建交问题进行谈判。乔冠华副外长以外交学会副会长的名义与施罗德主席共同签署内部谅解,声明两国政府都有早日建交的愿望,并商定通过双方驻第三国的外交代表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这份谅解为两国通过谈判正式建交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1972年10月11日,中国外交部长姬鹏飞与联邦德国外长谢尔一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只有15分钟的签字仪式,双方正式签署了中德建交公报。

——据《百度百科》整理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联邦德国谋求与中国改善关系的国际背景。
  2. (2) 根据材料分析促成1972年联邦德国与中国建交的因素。
二战结束后不久,世界就进入了以美苏对抗为主的“‘冷战’时代”。“冷战”及其结束对欧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6年2月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回一份长达8000字的电报。凯南认为,美苏之间无法建立“合作”关系,必须把苏联看作是政治的对手,而不是伙伴。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到20世纪50年代……由于苏联控制了相当数量的中欧和东欧国家,法德之间发生争执的传统根源也就消失了,而且由于德国被分裂开来,并受到外族的控制,这也大大便利和鼓励了法德之间的合作。

——戴维·卡菜欧《欧洲的未来》

材料三:“冷战”结束后……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而新的世界缺少了对未来的确定性,在一个不再以意识形态斗争为特征的时代里,人们也缺少了目的性。……“冷战”的结束暗示了权力关系发生剧变的可能性,暗示了标志着世界历史的一个新时代的全球重组正在进行。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美国“把苏联看作政治对手”的原因,及此后在经济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
  2. (2) 据材料二,指出苏联“控制了相当数量的中欧和东欧国家”对欧洲的影响。
  3. (3) 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冷战”结束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4. (4) “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政府是如何应对的?
20世纪50年代,在评论某一国际会议时,美国舆论认为,某些代表的亲美发言“没有对会议的结果产生任何影响”,“几个信仰美国哲学的亚洲朋友的声音很快就沉寂下去了”。据此可知,这一会议(    )
A .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 B . 开始冲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C .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D . 实现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从2006年10月起,中日两国高层进行了名为“破冰之旅”、“融冰之旅”、“迎春之旅”和“暖春之旅”的一系列互访,双方一致同意推进战略互惠关系,两国关系全面回暖,堪称“柳暗花明又一村”。中日关系的这一变化(  )
A . 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B . 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C . 体现两国实现了政治互信 D . 打破了日本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位莫斯科居民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时,他在寄信人地址栏中写的国名应该是(   )
A . 沙皇俄国 B . 苏维埃俄国 C .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D . 俄罗斯联邦
新中国成立后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签订了一系列外交文件。下列文件内容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苏双方认为,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两个最重大的问题”

②“中国西藏某些地方和印度某些地方为贸易市场”

③“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④“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②③④① D . ②④③①
《论中国》一书指出:“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材料中“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主要是指(   )
A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 .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C . “两只拳头出击”反美抗苏 D . 奉行真正的不结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