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知识点题库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波光鳞鳞       初春 B . 各得其所       脑瓜 C . 两全其美       取决 D . 委曲求全       一霎时
根据课文《散步》内容,将下面的文章情节补充完整。

“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一起散步—— ——————————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 (biàn)    笑(nì)  沐(yù)    (mó) B . 告(dǎo)    并(dì)   摆(yáo)    (chòu) C . 若(tǎng)    妹(zǐ)   菡(dàn)    斜(yī) D . (yà)   牛( péng)   盖(xī)    拦(zhē)
在下列横线上,仿照例句再续写两个句子。

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还要有:春天百花散发的缕缕芳香,夏日碧水带来的阵阵清凉。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 (1)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①去后至  乃:

    ②元方入门不  顾:

    来奉迎  故:

    ④先一日  期: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3. (3) 文段理解。

    ①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乙文侧重叙述。

    ②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那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

决定一家人走大路,是因为“我”偏爱母亲吗?下面回答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是。因为母亲生“我”养“我”不容易。 B . 是。因为母亲一直偏爱“我”。 C . 不是。表现“我”对母亲的照顾与尊敬,因为“我”伴儿子的时候还长。 D . 不是。因为散步本来就是为了让母亲活动筋骨。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永恒的母亲

       ①我的母亲——缪进兰女士,在19岁高中毕业那年,经过相亲,认识了我的父亲。母亲20岁的时候,她放弃进入大学的机会,下嫁父亲,成为一个妇人。

       ②童年时代,很少看见她有过什么表情,她的脸色一向安详,在那安详的背后,总使人感受到那一份巨大的茫然。

       ③等我上了大学的时候,对于母亲的存在以及价值,才知道再做一次评价。记得放学回家来,看见总是在厨房里的母亲,突然脱口问道:“妈妈,你读过尼采没有?”母亲说没有。又问:“那叔本华、康德和沙特呢?还有……这些哲人难道你都不晓得?”母亲还是说不晓得。我呆望着她转身而去的身影,一时感慨不已,觉得母亲居然是这么一个没有学问的人。我有些发怒,向她喊:“那你去读呀!”这句喊叫,被母亲丢向油锅内的炒菜声挡掉了,我回到房间去读书,却听见母亲在叫:“吃饭了!今天都是你喜欢的菜。”

       ④以前,母亲除了东南亚之外,没有去过其他的国家。八年前,当父亲和母亲排除万难,飞去欧洲探望外孙和我时,是我的不孝,给了母亲一场心碎的旅行。外孙的意外死亡,使得父亲、母亲一夜之间白了头发。更有讽刺意味的是,母女分别了十三年的那个中秋节,我们却正在埋葬一个亲爱的家人。这万万不是存心伤害父母的行为,却使我今生今世一想起那父母亲的头发,就要泪湿满襟。

       ⑤母亲的腿上,好似绑着一条无形的带子,那一条带子的长度,只够她在厨房和家中走来走去。大门虽没有上锁,她心里的爱,却使她甘心情愿把自己锁了一辈子。

       ⑥我一直怀疑,母亲总认为她爱父亲的深度胜于父亲爱她的程度。

       ⑦还是九年前吧,小兄的终身大事终于在一场喜宴里完成了。那一天,当全场安静下来的时候,父亲开始致词。父亲要说什么话,母亲事先并不知道,他娓娓动听地说了一番话。最后,他话锋一转道:“我同时要深深感谢我的妻子,如果不是她,我不能得到这四个诚诚恳恳,正正当当的孩子,如果不是她,我不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当父亲说到这里时,母亲的眼泪夺眶而出,她站在众人面前,任凭泪水奔流。我相信,母亲一生的辛劳和付出,终于在父亲对她的肯定里,得到了全部的回收和喜极而泣的感触。

       ⑧这几天,每当我匆匆忙忙由外面赶回家去晚餐时,总是呆望着母亲那拿了一辈子锅铲的手发呆。就是这双手,把我们这个家管了起来。就是那条腰围,没有缺过我们一顿饭菜。就是这一个看上去年华渐逝的妇人,将她的一生一世,毫无怨言,更不求任何回报的交给了父亲和我们这些孩子。

       ⑨回想到一生对于母亲的愧疚和爱,回想到当年读大学时看不起母亲不懂哲学书籍的罪过,我恨不能就此在她的面前,向她请求宽恕。今生惟一的孝顺,好似只有在努力加餐这件事上来讨得母亲的快乐。

       ⑩想对母亲说:真正了解人生的人,是她;真正走过来那么长路的人,是她;真正经历过那么多沧桑的,也全然用行为解释了爱的人,也是她。在人生的旅途上,母亲所赋予生命的深度和广度,没有哪本哲学书籍能够比她更周全。

       ⑪母亲啊母亲,在你女儿的心里,是源,是爱,是永恒。

       ⑫你也是我们终生追求的道路、真理和生命。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叙述的三件事。

  2. (2) 第⑤段中有一个比喻句“母亲的腿上,好似绑着一条无形的带子……”的作用是

  3. (3) 第②段“童年时代,很少看见她有过什么表情,……一份巨大的茫然”,“茫然”指的是

  4. (4) 第⑧段中“总是呆望着母亲那拿了一辈子锅铲的手发呆”,“发呆”一词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5. (5) 未段“你也是我们终生追求的道路、真理和生命”中,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阅读《秋天的怀念》,完成练习。

在生活中你也有任意而为的时候,这时父母是怎样对待你的?你能从他们的举动中感受到怎样的爱?请用150字左右来谈一谈。

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 . 对待一切善良的人,都应该做到真和忍:真者,真诚相待,不虚情假意。忍者,宽容忍让,不针锋相对。 B . “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这是韩愈盛赞同时代书法家张旭的话。 C . “海啸”究竟是一种什么现象?它是如何产生的?又该如何去预测?我们应该尽快搞清楚这些问题。 D . 毕业50周年同学会现场,昔日的少年,今天的老人,你拉着我的手,我搂着你的腰,说啊、笑啊、哭啊……那场面真的是太感人了。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 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B . 我那坚如磐石的信念被震开了一道细微的裂痕。 C . 看着身边熟悉的风景,我仿佛回到了久违的故乡。 D . 骤雨过后,荷叶上留下一颗颗珍珠。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花朝节的纪念

宗璞

    ①农历二月十二日,是百花出世的日子,为花朝节。节后十日,即农历二月二十二日,是先母任载坤先生的诞辰。

    ②在我们家里,母亲是至高无上的守护神。日常生活全是母亲料理——三餐茶饭,四季衣裳,孩子的教养,亲友的联系,需要多少精神!

    ③我自幼多病,常在和病魔作斗争。能够不断战胜疾病的主要原因是我有母亲。如果没有母亲,很难想象我会活下来。在昆明时严重贫血,站着就晕倒。后来索性染上肺结核休学在家。当时的治法是一天吃五个鸡蛋,晒太阳半小时。母亲特地把我的床安排到有阳光的地方,不论多忙,这半小时必在我身边,一分钟不能少。,我曾由于各种原因多次发高烧,除延医服药外,母亲费尽精神护理。用小匙喂水,用凉手巾覆在额上。有一次高烧昏迷中,觉得像是在一个狭窄的洞中穿行,挤不过去,我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一抓到母亲的手,立刻知道我是在家里,我是平安的。后来我经历名目繁多的手术,人赠雅号“挨千刀的”。在挨千刀的过程中,也是母亲,一次又一次陪我奔走医院。我过了四十岁,还是觉得睡在母亲身边最心安。

    ④母亲的爱护,许多细微曲折处是说不完、也无法全捕捉到的。也就是有这些细微曲折才形成一个家。小学时曾以“我的家庭”为题作文,我写出这样的警句:“一个家,没有母亲是不行的。母亲是春天,是太阳。至于有没有父亲,不很重要。”作业在开家长会时展览,父亲去看了,回来向母亲描述,对自己的地位似乎并不在意,只顾沉浸在他的哲学世界中。

    ⑤母亲对父亲的关心无微不至,父亲对母亲的依赖也是到了极点。我们的堂姑父张岱年先生说:“冯先生做学问的条件没有人比得上。冯先生一辈子没有买过菜。”细想起来,在昆明乡下时,有一阵子母亲身体不好,父亲带我们去赶过街子,不过次数有限。他的生活基本上是水来伸手,饭来张口。

    ⑥旧时有一副对联:“自古庖厨君子远,从来中馈淑人宜”,放在我家正合适。母亲在没有什么东西的情况下,变着法子让大家吃好。她向同院的外国邻居的厨师学烤面包,用土豆作引子,土豆发酵后力量很大,能“嘭”的一声,顶开瓶塞,声震屋瓦。在昆明时,一次父亲患斑疹伤寒,这是当时西南联大一位校医郑大夫诊断出的病,治法是不吃饭,只喝流质,每小时一次,几天后改食半流质。母亲用里脊肉和猪肝做汤,自己擀面条,擀薄切细,下在汤里。有人见了说,就是吃冯太太做的饭,病也会好。

    ⑦1964年父亲惠静脉血栓,在北京医院卧床两个月。母亲每天去送饭,有时从城里我的住处,有时从北大,总是第一个到。我想要帮忙,却没有母亲的手艺。父亲暮年,常想吃手擀的面,我学做过几次,总不成功,也就不想努力了。

    ⑧母亲把一切都给了这个家。其实母亲的才能绝不只限于持家。母亲毕业于当时的女子最高学府,曾任河南女子师范学校预科算术教员。她有一双外科医生的巧手,还有很高的办事能力。外科医生的工作没有实践过,但从日常生活中,从母亲缝补、修理的功夫可以想见。

    ⑨像春天给予百花诞辰一样,母亲用心血哺育着,接引着。亲爱的母亲的诞辰,是花朝节后十日。

(有删改)

【注】①中馈:指家中供膳诸事。

  1. (1) 为什么说“在我们家里,母亲是至高无上的守护神”?
  2. (2) 选文第④段写“我”作文中的“警句”,有什么用意?
  3. (3) 作者对母亲才能的叙写有详有略,请简要分析。
  4. (4) 联系全文,说说结尾段有哪些作用。
本文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用与母亲、孩子一同散步这个极为普通、细小的生活琐事,表达出“尊老爱幼、中年人要肩负起承上启下的历史责任”这一深刻的主题。请你也运用这种写作手法,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散步》作者莫怀戚 ,代表作有《务虚笔记》《我与地坛》等。 B .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悔恨。 C . 《金色花》和《荷叶·母亲》都是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作者分别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和中国女诗人谢婉莹。 D . 《咏雪》一文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了谢朗的文学才华。
填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朝代)人(姓名)组织编写的。“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可我却一直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地步,境地) B . 花儿们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坦率自然,毫不做作) C .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D . 妈妈动不动就在我身边絮絮叨叨的说,我只好假装听着。(形容说话啰嗦)
完成问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乙】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识李》

【注释】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②〔诸〕众多,一些,这些。

              ③〔游〕玩耍。④〔子〕果实。⑤〔折枝〕压弯了树枝。⑥〔竞〕争着。

              ⑦〔走〕跑。⑧〔信然〕的确是这样。

  1. (1) 解释下面划画线字的意思:

    ①俄而雪           ②撒盐空中可拟

    与诸小儿游     ④戎不动

  2.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3. (3) 下列“之”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 左将军王凝妻也。 B . , 信然。 C . 学而时习 D . 者不如好之者
  4. (4) 【甲】文中“兄女”回答好在哪里?【乙】文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完成问题

咏雪

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 (1)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儿女:②俄而:

    ③拟:  ④因: 

  2.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3. (3) 文章交待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作文

家,多么温馨的名字,每个人都有父母,都来自不同的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组成了一个家庭。这是一个充满关爱、充满亲情的家,家中乐趣多多。

请以《家庭趣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不少于500字。

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1. (1) 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臭到这花香。(     )
  2. (2)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荫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
  3. (3) 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篷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从一般人讲,只用这么平淡的两句话就够了。

②这样的“通”没有骄傲的文人所说的那样博大高深,所以是不论何人都可能达到的,并且是必须达到的。

③“词”使用得适合,“篇章”组织得调顺,便是“通”。

④一篇文章怎样才能算得“通”?

⑤反过来,“词”使用得乖谬,“篇章”组织得错乱,便是“不通”。

A . ④③①⑤② B . ①⑤④③② C . ④①②③⑤ D . ④③⑤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