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知识点题库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表演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参加万隆亚非会议的各国求同的基础是
①共同的社会制度②维护民族独立③反对殖民主义④发展经济、寻求合作的愿望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尼克松在1972年访华时说:“多年来我对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这里的“新形势”包括
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②第三世界崛起 
③美国丧失了霸主地位          ④中苏关系不断恶化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一位美国记者在20世纪50年代的一次会议后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应当是 

A . 中苏会谈 B . 日内瓦会议 C . 万隆会议 D . 中美会谈
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A . 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B . 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C . 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 . 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1949 年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我们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对于美国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们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所依赖。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A . 不结盟政策 B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独立自主 D . 求同存异

新中国外交史上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是指由中国领导创立的,目的在于“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

A . 联合国 B .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C . 上海合作组织 D . 不结盟运动
1955年4月,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中国领导人是

A . 朱德 B . 周恩来 C . 叶剑英 D . 陈毅
美国的对华政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执行的是“小舢板”政策,即跟在英国军舰后面,搭英国以武力迫使中国各地赔款、开放口岸的顺风车,既占到了中国的便宜,又不成为中国应对的矛盾焦点。……1898年爆发美西战争,美国的势力一下子达到了原来西班牙在远东的殖民地——菲律宾。从当时的国际关系结构看,英法受到德国的强大威胁,减少了对东方的投入,日俄矛盾上升。从中外关系结构看,中国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打败,自1840年就开始恶化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达到最低点。当时不仅国际社会瞧不起中国,中国人自己的民族自信心、对政府的信任都降到低谷,出现整体性社会危机,政治丧失合法性,经济殖民地化,社会心理衰败。在这种时期,美国成为东亚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因素,对中国的政策意义开始上升。美国1894年成为世界GDP的首强,有资格进行国际规则游戏了。……美国开始积极介入东方事务,它占领了菲律宾以至西太平洋,并开始实行门户开放政策。但美国是个经济大国,同时又是个军事小国,所以美国进入中国的政策视野并成为可以依赖的国际力量,从国际关系政策角度来讲还是在这个之后。

——金灿荣等《中国人是怎样看美国的──个历史的考察》

材料二  (1931年)是年一秋期间,胡佛先生全神贯注于全国所依赖,筹划大规模建设计划之重任,在此情形之下,以应付世界对面新危机之时间与精力,所余自属有限,素报不受他国干涉之自由观念者,择于此时,已计划东三省事件之爆发实为适得其时。

——亨利·L·史汀生《远东之危机》

材料三1941年1月,美国《租借法案》出台,这样,罗斯福在对外援助方面就拥有了广泛的权力。……根据美方统计,战时美国对华贷款为6.9亿美元,按《租借法》给予的军事援助为8.257亿美元。美国的军事援助主要用于陈纳德指挥的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和史迪威主持的培训和装备30多个中国陆军师。即为了联合作战,打击日本侵略军。

——薛磊《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材料四

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的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美国的政府不大可能对中国的行为产生多少影响,更不用说对它的思想观点了。但是,我们采取力所能及的步骤来改善同北京的实际关系,这肯定是对我们有益的,同时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美国总统尼克松向国会提交的外交政策报告(1970年2月)

  1. (1) 根据以上材料归纳美国的对华政策经历了哪些调整?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1898年与1931年美国对华政策出台的原因。

  3. (3) 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中美建交是20世纪70年代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尼克松访问中国                      ②邓.小平访问美国

③美国开始承认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      ④美国接受中美建交三原则

A . ①③④② B . ①③②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③①②④
有学者认为:“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也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
A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提出 B .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 . 不结盟政策的提出 D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在朝鲜、日本、冲绳、台湾、南越、缅甸和泰国等地区保持军事基地。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1971年7月6日,尼克松总统在美国堪萨斯城对世界格局提出了“五个中心”的看法。他认为,美、苏、中、西欧和日本是世界的五个力量中心。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面执行尼克松主义的一项内容,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

——《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据新华网报道:当地时间2015年9月2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平在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习.平就下阶段中美关系发展提出重要建议,强调要推动中美关系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奥巴马表示,两国在很多问题上有共同利益,在诸多领域合作取得重要进展,愿同中方就相关问题保持密切协调。双方同意继续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时的对华政策。为此,中国政府基于怎样的国际形势,在外交方面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方针?
  2. (2) 据材料一,二,在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并举例说明。
  3. (3) 据材料二,三,归纳影响中美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
  4. (4) 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影响战后中美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驻华代办田夏礼说:“应该让战争顺着自己的道路‘走下去,如果干涉带来和平,那种和平是不能持久的。惟有使用武力才能使这个国家和世界融洽共处,只要清皇朝不致受到威胁,中国的战败倒是一个有益的经验。”

——《华声论坛.甲午海战110周年祭》

材料二:1962年中,戴高乐到法国中部视察期间,在利莫日发表讲话强调说,法国在履行其对北约义务的同时,不会让任何别的国家牵着鼻子走,它将在联盟内部实行自己的“意愿”、“行动”和“政策”:法国的目标是“建设我们的欧洲”,而不再是“两个大国”的欧洲

——敢峰主编《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戴高乐》

材料三:由于特别的地缘政治原因,中美俄之间一直存在一种特殊的相互关联性,此不仅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发展常常以第三国为考虑出发点或归宿……而且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变化自然而然会对第三国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即使三国之间的双边关系并不以第三国为目标或对象,这种关系也会对第三国和它们的相互关系发生作用。”

——沈志华主编《中苏关系史纲》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田夏礼对中日战争和清朝政权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 (2) 依据材料二指出戴高乐提出的法国外交的目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外交目标提出的背景.
  3. (3) 运用有关史实说明材料三的观点。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影响国家外交的决定性因素。
“60年来,它不仅在中国、印度、缅甸生根发芽、深入人心,而且走向亚洲、走向世界,……如果它在所有国家相互关系中获得认可,那么世界就几乎不会有任何冲突和战争”。材料中的“它”最有可能是指(    )
A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 . 日内瓦协议 C . “求同存异” D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与的一次国际会议上。该国际会议是(    )
A . 雅尔塔会议 B . 日内瓦会议 C . 万隆会议 D .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2016年9月4日-5日在中国杭州召开G20峰会。G20峰会作为全球经济合作主要平台,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举办G20峰会,借助“一带一路”、亚投行等与更多国家良性互动,实现与其他国家的共贏。这表明(    )

①当代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②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已经动摇

③第三世界倡导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④平等互利、合作共贏是当代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指出:“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这次国际会议(    )
A . 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紧张局势 B . 实现了亚洲国家友好合作 C . 形成了新型的区域合作关系 D . 推动了中国外交走向成熟
“它的提出恰逢其时,尤其是为不结盟国家开展外交活动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它为有着不同意识形态或者不同价值观的国家提供了一个可以沟通的共同平台。”这里的“它”是指(    )
A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 . “求同存异”方针 C . 结伴而不结盟的政策 D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及战后形势的发展,国际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两种根本相反的政治路线形成了:一方面是苏联和其他民主国家的政策,目的在于摧毁帝国主义和巩固民主;另一方面是美国和英国的政策,目的在于加强帝国主义和绞杀民主。它们鉴于苏联及新民主主义国家已成为一种障碍……同时也就用新战争的威胁来支持这一运动。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关于国际形势的宣言》

材料二: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材料三: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1.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新中国在外交领域内采取了怎样的方针?
  2. (2) 材料二反映的现象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中美关系发生了变化,请举例说明。
  3. (3) 材料三中两极格局解体的标志是什么?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中国的外交目标是什么?试举一例史实加以说明。
20世纪70年代,共和因的领导人和外交家们用自己的智都和魄力,在外交舞台上完成了一次次精彩的演出,下列事件按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的合法席位

②基产格秘密访华

③中日建交

④中美建交

A . ①②④④ B . ②①③ C . ②①④ D . ①④③
1996年,中俄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7年,中美两国元首决定,“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1998年,中国、欧盟双方表示希望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这表明中国(   )
A . 努力为改革开放建设和平的国际环境 B .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C .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 .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