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民族融合 知识点题库

学者晁福林说,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把民族融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下列有关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让鲜卑贵族改用汉姓                ②将都城迁往咸阳

③鲜卑贵族必须说汉话                ④鼓励鲜卑人穿汉服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②     D . ①④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时期出现许多有作为,被后世所称颂的帝王,以下帝王属于大一统时期的有(    )

A . 汉武帝、宋太祖、唐太宗 B . 秦始皇、孝文帝、唐玄宗 C .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 D . 秦始皇、宋太祖、唐太宗
下列砖画山上于甘市嘉格关魏晋古墓。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这组砖面可以用来直接研究(    )

A . 江南开发 B . 民族交融 C . 政权并立 D . 经济重心南移
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

A . 民族融合 B . 中外交往 C . 国家统一 D . 经济发展
下列诗句能反映民族交融的是(    )
A . “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B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C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D .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历史事件并不是孤立发展的,我们要善于发现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下列历史事件(现象)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①七国之乱--唐由盛转衰                ②赤壁之战--曹操统一北方

③孝文帝改革--北方民族融合            ④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王安石变法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和叶社稷如一,于贞观之岁,迎娶文成公主……重协社稷如一,更续姻好。”

——摘自唐蕃会盟碑

  1. (1) 图一所展现的生产场面说明了什么?
  2. (2) 图二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那些内容?说出这次改革的作用。
  3. (3) 材料二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该事件与当时的民族政策有何联系?
  4. (4) 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认为当今应如何发展民族关系?
物久则废,器久则坏,法久则弊,改革创新历来是各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篇】“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高祖纪》

【制度篇】下列图1、图2、图3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王朝行政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

 

【文化篇】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柏杨《中国人史纲》

【综合国力篇】(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令人吃惊……中国是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法国)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1. (1) 材料中的反映的是历史上哪次著名改革?此次改革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积极影响?
  2. (2) 图1反映了朝廷是通过什么制度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的?图2的中书省和图3的中书省职能有何不同?
  3. (3) 根据材料,说说隋朝选拔人才的标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
  4. (4) 结合所学知识从科技发明、商业发展、海外贸易等方面举例说明宋朝“是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国家”。
  5. (5) 结合四则材料,谈谈对当今中国发展有什么启示?
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孝文帝是(    )
A . 蒙古族 B . 鲜卑族 C . 汉族 D . 朝鲜族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人口大迁徙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人口大迁徙造成了社会大动乱 B . 战争、天灾导致人口大迁徙 C . 它有利于迁入地区的经济发展 D . 主要是黄河流域的人口迁徙到长江流域
从下列四张学习卡片上,你可以提炼的学习主题是 (    )    
朝代:汉朝
人物:张骞
事件:张骞通西域
朝代:北魏
人物:孝文帝
事件: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朝代:唐朝
人物:文成公主
事件:唐藩和亲
朝代:元朝
人物:
事件:回族的形成
A . 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B . 国家的统一与发展    C . 对外的交往与进步 D . 经济的繁荣与昌盛
阅读历史书籍需要注意主题和子目之间的联系。下面子目对应的主题是(   )

A .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制度的创新和完善对社会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召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高祖纪》

材料二:中国古代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朝代

东晋

北宋

比例

4%

17.2%

24.5%

46.1%

材料三: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元史·地理志》

  1. (1) 材料一所述的历史事件发生于哪个少数民族?据材料一归纳这一改革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简析这一改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中表格分析中国古代统治阶层中出现的重要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政治原因。
  3. (3) 材料三中“自封建变为郡县”指的是什么?为加强对超越“汉、隋、唐、宋”疆域的有效治理,元朝统治者设置了相应的机构进行管理。请你举一例说明。
北魏孝文帝为革除落后的胡风国俗,接受先进的汉文化采取的措施有(    )

①迁都长安    ②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③改鲜卑姓为汉姓    ④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这一旨令的颁布者是(    )
A . 周平王 B . 秦始皇 C . 汉武帝 D . 魏孝文帝
汉代时“(江南)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至宋代“苏湖熟,天下足”。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 B . 大运河贯通南北 C . 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和大量劳动力 D . 南方的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胡饼深受南北方人们喜爱,王羲之曾“坦腹东床吃胡饼”,晋朝王长文“于成都市中蹲踞吃胡饼”。这反映出这一时期( )           
A . 商业贸易发展 B . 江南经济开发 C . 民族交融加强 D . 对外交流频繁
学习历史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与下图目录相关的标题应该是( )

A .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 . 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我国各民族在历史演进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请回答:

  1. (1) 我们尊崇的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哪两位?秦朝与汉朝都与北方哪一民族发生过激烈冲突?   
  2. (2) 据史料记载,我们现在的椅子、方凳等坐具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传入内地的,据此说明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有什么意义?   
  3. (3) 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并在439年统一北方,请问拓跋部建立的政权名称是什么?此后孝文帝进行了一场改革,请问这场改革对该政权有何积极作用。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与发展是贯穿中国古今的一条主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灭商后,由于交通、通讯等的时代局限,加之国都偏居西北,难以控制幅员辽阔的疆土和管理殷商遗民;秦统一六国,不少大臣建议设置诸侯国,廷尉李斯坚决反对,认为天下长期混战皆根源于此;汉初,刘邦大量分封王侯,后来诸侯王的势力膨胀起来,威胁中央政权。

材料二

史料

西域范围图

浮海夷洲图(局部) 

胡人汉服图

朝代

西汉

三国之吴国

事件

卫温率领船队到达夷洲

孝文帝改革

意义

标志着西域(包括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加强了大陆与②的联系。

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国力。

  1. (1) 针对以上问题,周初统治者、秦始皇和汉武帝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2. (2) 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以上表格。
  3. (3) 上述措施和事件对现今巩固和发展统一多 民族国家有什么借鉴意义?