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文轻武的政策 知识点题库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显德七年正月初一,风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后周宰相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帅诸军北上抵御。初三夜晚,大军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他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佣兵自擅的局面……

材料二:有宋一代,文士地位的显赫尊崇是历代不曾有过的……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 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提倡读书,重用文人,这里既有“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客观需要,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抑制武将权势。因此,历宋一朝,高级官员都使用文人,就连专门掌管全国的枢密院长官也大都是由文官担任的。

  1. (1) 材料一中的“显得七年”具体是哪一年?当时将士是在哪里拥立赵匡胤为帝的?
  2. (2) 材料一中赵匡胤“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达成此目的,他在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
  3. (3) 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的什么政策?结合赵匡胤的经历谈谈宋朝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及积极作用。
  4. (4) 宋代注重文教,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对宋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宋朝的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均高于武将,武将则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反映了当时宋朝(    )
A . 藩镇割据 B . 重文轻武 C . 重农抑商 D . 尚武轻文
唐宋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两座高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宋都城平面示意图

材料二:唐宋两个朝代的文化在许多方面是相接续的,宋代文化是唐代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是继唐代之后又一个文化高峰。唐代所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皇帝和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这个时期文明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在整合中创新。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 (1) 比较图一和图二,从中提取唐朝长安和北宋东京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不同信息。唐宋时期我国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文明是如何在“整合中创新”政治制度的?
宋太祖敕令子孙不得诛杀文人,他的助手赵普更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口号也是宋代提出来的。这反映出宋代统治者(   )
A . 崇尚武力 B . 重文轻武 C . 注重改革 D . 强化思想控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宋· 曹翰《退将诗》

材料二:“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北宋谚语

材料三: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存,各民族在更大范围内交融,同时各民族之间不断征战……

  1. (1) 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宋太祖采取了什么政策?为什么会采取这一政策?
  2. (2) 宋太祖实行这一政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采取这一政策的历史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回答:北宋真宗时,辽宋双方先战后和,达成协议,史称什么?
  4. (4) 少数民族政权“金”是哪个民族建立的?南宋率领军队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的抗金名将是谁?
以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下图所示历史人物无关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1

A .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B . 削弱宰相的权力 C . 创立三省部制 D .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
下图是七年级教科书某一单元的部分目录,它们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28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33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37

A . 两宋历史的短暂 B . 少数民族的崛起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 . 民族政权的并立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科举制的规范化与程式化不断发展完善,最终导致其僵化和教条。科举制从产生到成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在建立之初,不仅科目设置、考试内容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而且在考试的行政组织和运作程序方面也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并因此出现了种种弊端。随着科举制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无论是统治阶层还是普通民众,都要求科举制更严密、有效、公平、易于操作。科举制走向规范化是社会各个阶层的共同的要求。规范化是一个制度成熟的必然结果,也是一个制度成熟的标志。但是,高度的规范化还有另外一个表现,就是高度的程式化。科举考试的规范化和程式化在明清两朝达到极致,无论是考试

的组织和内容,还是考试的程式和方式,都是如此。尤其是八股文,成为高度标准化和程式化的范本。高度的程式化必然导致僵化和教条,从而对科举制本身造成伤害。

——摘编自王炳照、徐勇《中国科举制度研究》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涂“C”。

  1. (1) 科举制在建立之初因为缺乏系统性和规范化导致出现种种弊端。
  2. (2) 科举制走向规范化只是统治阶层的要求。
  3. (3) 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4. (4) 明清的八股取士是科举考试的规范化和程式化达到极致的标志。
  5. (5) 不断规范化和程式化对于科举制的发展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在边疆战事中,北宋屡战屡败,每年被迫送出大量钱物;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材料表述了王安石变法的(    )
A . 背景 B . 措施 C . 目的 D . 结果
中华民族自古至今,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人物,正所谓“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请回答:

  1. (1) 历史上将图一人物开创的盛世称之为什么?请写出他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和发展科举方面采取的革新措施各一例。
  2. (2) 图二人物为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实行了怎样的治国政策?请写出宋朝推行该政策所采取的两项措施。
  3. (3) 图三人物最主要的贡献是什么?元朝设立哪一机构直接统辖西藏,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4. (4) 17世纪80年代,为遏制沙俄对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侵略,图四人物组织了什么战役?为稳定西藏局势,他册封了什么称号给西藏的一位宗教首领?
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此,宋太祖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
A . 削减藩镇节度使实权 B . 设参加政事为副相 C .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 D . 设转运使管理财政
每一个朝代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节点,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独特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封建社会长达2000多年,出现了9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先后出现过3次公认度最高的“盛世”即西汉初盛世,唐初盛世,以及“康雍乾”的清朝盛世,对中国历史上的盛世,需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辩证地看待,不能过分夸大其历史影响。其实,有些没有出现过所谓封建盛世的朝代,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同样巨大,比如秦朝、隋朝和元朝,在很多方面都带有开创性。

 ——摘编自《再论中国古代的盛世》

材料二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这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密切相关。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通过“战与和”的两种方式,两宋时期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送至雄州交割。”

  1. (1) 补充完成下列“中国古代9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先后顺序”示意图。

    秦→西汉→东汉→西晋→隋→唐→元→A→清

  2. (2) 材料中提到的“唐初盛世”包括贞观之治、唐高宗及武则天统治时期和盛世等。
  3. (3) 完成下列关于“秦朝、隋朝和元朝的相似点”表格。

    相似点

    历史事实

    都开创了A局面

    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长期分裂局面

    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长期分裂局面

    元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的长期分裂局面

    都有政治制度方面的创新

    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实行B制度

    隋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4. (4) 材料二所述内容出自于什么盟约?北宋推行的哪一政策造成这样的结果?
  5. (5) 为维护国家统一,中华民族向来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优良传统。“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此诗反映的是什么事件?明清时期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事件再举一例?
  6. (6) 明清时期统治者在反抗外来侵略的同时特别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清朝加强对西藏、新疆、台湾地区管辖机构的名称分别是什么?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为维护国家统一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

材料二:从本质上看,宋代只不过是残唐五代的延续,宋代之所以国祚长久,没有短命而亡,只是因为宋太祖断绝了武人专政的传统……

------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三: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下图

材料五:(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赵翼《檐曝杂记》

  1. (1) 写出右图所示制度的名称及完善的朝代。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太祖为断绝“武人专政的传统”采取的政策及这一政策的作用。
  3. (3) 材料三中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行政管理上具体表现为什么制度?在中央负责监察的是哪一机构?
  4. (4) 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中央官僚结构?这种局面是从哪位皇帝在位时开始的?
  5. (5) 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军机处是哪位皇帝设置的?起到了什么作用?
  6. (6)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总体趋势。
宋朝时期任用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反映了这个朝代的政治特点(  )
A . 重文轻武 B . 繁荣开放 C . 豪强地主田庄 D .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万股告下品,唯有读书高”“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反映当时北宋实施的政策是(   )
A . 八股取士 B . 尊孔崇儒 C . 重农抑商 D . 重文轻武
十八大以来,制度创新成为热门话题。请阅读信息并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材料二: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宋·曹翰《退将诗》

材料三: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1. (1) 材料一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隋、唐对这一制度的创立、完善作出了怎样的贡献?有什么积极意义?
  2. (2) 材料二反映了当时的什么政策?具体措施有哪些?
  3. (3) 阅读材料三你获得了什么信息?为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元朝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有何重要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是人物图象。

材料二:宋太祖当皇帝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谚语

  1. (1) 材料一图片的人物是我国历史著名的一代君主。请说出他的姓名以及建立的朝代名称?
  2. (2) 此君主针对材料二的“夺其权”、“制其钱谷”的建议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3. (3) 材料三中的“做人莫做军”是由当时政府的哪一政策的实施导致的?此政策对宋朝产生什么积极影响?
“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是宋代极为流行的俗语。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发现宋代实行(    )
A . 文武并重政策 B . 重武轻文政策 C . 重文轻武政策 D . 文武并轻政策
重文轻武是宋朝时期的一项重要政策,下列对此政策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 文官的权力不受任何牵制 B . 该政策不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C . 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D . 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在我国古代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多个“盛世”、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置开远门,豆地万余里。

——《开元纪事》

材料二: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这引起欧美学者业新思考,宋朝精巧的文官制度、灵便的交易制度,成熟的谈利议和方法对世界的影响。

材料三:(康熙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通兵驻守。施行展界开海”政策、离乡背井之人纷纷还归乡里,认故亩,以耕以凿,渐次垦辟,至无旷土。各宜乐业,人民安生。——《名家讲坛》.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开元盛世的主要表现。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汤因比向往宋朝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并简析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