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真与玄奘 知识点

一、鉴真东渡
1.原因: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
2.过程:754年,鉴真第六次东渡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唐招提寺是友好见证。
3.意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玄奘西行
1.时间:贞观初年。唐太宗时期。
2.过程: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名寺,研习佛法,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3.贡献: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由其口述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鉴真与玄奘 知识点题库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 制度篇

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摘自历史教材(七下)

探究二: 科技文化篇

“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唐朝时,中央集权国家进一步发展,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联系更为密切。

探究三:  对外交流篇

汉、唐、宋都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其对外交往的特点也不断变化,从汉代的以陆路为主到唐朝的海陆并举,再到宋代以海路为主。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1. (1) 材料中提到的“长策”制度是指唐朝实行的哪一种选官制度?主要包括那些考试科目?

  2. (2) 根据所学知识, 说出唐朝统治者励精图治使唐朝达到了哪些社会盛世?(至少写两个)

  3. (3) 唐朝采取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举一例唐与少数民族友好相处的例子。

  4. (4) 唐朝实行这种民族政策的影响?

  5. (5) 根据所学知识, 说出我国唐朝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举一例即可)

  6. (6) 注重对外交往是唐朝成为开放社会的一个亮点,当时我国和许多国家有密切频繁的交往,其中最主要的是等国家。

  7. (7) 从材料中的人物的一些史实可以看出唐朝对外交往具有积极主动的特点。请你根据图片用史实说明唐朝中外友好交往的两个史例。

  8. (8) 从以上两个史实中我们可以得出对外开放交流与国家发展繁荣之间有什么关系?

  9. (9) 请你用一句话归纳概括唐朝的社会特点。

  10. (10) 谈谈唐朝这种局面的形成,对我们今天实现“中国梦”的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材料三:

  1. (1) 根据材料一,说明日本人眼中的唐朝是个怎样的国家?为此,日本人是怎样做的?
  2. (2) 材料二诗中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其中的“传道义”指的是什么?请你举例说明。
  3. (3) 诗中“唐风洋溢奈良城”表明了什么?
  4. (4) 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什么?
学习完唐朝的历史后,实验初中七年级5班计划以“繁荣开放的唐代文明”为主题出一期历史板报。以下是小虎同学设计的板报样式。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 (1) 【制度创新篇】唐朝已经用分科考试选拔人才,请问这是一种什么制度?
  2. (2) 【和谐盛世篇】唐太宗统治时,之所以出现了政治清明的盛世景象,与他广开言路、善于纳谏是分不开的,他重用的一位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是谁?唐太宗时期的统治被称为什么?
  3. (3) 【民族关系篇】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体现了他开明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
  4. (4) 【对外关系篇】唐朝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友好往来比较频繁,试举两例说明。
  5. (5) 【科技篇】唐朝时一项重要的科技发明节约了时间,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请问这项科技发明是什么?
  6. (6) 【艺术篇】请列举隋唐时期一个重要的艺术宝库。
  7. (7) 【启示篇】唐朝的繁盛给后人什么历史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材料三:

  1. (1) 根据材料一,日本人眼中的唐朝是个法度完善,文明发达,是值得珍视的国家,为此,日本人是怎样做的?
  2. (2) 材料二诗中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其中的“传道义”指的是什么?
  3. (3) 诗中“唐风洋溢奈良城”表明了什么?
  4. (4) 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请再写出一例与之相应的友好交往事例
  5. (5) 唐朝的繁荣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根据提示写出相应人物:
  1. (1) 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书法家:
  2. (2) 抗元被俘、坚贞不屈的南宋大臣:
  3. (3) 中日交流的使者:
  4. (4)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后世史书记载隋文帝:“每旦听朝,日昃忘倦,居处服玩,务存节俭,令行禁止,上下化之。”

材料二:唐太宗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材料三:如图。

材料四:唐代中国,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力强盛。唐文化融合域外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大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事件

人物

共同品质

共同影响

“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

“大唐文化传播到日本”

  1. (1) 材料一反映了隋文帝作为统治者有哪些优良品质?
  2. (2) 唐朝是一个长治久安的朝代并创造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唐太宗功不可没,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唐太宗哪一方面的过人之处?
  3. (3)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唐太宗开创封建社会又一个治世在民族政策上的举措。请从材料三中找出古今治国思想一致的语句。
  4. (4) 请写出隋文帝、唐太宗分别开创的封建社会盛世局面的名称。
  5. (5) ①
七年级(1)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朝的中外交往”,并拟订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
A .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 . 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C . 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D . 新罗派遣唐使来华
隋唐时期,中日交往的著名人物是(    )
A . 鉴真 B . 玄奘 C . 戒贤 D . 戒旺
杰出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下列历史人物与其事迹及作用搭配正确的是(   )
A . 隋文帝﹣﹣开凿大运河,沟通南北 B . 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 C . 玄奘﹣﹣西游天竺,写成《大唐西域记》 D . 赵匡胤﹣﹣统一全国,重文轻武
隋唐时期,对外贸易繁荣。居唐朝物产进口首位的国家是(    )
A . 日本 B . 波斯 C . 新罗 D . 天竺
据《大唐西域记》记载:“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难陵犯。……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下面哪位历史人物亲自经历了如此险恶的状况?(    )
A . 鉴真 B . 玄奘 C . 文成公主 D . 郑和
要想了解7世纪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新疆地区的历史状况,可以阅读 (    )
A . 《金刚经》 B . 《大唐西域记》 C . 《西游记》 D . 《史记》
指出下列表述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1. (1) 依据西游天竺的经历写成了《西游记》一书
  2. (2) 南宋末年的抗元英雄是寇准。
  3. (3) 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西夏之间的盟约。
  4. (4) 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贞观之治”。
舞蹈承载多元文化,体现对美的追求。

材料一   以下是中国古代舞蹈相关的文物

①舞蹈纹彩陶盆发现于青海省,属于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类型,距今约5000年

②西藏布达拉宫壁画(局部) 绘于17世纪,描绘了拉萨僧俗举行仪式,欢迎五世达赖喇嘛从北京返回西藏的场景

③敦煌莫高窟壁画(局部)绘于初唐,舞者赤脚袒腹,具有印度特点,伴奏所用的都昙鼓等来源于印度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材料二  北魏流行舞蹈“方舞”,舞者佩戴两件头饰,与汉族传统舞蹈“清商乐”相同; 下装为白裤、乌皮靴,与西域“龟兹乐”“安国乐”相似。“方舞”音乐安徐、闲雅,近于汉族传统,而脚下动作繁杂丰富,具有西域风格。

——摘编自袁禾《中国舞蹈通史》

材料三  北宋民间舞蹈不仅出现于瓦子、酒楼,在城市街巷、乡村场院也发展起来。由若干表演者组成的舞队数量繁多,表演形式多样,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文化夜市开始出现,市民在支付费用后,就可以观看舞蹈等表演。观舞写词也成为宋代文人 的风尚,据不完全统计,《全宋词》所录北宋时期描写舞蹈的词约有210首。

——摘编自李忻桐《北宋市民艺术研究——以宋人笔记为中心》

材料四  从古罗马流传下来的舞蹈传统在中世纪被禁止。14、15世纪人性、个性的解放使人们可以率性而舞,被教会禁止的双人群蹈开始盛行。舞蹈活动是如此地普及与频繁,以至于教会不得不承认肄蹈的作用,放松对群蹈的限制。

——摘编自瓦尔特·索雷尔《西方舞蹈文化史》等

  1. (1) 从材料一中找出能说明以下主题的文物。(写序号,多选、错选不得分)

    中国境内文明的起源: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方舞”所体现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举出这一时期体 现该特征的其他史实。
  3. (3) 依据材料三,概括北宋舞蹈艺术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4. (4) 依据材料四,说出14、15世纪前后欧洲舞蹈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说明变化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

——柳宗元

材料二: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的书信: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的上书

材料三: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1. (1) 材料一中“天可汗”是谁?为何少数民族称其为“天可汗”?
  2.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先皇帝”指的是谁?“合同(为)一家”指的是哪两家的关系?
  3. (3) 鉴真为中外交流做出了哪些贡献?他的事迹表明唐政府实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
我国古代对外交往频繁,促进了当时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下列历史人物与其对外交往的史实相符的是(    )
A . 张骞﹣﹣七下西洋,促进亚非交流 B . 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 C . 郑和﹣﹣西行天竺,学习佛教文化 D . 玄奘﹣﹣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下面两位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

A . 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 . 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C . 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 . 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我国古代对外关系经历了友好,也经受了挑战,中外交往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仔细观察下列图示,依据所学知识,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短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

②对年代尺中六例中外交往史实进行阐述,并写出你从中得到哪些认识?

③史实准确、语言流畅、表述成文,字数240字左右。

对外开放、双向交流是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能反映这一特点的历史事件是(    )
A . 文成公主入藏 B . 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 C . 安史之乱 D . 西北少数民族首领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下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纪念玄奘的特种邮票。若为此图填写介绍文字,正确的是(    )

A . 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B . 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C . 西游天竺,译介佛经 D . 平定叛乱,开疆拓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