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知识点题库

读课文《济南的冬天》,作者在描写济南冬天的景色时,处处流露出赞美之情。这种写法我们称作( )

A . 寓景于情 B . 情景交融 C . 虚实相生 D . 情溢于言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通过想像,具体细腻而又无限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良宵美景图的句子是:

诗文默写。
①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②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③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④终日不成章,                       。(《迢迢牵牛星》)
⑤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道尽千载离人心愿表明诗人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名句是“                                                    ”。
⑦《<论语>八则》中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选出下列句子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 . 春节,乃一岁之首。春节,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的一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燃放鞭炮、贴春联、挂年画、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B . 元宵节,为农历正月十五日。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猜灯谜等。 C . 端午节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节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赛龙舟等。 D .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中秋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
下列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B . 卢沟桥上的石狮子,千态万状,绘声绘色 C .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D . 你也许有困惑,而今天困惑中的探索正是明天豁然开朗的准备。
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 抖搂抖搂精神 B . 一年之季在于春 C . 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D . 山朗润起来了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什么地方我曾经看见这样一棵苍老的枸杞树呢?是在某处的山里吗?是在另一个地方的花园里吗? B . 当一个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你走来,他给你的印象是爽直、纯洁、豪华、富丽。 C . 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写过一行不朽的警句:“我的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可以说这行诗是象征诗派的代表。 D . 著名作家、翻译家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以105岁高龄于2016年5月25日逝世,其著作有《洗澡》《干校六记》《我们仨》等。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父亲的雨

谢宗玉

    ①有一个人总在来雨时走出家门,那是我父亲。

    ②田是梯田,禾苗都是喝水长大的,但天雨常不遂人愿,所以在每一垄梯田的上坳总得有一口山塘。夏天热,禾苗需要同人一样拼命喝水,山塘没多一会儿就被喝得见了底儿,村人就有些慌了。好在天再糊涂,也不会让村人处在恐慌中太久。雨说来就来,一堆乱云一聚,几声炸雷一响,还不等村人都从田里地里跑回家,雨就下了。站在屋檐下,看雨中的庄稼欣欣向荣的样子,村人都一脸傻乐,乐得什么都忘记了。只有父亲还记得要往山塘补水,他是一个小小的村民组长。

    ③父亲起先也是站在屋檐下,傻头傻脑地看雨,突然就记起了什么的样子叫一声,哦,要去拦水,说罢提把锄头就冲进雨幕。等母亲转身从灶背屋寻来蓑衣斗笠时,他已经不见人影了。为这,父亲回来没少挨骂。父亲并不在意,他湿淋淋地站在屋中央,垂着衣袖,笑着听母亲叨唠,仿佛挨骂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母亲一边念叨一边把准备好的热水提到灶背屋。父亲洗澡时,母亲又从衣柜里把干净的衣服找出来。

    ④父亲年轻时很结实,他什么也不怕,再大的风雨也敢往里钻。风雨越大,父亲就一副越快乐的样子。有时,父亲叫一声要去拦水,就被母亲眼明手快地拉住了。虽然戴上母亲寻来的斗笠,但一出门,风就将它刮跑了。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前面将斗笠拾起来,然后一甩手,斗笠旋转着从大门口飘进屋来,雨水像珠子一样从笠沿儿四射开来,溅了我们一身。待我们弹落身上的水珠,再看父亲时,父亲又消失在雨中不见了。父亲在雨中的身影像个谜,一闪一闪的。

    ⑤在瓢泼似的雨中,道道水流从山上落下来,父亲全把它们往山塘里赶。山塘像个气球,一下子就给吹胀了。我想,面对一下子就水灵丰活的山塘,父亲内心应该有一种满足感。

    ⑥但我仍怀疑父亲是为着好玩,他在雨中那副兴奋得不得了的样子同小孩儿没什么区别。但小孩儿不能玩雨,小孩儿只能在大雨初来时,在稀稀朗朗的雨滴中,嚎着叫着钻来钻去,迅速返回屋檐下。所以我竟有些羡慕父亲。

    ⑦一年夏天,天旱了很久,大伙以为再没雨下了,就挖开山塘拼命往自己田里放水,父亲左劝右劝要节约,但没有人听他的。后来再下雨时,父亲硬撑了两个小时没出门,但终于没忍住又冲了出去。只有母亲看着心疼,念叨就更勤了。

    ⑧母亲的念叨并非多余,如今年老的父亲一身病痛,不打半点儿折扣。母亲给父亲煎药时,还在不停地念叨,而父亲,也再不能笑吟吟地听她念叨了。他躺在床上,配合母亲的念叨,咝咝咝地从牙缝儿里抽着凉气,他疼呢。父亲正在为他年轻时所经历的风雨支付代价。只不过,父亲的心里未必后悔。

(选自《青春美文》)

  1. (1) 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父亲并不在意,他湿淋淋地站在屋中央,垂着衣袖,笑着听母亲叨唠,仿佛挨骂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为什么挨了骂父亲也不在意,仿佛是件快乐的事?)

    ②山塘像个气球,一下子就给吹胀了。(山塘给“吹胀了”是什么意思?)

  2. (2) 请任选一个角度(如修辞手法、词语运用、描写方法、描写角度)赏析文章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3. (3) 文章以“父亲的雨”为题有哪些作用?说说你的看法。
  4. (4) 你认为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默写。
  1. (1) ,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朱自清《春》)
  2. (2)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3. (3) 春天,笑着,走着。(朱白清《春》)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观沧海》是曹操写的一首乐府诗。作者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观海望天,气势恢宏,表达了自己吞吐日月、包蕴万物的宽广胸怀和统一中原的伟大抱负。 B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开头便选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的气氛。 C . 《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虽然通篇写景,但是怀乡之情却贯串始终。 D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中的六种景物都是秋天所特有的,美丽的秋景衬托着“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的描写,更加突出了秋天风和日丽的景色和作者急欲归家的欢快的心情。
阅读曹操的《观沧海》,完成下面的题目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1) 诗眼是诗歌中最具表现力的关键词句。请找出本诗的诗眼,并说明理由。
  2. (2) 诗的前八句描写观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写的是动景,“”写的是静景。
  3. (3) 本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4. (4) 对这首诗理解最佳的选择是(   )
    A . 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面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 . 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 . 诗人先实写,再虚写,最后抒情。 D . 先全景式地展现大海景象,再描绘岛上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拟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壮阔的情怀。
下列画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hè)     酝(niàng)    价(zhǎng) B . (zàng) 鸟(cháo)    托(hōng) C . (shǒu) 赶(tàng)    转(wǎn) D . (yùn)   衣(suō)     捉迷(cáng)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 . 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 B . 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 C . 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D .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
“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因何而愁?有愁不向人当面说,却要“与明月”,又是为什么? 
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 (1) 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
  2. (2) 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
  3. (3) 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
  4. (4) 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
阅读

东坡

(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 荦(luò)确:山多大石的样子。

  1. (1) 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的环境特点。
  2. (2) 后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夏季一来,就到了他肆意展现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的时候。他像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浑身充满了蓬勃新生的力量,很是有些野蛮。炎热的午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股奇怪又特别的味道,氤氲又迷离,眼前只见白茫茫一片,顿时整个世界沉浸在漫无边际的大雨中。

①几滴小雨象征性预告后

②万里晴空倏尔乌云密布

③豆大的雨点便不客气地劈头盖脸地倾倒下来

④晒了一天的灼热的马路顿时腾起一股白色的热气

⑤隐隐几声雷鸣

A . ①②③⑤④ B . ②⑤①③④ C . ②⑤①④③ D . ①②⑤③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泉城之冬

 方 远

①或许是由于秋的来去匆匆,济南的冬天总会来得让人猝不及防。在济南人的记忆中,很难找出一个由秋到冬的过渡,说不定哪天的早晨,你从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揉着惺忪睡眼,拉开厚重的窗帘,就会惊奇地发现,外面已经是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的世界了。

②雪是济南冬天的象征,没有了雪,济南的冬天就失去了几多韵味,济南人就失去了几多乐趣,对于济南人来说,没有雪的冬天是不可想象的。在一定程度上,这白色的精灵成了济南冬天的灵魂。

③大雪中的济南无疑是个硕大无比的乐园。雪花悠然自在地飘落着,盘根错节的树枝,或平或尖的房檐,熙熙攘攘的街市,都被它悄无声息地覆盖住了,那份晶莹剔透的洁白让整个城市换了新装,立时素雅而壮丽起来。

④对济南人来说,这纷纷扬扬的雪花犹如一张张参加喜庆宴会的邀请函,大街小巷里,公园广场中,仿佛到处都是欢乐人群,或一家老小,或亲密恋人,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有的干脆仰卧在雪地上,任雪花在自己火红的脸膛上一片片地融化……不管是老是少,也不管是男是女,在这神圣的雪花面前,都变得天真纯净起来,烦恼没有了,忧愁消失了,那份欢愉是经久不衰的,无与伦比的。

⑤冬日里的趵突泉自然也不会寂寞,雪中赏泉当是别有情趣。泉涌如轮,泉水汩汩流淌,漫天飞舞的雪花未等落地就融化在泉水的热气里,就像孩子投入了母亲温暖的怀抱。游人畅游其中,分明感到一种别样的温暖。

⑥那么,大明湖呢?那么,千佛山呢?她们在雪花里又是个什么样子?

⑦济南的美景举不胜举,雪中的美景千姿百态,无论你用多少笔墨都不可能一一道尽,挂一漏万是肯定的了。

⑧如果说赏雪是济南人的喜庆宴会的话,那么,每年春节的彩车大游行则是济南人的狂欢节了。古老的商业区泉城路已经焕然一新,百年的老字号成为一种历史的见证,鳞次栉比的商城红灯高悬,一辆辆彩车披红挂绿,招摇过市,宽敞的马路上人头攒动,欢声笑语,人们身穿节日的盛装与这座古老的城市一同辞旧迎新。

⑨当然,也有久不降雪的冬天。有时候,上帝会心血来潮,突发奇想,给济南人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将这珍贵的雪花贪婪地揽在怀中,迟迟不愿松手,试探着济南人的耐性。无雪的冬天总会让济南人忐忑不安,如背重负,就像在痴痴地等待一个早就约好上门的客人,而他却毫无缘由地失约了。于是,济南人就开始盼雪。

⑩盼雪的日子是心神不宁的,也是充满幻想的,心里平添的这份美好的惦念让漫漫的冬季不再枯燥无味、暗淡失色。但是,不管怎样,或早或晚,这雪总是要光临济南的。来得迅雷不及掩耳的时候,给济南人以喜出望外的惊奇;来得步履姗姗的时候,给济南人以如愿以偿的满足。

在企盼与惦念中,在欢喜与满足里,济南人就这样享受着冬天,守候着冬天。

渐渐地,那雪在一点点地融化,那风在一丝丝地变暖,这个时候,济南人好像在瞬息之间听到了一阵阵铿锵有力的脚步声,他们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封闭了一冬的窗户,大喊一声:呵,是春天来了吗?是那报春的燕子来了吗?

(选自《大公报》)

  1. (1) 本文以为线索行文,主要写了济南“雪后的冬天”和“”。
  2. (2) 下面句中加点的两个“幻想”,其含义有何不同?

    ①盼雪的日子是心神不宁的,也是充满幻想的。

    ②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济南的冬天》)

  3. (3) 请从修辞的角度对第⑨段中的画线句进行赏析。

      无雪的冬天总会让济南人忐忑不安,如背重负,就像在痴痴地等待一个早就约好上门的客人,而他却毫无缘由地失约了。

  4. (4) 为什么说雪是“济南冬天的灵魂”?
  5. (5) 仔细品读第 段,联系全文谈谈济南人是如何享受冬天的。(写出四点即可)
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 .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 . “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 . 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人心,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 . 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中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