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真与玄奘 知识点题库

自古以来,人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国际交流合作。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材料二  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习.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表示要利用“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
请回答:

  1. (1) 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终点在哪里?西汉末年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宗教是什么?来此宗教发源地取经的唐朝僧人是谁?

  2. (2) 当今提出的“海上丝绸之路”在明朝时有郑和下西洋,他率领的船队最远达到哪里?其远航与新航路的开辟在性质上有何不同?

  3. (3) “一带一路”战略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这一发展趋势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回眸历史,回望辉煌,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古代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以唐朝为最,唐朝堪称我国古代文明开放社会的典范。唐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外交往频繁,对后世影响深远。唐朝前期出现了治世、盛世的局面①,经济发展,对外交往活跃②,国内民族融合、文化辉煌③。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1) 注重对外交往是唐朝成为开放社会的一个亮点,请举出唐朝与日本、印度交往的典型史实各一例。

  2. (2) 继承与创新是社会繁荣的重要因素。唐朝继承和发展了隋朝什么制度?出现了哪些新的农业生产工具?

  3. (3) 请举出唐朝与吐蕃友好交往的一个事例。

  4. (4) “用事实说话”,请分别用一个史实证明材料中序号①②③代表的观点。

  5. (5) 唐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他们在治国措施上有何共同之处?

  6. (6) 隋唐社会繁荣给我们什么启迪?

汉、唐、宋都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其对外交往的特点也不断变化,从汉代的以陆路为主到唐朝的海陆并举,再到宋代以海路为主。对外开放与交流,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和强盛。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材料二:这是1974年泉州市后渚港出土的南宋中型远洋商船。该船长为34米,宽11米,深4米左右,载重量200吨以上。

材料三: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材料四: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南宋时泉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

  1. (1)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鉴真的身份以及东渡日本的目的?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当时外国商人成为中国海船常客的原因。

  3. (3) 请根据材料三写出政府为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

  4. (4) 依据以上材料,说说南宋时期泉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的原因有哪些?(写三点)

  5. (5) 唐朝和宋朝的对外关系,对于当前中国的对外交流与开放有何启示?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
A . 《史记》 B . 《大唐西域记》 C . 《马可·波罗行记》 D . 《资治通鉴》
梦回唐朝,千古一梦……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朝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材料一:“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秋色满苍梧。”

——李白:《哭晃卿衡》

材料二:中国古代有“学而优则仕”,“十年苦读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等这些社会现象,这些社会现象反映的是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所带来的变化,它改变了无数底层学子的命运。

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1. (1) 材料一中提到的晁衡是日本留学生。他来唐朝学习时还有一个什么身份?
  2. (2) 与此同时,唐朝学者也纷纷到世界各国去交流与学习,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两个重要事件。
  3. (3) 材料二中反映的哪一制度所带来的变化?唐太宗和武则天为这种制度分别做出什么贡献?
  4. (4) 材料三这句话是谁说的?这句话说明他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5. (5) 综合上述材料,唐朝的繁荣给我们今天国家发展有何启示?
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围绕“大国关系”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形成下列活动方案,请你也参与进来吧。
  1. (1) 活动一【解读图片——梳理历史脉络】

    从下列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任选两幅图片加以解读,并指出中日关系的基本走向。

    ①唐招提寺     ②签订《马关条约》    ③日本战败投降  ④田中角荣访华

  2. (2) 活动二【表解史实——探寻历史原因】

    下面表格反映了中英关系的历史变迁。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空白处的内容。

    时间

    事件

    原因

    1842年8月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860年10月

    中英《北京条约》签订

    1997年7月

    中国重新对香港行使主权

    2015年3月

    英国成为首个申请加入亚投行(中国主导成立)的主要西方国家

    搭乘中国的经济快车

  3. (3) 活动三【创设情境——分析历史现象】

    根据下面漫画中的图文信息,判断序号④⑤处分别指哪个国家,并分析它们之间隐含的矛盾。这些矛盾说明了什么?

    争吵与签约

  4. (4) 活动四【对比变化——说明历史趋势】

    补充填写图一中序号⑥⑦处相对应的内容。从图一到图二说明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图一美苏冷战示意图                      图二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材料四: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朐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 (1) 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2. (2) 材料二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这一制度的正式确立产生了哪些历史影响?
  3. (3) 材料三表明了唐太宗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他为什么?
  4. (4) 材料四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为后世留下的关于西域的一部历史地理著作是什么?
  5. (5)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唐朝具有一种怎样的时代特征?
《大国海图人物志:惊涛骇浪里的六道轮回》记载了一位中国高僧为了东渡日本,历尽千辛万苦,历时十二载,才完成夙愿。下列哪一项不是这本书介绍的内容(   )

A . 讲授佛经 B . 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等科技知识 C . 传播中国的绘画等文化知识 D . 写了一部《大唐西域记》
我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 唐朝的社会经济繁荣景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包的开放政策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

材料三 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大多在南方,主要的对外贸易海港有......政府在这里设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1. (1)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日本派使者来唐朝的目的。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例唐朝时对外交往的史实。据此可知,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3. (3)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三中的“专门机构”的名称。请写出当时两个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4. (4) 通过对唐宋时期对外关系的学习,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的罗马人把中国称为“丝国”。中国的丝绸在当时的欧洲是珍稀之物,穿丝绸服装成为高贵身份的象征。

材料二:

   

图1 鉴真塑像               图2玄奘西行求法

材料三:明朝中期,随着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特别是由于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时称倭患。

材料四: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趁明朝国势衰败之机,出兵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在台湾实行殖民统治。

  1. (1)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出“中国的丝绸”是通过哪一商路运到欧洲的?为这条商路的开通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是谁?
  2. (2) 材料二中“鉴真”的主要事迹是什么?图2“玄奘西行”的经历记载在哪一本书中?
  3. (3) 为解决材料三中的“倭患”,明朝政府派将领抗击倭寇。请写出一位。
  4. (4) 结合材料四,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人物是谁?
  5. (5) 综合上述材料,请拟定一个探究主题。
马克思曾说:“印度过去的全部历史,如果还算得上历史的话,就是一次次被异族征服的历史。印度的社会根本没有历史,至少是没有为人所知的历史。”下列选项中有部巨著在重建印度史学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它是
A . 《史记》 B . 《大唐西域记》 C . 《梦溪笔谈》 D . 《西游记》
搜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研究的课题是()
A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 . 中华文明的起源 C . 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D . 统一国家的建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安是整个丝绸商贸之路的起点。正是有了丝绸之路的沟通,长安拥有了海纳百川般雍容丰厚的文化。到唐朝时,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

材料二  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三 (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

材料四  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

请回答: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都城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的理由。请举出一例 这个时期中外友好交往的代表性事件。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前代”的主要原因。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及最远到达的地区。
  4. (4)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四反映出中国古代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贞观初年,不畏艰险,历经磨难,西行前往天竺取经的高僧是(   )
A . 法显 B . 鉴真 C . 玄奘 D . 萨迦班智达
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其“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是(    )
A . 加强了边疆管理 B . 开凿了丝绸之路 C . 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D . 扩大了唐朝疆域
“轻舟浮渡,六次成功临彼土。愿力无边,招手冯夷看海天。高坛讲律,盏盏禅灯明暗室。杖锡千家,环海都开友谊花。”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 . 张骞通西域 B . 玄奘西行 C . 鉴真东渡 D . 澶渊之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唐·杜甫《忆昔二首》

材料二: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三: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玄奘西行带回大量佛经,他口述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天竺等地区的宝贵资料;鉴真东渡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 (1) 据材料一指出该诗人生活在唐朝哪位皇帝在位时期?他被称誉为什么?他的诗被后人称誉为什么?
  2. (2) 阅读材料二,据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成熟办法”。他被周边各族首领尊奉为什么?举出唐太宗“赢得了他们的爱戴”的史实。
  3. (3) 举出一个唐朝中外交流典型事例。根据材料三,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唐文化的特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贞观年间他从长安出发历经十五年西行求法后返回,期间他游历了诸多国家,其所见所闻由弟子记录成《大唐西域记》一书。此外,他精通梵语,将本土佛教经典《大乘起信论》翻译成梵文流传天竺,又受天竺请求,率众翻译《道德经》,也曾将印度带回的佛经译为汉文。

——摘编自谭晓祎《影响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效果的原因探析》

  1. (1) 根据材料,指出文中“他”的名字。
  2. (2) 小历认为,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呈现出双向性的特点。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习.平同志的全方位外交首推“亲、诚、惠、容”概念。自古以来,中国政府和民间都秉承与邻为善的友好理念进行对外交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方,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

一一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是曾多次抵达东南亚、南亚和非洲东海岸。作为明朝的外交使节和贸易代表,郑和始终奉行“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的和平外交,和沿途国家相互尊重,友好相待。……在贸易活动中,采取议价成交方式和厚往薄来的做法,以丝绸、瓷器等中国特产与当地人平等交易。同时,郑和船队还把中国的一些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医学等带到了沿途国家。

一一摘编自《郑和下西洋论文集》

材料三:固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至少2点)。并列举出两个唐朝对外交往的事件。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该政策对近代中国的发展有什么重要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政策的变化。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时,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向唐朝派遣留学生,日本的“遣唐使”有留学僧人,也有留学生……唐朝,很多西方国家的宗教传到中国,一方面是来自西方的传教士,另一方面也有中国人到国外去学习佛教的…… 

 ——孟宪实《唐朝的中外文化交融》 

 材料二:如下图 

 

 材料三: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义抗强胡。 

 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 

 ——张学良 

 材料四:康熙帝不仅是“康乾盛世”的开拓者,更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通过平定地方叛乱和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实现了对全国的统治。我国辽阔的疆域版图在清朝前期基本奠定。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 (1) 材料一中“到国外去学习佛教”的著名人物是谁?依据材料分析当时的唐朝实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 
  2.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指出其特点。 
  3. (3) 材料三诗中称赞的古代民族英雄是谁?“强胡”指的是哪一侵略者?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清朝前期对台湾采取的措施有什么意义?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列举康熙帝在东北地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两例史实。 
  5. (5)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以上探究拟一个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