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知识点题库

秦朝举行的一次廷议中,廷尉李斯的发言得到秦始皇的支持,李斯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人);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置诸侯不便。”由此可以看出,李斯明确反对(    )

A . 禅让制   B . 世袭制    C . 郡县制  D . 分封制
右图中的青铜器是1939年在我国河南省安阳县出土的,重约833千克,连耳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该青铜器的名称、制造朝代及历史地位。

  2. (2) 该青铜器是做什么用的?商王制造该青铜器的目的是什么?

  3. (3) 鼎在我国古代象征什么?请举出一些与鼎有关的成语。(至少写出两个)

  4. (4) 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什么时候?有什么特点?

在一次记者会上,温家宝同志回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家宝同志所引句子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哪一派别的思想主张  (      )

A . 法家   B . 儒家   C . 道家   D . 墨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认识历史人物】

历史信息

历史人物

 “法与时移”,君主应加强自己的权力和威势,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

①人物:  ▲ 

提出“人民主权”的理论,认为政府权力来源于人民,法律必须由人民来创立。  

②人物:  ▲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史记》

③人物:  ▲ 







【探究历史事件】




  1. (1) 阅读历史信息,写出对应的历史人物。从①人物到②人物观点的变化,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怎样的发展趋势?

  2. (2) 根据表格中的历史信息,简要评价③人物这些措施对后世的影响。

  3. (3) 导致出现图中现象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图中信息,分析该事件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下列人物中,具有“部落联盟首领”与“奴隶制国家国王”双重身份的是(    )
A . B . 黄帝 C . D . 大禹
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徭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 . 当兵立军功 B . 不隐瞒犯法行为 C . 合法经商致富 D . 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某历史探秘社团选用下列四图及相关知识制作PPT作为小组学习成果的汇报,最能反映该小组探究主题的是(   )

A . 古代农业的发展 B . 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 C . 古代科技的发展 D . 闭关锁国政策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材料二:观察下列商鞅变法时期的三幅图:

图一  铁制农具

图二  奖励耕织

图三  商鞅铜方升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 食货志》

  1. (1) 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诸子百家中哪一派别的思想。
  2. (2) 从材料二图一和图二中的牛耕图中你能吸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3. (3) 材料二图二中的牛耕图,史学家一般认为这是农民在私田上进行耕作,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4. (4) 用材料三中的一句话,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5. (5) 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试述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世界义明的发展是各种文明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结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历史是公平的,当世界跨入文明时代门槛的时候,它给了东西方两个伟大民族以同等的机会,让它们各自创造了一种国家制度,并分别成为后世的楷模。邦国和城邦,它们一个是帝制的渊薮,一个是民主制的源头,但都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自易中天《帝国的终结》

材料三:希腊文化与其地理“最有关系”。“因为气候温和,山水明秀,所以人民聪慧,富于思想。因为海岸曲折,良港颇多,所以航海殖民和工商业都极发达。因为国内山岭崎岖,交通不便,所以形在无数独立的城邦。“

——摘自1933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复兴初级中学教科书外国史》

  1. (1) 图中代表古中国文明和古西方文明的字母分别是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邦国”制在中国具体表现为什么制度。你怎么理解这种制度后来成为“帝制的渊薮”(注:渊薮是指根源)。
  3. (3) 请提取材料三的核心观点,并模仿它对观点的解读方式,再举一例加以说明。
  4. (4) 对待世界各种文明,我们该持有怎样的姿态?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处世之智】《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选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己。”

【革新之智】《魏书》载:“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施政之智】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自古皆责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1. (1) 材料体现了哪一学派的主张?指出这一学派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地位。
  2. (2) 推行上述“革新”的政治家是谁?材料反映了这次革新的哪一内容?
  3. (3)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的施政智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    
②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取得了胜利

③武王建立周朝,定都洛阳,史称西周    
④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开始于(    )
A . 商朝 B . 周朝 C . 春秋时期 D . 战国时期
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A . 伯益建立夏朝 B .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 .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       D . 启是夏朝第一代君主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认为周朝“失在于制,不在于政”,认为秦朝“失在于政,不在于制”他所说的周朝“制”和秦朝的“制”分别指的是( )           
A . 科举制、郡县制 B . 郡县制、分封制 C . 分封制、科举制 D . 分封制、郡县制
历史诊断与分析:关于我国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的问题,小秋和小河产生了不同的意见:

小秋说:夏商西周奴隶社会时期,奴隶主残暴地压迫和剥削奴隶,因此夏朝奴隶社会的建立,改变了原始社会那种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是历史的倒退。小河说:尽管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残暴地压迫和剥削奴隶,但它代替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原始社会,仍然是历史的进步。

你赞同谁的观点?请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说说你赞同这一历史观点的理由。

假设你是商鞅变法后秦国的一位农民,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 )
A . 大力开垦荒地 B . 当兵建立军功 C . 经商发财 D . 多生产粮食布帛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中国古代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中,对今天倡导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的主张是(    )
A . 以“德”教化人民 B . 以“礼”治理国家 C . “有教无类” D . “因材施教”
儒家思想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儒家思想形成、发展演变过程:

材料二:余谓秦皇焚诗书,系禁私学,专任吏治;汉武帝黜百家,亦禁私学,杂行霸与王道,两者虽有激烈和平之异,但目的皆为思想统一、帝王集权。为功为罪,互相伯仲。世人不察,每誉汉而毁秦,谬矣。(释:人们没有看清事实真相,都赞誉汉武帝而唾骂秦始皇,这是错误的)——黄现璠(中国现代历史学家)

  1. (1) 根据材料一,写出A、B、C对应的内容。
  2. (2) 结合材料二,概述黄现璠先生的主要史学观点。
  3. (3) 结合史实分析黄现璠先生说“世人誉汉而毁秦,谬矣”的原因。
  4. (4)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对中国历史发展发挥过积极作用。在建设文化强国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些传统文化?
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图

材料三: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旧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文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赏仰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成,使其民族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1. (1) 材料一中提到的“诸侯国”和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有关?依据材料一谈谈诸侯国兼并战争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的方向?这一人口迁徙有什么重要意义?
  3. (3) 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依据材料概括该事件的特点?
  4. (4) 综合以上问题的探究并结合所学,请你概括出促进民族交融的方式有哪些?
下列人物中,具有“部落联盟首领”与“奴隶制国家国王”双重身份的是(   )
A . B . C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