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苏争锋 知识点题库

下图是20世纪某一时期大国关系示意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 . 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 B . 甲是日本、乙是苏联、丙是美国 C . 甲是英国、乙是中国、丙是法国 D . 甲是苏联、乙是日本、丙是中国
下图漫画将冷战时期的三国领导人入画,描绘了一场三人间的争斗。漫画将站立者画成喜欢动武的美国西部牛仔形象,与之对峙的两人按照骑马的堂吉诃德、骑驴的仆人桑奇的样式绘制。该漫画反映的是(    )


A . 朝鲜战争 B . 德国分裂 C . 科索沃战争 D . 古巴导弹危机
美国《地理杂志》刊发了一幅“逃兵”的照片,1961年8月13日凌晨,在柏林墙即将合封时,一位参与围墙的东德士兵突然跃过铁丝网,投奔西德。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西德修筑柏林墙防止东德人逃入西德 B . 东德修柏林墙是防止民众逃往西德 C . 柏林墙是冷战的产物 D . 柏林墙从修建之时起在民众心中就已倒塌
1960年,日、美修改1951年签订的军事条约,删除了原条约中驻日美军可以用于镇压日本内乱的条款,保留了原条约中美军驻扎日本、双方共同应对对日本领土上的任何一方的武力进攻等内容,签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    )

A . 表明日美军事同盟受到削弱 B . 标志着亚太地区的力量对比改变 C . 反映出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D . 意味着美国在亚洲维持冷战政策
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信件来往就达25件,另外还有其他秘密渠道交流,两国最终就古巴导弹问题达成谅解。这说明了美苏两国(    )
A . 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B . 通过对峙展示各自实力 C . 各自的势力范围不同 D . 对峙中蕴含对话的趋势
我国史学界曾就“二战后”某一事件的影响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和“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另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分裂的“加速器”和“绝缘体”。这一历史事件是(    )
A . 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 B . 北约建立 C . 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 D . 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后继的苏联领导人马上终止了斯大林对西方的进攻性政策,并劝告中囯尝试与西方国家和平共处。……中共中央接过莫斯科提出的和平共处的外交方针,周恩来将其具体化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与中国建交的囯家迅速增多,中国代表开始出現在各种亚非囯家会议上,美国对中囯的外交孤立政策开始被冲破。

——摘编自《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  1973年2月17日,毛.泽东与基辛格的谈话中第一次提出了这样一种设想,毛.泽东说:过去中美两国是敌人,现在是朋友,而苏联对欧亚两洲的威胁现在不仅存在,并且还在增长,今天我们应当搞一条橫线,从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到土耳其和欧洲,这样“可以共同对付一个混蛋”。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

材料三 中囯永远不称霸,中国也永远不当头,但在囯际问题上无所作为不可能,还是要有所作为,作什么?我看要积极推动建立囯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我们谁也不怕,但谁也不得罪。

——《邓.小平文选》《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1990年12月24日)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何意义?
  2. (2) 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两国由敌人变成朋友的标志性历史亊件。
  3. (3) 依据材料三,分析指出邓.小平提出这一外交方针的出发点是什么?任举一例说明其外交实践。
下面是一本关于“朝鲜战争”的历史专著的目录(局部),从该目录可以看出,朝鲜战争的主要影响是(    )

A . 使资本主义阵营受到严重打击 B . 导致了美日韩关系的急剧变化 C . 形成相对稳定的区域关系格局 D . 推动了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二战后期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曾在国际会议上划分了对某些国家的战后控制权。此表透露的正确信息是(    )

国家

罗马尼亚

希腊

南斯拉夫

匈牙利

保加利亚

苏联

90%

10%

50%

50%

75%

英国

10%

90%

50%

50%

25%

A . 苏联与英国企图避开美国瓜分东欧 B . 冷战事实上在二战后期已经开始 C . 英国与苏联势力相当 D . 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世界知识出版社

材料二:《时政评说》:“‘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依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美苏冷战“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2. (2) 材料二中所说的“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暂时出现了什么局面?试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
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至少有25封信在来往。最终苏联先撤走了导弹,美国解除了海上封锁,持续了13天的导弹危机得以解除。这说明(  )
A . 美苏在对抗中伴随妥协 B . 冷战加剧世界紧张局势 C . 美苏淡化意识形态冲突 D .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79年12月,为从陆路南下印度洋,苏联大举入侵阿富汗,遭到当地人民的奋起抵抗。1981年,一些抵抗组织联合成立了阿富汗圣战者伊斯兰联盟,并开始接受美国、巴基斯坦和埃及等国的军事援助,在全国开展抵抗苏军入侵的斗争。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后,即开始寻求阿富汗问题的政治解决。1988年4月,阿富汗纳吉布拉政权与巴基斯坦签订了由苏美两国予以保证的解决阿富汗问题的日内瓦协议。5月15日,苏联和阿富汗发表联合声明:根据日内瓦协议,苏军从今天开始撤离阿富汗,撤军将在9个月内完成。从阿富汗撤军标志着苏联不再对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内政治过度干预。苏联撤军后,阿富汗抵抗组织形成了代表不同种族、部落、家族的相互斗争的势力集团。本来各个势力集团长期冲突不止,加上外国势力的插手后就加深了这种仇恨。“9·11”事件后,阿富汗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一个焦点。

——摘编自陈少晶《美国从越南和苏联从阿富汗撤军问题比较》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的影响,
1945年,以凯恩斯为首的英国代表团向美国寻求贷款帮助时,美国国会提出苛刻条件。而到了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主动提出复兴欧洲计划。出现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国家垄断的发展 B . 国家实力的变化 C . 国际形势的变化 D . 国家政策的调整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许多美国人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把两种制度的竞赛锁定为一种显示优越性的竞赛。20世纪60年代最能体现美国“显示优越性的竞赛”的事件是(    )
A . 北约组织建立 B . 古巴导弹危机 C . 柏林墙的修筑 D . 星球大战计划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冷战”政策最显著的特点是(   )
A . 帮助欧洲复兴,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B . 支持希腊反动政权,阻止共.产.党掌权 C . 组建北约组织,加强与苏联抗争的实力 D . 在遏制共产主义和稳定资本主义过程中不诉诸战争
“本宣言签字国政府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各自保证对与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材料中的“宣言”签署于(   )
A . 1939年 B . 1940 C . 1941年 D . 1942年
如图是一幅关于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漫画,苏联应对这一事件采取的措施是(   )

A . 马歇尔计划 B . 华沙条约组织 C . 经济互助委员会 D .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20世纪60年代,美苏双方商定在对方首都举办展览。苏联人办了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了很羡慕;而美国人在莫斯科举办了美国家庭厨房展,苏联人大为惊讶;原来生活可以这样!这反映出(    )
A . 美苏关系缓和,平等互利 B . 美苏冷战的新形式 C . 美国取得竞争的优势地位 D . 苏联科技上的优势
二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美苏两国尽管在经济、军事和外交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竞争,但并未爆发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双方总是在对抗中寻求妥协。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 . 雅尔塔体制的规定所限 B . 双方不了解对方的实力 C . 双方力量对比相对均衡 D . 出于对国际舆论的畏惧
1947年,美国政府官员邦迪指出,“尽管大国通常都不希望看到其他大国或国家集团出现,但美国还是全力支持西欧的统一,其直接的原因就是在当前与苏联的竞争中,美国和西欧在反对共产主义扩张的问题上有着共同利益”。这一言论说明(   )
A . 西欧一体化有助于美国实施冷战 B . 一体化的西欧外交由美国所操控 C . 苏联强大威胁了美国与西欧国家 D . 美苏对峙推动西欧开始了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