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知识点题库

黄铜是以Zn为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合金.黄铜渣中约含Zn 7%、ZnO 31%、Cu 50%、CuO 5%,其余为杂质.处理黄铜渣可得到硫酸锌,其主要流程如图(杂质不溶于水、不参与反应):

已知:ZnO+H2SO4═ZnSO4+H2O;CuO+H2SO4═CuSO4+H2O

  1. (1) 步骤Ⅰ中产生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 (2) 溶液A中的金属阳离子有 (填化学式).

  3. (3) 步骤Ⅰ、Ⅱ中均包含的操作名称为 , 此操作和步骤Ⅲ中的蒸发操作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4. (4) 溶液A的质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溶液C的质量.

将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碳酸钠溶液、氧化铁、锌粒五种物质两两混合,发生的反应共有(    )
A . 7 个 B . 6 个 C . 5 个 D . 4 个
将足量物质乙加入物质甲中,加入物质乙的质量与纵坐标 y 的关系不能用如图所示曲线表示的是(    )

选项

纵坐标 y

A

硝酸铜与硝酸银的混合溶液

锌粉

红色固体质量

B

氯化铁与稀盐酸的混合溶液

氢氧化钠

沉淀质量

C

不饱和氯化钠溶液

硫酸钾

溶质质量分数

D

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

稀盐酸

气体质量

A . A B . B C . C D . D
二氧化硫不仅是造成雾霾的元凶,而且还会造成局部地区的酸雨,某科技兴趣小组以小麦幼叶为实验对象,研究 SO2 对植物的危害。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硫酸溶液与固态的亚硫酸钠反应可产生SO2气体,设计实验如图所示:

  1. (1) 该小组从实验室取得溶质质量分数为 75%硫酸溶液 100克,含硫酸多少克?
  2. (2) 该小组若向制取 0.64g 二氧化硫,至少需要亚硫酸钠多少克?(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Na2SO4+SO2↑+H2O)
  3. (3) 在实验中,丙装置的作用是
  4. (4) 下列哪些措施可有效减少雾霾天气的形成

    ①禁止使用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

    ②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③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使用清洁能源

    ④倡导低碳生活,增强全民的减排意识

    ⑤种植夹竹桃、垂柳、木槿、山茶花、石榴等能吸收二氧化硫气体的植物

实验室有一瓶无色溶液,标签已模糊,但依稀可见SO4。为探究该溶液中是否有硫酸根,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甲、乙方案,并分别取样品实验、记录相关现象。

方案甲:样品 产生白色沉淀 沉淀不溶解

方案乙:样品 无明显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上述方案中,能确定该无色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的方案是;方案乙中,加入足量稀HCl的作用是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之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丁是一种红色的固体。则物质甲是,从乙的转化为丙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一烧杯中盛有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混合溶液的质量与所滴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1. (1) 在实验过程中,其中出现冒气泡的是(填“PA”或“AB”)段。
  2. (2) 逐渐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过程中,杯中溶液的pH如何变化?
  3. (3) 原溶液中HCl的质量是多少g?
  4. (4) 当滴入Na2CO3溶液至图中B点时,通过计算求烧杯中(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科学中较多的化学实验,据图判断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的实验是(   )
A . 探究Cu、Ag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B .  鉴别化肥KNO3和NH4Cl C . 干燥氨气   D . 粗测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某同学用一定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和一定质量的氯化钙粉末做实验。五次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氯化钙质量/g

碳酸钠溶液的质量/g

碳酸钙的质量/g

1

5.55

200

5

2

11.1

200

10

3

22.2

200

20

4

33.3

250

25

5

55.5

400

a

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过程中,最明显的反应现象是
  2. (2) 表中的a值是
  3. (3) 实验中所用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如图是指小凡用手势OK表示初中常见化学反应中生成水的不同方法,要求手指上的物质分别通过某种反应的基本类型直接生成水(如图中的H2O2、O2),则物质X一定不可能是(   )


A . H2 B . H2CO3 C . KOH D . CH4
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的组成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识含有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目的是通过测量有关数据,推算塑料组成元素的含量。

图中字母A至G均表示装置编号。请根据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由于发生装置A制取的氧气中混有CO2和水蒸气,为使D装置中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应该是

  2. (2) E、F装置是气体的吸收装置,该处的设计有不正确的地方,如何改进?,理由是

  3. (3) 碱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装置连接正确进G装置的作用是

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 B . C . D .
为了证明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能发生反应。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

资料:CaCl2+Na2CO3═CaCO3↓+2NaCl

实验一: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1. (1) 实验过程中需缓缓通入氮气,其作用是什么?
  2. (2) 写出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二: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

  3. (3) 打开活塞Ⅱ,将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加入锥形瓶中,立即关闭活塞Ⅱ,

    写出利用图示装置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操作及现象。

  4. (4) 实验后,取B中锥形瓶内的溶液,倒入烧杯中,若溶液呈红色,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溶液中是否有氢氧化钠,写出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A、B、C、D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它们均为初中科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一种红棕色氧化物,B物质的溶液呈黄色。则X可能为(   )

图片_x0020_22

A . H2SO4 B . HCl C . NaOH D . Fe(OH)3
有一天,某学习小组进行野炊活动,所带的物品如下表:

  1. (1) 在讨论中餐食谱时,他们发现所带食物不符合平衡膳食的要求,因为食物中缺少了
  2. (2) 到了目的地,同学们发现忘了给装食盐和碱面(主要成分是碳酸钠)的瓶子做标记,可用所带物品来鉴别。
  3. (3) 野炊活动中,有一同学被蜜蜂意外蛰伤,蜜蜂毒液呈酸性。其他同学马上利用肥皂水为其涂抹于患处,结果症状大大减轻,这是因为肥皂水呈性。
  4. (4) 野炊回来后,小科从资料中获悉:某晶牌酱油每100mL中铁营养剂的标准添加量是0.2g,铁营养剂中铁元素质量分数为重2.5%。由此可计算一瓶448mL该晶牌酱油中所含的铁元素相当于多少克硫酸亚铁中所含的铁元素质量?如果这些硫酸亚铁是通过铁和稀硫酸反应制得,则需要9.8%的稀硫酸质量多少?
某化工厂为综合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CaSO4 , 与相邻的化肥厂联合设计了制备(NH4)2SO4的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及原理】

沉淀池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为:CO2+2NH3+CaSO4+H2O=CaCO3↓+(NH4)2SO4

【讨论交流】

  1. (1) 若在实验室进行操作a,用到的玻璃仪器名称是
  2. (2) 操作b的步骤依次为、过滤,从而得到(NH4)2SO4晶体。
  3. (3) 经操作a后得到的固体物质在煅烧炉中高温分解生成X和Y两种物质,该工艺中,Y被作为原料之一循环利用。Y的化学式为
  4. (4) 沉淀池中也可能生成少量NH4HCO3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下列反应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 CuO→Cu(OH)2 B . BaCl2→BaSO4 C . Cu(OH)2→CuCl2 D . Fe2O3→Fe
为探究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进行如下实验:称取已部分被H,还原的氧化铜粉末(含Cu和CuO)7.2g置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50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再向烧杯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烧杯内固体物质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分析计算:

  1. (1) 加完50克稀硫酸后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出化学式);
  2. (2) Cu和CuO的混合物中,Cu元素和O元素的质量比为
  3. (3) a的值;
  4. (4) 实验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    )
A . Fe→Cu B . KNO3→NaNO3 C . Mg→MgO D . H2SO4→HCl
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个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