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知识点题库

读课文《秋天的怀念》,“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活着……”这句话的含义是( )

A . 鼓励儿子珍惜生命,坚强的活下去。 B . 鼓励自己为了儿子要坚强的活下去。 C . 坚信自己的病能治好,儿子的腿也能治好。 D . 母子俩身患重病,要互相依靠,互相鼓励。
假如明天是你爸爸或妈妈的生日,你准备用什么来表达你对他们的满怀爱意?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甲)……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僰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 , 左右皆蹈节。巴童佁然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猴褫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大沮。
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郁离子·僰人舞猴》
注释:①僰(bó),我国古代西南部的一个民族,今川南及滇东一带。②伫,站立。③佁然,静止貌。④褫(chǐ),剥去,脱下。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
    ①元方入门不   顾              ②己之不如也   耻
    ③思所以败之     所以            ④乃茅栗以往   袖

  2. (2) 翻译下面的语句。
    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

  3. (3) 元方、巴童聪明机智,其令友人“惭”、使猴舞“败”的原因有何共同之处?

  4. (4) 你认为两文在“修身”、“治军”方面提出的积极主张分别是什么?

阅读《秋天的怀念》,完成练习。

当母亲忆起“我”小时候在北海玩的情景时,为什么“忽然不说了”?

下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他这次的考试成绩令老师喜出望外 B . 翻来覆去地想,仍想不起来把钥匙放哪儿了。 C . 哥哥那种对什么都满不在乎的生活态度彻底惹恼了爸爸。 D . 这次活动使大家各得其所 , 所以有一小部分人不是很满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想起它,就有温暖、舒适、轻松的幸福感觉;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离开家,就有无限的牵挂、思念和渴望……

请你以“家”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④500字左右。

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罗摩

菡萏

dǎo

pái  huái

填空。
  1. (1) 《世说新语》是(朝代)(姓名)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2. (2)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总述了谢安与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代了时间()、人物()、事件()等要素。
根据括号内的提示,体会下面两个句子中划线字的含义。

①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母亲忍受的是什么?)

②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怎样理解母亲挡住落叶的行为?)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的母亲又敖过了一个严冬。 B .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扑着 , 有的浓,有的淡。 C . 后来发生了分岐: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D .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世说新语》两则

咏  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1) 请解释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含义。

    可拟:

    风起:

    尊君在

    而去:

  2. (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 (3) 下面将谢道韫的诗句和谢朗的诗句进行对比,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画面美感,写出了大雪漫天的氛围。 B . “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 C . “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诗歌意蕴,以春景喻冬景非常巧妙。 D . “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情感更饱满,表现出了诗人对大雪的喜爱。
  4. (4) 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元方是从哪几个方面批驳友人的?

    ②元方自己的行为与他的言语之间有没有矛盾之处?

文章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文中母亲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说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 (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 (2) 与人期行,相委而
  3. (3) 元方入门不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1) 下面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陈太丘/与友期行 B .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C . 君与/家君/期日中 D . 元方/入门不顾
  2.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日中           门外

    友人            元方入门不

  3. (3) 从全文看,客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元方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4. (4)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5. (5)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

艰辛的历程

 ①“娘,您别送了,”我喉咙涩涩的,“天不早了,您回去吧!”

②“娘晓得。我儿上了大学,娘心里高兴,我儿给娘和你爹争了气。”车窗外的娘眼眶红红的,笑着说,“娘没文化,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娘只指望我儿今后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要多挺一

挺,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③“我记住了,娘„„”我哽咽着,低下头„„

④娘终于回家了。一直没有回头——我知道,娘一回头,就又舍不得走了,娘每走几步,便伸起手擦眼泪。娘瘦小的背影渐渐模糊,泪水顺着我的脸颊毫无顾忌地流下来。

⑤那一晚,我失眠了——想娘,为了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

⑥娘不识字,小时没念过书,就因为家里穷。十三四岁的时候,就跟着别人到大山中去砍柴,晒干了、晾干了,再挑到十几里外的集市上去卖。收购干柴的老板欺负娘不识字,记数用“壹贰叁肆”,故意克扣柴的重量。娘气得不行,只有哭。她一边骂,一边暗暗发誓:以后就是典家什、当土地,也要供自己的孩子识字念书,不能当“睁眼瞎”。

⑦穷人的孩子当家早,理事早。哥哥和我小时念书用功,期中、期末总是每人摞着一叠奖状回家,这是娘最高兴的时候。但一到开学,娘就犯愁了。兄妹三人都念书,三双要钱的手都伸向娘。爹心眼儿实,只能靠卖气力挣钱,可那点微薄的收入仅够敷衍油盐酱醋。娘只有一个办法——借!

⑧跑东家,串西家,鞋底磨穿了,嘴皮也磨破了。大清早出去借,往往半夜才能回来。好几次梦中醒来,我听见娘和爹的叹息声、交谈声,还有娘低低的抽泣声。娘为凑齐兄妹三人的学费,

好几天都吃不下饭,却从来没抱怨过半句——娘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个誓言。

⑨我读高二那年,家里已经穷得叮口当响。欠了一屁股债不说,屋破偏逢连绵雨,娘在干活时又不慎扭伤了脚。赤脚医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医好娘的脚。由于没钱进医院,娘从此走起路来一瘸一瘸的。可娘粗活、重活照样干。那时,我在校寄宿。礼拜六,我回家拿伙食费,看娘的表情,我没忍心问。礼拜天,娘一大早就出去了,傍晚还没回来。我苦着脸,正打算返校时,远远地,我看见娘了——娘拄着一根竹竿,一瘸一拐地走回来了!长长的大路上,夕阳的余辉将娘的身影拉得好长好长。每走一步,娘都要咬一下嘴唇——娘分明疼啊!但娘为了省那五角钱车费,硬是咬着牙从十几里外的亲戚家一步一拐地走回来了!五角钱!就为了省五角钱给儿子做伙食费啊!

 ⑩我跑过去,扶着娘,看见娘的嘴唇已咬得裂开了一个大口子。娘从怀里掏出两张10元钞票,吃力地笑着说:“儿,总算借到了,天快黑了,快回学堂吧!”

 ⑪我拿着钱,无言地跪下了,泪水一点一滴地洒在钞票上。

⑫前几天,妹妹来信说,娘收到我在天安门前照的相片后,用一块新手绢小心地包着。几乎每天晚上她都要就着昏暗的灯光细细地瞅着,看的时候,总是一个人乐着„„

⑬读着读着,泪水不由得又盈满了我的眼眶,我又想起了娘,想起为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

(选自2009年5月6日《中国教育报》,有改动)

  1. (1) 本文采用的主要记叙顺序是什么?
  2. (2) 本文第⑧段画线部分的“那个誓言”指的是什么内容?
  3. (3) 本文第②段画线句子“多挺一挺,咬咬牙”表现出母亲什么样的品质?她把这句话说给儿子听的用意是什么?
  4. (4) 本文三次写“我”的流泪。请用简练准确的词语分别写出三次流泪的不同:第一次流出的是 的泪。第二次流出的是 的泪。第三次流出的是 的泪。
  5. (5) 概括指出本文主要选取了什么材料来歌颂母亲的?
  6. (6) 你觉得应该学习文中这位伟大的母亲的什么精神?
[原创] 下面语段中有两个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①翻开史铁生的散文,你不仅会被作品中的真情所打动,而且会被他那平实的文字所吸引。②史铁生用他的笔在平实的叙述中向人们阐述了人生的哲理。③画家会用浓重的构思和奇特的视觉构图抒发悲怆情感,而史铁生却运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来描述他的特殊经历。

  1. (1) 第①句语序不当,修改意见:
  2. (2) 第③句搭配不当,修改意见: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没有无私的母爱,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母爱是阳光,① ,也能让你感受到温暖; ②,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能让你感受到清凉;母爱是大树,即使季节轮回,也要固守家园,甘愿撑起一片绿荫。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秋天的怀念》文章的末尾写得最美,既有写景,又有抒情。母亲离开了我们,“我”和妹妹一起去看菊花。看菊花既是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也是对母亲遗愿的达成,还是“我”新生活的开始。“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既是母亲临终前无尽的嘱托,也是“我”明白的“我”生命的真谛,“我”要照顾好妹妹,和妹妹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活得更加精彩。表达了“我”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希望。 B . 老舍《济南的冬天》中一反以往厚重、富有沧桑感的现实主义风格,以轻快、自然的笔调描绘了一块冬天里的宝地。作者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用准确、优美的文字,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抒发了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C . 《猫》写了“我”们一家养猫的故事,其中详写第二只猫。因为第二只猫有趣、活泼,给我们一家人带来了很多快乐,并且能够抓老鼠。它的亡失让我们伤心了很久。这只猫集中表达文章热爱动物的主题。 D . 《植树的牧羊人》是法国作家让·乔诺1953年写的一篇小说,讲的是一个离群索居的牧羊人,通过近半个世纪坚持不懈地植树,把土丘变成了绿洲,他通过自身的经历证实了孤独者能够找到幸福的方法——爱让生活充满阳光。
下列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牛  告(dǎo)  笑嘻(xī) B .   告  到(xiù)  一声不(xiǎng) C .   院  上(qī)  罗摩那(yǎn) D . 浴  黄  笑(nì)  吉迦利(tán)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别说我们还太小,其实在美好的青春岁月里,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常会于不经意间被轻轻拨动。妈妈的唠叨,其实我懂;老师的眼神,其实我懂;同学温馨的鼓励和劝告,其实我也懂;自然界滋润万物的雨水、无私的春风、感人的画面、美丽的故事、课文中的形象、作者的意图……其实有好多我都能读懂。奇妙的感觉,温暖的情怀,美好的想象,深刻的哲思,会一瞬之间漾遍全身。是的,时间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坚韧,懂得幸福……

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以“我懂得了                  ▲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写出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