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知识点题库

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根据自己在十月革命的亲身经历,撰写了《震撼世界的十天》。他在书中写道:“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单纯而又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下列的措施最符合当时人民愿望的

A . 《和平法令》 B . 布尔什维克颁布《四月提纲》 C .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D . 布尔什维克颁布《土地法令》
1917年俄国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出现和结束的重要标志分别是(    )

A . 二月革命《四月提纲》 B . 十月革命《四月提纲》 C . 二月革命七月事件 D . 十月革命七月事件
赫鲁晓夫改革的特点是(  )

A . 改变了计划经济的运行机制 B . 重点在农业方面的措施 C . 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 . 实行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

A . 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 B . 公开发表《四月提纲》 C . 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 .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格鲁吉亚地处黑海石油和西方市场的中间地带,位于俄罗斯、伊朗和蕴藏丰富石油的里海,一条可以绕过俄、伊的输油管可以直接到达欧洲,黑海石油最终将可能像今天的中东石油一样对工业世界产生重要影响。1922年,斯大林提出了建立苏联的“自治化”方案。按照这个方案的规定,格鲁吉亚等作为自治共和国加入俄罗斯联邦。列宁对这一方案表示了不同意见,建议把“加入俄罗斯联邦”改为“同俄罗斯联邦一起正式联合组成欧洲和亚州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格鲁吉亚在苏联时期分离主义倾向一直非常严重。斯大林虽然是格鲁吉亚人,也一直对格鲁吉亚进行严厉镇压。苏联解体的时候,格鲁吉亚就是一只带头羊。苏联解体以后,格鲁吉亚一直非常支持北高加索地区的分离主义势力,特别是车臣。格鲁吉亚一直是车臣获得外界援助的重要渠道。2008年8月8日至8月18日,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为了争夺南奥塞梯的控制权而爆发的战争。

  1. (1) 根据材料指出斯大林和列宁的方案的主要分歧。

  2.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2008年格鲁吉亚和俄罗斯爆发战争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同治初年由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这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甲午以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族的第二方案。……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试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材料四: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第一个和第二个救国救民族方案的内容与目的有何不同?

  2. (2) 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救国救民族的方案较材料一中的第一,第二方案有何特点?

  3. (3) 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指出“俄国人的路”是一条什么道路?

  4. (4) 据材料四与所学知识,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的革命道路是什么?有何特点?实践结果怎样?

1917年,列宁发表《四月提纲》后,立即遭到布尔什维克内部普列汉诺夫、加米涅夫等人的激烈反对。考茨基在1918年出版的《无产阶级专政》一书中,大肆攻击十月革命,把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比作“一个怀孕的妇女为了缩短她不堪忍受的妊娠期,竟然极其愚蠢地剧烈运动,以致早产”。这些现象反映出(    )

A . 无产阶级政党认识层面的交锋激烈 B . 当时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C . 暴力夺权加快了俄国历史发展进程 D . 布尔什维克党内思想混乱、矛盾尖锐
亚当·斯密在其撰写的《道德情操论》(1759年)中主张:“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在政治方面进行的实践是(    )

A .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 . 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C . 巴黎公社的建立 D .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全球通史》写道:“没有人料到会发生这第一次俄国革命……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为了避免街上的激进分子取而代之,必须立刻建立一种新的机构。”这里所说的“新机构”是(    )

A .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 . 沙皇政府 C . 工农苏维埃政府 D . 军事革命委员会
俄国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其结果却超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最重要的表现是(    )
A . 推翻了极端专制的政权 B . 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C . 无产阶级掌握政府的权力 D . 工人群众拥有革命武装
在20世纪的经济发展历程中,世界各国对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开创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为题:
  1. (1) 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该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取得怎样效果?
  2. (2) 20世纪三十年代,面对严重危机,美国罗斯福总统推行新政。请指出“新”在哪里?对战后西方经济运行机制产生怎样影响?
  3. (3) 20世纪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其标志是什么?我国提出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4. (4) 综合上述问题,谈谈你对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的认识。
俄罗斯《晨报》报道,20世纪苏联领导人好感度最新民意调查结果,勃列日涅夫成为现代俄罗斯人最喜欢的苏联领导人,其中有56%的受访者对勃列日涅夫持肯定态度。勃列日涅夫得到肯定的理由是(    )
A . 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B . 苏联保持了大国的荣耀 C . 苏联军事实力全面超过美国 D . 冲破了斯大林模式束缚
苏俄(联)一位国家领导人曾说:“在一个经济遭到空前破坏的国家里,在一个破产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里,如果没有资本的帮助,要保持无产阶级政权是不可能的。”下列选项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经济遭到空前破坏”主要是由于经历了卫国战争 B . “资本的帮助”直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 . 为得到“资本的帮助”,国家实行“加速发展战略” D . “资本的帮助”有利于突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苏联)一系列由国家制定的五年计划在工业发展过程中占据着优先地位,包括预期的产量和新设备等。政府在冶金、矿业、电力等部门修建大型企业,试图把苏联建设成独立的工业国家,摆脱西方银行和贸易的支配……苏联仍然关注重工业的发展,试图以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依托……另外,斯大林所追求的不仅是单纯地改变私人所有制形式……因此,他并不依靠价格竞争,而是使用正式的、集中的资源分配来安置设备和物质。结果提高生产效率的努力遇到了瓶颈,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因为每个工厂的配额都由莫斯科决定,而并非符合快速工业增长的需要。从头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与此同时的西方世界正在遭受经济萧条——苏联机器生产和钢铁产量提高了14倍。

——摘自迈克·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材料二:1932年7月美国退伍军人为抗议补助金太低,在首都华盛顿举行示威活动。胡佛政府出动正规军骑兵,用军刀和催泪瓦斯血腥镇压了手无寸铁的退伍军人和妇孺家属,……美国有1500多万人失业,许多人于是对美国的民主政体抱着十分怀疑的态度,大多数知识分子向左转。

——摘自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三:(日本)自民党执政后,在经济政治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政策。……鸿山内阁制订的《经济自立五年计划》;岸信介内阁制订的1958-1962年度《新长期经济计划》、《农业基本法》;池田勇人内阁制仃《国民经济倍增计划》等,提出了以加强“产业基础”和发展“重、化学工业”的重要政策。……1957年,又通过《电子工业振兴临时措置法》、《合成橡胶制造事业特别措置法》等……日本政府投资数额占政府支出的比率,1960年为35%,1965年为47%,1970年,又上升为52%。据1977年统计,日本政府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6%,相当于美国的1.4倍,高于英、法、联邦德国、意四国同年投资的总和……日本的法人税率,从1952年的42%降为1955年的40%,1958年又降为38%。

——摘自欧阳云《世界当代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2. (2) 出现材料二中“许多人于是对美国的民主政体抱着十分怀疑的态度”的原因是什么?美国是如何使其“民主政体”得以保存的?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日本政府为推动经济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
  4. (4) 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三国发展道路的探索对今天的中国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权曾试图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结果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白由党人、社会主义者、商人、将军、贵族都策划着推翻它。然而,四天之内把这个政权摧毁的彼得格勒骚动,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由有组织的反对派促成的。极度的饥荒把要求面包的长列队伍变为反政府的示威游行。”这里的“彼得格勒骚动”(   )
A . 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 . 通过和平方式摧毁专制政权 C . 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D . 表明临时政府失去民众支持
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重要依据是(   )
A . 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B . 世界大战尚未结束 C . 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D . 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
1922年,列宁在俄共(布)十一大上说,有人“出于崇高的共产主义感情和共产主义志向”看到优秀的俄国共.产.党人竟然退却起来而嚎啕大哭。这反映了(    )
A . 战时共产主义导致俄共分裂 B . 新经济政策缺乏群众基础 C . 新经济政策背离了社会主义 D . 新经济政策受部分人质疑
列宁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这里的“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指的是(   )
A . 俄国二月革命,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B . 俄国十月革命,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C . 采用新经济政策,恢复发展苏俄经济 D . 苏联釆用苏联模式实现现代化
1917年4月,列宁指出: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基本完成,应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实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的专政。列宁领导实现这一过渡的行动是(    )
A .  领导二月革命 B . 发表《四月提纲》 C . 领导十月革命 D . 颁布《和平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