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的意义 知识点题库

 除旧布新是促进社会进步的手段。20世纪,面对社会的动荡或剧变,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进行了改革。如20年代初的俄国,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上述几个时期在俄美中三国各自进行了什么改革?

  2. (2) 俄美中的改革有何共同点?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对外开放步伐不断扩大。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①深圳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②盐城被列为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③海南1988年被设为自贸区

④全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听说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开始回来,原因之一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可见精神文明说到底是从物质文明来的嘛!

——邓.小平《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

  1. (1) 改革开放后,福建省内设立的经济特区是哪里?
  2. (2) 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专家,美国克林顿政府财政部长萨默斯说,很可能在一百多年以后,当人们书写20世纪后期这段历史时,最有意义的事件就是口口所发生的革命性的变革…….到了下一代,唯一有机会在经济总量的绝对规模上超过美国的国家就是口口。“口口”应是(   )
A . 中国 B . 德国 C . 日本 D . 英国
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并运用所掌握的历史基本技能,完成下面主题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的探究任务。

材料一  【年代尺示意图——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

材料二   【知识结构示意图—一系统掌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知识】

材料三  【分析数据—一解释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历史现象】

材料四   【看中国数据—关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果】

材料四的两组数据,归纳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1. (1) 根据上面“年代尺示意图”提供的信息,写出“千古巨变”“开天辟地”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获得新生”的历史事件。
  2. (2) 依据以上的“知知识结构示意图”补充填写①②的历史事件。
  3. (3) 根据材料三中图一、图二的数据变化,分别体现了1978年以来中国的什么政策的尝试?指出图三中1992年以来经济迅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有哪些依据?
  4. (4) 图一指出周恩来所得导的外交原则是什么?这一原则具有什么历史意义?据图二指出我国第二次建交高峰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有哪些?结合图三以中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5. (5) 依据上面的四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从屈辱走向辉煌给我们的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时间

钢铁(吨)

粮食(吨)

1949年

16万

11318万

43亿

1957年

535万

19505万

193.35亿

1986年

5220万

39151万

4495.71亿

2018年

9.28亿

65789万

6.8万亿

——摘编自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相关数据

材料三:共享海军荣光,追梦蔚蓝海洋。在人民海军70华诞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习.平4月23日出席在青岛举行的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来自61个国家的海军代表团,来自13个国家的18艘舰艇远涉重洋,汇聚黄海共贺中国海军华诞,70年波澜壮阔,70载奋进跨越,人民海军一路劈波斩浪,走向远海大洋,逐步发展成为一支能够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海上武装力量。

——摘自《人民日报》2019年4月24日报道

  1. (1) 材料一此场景反映的是哪一伟大历史事件?该事件标志着什么?
  2. (2) 1957年我国钢铁产量是1949年的30多倍,这得益于我国实行的什么计划?1986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猛增,与我国在农村推行的什么制度有关?
  3. (3) 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在哪方面取得的成就?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原因。
2017年4月1日,人民日报评论员以“办好建设雄安新区这件大事”为题评论党中央、国务 院设立雄安新区的决定。评论称,燕赵大地上,又一个春天的故事正在拉开帷幕。这里所 说的“春天的故事”,指的是(   )
A . 土地改革 B . 与美国建交 C . 改革开放 D . 中共八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的中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自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伟大梦想,进行了不懈地探索、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阶级代表人物探索时代中国梦
地主阶级19世纪
60〜90年代
“自强、求富”
资产阶级孙中山辛亥革命期间
无产阶级1919—1949年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无产阶级邓.小平1978年以后
  1. (1) 上表是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中国梦”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表,请你在表格空白处填上相应的内容,帮助他们完成学习内容。
  2. (2) 依据上述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代表人物(阶级),简述他(们)为追寻“中国梦”,进行了哪些重大历史活动。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前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1

材料二: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1985年,中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发区。……1992年,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如图2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小岗村农民”是怎样创造性落实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伟大创举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并指出该格局的特点。深圳现在是一座现代化大都市,它在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怎样的地位?
  3. (3) 依据材料三图中数据,说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巨大成就取得的原因。
新型冠状肺炎肆虐祖国大地,以习.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采取措施,不仅保障了全国人民的生命安全,而且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评价。回顾往昔,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为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从1953年到195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例举两例即可)
  2. (2) 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为了使中国人民“富起来”,我国开始实施哪一重大政策?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梦,为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什么?
  3. (3) 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从而诞生了哪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例举两例即可)
在中国革命与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基于国情与形势变化适时制定了积极的方针政策,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在文家市主持召开前委会议,否定了“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中国人民革命发展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编《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  1953年就要到来的时候……我国社会生活中又出现和积累了一些新的矛盾……在农村,主要是土改以后农民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城市和工业对粮食和农产品原料的不断增长的需要。……在城市,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同资产阶级之间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已经经历几大回合……使党不能不考虑加紧和扩大农村的互助合作运动和城市限制资本的措施。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三  40年前,安徽省小岗村迎来发展的“第一春”。村民严金昌与当地18位村民秘密签下了分田到户、自主生产的“生死契约”。契约中写道:“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缴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改革模式后来得到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高度认可,随之获得中央政府的肯定,并被推向全国。

——摘编自《中国国土资源报》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毛.泽东否定“取浏阳直攻长沙”的原因是什么?“向农村进军”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为解决“一些新的矛盾”所采取的措施,并分析该措施的实质。
  3. (3)    材料三中提到的“改革模式”,其经营方式是怎样的?这种改革模式被推向全国后对农村发展有何影响?
  4. (4)    材料四中的“伟大飞跃”指的是什么?从这一“飞跃”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的经济建设经历了向苏联学习和向西方学习的两个过程,1953年大力开展的工业化建设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开展的以经济为中心的建设,都极大地改变了中国落后的现状,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材料解析题。历史,因思考而改变,因改变而生动。让我们回顾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经历,体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一个国家的集体觉醒)

1978年这是共和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时刻。这个国家和她的人民站在命运的拐点。这一年,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元年。

(一群农民的生死抉择)

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生死状:“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上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一个伟人的坦荡胸怀)

1979年4月,邓.小平对广东省委负责人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鼓舞人心的数据)

时间

国内生产总值

世界排名

1978年

3642亿元

第15位

1990年

18668亿元

第10位

2000年

99215亿元

第6位

2010年

362181亿元

第2位

  1. (1) 1978年是我国命运的拐点,这是因为哪次会议的召开?
  2. (2) 这次会议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做出了怎样的调整?
  3. (3) 小岗村农民的这一冒险,创造了后来农村的什么政策?
  4. (4) 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特区的作用。
  5. (5) 表格中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了几个具有不同特点的发展时期,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②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③和谐社会,全面小康  ④探索建设,曲折前进

A . ①③④② B . ①④②③ C . ②①④③ D . ①④③②
邮政作为社会交往和生产活动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见证了中国近代以来的奋斗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年,璞鼎查在香港设立皇家邮局,随后在五处通商口岸设立分局,这是列强有计划地在中国设置“客邮局”的开端,表面是为满足侨民通信需要,其实是为满足其“远东中国政策”。

——据刘波《清末“客邮”问题的产生及影响》

材料二  早期维新派代表郑观应在其《邮政》一文中指出,“可知邮政一端,其益甚宏,其效甚速,轻而易举,无耗费之虞,远而可通,无濡滞之虑,所谓上下均利而无所不利者也。中国幅员最广而邮政不行,跬步之间远于千里。人通而我塞,人速而我迟,人明而我暗。”因此要亟兴邮政,“制无分今古,法无论中西,苟有益于民有利于国者,行之可也”。

——《皇朝经世文编五集》卷58

材料三  为纪念重大事件或人物,邮政部门往往专门发行特种邮票。

            

图1  中华民国三十            图2  改革开放四

      四年中华民国邮政              十周年纪念邮票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客邮局”的设立与哪一重要历史事件有关?并依据材料概括“客邮局”设立的目的。
  2. (2) 根据材料二,用自己的话概括郑观应提出“亟兴邮政”的依据。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所纪念的事件,并简要说明纪念图2的理由。
  4. (4) 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邮政的认识。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号角,首先是在哪里吹响的(    )
A . 农村 B . 城市 C . 学校 D . 国有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这充分显示了(   )
A . 思想引领的强大力量 B . 制度保障的强大力量 C . 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 D . 独立自主的强大力量
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进藏的人民解放军受到西藏各界人民的欢迎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开启了新的征程。

——摘自《复兴之路》

材料三

时间

重大事件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9年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逐渐推行

1980年

我国建立第一批经济特区

1984年

开放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

1985年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992年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1年

中国加入WTO

1997年

中共十五大召开,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2002年

中共十六大召开,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012年

中国十八大召开,确立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指导思想

2017年

中国十九大召开,确立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根据材料一图文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政权,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时间和标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战略决策?
  3. (3) 从上表中提取二件或三件大事,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材料所选大事和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字数70——120字之间。)

    示例: 经济体制改革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不能照抄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率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村经济迅速发展。1985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改革国有企业,增强了企业活力。1992年,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经济的协调与稳定发展。使中国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因此,经济体制改革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阶段

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任务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实现从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

——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材料二:一百年来,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成功,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

——选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 (1) 完善材料一中①②的内容,并分析中国共.产.党制定阶段性任务的主要依据。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特性,任选一个特性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
材料:2016年1月27日,新华社全文播发了《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8份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也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3次聚焦“三农”问题。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对“三农”问题格外重视,建国后,为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国在不同时期对农村的土地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

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 (1) 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在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上出台了什么法律文献?
  2. (2) 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开展,社会主义改造也在高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对农业改造的方式是什么?
  3. (3) 改革开放是那一会议作出的伟大决策?它召开于哪一年?
  4. (4) 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实行什么土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