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知识点题库

 如图A为部分动物分类图解,图B示家鸽的呼吸系统.请回答:(方括号内填写编号)

  1. (1) 生物分类的最基本的单位是 

  2. (2) 图A的几种动物中,与家鸽的共同特征最多的是 ;与家鸽的亲缘关系最远的是 .

  3. (3) 珠颈斑鸠的学名是Stretopelia chinenesis,这种命名方法是由瑞典生物学家林奈首创的 

  4. (4) 家鸽属于鸟纲,身体呈 形,其体表被有 ,前肢变成 ;除了肺以外,家鸽还由图B中的结构[ ]辅助进行双重呼吸.

  5. (5) 家鸽和鲫鱼各有哪些形态结构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请各写出1项.

    家鸽:  , 鲫鱼: 

在科学学习中,当我们需要研究看不见的现象或不易测量的科学量时,就必须设法寻找由该对象产生的各种可见的效应,由此来判定对该对象的存在、大小等情况,这种研究方法称为转换法.下列研究方法不属于转换法的是(  )

A . 通过CO2分子模型认识CO2分子结构 B . 通过小树弯曲认识力的存在 C . 用小磁针确定磁体周围是否存在磁场 D . 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
英国的生物学家赫胥黎通过什么方法,第一次提出人猿同祖(   )
A . 比较解剖 B . 科学推测 C . 假设 D . 科学探究
在观察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时,应注意观察比较它们的(   )
A . 不同之处 B . 相同之处 C . 体型大小 D . 外部形态
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我市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城市广场周边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结果如表:

组别

PM2.5(微克/立方米)

清晨

(5:00~7:00)

(车流量最小)

上班时段

(7:00~9:00)

(车流量大)

中午

(12:00~14:00)

(车流量小)

下班时段

(17:00~19:00)

(车流量最大)

第一组

20

90

50

100

第二组

24

85

45

110

第三组

22

88

42

120

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得出了“车流量越大,空气中PM2.5的浓度越高”的结论.请问该生物兴趣小组的研究方法是(   )

A . 观察法 B . 实验法 C . 比较法 D . 文献法
对照实验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不是用来作对照实验的是(    )
A . B .      C . D .
磁场是一种看不见的特殊物质,我们可以通过磁场对小磁针作用的效果来认识它。这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列研究实例中不是采用这种研究方法的是(    )
A . 比较温度的高低,我们可以通过液体受热后体积的变化来认识它 B . 学习磁场,我们用磁感线描述磁场来认识它 C . 了解电磁铁磁性的强弱,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它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认识 D . 电路是否有电流,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电路中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来认识
板栗,有“干果之王”的美称,营养丰富,是健胃补肾的上等果品。但板栗好吃壳难剥,板栗加工厂常采用“低压法”去壳:在 2 千帕低压条件下,将板栗加热到一定温度,板栗内的水分汽化,短时间内无法逸出,致使壳内外存在很大的气压差,使外壳爆裂实现去壳。某科研小组想研究板栗用“低压法”爆壳时,爆壳率与温度的关系。图甲是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过程如下:

①准备实验板栗若干份,每份 2 千克。

②设置爆壳箱内气压恒为 2 千帕,分别在 60℃、65℃、70℃、75℃和 80℃的温度下对

5 份实验板栗进行爆壳,每次爆壳时间均为 60 分钟,记录爆壳数并计算爆壳率。

③重复步骤②进行多次实验,并计算各温度下爆壳率平均值,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

  1. (1) 重复步骤②进行多次实验,并计算各温度下爆壳率平均值的目的是
  2. (2) 实验板栗除了品种相同外,还需控制哪些因素相同?(写出 2 点)。
  3. (3) 分析图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人体皮肤很薄,这簿簿的一层表皮有什么作用?让我们用苹果的外果皮来模拟人体皮肤对细菌的阻挡作用来进行实验。

①准备3个透明的塑料袋,分别贴上“1”“2”“3”标签。

②将3个新鲜苹果洗干净,用纸巾将苹果表面的水擦干。

③把一个果皮完整的苹果放入贴有“1”号标签的塑料袋中,扎紧袋口。

④取一支牙签,用酒精棉球擦拭牙签进行消毒,再将消毒后的牙签插入已经腐烂的苹果中拔出,将沾有的腐烂物涂抹在一个果皮完整的苹果表面(千万不要划破外果皮),重复以上动作3次,将这个苹果装入贴有“2”号标签的塑料袋中,扎紧袋口。

⑤另取一个果皮完整的苹果,用水果刨刀刨去一片外果皮,再用消毒牙签插入已经腐烂的苹果中拔出,将沾有的腐烂物涂抹在已削去外果皮的苹果表面,重复以上动作3次,将这个苹果装入贴有“3”号标签的塑料袋中,扎紧袋口。

⑥将3个塑料袋统一放在温暖、避光处。每隔3天定时记录,连续15天。

⑦实验完毕,将烂掉的苹果连同塑料袋全部倒入不可回收的垃圾桶中。    

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本实验中腐烂的苹果起到的作用是
  2. (2) 实验第⑥步中,要定时观察记录各个苹果的
  3. (3) 请你预测一下实验的结果是
  4. (4) 在科学研究或学习中,常因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要创造条件进行模拟实验。下列教材实验中,也是进行模拟实验的是(填字母)     
    A . 纸锅烧豆腐 B . 肥皂膜实验 C . 芝麻和黄豆混合 D . 酒精蒸发实验 E . 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 F . 乙醚液化实验 G . 演示板块张裂运动
我们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会了很多科学方法,如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放大法、分类法、模型法等,下列用到模型法的是(    )
A . 根据生物能否进行光合作用分为植物和动物 B . 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C .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D . 将一用细线悬挂着的乒乓球轻轻靠在发声的音叉上,乒乓球会被弹开,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对原子结构探究科学家们提出不同的观点,道尔顿最早提出原子的概念并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汤姆生认为原子是“嵌着葡萄干的面包”,卢瑟福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后,认为原子是“行星模型”……。
  1. (1) 如今看这些观点是不完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这体现科学是需要不断完善的和修正的过程,对此你还能有什么感悟
  2. (2) 科学家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α粒子运动轨迹如下图,根据示意图你认为能推测出的原子结构为以下的(填选项)。

  3. (3) 用能被感知的现象来表现难以感知或度量的事物、现象,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卢瑟福用该研究方法来说明原子核的存在。下列实验研究与该方法不同的是(    )


科学研究有许多方法,下列课本实验中与其他三个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的是(    )
A . 研究二氧化碳可溶性 B . 证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 C . 探究茎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部位 D . 研究分子间存在空隙
模拟实验是认识科学现象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分子间有空隙可用“黄豆和芝麻混合”实验来模拟 B . 要探究泥石流形成的原因,可以用“土质山谷模型”实验来模拟 C . “铅笔在篮球上的运动”实验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D . 用科学书做“板块相撞”模拟实验,体验板块碰撞会形成山脉
如图所示的Ⅰ、Ⅱ、Ⅲ三组实验,以下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若Ⅰ实验中再增加一个动滑轮,则新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会增大 B . Ⅱ实验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所拉物体重力的大小无关 C . Ⅲ实验利用转换法来体现电流产生热量的大小 D . 测Ⅰ、Ⅱ的机械效率时,均要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科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科学量,常用一些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科学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下列事例中不属于这种方法的是(   )
A . 在研究“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时,我们引入“水路”同“电路”进行类比 B . 灯泡发光说明电路中存在电流 C . 小敏根据爸爸捏住尺的刻度大小测试爸爸的反应快慢 D . 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示数来比较电阻丝电阻的大小
为了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复杂事物,人们会通过制作模型或模拟实验进行研究。下列不属于模拟实验的是(    )
A . 研究板块张裂实验 B . 研究地球形状实验 C . 研究分子间有引力 D . 研究分子间有空隙
为了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被直接观察到或者复杂事物的形态、特征和本质,“模拟实验”是   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以下实验不属于该方法的是(   )

A.地球形状实验

B.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C.地球板块碰撞

D.气体扩散实验


A . A B . B C . C D . D
“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以下不属于该研究方法的是(   )
A . “土质山谷”实验研究泥石流成因 B . “板块相撞”实验研究地球板块碰撞 C . “铅柱粘合”实验研究分子之间有引力 D . “芝麻和黄豆混合”实验研究分子之间有空隙
雨滴落在裸露的土壤上,使部分土粒飞溅而造成侵蚀。若雨滴落在草本植物上,经叶片遮挡,在叶片上短暂停留后沿叶片滴落,该过程会改变落地雨滴的直径等因素而改变落地时的动能,从而改变对土壤的侵蚀程度。

某科研小组为研究草本植物的茎高和叶片面积大小对雨滴经叶片遮挡后直径的影响,取茎高和叶片面积不同的植株,按如图装置进行9组实验:

①     取茎高为10厘米、叶片面积为16厘米2的植株放入装置,雨滴下落经植株叶片遮挡后洒落在底盘上,按一定方法测得经叶片遮挡后雨滴平均直径。

②     换用其它植株,重复上述实验,记录并整理数据如表。

组别

1

2

3

4

5

6

7

8

9

叶片平均面积(厘米2

1.6

3.2

4.7

茎高(厘米)

10

20

30

10

20

30

10

20

30

经叶片遮挡后雨滴平均直径(毫米)

2.38

2.48

2.55

2.55

2.67

2.72

2.65

2.76

2.82

  1. (1) 将茎高为10厘米的植株换成20厘米的植株进行实验时,应如何调节升降杆高度?
  2. (2) 分析表中数据,判断经植株叶片遮挡后的雨滴平均直径受哪个因素影响更大,并在上表9组中选择3组(用组别序号表示)作为证据。
  3. (3) 结合实验结果和能量知识,解释“草本植物茎高越小、叶片面积越小,雨滴经其遮挡后对土壤的侵蚀程度也越小”的原因。
把长短和粗细均相同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这是探究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B . 通过灯泡的亮度判断电阻大小,这里用到了转换法 C . 把铜丝接入电路时灯泡更亮,说明铜丝比镍铬合金丝的电阻小 D . 若要实验现象更明显可以把小灯泡换成电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