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知识点题库

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技术篇】

【民族篇】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外交篇】

世界上与唐朝交往的国家有七十多个。丝绸之路和平的使团、商队络绎不绝。中国文化那时就传播到了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国家,同时唐代的舞蹈、音乐、绘画、食品、服装、宗教也吸纳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将中华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文化篇】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1. (1) 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依据图A和图B分别写出当时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名称。

  2. (2) 材料中的松赞干布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首领?材料中的“公主”指的又是谁?

  3. (3) 依据材料,从范围、内容两个角度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并说明理由。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唐朝的认识。

  5. (5) 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哪种考试制度?此制度是哪个皇帝时期正式建立的?唐朝哪位皇帝开创了殿试和武举?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伏尔泰对孔子的思想极为推崇,“孔子”成为他敢于反抗专制的“守护神”。他把孔子的思想景括为“德治主义”,坚定地主张法国应该实行“德治主义"。

——《孔子思想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材料二:东亚国家大量吸收中国文化,是在唐室中衰以后,由此可见,中国文化的价值并非完全依附国力对外传播。一些东亚国家把唐代的经书作为士大夫的必读书,其典章剑度几乎完全由中国移植而去,城市的格局也仿照长安的市坊制建立。

——《东亚文化圈》

材料三:如果想看看各种发明的力量、作用,最显著的例子就是新近发明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因为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中,第三种在航海上。

——培根

  1. (1) 据材料一,“德治主义”体现了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伏尔泰为什么推祟孔子思想?

  2. (2) 据材料二“中国文化的价值并非完全依附国力对外传播”说明了什么?概括指出唐代文化对东亚国家产生的影响。

  3. (3) 据材料三,分别指出“这三种东西”怎样“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

现在世界各地凡华人居住的地方多被称为“唐人街”,中国人常被称为“唐人”。这些名称的由来是因为(    )
A .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 B . 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C . 唐朝时许多丝绸运往国外 D . 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局面,如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从这些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有(  )

①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

②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的政治保证

③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鉴真留居日本期间,传播佛教,使佛教成为日本国教,日本国内佛教文化盛行;根据中国唐代寺院建筑的样式,为日本精心设计了唐招提寺,便是日本迄今为止最为著名的佛教建筑;鉴真还把中国唐朝的医学、饮食等文化带到了日本。

——摘自张娟《鉴真东渡与古代日本文化》

  1. (1) 鉴真东渡发生在哪个朝代?哪个皇帝时期?
  2. (2) 根据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材料三:

  1. (1) 根据材料一,日本人眼中的唐朝是个法度完善,文明发达,是值得珍视的国家,为此,日本人是怎样做的?
  2. (2) 材料二诗中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其中的“传道义”指的是什么?
  3. (3) 诗中“唐风洋溢奈良城”表明了什么?
  4. (4) 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请再写出一例与之相应的友好交往事例
  5. (5) 唐朝的繁荣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对外交往的范围更加广泛,且具有持续性;对外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使节来往、留学生、贸易交流、宗教往来等。唐朝频繁的对外交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东亚、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二   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

——《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 代内涵,……因为,它既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将“中国梦”与“世界梦”进 行有机地衔接,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全球性影响力。

——陈凤英《习.平“一带一路”构想战略意义深远》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不得照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唐朝对外交往的重要史实一例。
  2. (2) 材料二中“限制贸易政策”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限制贸易政 策”产生的消极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今天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应如何弘扬丝绸之路精神?
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旨在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建立公正的国际新秩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 宋元时期是我国 海外贸易发展的鼎盛阶段,南宋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在北宋的基础上又有进一步的发展。正如学者葛金芳在《南宋手工业史》一书中所说:“在宋室南渡、定都临安之后,南宋朝廷依赖外贸、面向海洋的发展 倾向表现得更为强烈。”

材料三“郑和是中国第一位航海英雄。他下西洋,跟公元二世纪张骞出使西域一样,都是为中国凿开了一个过去很少人知道的混沌而广大的天地。”

——柏杨先生

材料四 故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基本 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中国历史十五讲》

  1. (1) 根据材料一,请看图归纳关于唐朝对外交往的两点信息?列举两个唐朝对外交往的 具体事例。
  2. (2) 根据材料二说出“南宋朝廷依赖外贸、面向海洋”的科技原因?宋朝主要有哪些商港?
  3. (3) 材料三中所说他“凿开了一个过去很少人知道的混沌而广大的天地”,他最远到达的“天地” 是哪里?
  4. (4) 据材料四,指出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材料四认为该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下组图片是学校历史长廊新一期展览中的插图,由此判断本期展览的主题是(    )

图片_x0020_98511603

A . 民族交融 B . 经济发展 C . 文化成就 D . 中外交往
唐朝社会繁荣开放,是当时世界上强盛的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材料二: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要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摘编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三:唐政府有太常寺等机构专管乐舞,当时知名的音乐家有万宝常、许和子、段善本,舞蹈家有公孙大娘、段昱等。唐玄宗和杨贵妃也分别是音乐家和舞蹈家。乐舞方面的著作也很多,《新唐书·艺文志》载唐代有31家、38部专著共257卷。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形成十部乐,即燕乐、清商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2. (2) 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及兴盛的原因。
  3. (3) 材料三反映了唐朝哪一社会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共同拥戴为“天可汗”说明(       )
A . 少数民族畏惧唐朝的军事进攻 B . 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 . 北方各族被迫接受唐朝中央政府领导 D . 唐朝与周边民族关系比较紧张
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是(    )
A . 日本 B . 新罗 C . 天竺 D . 大秦
表格所示史实反映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

路线

人物

内容

结果

唐→天竺

玄奘

西天取经

游历16年,带回许多佛经

唐→日本

鉴真

6次东渡

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很大

A . 文化繁荣  世界领先 B . 交通发达  纵贯欧亚 C . 双向交流  交融并蓄 D . 国力强盛  威震四海
唐诗的文学与史学价值并举,下列诗句蕴含唐朝中外交往盛况信息的是(    )
A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 . 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C . 九天阊阖(皇宫正门)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皇帝) D .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波斯湾著名港口尸罗夫港(位于今伊朗布什尔省)发现的陶瓷中,长沙窑外销瓷格外引人注目。印尼海域打捞出的“黑石号”沉船上装载有6万多件文物,大都是具有西亚风格的唐朝瓷器,这些瓷器应该是阿拉伯人在唐朝定制的。由此可见(    )
A . 从事制瓷业的阿拉伯人多 B . 唐代制瓷水平达到顶峰 C . 唐朝尊重和包容外来文化 D . 唐朝时的海外贸易发达
如表所示为某中学历史社团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内容。据此可知,该历史社团研究的主题是(    )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唐与新罗的关系

●玄奘西行

A .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B .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C . 盛唐气象 D .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何题。

材料一: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2019年12月)

材料二:至德元年(756年)有三支西城唐军被调回内地,参加了收复长安的战争,以后在此基础上组成了战斗力很强的镇西北庭行营。到了乾元元年(758年)秋天,吐火罗叶护与西城九国首领来朝,请求“助国讨贼”,肃宗派他们赴朔方行营效力。

——摘编自《新唐书》

材料三:为了维护统一,消除不听命的节度使,唐朝中央政府又不得不依靠其他节度使,造成国家分裂的局面。总之,各个藩镇在名义上属于中夹管辖,但实际上他们并不听从中央,皆各行其是。唐朝最终被朱梁政权取代。

——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221年12月)

  1. (1) 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哪些主要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唐朝社会发展历程的特征。
  2. (2) 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时期(八世纪中期),世界局势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当时世界上哪一个国家的疆域最大?它把中国的哪些重大科技成就传入了欧洲?
  3. (3) 综上所述,你能从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历史启示?
开元、天宝年间,大量的外国人及周围少数民族充斥长安,长期与汉人杂居,相互习染,社会风气一度出现了“胡化”的苗头……唐朝积极吸纳外来文化的精华……创造出更加绚丽多彩的盛唐文化。这体现出唐代(    )
A . 保守封闭自力更生 B . 奢靡腐化享乐成风 C . 胡汉交融中西贯通 D . 重文轻武革除旧弊
自信,源于实力,源于创新;发展,源于交流,源于共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以其博大的胸怀吸收着各种外来文化,同时又以其高度的文明影响了周围各国。唐朝首都长安是一座1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宽阔的大道纵横交错,大道上时常挤满了波斯人、印度人、犹太人、亚美尼亚人和各种中亚人……唐朝统治下的中国比其他任何时期都更加开放。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发明

传播

造纸术

8世纪传入阿拉伯,12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非洲

火药

13世纪传入阿拉伯半岛,14世纪初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指南针

12世纪阿拉伯商人经海路传入阿拉伯国家,后又传入欧洲

材料三: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对外开放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知识列举一个唐朝与印度交往的事例。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这些发明传播的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郑和下西洋有何作用?
在历史长河中,货币以不同的形态流通于商贸体系中,连接了政治、经济和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此后,各诸侯国的旧钱币不再进入社会,圆形方孔钱开始在全国广泛使用。这不仅意味着奇形怪状的货币不再流通,今后货币形状会规范统一,还代表着古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货币改革取得成功。

——据《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与发展论析》

材料二:日本仿唐风气盛行,政府曾多次派“遣唐使”学习唐朝先进文化。受唐朝货币制度影响,708年,日本正式在奈良仿照唐“开元通宝”铸造“和同开珎”。这是见于文献记载的日本历史上最早的自铸货币。

——据《中国古代货币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材料三:历史兴趣小组围绕“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整理了以下学习资料(部分)。

时期

语文

历史

地理

科技

北宋

《水浒传》:林冲发配,路经柴进庄上,庄客拿盘子“托出一斗白米,米上放着十贯钱”。当时一斗米约合今天十四斤,铜钱十贯约重七十斤,两者相加,重八十多斤。礼可谓“重”矣,可是披枷带锁的林冲如何带走呢?

商业贸易发展使货币流通量开始大幅增长。流通的货币以铜钱和铁钱为主,跨区域贸易需要远途运输和大量货币。

四川盆地边缘地区,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3%,其中又以海拔1500~3000米的山地为主,个别山峰超过了4000米。

四川的雕版印刷业发达,所生产的纸是印制纸币的上佳原料。

  1.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第一次货币改革取得成功”的意义。
  2. (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3. (3) 据材料三,分析北宋货币“演变”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次“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