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题库

某研究小组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1. (1)

    利用图一实验验证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 的性质。要让蜡烛自下而上熄灭,选用图一中的 装置更易成功。

  2. (2)

    利用图二装置验证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他们先关闭K1 , 打开K2 , 往导管中缓缓通入600毫升二氧化碳,丙、丁容器中均无明显现象;然后打开K1 , 关闭K2 , 继续往导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到丁容器中出现浑浊(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大约能吸收1体积二氧化碳)。根据以上现象,可以推断本实验中二氧化碳 。

         A.一定与氢氧化钙反应    B.可能与氢氧化钙反应 C.一定与氢氧化钠反应    D.可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下列对课本中相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 电解水实验能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B .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能说明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 . 黄豆与芝麻混合的实验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D . 二氧化碳灭火实验能说明二氧化碳不助燃、不可燃、密度大于空气
 下列图象有关量的化趋势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  )


A . 在一定量的CaCl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 B . 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 . 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足量)反应 D . 等质量CaCO3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热 B . 加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C . 生石灰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白色固体变成白色浆液,吸收大量的热 D . 把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银白色固体表面有铜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工业上煅烧石灰石制取生石灰,建筑业上利用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熟石灰用以抹墙,熟石灰吸收空气的二氧化碳气体后变成坚硬的石灰墙,这些过程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依次为:

某研究小组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1. (1) 利用图一实验验证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要让蜡烛自下而上熄灭,选用图一中的装置更易成功.

  2. (2) 利用图二装置验证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他们先关闭K1 , 打开K2 , 往导管中缓缓通入600毫升二氧化碳,丙、丁容器中均无明显现象;然后打开K1 , 关闭K2 , 继续往导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到丁容器中的出现浑浊(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大约能吸收1体积二氧化碳).根据以上现象,可以推断实验中二氧化碳______。

    A . 一定与氢氧化钙反应 B . 可能与氢氧化钙反应 C . 一定与氢氧化钠反应 D . 可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1. (1) A实验的目的是区分硬水和软水,试剂X是;振荡后产生泡沫较多的是(填“硬水”或“软水”)
  2. (2) B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浸在(填“热水”或“冷水”)里的Y型管中白磷燃烧;该实验得出了可燃物燃烧的一个条件是
  3. (3) C是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图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为
将盛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插在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槽中,能看到的现象是:
  1. (1)
  2. (2)
  3. (3)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化学课上做过许多实验,根据下列四个实验,回答问题:

  1. (1) A实验中先,再点燃氢气,以免发生爆炸.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 (2) B实验中开始时U型管两端的红墨水液面相平,一段时间后,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3. (3) 将白纸剪的五角星用紫色石蕊试液喷湿,放入集气瓶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4. (4) 集气瓶D中的铁丝没有燃烧,从燃烧条件来说,原因是

用如图装置(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测定某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中,通过测定丙装置质量的改变值,就能达到目的(样品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

  1. (1) 丁装置的碱石灰为生石灰和NaOH的混合物,能充分吸收空气中的水和CO2 , 防止空气从右侧进入丙,如果没有装置丁,测量结果将(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 (2) 为排除生成的CO2残留在装置内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实验后继续通入气体X,则气体X可以是        

    A . 氮气 B . 空气      C . 经干燥处理的空气 D . 除去CO2的空气
  3. (3) 准确称取牙膏样品5g放入乙装置内,反应完全后称得丙装置质量增加0.44g。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向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再进行加热,溶液颜色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
A . 红色-紫色-红色 B . 紫色-红色-紫色 C . 红色-紫色-蓝色 D . 红色-无色-红色
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A中盛有稀硫酸,B中盛有碳酸钠固体,C中盛有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 1】打开 K1 , 关闭 K2 , 将 A 中溶液滴入 B 中,气球明显鼓起,打开 K2 , 关闭 K1 , 一段时间后,气球没有明显变瘪。

实验1没出现预期的实验现象,改进后重新加入药品进行实验2。

【实验 2】打开 K2 , 关闭 K1 , 将 A 中液体滴入 B 中,用燃着的木条放在 K2上方的导管口处,木条熄灭。上述实验操作的目的是。然后进行后续实验, 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后续实验的操作及现象是。写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现用下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铁架台、铁夹等在图中均已略去).实验步骤如下:①按图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②准确称得盛有碱石灰(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的干燥管D的质量为ag;③准确称得mg纯碱样品放入容器b中;④打开分液漏斗a的旋塞,缓缓滴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⑤打开弹簧夹,往试管A中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称得干燥管D的总质量为bg.试回答:

  1. (1) 若④⑤两步的实验操作太快,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填“偏大”或“偏小”);
  2. (2) 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3. (3) 若没有C装置,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填“偏大”或“偏小”);
  4. (4) E装置的作用是
通过下列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 甲实验中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画出痕迹,可以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片大 B . 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氨水显碱性 C . 丙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 . 丁实验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如图所示,将气体X和气体Y同时通入液体Z,最终一定能看到液体变浑浊的是(    )

 

X

Y

Z

A

H2

N2

B

HCl

CO2

石灰水

C

CO2

O2

烧碱溶液

D

HCl

O2

硝酸银溶液

A . A B . B C . C D . D
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下列操作中最好的是(   )

 

A . 观察气体颜色 B . 闻气体的气味 C . 插入燃着的木条 D . 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某科学兴趣小组取适量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发生装置中的剩余溶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加纯碱溶液,绘制产生沉淀的图像如甲图所示。

  1. (1) 请写出B点对应溶液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2. (2) 乙图是甲图中O点到A点的反应微观实质模型图。(图中不同球体代表不同离子)则“●”表示(写化学符号)。
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来验证CO2气体的相关性质,实验步骤如下:

注: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水分和HCl气体挥发的影响,且图甲中产生气流缓慢。

  1. (1) 如图甲,将右侧三通管横放,打开仪器a(填名称)的活塞,使石灰石与稀盐酸充分接触,然后关闭仪器a,观察到三通管内的实验现象是
  2. (2) 取下图甲中的三通管,把贴有试纸A的那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如图乙,发生的反

    应是:(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的内壁时间长了产生的一层白色物质是(化学式),形成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
小科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做NaHCO3受热分解的实验。

  1. (1) 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
  2. (2) 实验结束时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 (填字母)。
    A . 先将导管移出液体,再熄灭酒精灯 B . 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