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单元综合与测试 知识点题库

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 B . 援疑理(询问) C . 寡人矣(明白,懂得) D .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派遣)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鱼我所欲也》选自法家经典著作《孟子》。《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濂全集》,作者宋濂,宋代散文家,字景濂。 B .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腐儒的典型是周进、范进;贪官污吏的典型是汤奉、王惠;八股迷的典型是马静、鲁编修。 C . 中国古代的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D . “这个会议被他搅得不欢而散”和“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这两个句子都是被动句。
细品香茗,享受一苦、二甜、三回甘的茶趣;细品六月,欣赏夏日的浓墨重彩;细品唐诗宋词,感叹古韵的典雅;细品身边小事,感悟生活的真谛……

请以“细品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B .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濂全集》,作者宋濂是元末明初文学家。《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序言。 C . 《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亦称范履霜,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 D . 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翻译:优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B .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翻译:我特地将自己求学的艰难告诉他。 C .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翻译:虽然这样,但是,从先王那里接受的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轻易交换! D .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翻译: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真的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目前,中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为此,某校九年级(3)班将以“正确使用手机,争做守纪学生”为主题召开一次班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 (1) 请简要写出本次主题班会的意义。
  2. (2) 下面是本次班会的活动环节,请你补全所缺的环节。

    环节一:开场白

    环节二:讲手机的故事

    环节三:

    环节四:

  3. (3) 你的同桌小明上课时玩手机,在被老师发现并制止后,小明对这位老师产生了抵触情绪。对此你将如何劝说小明?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偷生)        所识穷乏者我与(同“德”,感恩、感激) B . 此之谓失其本心(指人的羞恶之心)    以大小(交换) C . 广于君(增广、扩充)        天下缟素(穿白色丧服) D . 长跪而之(感谢)          万钟于我何焉(益处)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战国策》是东汉刘向根据战国史料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 B . 孟子,名轲,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 C . 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讲究韵律,通常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D . 苏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人物,并称“苏辛”。
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
  1. (1) 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 (2) ,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 (3) 身不得,男儿列,。(秋瑾《满江红》)
  4. (4) 古代的仁人志士在“生”与“义”不能兼得时,总会以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的“”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
综合实践。海滨中学九年级(2)班的同学们搜集到了下面的新闻材料,他们围绕这一热点话题开展了专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后面的题目。

    近期,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08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5.2%的受访家长称身边中小学“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现象普遍,且在小学中最为突出(77.2%),高于初中的比例(69.8%)。有家长表示“几乎没听孩子说过有关课间玩耍的趣闻”。

  1.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2. (2) “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现象,引发了社会的热议。有的人赞成,认为课间十分钟,学校内安安静静,更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也能减少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有的人反对,认为课间十分钟应该热热闹闹,学生要走出教室,开展课间活动。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呢?请简要阐明自己的主张。
  3. (3) 如果想进一步深入了解这一现象,我们还可以采访学生和老师,请你分别设计一个采访问题。

    学生:

    老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正是青年读书时

刘少华

    ①人年轻时,无论多么忙碌或是贫穷,有一种快乐谁都无法剥夺,那便是读书。但青年人读书,有时会有热情、少方法,战略上异常重视、战术上捉襟见肘,不得其门而入。关于如何读书,前人进行了诸多总结,依我看,如下四点能做到便十分不易,却也十分有益。

    ②首先,要追求把书“读完”。当年,金克木先生写《书读完了》,让人大吃一惊。别说书海无边、时间有限,就算只读2019年初至今出版的中文书,正常人穷其一生都不可能。为何金克木先生敢说“书读完了”?其实,这背后是对读书的系统思考。比如中国古书,其中的头绪、结构、系统有据可循,其中有些书是绝大部分书的基础——金先生举例说,如果研究“红学”,那么《红楼梦》就是一切的基础,没有捷径,非读不可。

    ③以此类推,青年人读书,应当从源头去读,在脑海中搭起一个“格式塔”,日拱一卒。在青年时期、记忆力最强时,先尽量“输入”,快速吸收基础知识,打好底子。书当然是看不完的,但在年轻时打下广博的基础,却能“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④其次,要仰仗经典之力。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借小说主人公之口说,“我只是不愿意在阅读未经过时间洗礼的书籍方面浪费时间”。这话听着刺耳、偏执,背后却有一番考量。大浪淘沙始见金,时间这个公平的见证者,为人类淘汰了不计其数的书,却同样留下了卷帙浩繁的佳作。阅读经典,是进入人类知识殿堂的捷径。

    ⑤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对此感受极深,甚至专门写出一本《为什么读经典》。书中,他为经典作品下了诸多定义,其中第一条便是,“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信哉斯言!因为经典作品反复接受一代又一代人洗礼,总能跨越时代,进入群体的记忆中。即便这些作品需要你花力气、下功夫阅读,也是值得的。知识青年,不读经典,何以自立?

    ⑥此外,还要经常打开新书。我们关于读书的经验,大都来自前人。然而审视我们所处的时代,与过去又有些不同。知识更新速度爆炸性增长,一日不学便有跟不上之感。即便当下互联网如此发达,人类最优秀的知识结晶,依然倾向于以出版的方式固化。畅销书榜上,让人失望者有之,给人启发者却更多。许多经典都曾流行一时,今日之流行未必不是明日之经典。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直指当下或未来、瞄准过去被忽视的真问题的书,对我们的工作生活是有益的指导。

    ⑦读书得读其闪光点,尤其对当下出版的书更要抱以宽容与理解之心。创新的见解、观点、结论问世时,因其往往领先于时代,往往不容易被接受。青年人更应对世界投以好奇的目光,最先去发现、去接受新书中那些对世界可能有推动作用的闪光点。好奇与新知,是两盏时时互应的明灯。

    ⑧最后,读书要“手脚并用”。人的记忆力有相当的局限性,人的理解力亦需要多重辅助。动手记下要点,动手写下感受,动手转发给师友,便多了一种理解的可能性。应当既读万卷书,又行万里路;既从书中汲取营养,又将知识应用于现实;既以书为友,又以实践为师……在一个崇尚奋斗的时代,青年人既不能做“书呆子”,也不能做“清谈客”,知识中的相当一部分必须与现实对接,书本中的文字需要在纸张外落地生根。

    ⑨人生的许多变化,也许正是从学会正确读书开始的。而做一个读书人最幸福的是,眼前是无尽的书籍世界,我们在其中能寻觅到、体验到通往更大世界的千万条路。(刘少华)

(选自2019年4月21日《人民日报》)

  1. (1) 通读全文,作者认为应该怎样读书?
  2. (2) 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 (3) 如何理解“好奇与新知;是两盏时时互应的明灯”这句话的含义?
  4. (4) 简要分析第⑧段的论证思路。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B .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C .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D . 长烟/落日/孤城闭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鱼我所欲也》《唐雎不辱使命》《送东阳马生序》分别选自孟子所著《孟子》、刘向所著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和元末明初文学家宋濂的《宋濂全集》。 B . 《送东阳马生序》的“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C .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的词,其中“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 D . 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就运用典故表达词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节选)

《孟子》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 (1)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尔而与之      蹴:

    ②所识穷乏者我与            得:

    为身死而不受            乡:

    ④是亦不可以乎            已:

  2. (2) 下列各组划线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呼尔与之  潭西南 B . 是亦不可以已  颓然其间者 C . 则生  寡人以五百里地易安陵 D . 今为妻妾之奉之  不足外人道也
  3. (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此之谓失其本心。

  4. (4) 这篇文章论证了什么观点?节选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诗歌鉴赏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 (1)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所展现的画面。   
  2. (2) 本首“壮词”以“可怜白发生”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3. (3) 下列诗句中,哪一项与“梦回吹角连营”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最接近?(    )
    A .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晏殊《玉楼春》) B .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C . 五更归梦二百里,一日思亲十二时。(黄庭坚《思亲汝州作》) D .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优质的服务使聚丰酒楼在开业就引起业界瞩目的重要原因。 B . 我班同学认真讨论和聆听了班主任激动人心的考试动员报告。 C . 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我市农村人口数量较五年前减少了一倍。 D . 近年来,广东坚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以高质量发展保障高质量民生供给。
给下面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此说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也反映了人们的口味与地理环境存在着相应的联系。

②其中,粤菜、川菜、鲁菜、淮扬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被称为“八大菜系”,不同的菜系,其口味有很大的不同。

③过去,人们常把中国人的口味概括为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④譬如,喜辣的饮食习俗多与东部地区气候潮湿有关,经常吃辣可以驱寒祛湿;过去新鲜蔬菜在北方是罕见的,所以,人们习惯把菜腌制后慢慢食用,这样,北方大多数人就养成了吃咸的习惯。

⑤与丰富的主食相对,作为副食,中国菜肴在长期烹饪中出现了许多流派,并形成不同类型的地方菜系。

⑥米食和面食是汉族主食的两大类型,南方以米食为主,北方则以面食为主。

A . ⑥⑤③①④② B . ③①④⑤②⑥ C . ③②⑤①⑥④ D . ⑥⑤②③①④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太学是我国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元、明、清时期不设太学,设国子学或国子监。司业、博士都是古代学官名。 B . 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C . 别号即文人或有身份地位的人以居住地或室名为自己取的别称。如: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苏轼号东坡居士,白居易号易安居士等。 D . 序是一种文体,一般分为书序和赠序。书序类似于今天的“引言”“前言”;赠序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就是一篇表劝慰的赠序。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某县公安局通报称,违法嫌疑人徐某编辑文字“某县××司机,现已确诊,各科级干部,社区,乡镇已有多名感染,接触者一千多人被隔离,千万别乱跑了”发送给自己的微信好友和其他微信群。之后,该信息被大量不明真相的网友转发,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引发不良社会后果。

材料二:由于网络传播速度快,加之造谣者往往“语不惊人死不休”,网络谣言便会在短时间内传遍千里,成为一个不稳定因素的节点,而这些节点串联在一起,就会成为引发社会突发群体事件的导火索。一旦网络谣言对社会造成了危害,要去破解它、弥补它,需要付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成本。

材料三:

  1. (1) 阅读材料一、二,写出两点探究结果。
  2. (2) 材料三这幅漫画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问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 (1) 下面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雁”“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思念家乡,与成就功业的矛盾心理。 C . 这首词既表达了词人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 . 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2. (2)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