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知识点题库

在人民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之际,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致信美国总统杜鲁门:“……中国悠久的文明和她的民主个人主义终于会再显身手,中国终于会摆脱外国的羁绊,对于中国目前和将来一切朝着这个目标的发展,理应得到我们的鼓励。”这段话表明(   )

A . 美国转变了对中国的根本立场 B . 美国对中国革命的胜利感到无可奈何 C . 美国准备笼络新生政权 D . 美国要帮助蒋介石恢复其在大陆的统治
1955年举行的亚非会议是亚非两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陈毅同志曾赋诗“准则昭天下,精神重万隆”。下列关于本次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受到亚非国家的普遍关注 B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亚非拉国家广泛的支持和响应 C . 美苏“冷战”对峙,加大了对亚非等中间地带的争夺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推动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周恩来作为一位活跃在世界政坛上的伟大的外交家,他曾再一次国际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增进了与会各国人民的友谊。这一会议是

A . 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地位参加的会议 B . 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C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会议 D . 讨论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会议
由中央新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十二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 . “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 . “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 . “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 . “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孔子曾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同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A . 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 . 欧共体的建立 C . 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 . 协约国集团的成立
某次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能够改变这次会议航向的主要原因是他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反帝反霸的不结盟政策 C . “求同存异”的方针 D . 维护联合国权威的原则
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的延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纽约每日新闻》

材料二  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第一》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的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

——《环球时报》

材料三

图一:胡J涛发表应对金融危机的演讲

图二:温家宝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并作出郑重承诺

图三:中国政府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图四:上海合作组织反恐会议

请回答:

  1. (1) 美国蔑称新中国为“海盗”式国家折射出怎样的时代特征?在这一特定背景下,新中国采取的相应的外交方针是什么?
  2. (2) 结合材料一、二指出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3) 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
  4. (4) 材料三反映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特点是什么?导致不同时期中国外交地位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在近现代的历史叙述中战争的视角成为回忆东亚近代历史的一个重要维度,下表作出了示范,东亚的历史也有着其它重要的主题,填表提供其他主题并举出相应的2个史实。

中苏(俄)两国关系发展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具有决心以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之间的友好与合作,共同防止日本帝国主义之再起及日本或其他用任何形式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国家之重新侵略;亟愿依据联合国组织的目标和原则,巩固远东和世界的持久和平与普遍安全;并深信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之间的亲善邦交与友谊的巩固是与中苏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相符合的;……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二

“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紧急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发展。

——游艳丽《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之联系》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部分条款

第十一条缔约双方主张严格遵守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准则,反对任何以武力施压或以种种借口干涉主权国家内政的行为,愿为加强国际和平、稳定、发展与合作进行积极努力。缔约双方反对可能对国际稳定、安全与和平造成威胁的行为,将在预防国际冲突及其政治解决方面相互协作。

第十六条缔约双方将在互利的基础上开展经贸、军技、科技、能源、运输、核能、金融、航天航空、信息技术及其他双方共同感兴趣领域的合作,促进两国边境和地方间经贸合作的发展,并根据本国法律为此创造必要的良好条件。……

  1. (1) 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外交政策的立足点。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说明中国与苏联结盟的原因。

  2. (2) 概括材料二中作者对“一边倒”政策的基本看法。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作者观点的认识并说明理由。

  3. (3) 结合材料一、三指出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指出保持中俄良好关系的意义。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外交政策调整的认识。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对1950—2005年中美两国双边关系进行了定量测量,测量结果如下图。中美良性关系波动最小时期的出现主要缘于(    )

A . 中美建交,中国对外开放 B .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 . 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D . 美国放弃了称霸全球战略
阅读下列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许多国家建立和发展了友好合作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1960 年11月4日,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

材料三  中国人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看,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想象的……

  1. (1) 材料一“外交政策的原则”主要指的是什么?在这一总的外交原则指导下,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崭露头角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请列举史实证明。
  2. (2) 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其原因是什么?
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二十国集团峰会、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对于上述活动,下列说法最为准确的是(    )
A . 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的愿望 B . 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区域性反恐政治合作组织 C . 体现了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 . 体现了中国走向世界由经济发展延及国际秩序
下列关于不结盟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奉行独立、自主和集团的宗旨和原则 B . 反对新老殖民主义,主张和平共处 C . 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 D . 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
阅读下表可知,某一阶段《人民日报》对美国报道不同语态所占比例变化最大,其主要原因是(    )


1960年1月至3月

1975年1月至3月

1985年1月至3月

积极报道

0(0%)

2(2%)

51(14%)

消极报道

323(95%)

81(87%)

88(24%)

中性报道

16(5%)

10(11%)

224(62%)

A . 尼克松访华开启中美关系正常化 B . 新闻媒体的文字风格发生了重大改变 C . 全面对外开放推动中美关系改善 D . 国策调整促使对美认识趋向理性客观
1952年,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指出“俄文,它是列宁、斯大林的语言,它是社会主义大门上的一把钥匙”;1984年,教育部宣布“英语成为高考必考科目”。这一变化从根本上取决于(    )
A . 社会文化心理的变化 B . 政府政策的导向 C . 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D . 形势的变化
1954年为进一步缓和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中国派代表团参加了旨在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这是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会议,并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一会议是(  )
A . 巴黎和会 B . 日内瓦会议 C . 万隆会议 D . 26届联合国大会
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制定的会议议程共5项: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权;附属国问题;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促进。据此可知会议议题侧重于(    )
A . 去殖民化 B . 政治中立 C . 经济独立 D . 区域集团化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全球与地区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外交成就,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日邦交正常化

②中美建交

③中国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④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A . ①②④③ B . ①④②③ C . 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某国际会议最后宣言规定:“每个与会国家在对柬埔寨、老挝和越南三国的关系上,保证尊重上述各国的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并对其内政不予任何干涉。”最终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战争。这次会议是(   )
A . 开罗会议 B . 雅尔塔会议 C . 日内瓦会议 D . 万隆会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印两国的谈判在(1953年)12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周恩来说道:“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

周恩来指出:中国政府“对于目前正在它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

周恩来指出,亚非国家要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而非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亚非会议公报指出:“自由和和平是相互依靠的,自决的权利必须为一切人民所享有,自由和独立必须尽可能不迟延地给予现在仍旧是附属地人民的人们。”

——摘自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等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的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一改变的突出特点就是不再强调与美国结成共同抗苏的战略关系,但同时也并非重建中苏同盟。这个重要转变对中国内政、外交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使中国能够真正把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第二,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特点更加鲜明。

——摘自孙大力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第4卷)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共和国初期外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指出亚非会议公报对各自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所表明的立场。
  2. (2) 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一条线”的战略下,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主要表现。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推动了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请对此加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