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真与玄奘 知识点题库

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贞观之治】

材料一: “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       ──吴兢《贞观政要》

【和同一家】

材料二: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制度创新】

材料三: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李白《哭晁衡卿》

【开放交流】

材料四: 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选自人教自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 (1) 材料一中“吾”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吾”是如何避免“一朝而败”的?

  2. (2) 吐蕃人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

  3. (3) 根据如图回答材料二中松赞干布的求亲使者来到了长安,唐朝政府具体应由六部中哪个部门负责接待?

  4. (4) 材料三中晁衡是遣唐使中比较突出的代表,日本的大化改新就是由留学唐朝回国的人策动的。唐代新政中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什么?

  5. (5) 试举两例唐朝时主动对外交往的事例。你从他们的身上感悟最深的精神品质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李世民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1. (1) 材料一体现了什么民族政策?这一政策有哪些表现方式?

  2. (2) 材料二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唐朝的民族政策和对外交往留给我们什么历史启示?

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
A . 鉴真东渡 B . 玄奘西行 C . 文成公主入藏 D . 遣唐使到来
下列史实与“古代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这一主题相符的选项是(    )

①玄奘西行    ②岳飞抗金    ③戚继光抗倭    ④日本遣唐使来中国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其“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    )
A . 加强了边疆管理 B . 开凿了丝绸之路 C . 传播了中国文化 D . 扩大了唐朝疆域
某学习小组开属研究性学习,他们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蓄和亲”、“鉴真东渡”等有关资料,由此可如他们研究的课题是(   )
A .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D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下列图片中的文物能够共同印证(   )

《大唐西城记》内页(书影)

洛阳出土的东罗马金币

登封少林寺

A . 佛教文化交流 B . 吉代中国艺术成就 C . 古代中外交流 D . 中外民族间的交融
下列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
A . 日本遣唐使来华学习 B . 鉴真东渡 C . 新罗商人来华经商 D . 玄奘西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玄奘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鉴真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1. (1) 据材料写出由玄奘口授而成,记录他亲历的书籍名称。
  2. (2) 阅读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观察《玄奘西行图》,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

①事件处于开元盛世②路线以长安为起点③此行承载文化交流④玄奘西行途经中亚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自1759年起,广州成了唯一的通商口岸,对于夷商的管制更严,勒索更重,夷商的不平更甚。他们除非不与中国贸易,否则唯有听从广州官府及行商的摆布……

——《近代中国史纲》

  1. (1) 材料一中三位历史人物分别是谁?他们有什么的共同之处。
  2. (2)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位历史人物各自的主要事迹。
  3. (3) 材料二反映出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策对中国有何消极影响?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反映的是唐朝对下列哪个国家文化的影响(       )
A . 新罗 B . 天竺 C . 波斯 D . 日本
辨别下列说法的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并加以改正。
  1. (1) 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的发展,邢窑的青瓷、越窑的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2. (2) 唐玄宗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以帮助自己明是非、知对错。
  3. (3) 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天竺取经,回国后根据他的口述,由其弟子记录成《西游记》一书。
  4. (4) 盛唐时期,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小明同学在查阅《大唐西域记》时得知,此书已问世1300多年,随着时光的流逝,更加显示出这部著作的灿烂光辉。小明同学关注的学习主题应该是(    )
A .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B . 唐朝的民族交往 C . 唐朝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D . 唐朝的都市和文化
谢同学正在收集“唐朝中外文化交流”专题学习资料,并整理出“奈良唐招提寺”“佛教”“六次东渡”等关键词。据此可知,她研究的内容是(   )
A . 唐与日本的交流 B . 唐与天竺的交往 C . 唐与新罗的关系 D . 唐与大食的往来
唐朝时期同新罗交往频繁,下列有关史实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B . 唐朝和新罗的文化交流是单向的 C . 新罗仿照唐朝,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 D . 朝鲜半岛音乐传人中国
古迹是凝固的历史下,下列古迹中能作为古代中日友好见证的是(    )
A . 吐蕃大昭寺 B . 唐招提寺 C . 敦煌莫高窟 D . 那烂陀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唐朝时期经济繁荣、民族关系和谐,诗歌、书法、绘画成就斐然。辉煌的唐文化促进着中外友好往来。

  1. (1) 唐朝农业进步,请写出当时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名称。
  2. (2)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被誉为诗仙的是谁?哪位诗人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
  3. (3)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什么?
  4. (4) 为学习和传播文化,唐朝时期“西行”和“东渡”的是哪两位高僧?他们的目的地是哪两个国家?
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 (1) 中医药学,史称“医圣”——
  2. (2) 文化交流,六次东渡——
  3. (3) 禁毒英雄,虎门销烟 一
  4. (4) 东北少帅,西安事变——
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581年至907年是隋唐时期。这一时期,国家大一统,经济文化高度繁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朝大运河图

 

材料二:

材料三:襄州区中小学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这首唐诗充分反映了当时时代特点。

材料四: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时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唐中宗派金城公主出嫁尺带珠丹,实现“和同为一家”。821年,吐蕃与唐朝会盟,现保存在拉萨大昭寺前的会盟碑成为了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象征。

材料五: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天竺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称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10多年后,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 (1) 认真观察上图,大运河的中心在哪?南北起止在哪里?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开凿的?大运河的开凿有何意义?
  2. (2) 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叫什么?
  3. (3) 材料二中大诗人杜甫的这首经典诗称颂的是唐朝出现的什么盛世?请结合史实简要分析该盛世产生的原因。
  4. (4) 请根据材料四,列举唐与吐蕃友好交往的史实。(列举出二项)从材料可以看出唐朝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5. (5) 材料五的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阅读了玄奘的取经故事,谈谈你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