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真与玄奘 知识点题库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过往甚密,古往今来两国关系一直引人注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日两国友好往来历史悠久。在被动遭遇世界时,面对的都是完成了工业革命的文明强盗。两国国人几乎都是带着茫然与困惑来面对坚船利炮与不平等条约。然而,痛定思痛后,日本从闭关锁国的落后境遇中觉醒过来,采取一系列果断措施,经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治革命,终于走向强盛。而中国却在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掠夺中,百孔千疮,日益衰弱。雪上加霜的是,新近加盟到列强阵容的日本,骤然挥来屠刀,回手给原本同样命运的中国以致命一击。
——人民网《日本是如何拉开了与中国的差距》
材料二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每年9月3日国家举行纪念活动。
——《 人民日报 》( 2014年02月28日 01 版)
材料三 拿破仑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日本在甲午战争和二次大战中的表现,以及在战后的重新崛起,对中国的发展都产生了近距离的强烈刺激作用,这无疑将使中国这只雄狮永远不敢再睡过去,因为有日本这个“闹钟”在身边,中国人将永远不敢懈怠。
——《日本,雄狮身边的闹钟》

  1. (1)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国“友好往来历史悠久”的典型史实两例,并指出两国“被动遭遇世界”的共同原因。

  2. (2) 材料一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治革命”是指什么?据材料,概括指出其历史影响。

  3. (3) 今年9月3日,我国将举行抗日战争胜利多少周年纪念活动?据材料二,概括抗日战争的性质,并指出其胜利的历史意义。

  4. (4) 据材料三,指出“闹钟”强烈刺激过“雄狮”的史实。你认为,“闹钟”在战后的重新崛起有哪些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有关这一主题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唐朝时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B . 玄奘西游 C .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D . 元朝时,我国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蕃和亲”、“鉴真东渡”等有关资料,由此可知他们研究的课题是(    )

A .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 .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人为“唐人”,许多国家至今还有“唐人街”。

  1. (1) 唐太宗的哪些重大措施,促成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
  2. (2) 大诗人杜甫在《忆昔》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该诗描写了唐朝哪位统治者前期的景况?
  3. (3) 电视剧《西记》中的唐僧是依据哪一个历史人物原型创作的?他为唐朝与哪个国家的友好交往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你从他的身上感悟最深的精神品质是什么?
它是玄奘西行旅途中的见闻回忆录,它是研究古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它是(    )
A . 《唐本草》 B . 《大唐西域记》 C . 《西游记》 D . 《金刚经》
通过交往,不同特色的经济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有两位伟大的僧人,一个西行取经留下传奇故事,一个东渡日本广传中国佛法,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他们进行的是一次温暖中国、感动世界的文化之旅。

材料二:“南海一号”是一艘宋代商船。船体长24.58米、宽9.8米,是目前世界上一发现的宋朝最大船只……已打捞出金、银、铁、瓷类等器物4000多件。据探测估计,整船将有6万至8万件文物,足以武装一个省级文物馆。

              

      南海一号                              南海一号沉船物

﹣﹣摘编自《“南海一号”试捞20年沉浮录》

材料三:5年前,我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5年来,已经有80多各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需要指出的是,“一带一路”建设是全新的事物,在合作中有些不同意见是完全正常的,只要各方秉持和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就一定能增进合作、化解分歧,把“一带一路”打造成为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最广泛合作平台,让共建“一带一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1. (1) 阅读材料一,沿着陆上丝绸之路西行天竺的高僧是谁?根据他的口述成书的是哪一著作?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东渡日本的高僧又是谁?他在日本主持修建了哪一佛寺?
  2. (2) 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代当时的大商港有哪些?宋代的商船最远到达哪里?
  3. (3) 船上的瓷器可能产自江西的什么地方?海船出海用什么导航?当时政府在港口设立的外贸管理部门是什么?
  4. (4) 你觉得中国在建设“一带一路”中,应该怎样发挥积极地作用?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風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材料二: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 (1) 材料一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唐太宗、武则天分别对这一制度的完善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2. (2) 材料二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的弟子根据他的口述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
“六犯畏途终过海,全凭宏愿证同天。盛唐文物随身赴,东土招提历劫传。成就胜缘增友好,鉴师功德信无边”。这首诗中的人物(    )
A . 享有“诗仙”的美誉 B . 促进中日文化交流 C . 著有《大唐西域记》 D . 推动汉藏民族交往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小明同学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进行了探究学习。他在探究学习中搜集整理图片如下,请你根据图片解决问题。

图1  唐招提寺

图2  唐蕃会盟

图3  玄奘

图4 金奔马瓶

  1. (1) 以上是小明同学搜集到的资料,请问哪些图片与本次探究活动不相符?(填序号)
  2. (2) 根据题意填写相关内容。

    朝代

    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的典型事例

    唐朝

    唐太宗把①嫁给松赞干布

    设置宣政院,将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的管理之下

    清朝

    确立册封③制度、设驻藏大臣

  3. (3) 请你谈谈我国历代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主要采取了哪几种方式?(列举两种)
  4. (4) 通过本次探究活动,你有何感想?
中印交流源远流长,唐朝时期玄奘西行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 唐朝时称印度为波斯 B . 玄奘游学的大昭寺是印度佛学的最高学府 C . 玄奘回国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D . 玄奘以亲身见闻写成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日交往的是(    )
A .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真心照太清 B . 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除 C .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鏑无声五十年 D . 九天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毓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日本捐赠给中国的医疗物资上面,出现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诗句。此诗创作于唐朝时期的日本,它让一位高僧产生了东渡日本的意愿,这位高僧是()
A . 张骞 B . 玄奘 C . 鉴真 D . 郑和
1936年,史学家郭沫若先生写诗:“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下列与鉴真历史贡献相关的是(    )
A .   主持修建唐招提寺 B . 铸造“和同开你" C . 编撰《大唐西域记》 D . 修建赵州桥
填空
  1. (1) 高僧玄奘著有《》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2. (2)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时期出现的,叫做
  3. (3) 宋朝时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4. (4) 诗圣是。       
  5. (5) 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是,为了有效管理,该王朝实行制度。
  6. (6) 为中日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唐代高僧六次东渡日本。
  7. (7) 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少数民族是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我国古代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与交流

图片_x0020_100008 图片_x0020_100009

图一                 图二

材料二:在十五世纪,中国皇帝发动了七次大规模的远洋探险,远航船队历经东南亚、印度、波斯湾和东非的多个港口。

——摘自(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乾隆皇帝曾给英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图一、图二有关的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分别是什么?
  2. (2) 从材料一中的图二中的人物是谁?他为研究佛经,历尽艰险,最终到达哪个国家?他以自己的亲身见闻写成的著作是什么?
  3. (3) 材料二反映了明朝我国对外交往的壮举,这个壮举指的是什么?这位七次远航的航海家最远到达了哪些地区?
  4. (4) 材料三表明清朝统治者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5. (5) 从唐、宋、明到清朝,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何借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安是整个丝绸商贸之路的起点。正是有了丝绸之路的沟通,长安拥有了海纳百川般雍容丰厚的文化,留下了众多丝路通商的痕迹。经过几百年的西域通商,到唐朝时,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全世界的人们都向往着这个神奇的城市,唐朝也从容地汲取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营养滋润。

材料二:隋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来 100年间的和平与繁荣使唐时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一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唐朝的对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大进”是指唐朝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大出”是指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其表现在朝鲜和日本的变化。

——《开放与兴盛的唐朝》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唐都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唐朝在制度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根据材料一分析其对唐朝发展有何影响?
  3. (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例说明唐朝对外开放“大进”与“大出”的具体表现。
  4. (4)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国家兴盛所需要具备的因素。(写出两点)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探究。

【治世局面】

材料一:大唐盛世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最为辉煌的篇章,起于公元7世纪上半期,终于公元8世纪中叶。大唐政治开明,思想解放,人才济济,疆城辽阔,国防巩固,民族和睦,在当时世界上是无比繁荣昌盛的形象。

【技术创新】

材料二:

【中外交流】

材料三:

  1. (1) 写出唐朝两个盛世局面的名称和当时在位的皇帝。
  2. (2) 生产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写出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的名称及其功用。
  3. (3) 写出与材料三中的人物相关的中外文化交流事件,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4. (4) 【探究总结】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唐朝的时代特征。
民族团结和对外开放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还表现在任用大批各族贵族为官;实行并非屈辱而是民族友好的“和亲”政策。唐朝时期,各族之间战事较少,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成为主流,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高峰。

——施建中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东瀛(日本)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合十忘生死,宏愿心中藏。普度众生苦……

材料三:两宋期间,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当时与宋朝通商的海外国家,共五十多国,总称为“海南诸国”。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整体经济收益不大。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请回答: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民族友好的‘和亲’政策”的具体表现?并据材料分析归纳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所产生的影响。
  2.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唐朝对外交往的哪一个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请写出政府为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设立的机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阶段特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外交流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道奇观。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除了与唐朝进行贸易,还学习中国科技、政治制度等。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统编七年级历史教材

材料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

材料三:自1759年起,广州成了唯一的通商口岸,对于夷商的管制更严,勒索更重,夷商的不平更甚。他们除非不与中国贸易,否则唯有听从广州官府及行商的摆布……

——《近代中国史纲》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个例子说明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的海外贸易呈现出的新特点写出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名称。
  3. (3) 材料三反映出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策对中国有何消极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根据对外交往的史实,以古为鉴,谈谈给你的启示。
如果你想知道唐朝人是怎样认识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的,你最好查阅我国古代哪部典籍?(    )
A . 《日本书纪》 B . 《金刚经》 C . 《大唐西域记》 D . 《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